最新免疫浊度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77.50 KB
- 文档页数:39
·135·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23期作者简介:陈晓波,本科,中级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免疫学检验。
通信作者:唐海妹,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E-mail:******************。
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体会陈晓波 唐海妹 (如东县中医院,江苏南通 226400)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1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分为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每组50例。
另选取同期在如东县中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三组患者均在如东县中医院接受治疗,对四组受试者均以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验,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
结论 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疾病诊断参考。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心脑血管疾病Clinical Value of Immunoturbidimetry in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i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HEN Xiaobo TANG Haimei(Ru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tong,Jiangsu 226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immunoturbidimetry in the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i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150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Ru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Another 50 healthy people in Ru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Ru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our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tested for plasma D-dimer by immunoturbidimetric method. The plasma D-dimer level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plasma D-dimer level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plasma D-dimer level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 <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D-dimer level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The immunoturbidimetric method for detecting plasma D-dimer levels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disease diagnosis.Keywords:plasma D-dimer;immunoturbidimetry;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在机体内发生纤维蛋白降解之后,血浆内就会产生一种特异性物质,即为D-二聚体,在血栓的形成中,纤维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简单来说就是纤维蛋白的沉淀、聚集,使得血栓逐渐形成[1-2]。
免疫浊度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免疫浊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测定免疫反应产生的溶胶与胶体的聚集物浓度,进而对生物样本中的目标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浊度分析,检测目标抗原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1. 目标抗原样本(待测物质)2. 酶标记的一抗(一抗:二抗复合物,用于与目标抗原结合)3. 二抗(用于与酶标记的一抗结合)4. 酶标记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5. 显色底物(如TMB)实验步骤1. 将待测物质加入特定的孔板孔中,使其固定在孔板表面。
2. 加入酶标记的一抗,与待测物质发生免疫反应,形成一抗:二抗复合物。
3. 加入二抗,与酶标记的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
4. 加入显色底物,被酶标记的一抗催化反应,产生显色产物。
5. 使用光密度计测量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即溶胶与胶体的聚集物浓度,从而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光密度计测量,得到各个孔位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孔位光密度1 0.4322 0.6753 0.5124 0.7215 0.634根据测量结果,根据已知样品的浓度与其对应的光密度,可以绘制标准曲线。
进一步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光密度与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待测物质的含量。
结论本实验通过免疫浊度分析技术,成功检测了目标抗原的含量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的标准曲线,可以准确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等优点,并且较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更为简便快速。
讨论与展望在实验中,免疫浊度分析技术在目标抗原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实验原理和机制的复杂性,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致谢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实验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1] Smith, D., & Johnson, M. (2010). A guide to immunoblotting. In S. Harlow & D. Lane (Eds.),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p. 305). ColdSpring Harbor, NY: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 Zhang, Y., & Johnson, M. (2018).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s. Austin Immunol, 3(1), 1013.。
免疫浊度测定终点法和速率法说起免疫浊度测定,可能很多人听了会一脸懵逼,觉得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其实呀,这种测定方法在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临床诊断和环境监测中。
免疫浊度测定有两种常见的测定方式,一种叫终点法,一种叫速率法。
今天就给大家聊聊这两种方法,听起来复杂,实则简单,只要你能听懂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些,搞懂它们就不再是难事了。
咱们得搞明白“免疫浊度”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免疫浊度测定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来测量样品中的某些物质含量。
把这个反应弄成一个个“雪球”,雪球越来越大,浑浊度就越来越高。
这个浑浊度呢,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免疫浊度”,通过它可以判断样品中到底有多少这种物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原理就是这么简单:越多物质,越浑浊,反应越强烈。
接着咱们聊聊免疫浊度测定的两种方法。
终点法和速率法其实就是测量浑浊度变化的两个不同角度。
先说终点法,顾名思义,这就是让你等到反应完全完成了再测量一次。
换句话说,就是给反应充足的时间,让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完全发生,形成了最大量的沉淀,这时候的浑浊度就能反映出样品中的物质浓度。
这个过程吧,有点像做饭,得等米饭蒸熟了,才能判断好不好吃。
终点法的优势就是准确,反应完成后,能得到比较稳定的数据。
不过,也有个小问题,那就是整个反应需要时间,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所以,如果急需知道结果的话,可能就有点拖沓了。
再说速率法,这个和终点法相比,就像是个急性子,做事迅速不拖拉。
速率法是通过测量反应初期的变化速度来预测最终的浑浊度。
简单来说,反应一开始,浑浊度的变化比较快,这时候我们就测量这个变化的速度,结合已知的反应条件,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的浓度。
速率法的好处就在于快速,反应刚开始时测量,几分钟就能出结果,特别适合那些急需结果的场合。
可是,速率法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准确性稍差,毕竟它并没有等到反应完全结束,所以结果的波动可能会比终点法大一些。
大家一定会想,这两种方法,哪个更好呢?其实吧,关键看你需求啥。
免疫浊度法的原理与分类
免疫浊度法(Immunoturbidimetry)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体液样品中的特定物质浓度。
其原理基于免疫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质。
免疫浊度法分为两类: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直接测定法是指将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或标准曲线与待测样品中的抗原免疫反应,测定其复合物的浓度。
该方法的测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a. 准备含有抗原的标准品溶液,根据其浓度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系列。
b. 将标准品系列和待测样品分别与相应的抗体试剂混合,使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生成免疫复合物。
c. 混合物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会在一定时间内沉淀,形成混浊的溶液。
浊度的变化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d.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标准品系列的浊度差异,确定抗原的浓度。
2. 间接测定法:
间接测定法是指通过测定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引起的抗体多聚体或其他化学反应产生的光学性质的变化,来间接测定抗原的浓度。
该方法的测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a. 准备含有抗原的标准品溶液,根据其浓度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系列。
b. 将标准品系列和待测样品分别与相应的抗体试剂混合,使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c. 添加溶液或试剂,使抗体结合引起的免疫反应产生一定光学性质的变化,如颜色、荧光等。
d. 使用光学方法,测定光学性质变化的程度或强度与抗原浓度的相关性,并将待测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品系列进行比较,确定抗原浓度。
通过免疫浊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体液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研究。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常用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技术第一讲免疫浊度技术一、免疫浊度法基本原理免疫浊度法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产生一定大小的复合物,形成光的折射或吸收,测定这种折射或吸收后的透射光或散射光作为计算单位。
二、免疫比浊法的特点:1、自动化免疫分析稳定性好,敏感性高(达ng/L)、精确度高(CV<5%),干扰因素少,结果判断更加客观、准确,也便于进行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
2、自动化免疫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回报时间短,便于及时将各种信息向临床反馈,又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利于大批量样品的处理。
3、自动化免疫分析能更好地避免标本之间的污染及标本对人的污染。
4、自动化免疫分析可利用多道计数器、测光仪,同一份样品同时测定几十种和临床有关的分析项目,血清用量少,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三、免疫浊度法分类(一)透射光免疫浊度法透射光免疫浊度法是个极简便的方法,测定方式是测定入射光因反射、吸收或散射后的衰减,读数以吸收光单位(A)或OD表示,这种A值反映了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比率。
(二)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应用越来越多,且有替代其他免疫定量法的趋势。
散射比浊的原理是根据雷利(Rayleigh)公式提出的,当复合物较小时(<3*10)呈全透射,透射与散射相当。
当复合物大于入射光波的1/20时,形成不对称前向散射,在90o以前的角度测量散射光皆取得最佳效果,散射光的量代表复合物的量。
1、终点散射比浊法2、速率散射比浊法速率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都优于终点法,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出3个数量级之多,但终点法稳定性好。
所谓速率,是在某单位时间内形成大于3*10以上的复合物量(不是积累数),当仪器测定到某一时间单位内形成的速率下降时,即出现速率峰,该峰值的高低,即代表抗原的量。
速率散射比浊法有三大特点:1、时间快,一般在30-60s之内就可完成测试;2、比较准确,因其测定形成速率,抗原多,速率快;3、节省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