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了七十三年的英烈-八路军警备旅张十字庄突围战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811.69 KB
- 文档页数:3
八路军抗日战争辉煌战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哪些抗战故事时刻警醒着我们。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路军抗日战争辉煌战绩,供大家分享。
八路军抗日战争辉煌战绩:茅山星火燎原新四军进入苏南时部队不足4000人,在极其艰难复杂的斗争环境,迅速发展壮大。
创建的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辉煌的斗争业绩,在抗战中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1.发挥了战略上支持、配合华中和全国抗战的作用抗战时期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民党政府长期经营的“首善”地区,也是日伪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新四军在敌人心脏地区建立根据地,无疑如一把利剑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日伪的殖民统治,从而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华中和全国的抗战。
2.发挥了开辟和建设新根据地的前进阵地和后方基地的作用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后,继续向东作战,开辟东路;继而渡江北上,黄桥决战,一役定乾坤,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南渡支援浙东,创建浙东根据地;转战浙皖,开辟浙西新区。
作为江北新四军的战略后方,苏南根据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不断地支援北上主力部队。
3.发挥了阻止江南日伪顽增援夹击苏北的屏障作用新四军主力北移后,留下的部队牢牢地守住苏南抗日根据地这块阵地,始终发挥其战略支点的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日伪顽从江南抽兵夹击江北新四军的行动。
4.充分发挥了新四军东进、北上、南下战略通道和枢纽作用茅山抗日根据地是联系浙东、皖南、淮南诸根据地的纽带,在新四军主力转战进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仅仅反映在新四军历次向北发展的大动作上,而且也突出表现在皖南事变前夕三次圆满完成接应东南局和军部机关撤出人员,以及皖南事变发生后突围出来的新四军将士经由苏南转往苏北的任务上。
之后,根据地党政组织和广大军民为了确保红色交通走廊的安全、畅通,全力以赴,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5.发挥了团结教育人民、鼓舞抗战斗志的巨大作用,在江南大地树起了一面抗日救国大旗抗战初期,苏南大地遭到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国破”“家亡”“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弥漫在苏南上空。
伏击神头岭——八路军典型的游击战作者:朱晓明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5年第1期文/朱晓明神头岭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山西雀潞城具东北部神头岭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为八路军山地游击的经典战例,共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近千人,大大提高了抗战军民粉碎敌晋东南“九路围攻”的信心。
战前形势1938年初,山西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反攻太原计划流产,日军向晋南、晋西发动攻势。
平汉线日军108师团配合太原20师团进攻晋南临汾,突破东阳关川军防线,2月20日已进占长治,3月4日占领临汾,继续向风陵渡、军渡等黄河渡口推进。
为钳制日军,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1 29师奉总部命令,由正太路东段井陉地区南下襄垣、武乡地区,准备打击侵入晋东南和占领长治之敌,在邯(郸)长(治)大道寻机歼敌。
此前在2月下旬的井陉长生口地区,386旅成功实施了一次诱伏作战,歼灭日军井陉警备队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我军也伤亡100多人。
1:1的战损,让129师师长刘伯承感到心痛,牺牲的大部分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啊!根据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对我晋东南“九路围攻”的部署文件,他注意到日军108师团的进军路线是由邯郸、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屯留、良马、府城进攻临汾,邯长公路为其补给线,黎城为其重要后方兵站基地,有敌百余人守备,经常来往运输辎重的汽车和马车。
涉县有敌400余人,潞城有敌108师团和16师团步骑兵3000余人。
黎城、潞城之间为丘陵,并有浊漳河相隔,河上架有木桥。
针对这一态势和地形情况,以及日军一处受袭、他处必援的规律,刘伯承决定再来一次“吸敌打援”,狠狠敲它—下子,争取取得较大战绩和物资补充。
于是决心以385旅769团佯攻黎城和阻击涉县可能来援之敌,以386旅(辖771团、772团)和师补充团在黎城、潞城之间的神头岭地区严密设伏,歼灭由潞城出援之敌。
具体作战部署386旅受领任务后,于3月16日凌晨2时,疾进至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的续村岭、茶房、申家山等地。
血战十字岭编者按:今年5月25日是左权将军殉国60周年忌日。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同志曾于5月下旬亲赴十字岭祭奠,回京后,又将此文稿推荐我刊,现予以登载,以资纪念。
左权将军离开我们整整6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特别是危急关头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时刻铭记在我们这些当年在他教导下的”小鬼”心中。
1942年春季,日寇对八路军各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
驻扎在山西辽县(现更名为左权县)的八路军前方总部将士们,与日寇浴血奋战,5月24日开始战略转移。
当时,彭德怀任总部副总司令(代号13号)、左权任副参谋长(代号14号),前方总部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党校等机关、学校有数千人,但战斗部队很少,只有少数警卫部队,及临时自一二九师派来的掩护转移的部队。
25日早晨总部人员行至辽县南支铺村时,遭到敌军进攻。
敌机向我轰炸,扫射,包围。
局势十分危急。
一是我总部机关人员多、骡马多(驮文件、行李等),目标太大,行动不便。
彭德怀老总和任前方总部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分析了形势,决定趁敌人还未摸清我军情况,也未形成对我军包围之前,分头突围出去。
彭老总、左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等领导,迅速研究,在左参谋长提议下,很快制定了分路突围的行动方案:左参谋长率司令部和北方局机关为一路,沿清漳河以东,由南向北突围;罗瑞卿主任率政治部、直属队和党校、新华日报社为二路,由警卫连掩护,向东南方向突围;后勤部门为三路,由杨立三部长率领,向东北方向突围。
左参谋长部署了三路突围部队后,又将前方总部作战科和侦察科等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上电台及译电人员,分别派往各路,组织大家突围。
同时,左参谋长考虑到战斗部队太少,很难争取突围战役的主动权,并且眼下只有警卫部队三连,不足500人,要掩护几千人突围,面对一万多全副武装,并配有飞机、大炮的日本鬼子,显然不成比例。
故他命机要科段连绍科长马上向特务团发报联络,要特务团在外围,向围攻我总部的敌人发起攻击,接应总部突围。
北张战斗在东营利津县北张抗日烈士陵园,72个坟头静静地述说着那段历史, 1943年11月18日至12月 8日,日军采取坚壁合围的梳篦战术,对清河区抗日军民进行了空前残酷的 21天大扫荡。
在北张打响的战斗,从早到晚,持续了整整10多个小时。
除了十余人突围外,7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12月 6日,日军骑兵第四旅团一部1000余人,扫荡至利津县西北地区。
此时,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军分区独立团2营6连,刚刚离开马镇广村,正向南部迂回转移以摆脱敌人,不料却被鬼子骑兵发现。
6连遂速向西南部村庄撤退,而鬼子骑兵部队兵分两路,形成扇形的包围阵势紧追不舍。
6连部队在北张村西侧与敌人短兵相接。
日军 3次反扑均被我军打退,日军指挥官山野被二排排长贾文修一枪击中头部翻身落马。
北张村战斗6连战士牺牲 72人,杀伤敌人160余人.东营利津县北张抗日72烈士陵园。
在这里,我们采访了曾经见证过北张战斗的张兰斋老人。
张兰斋老人今年69岁,1943年发生北张战斗的时候,他仅仅是一个7岁大的孩子,虽然时间过去了60多年,但那场战斗的痕迹深深的烙在了老人的心里。
战斗忽然打响群众不知所措据老人回忆,当时发生在北张的战斗是在1943年12月的一个早晨开始的。
八路军一部共80余人被千余扫荡日军穷追不舍。
在到达北张村的时候,八路军因无法脱身,只好借助地势和日军展开激战,并很快把战斗进行到村内。
由于战斗十分惨烈,八路军除了10余人成功撤离,其余72人都壮烈殉国。
当时村里的人听到枪声后都不知所措,除了少部分壮年村民向外村逃离,大部分村民都呆在家里不敢动弹,残暴的日军杀人不眨眼,不少外出的群众因此丧失了生命。
眼看着一家三口丧生在日军的铁蹄下战争发生的时候,张兰斋老人的表哥,20多岁的崔希孔正在张兰斋家里串门。
外面的枪炮声吓坏了无辜的群众。
整个战斗进行了10余个小时,担心妻子和女儿安危的崔希孔变的越发焦躁不安。
最后,按奈不住的崔希孔决定回家,他刚刚冲出张兰斋的家不久就被日军用枪射中,张兰斋老人就眼看着自己的表哥倒在血泊中。
抗战史上八路军悲壮的笛崮阻击战作者:王作化苗燕张永星来源:《党史纵览》2013年第04期1942年11月,八路军300多名指战员为掩护山东军区机关和部分友军突围,在沂水县笛崮山与装备优良的8000多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击退敌军在飞机、重炮火力配合下的10多次猖狂进攻,毙伤日军六七百人,顽强坚守阵地至我大部队和机关胜利突围。
最后,这300多名官兵大部壮烈牺牲,剩余14名弹尽粮绝的勇士宁死不当俘虏,在营长严雨霖带领下砸毁武器,集体跳下悬崖,在血与火中再次表现出中华民族不被任何强敌所压倒的英雄气概,用鲜血铸就了中国军人英勇顽强、誓死不屈的军魂。
临危受命阻敌寇1942年10月,遭受山东抗日军民沉重打击的日军为扑灭抗日烽火,秘密调集重兵1.5万人,并加强炮兵和部分航空兵,对我鲁中沂蒙山区进行“拉网合围”。
10月27日,日军1.2万人分12路对转移到南墙峪地区的我党政机关和群众进行合围,担任掩护任务的我军独立团占据有利地形顽强抗击日军进攻,经过一天激战,被围的我党政机关和群众于当日黄昏分路突出了重围。
不甘失败的日军又于11月1日集中8000多兵力,在飞机配合下分11路扑来,将我山东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山东战工会、抗大一分校以及国民党五十一军1个营共计1000多人再度合围在穆陵关西南齐长城边线的笛崮峪。
当天深夜,刚刚转移到笛崮山东麓的我军指挥部在连续不断的枪声中接到各方侦察员的报告:“西北蒙阴方向发现敌人!”“沭水、马站一带出现敌人骑兵!”“南面沂水敌人向我开来!”种种迹象表明我军再次遭到敌人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担任突围总指挥的时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当机立断,命令军区特务营营长严雨霖带领部队迅速抢占笛崮山制高点,把守主峰和上山必经之路,层层抗击敌人,把日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掩护我大部队和友军从敌人空隙中安全突围。
笛崮山,是一座方圆面积不大的小山,遍山岩石嶙峋,东面是10多丈深的悬崖绝壁,石壁如同刀削般的奇陡,下面是干枯的河床;西面和西南面有较为平坦的丘陵。
壮烈堪比狼牙山的歪头崮八十五勇士作者:王贞勤来源:《中华魂》 2018年第9期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而今竟有别有用心之人刻意抹黑这一英雄壮举。
岂不知,在中国人民14 年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这样的英雄壮举绝非孤例。
1943 年2 月,在山东沂蒙山区歪头崮上就曾发生过八路军85 勇士力战3000 日伪军、残存三勇士弹尽跳崖的真实故事,其英勇和悲壮丝毫不亚于狼牙山五壮士。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85勇士毅然留下“断后”1943 年2 月底,尽管已是早春了,但山东沂蒙山区依然寒气逼人。
比时令更让人感到冷峻的,是当时险恶的抗战形势:1943 年是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加紧推行“蚕食”计划的一年,尤以沂蒙山区等地为甚,日军所到之处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班长,咱们什么时候能跟鬼子痛痛快快地干一仗啊,战士们都让鬼子的暴行把肚子气炸了!”“放心吧,小亓,将来有你的仗打……”2 月25 日夜10 时许,一支八九十人的队伍悄悄在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村头扎营休息,他们是八路军鲁中军区 2 团l 营2 连的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到这一带休整的,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3 连在不远处另外一个地方活动,说话的分别是7 班副班长亓荣友和7 班班长李兴诗,两人睡不着,唠起了嗑。
亓荣友1924 年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县高庄镇羊庄村,1940 年参加八路军,不久结识了李兴诗,两人在共同的抗日生涯中结下很深的革命情谊。
“徐营长,有情况……”亓荣友还想跟班长聊几句,外面突然进来一名八路军侦察员,跑到距亓荣友不远的徐福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说:“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在25 日白天侦察到有几支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秘密调集了3000 人马,从沂水县城、诸葛镇等据点出发,骑兵在前,步兵居中,炮兵在后,兵分数路向八路军包抄过来。
张公店战斗:打响淮海战役第一枪新闻日期:2010年01月06日08:26:15大军挺进资料图片当年的军用物品资料图片历史上的今天,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对被包围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部发起总攻。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性的大规模歼灭战。
在参战兵力、武器装备不占优势情况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由邓小平任书记,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苏、鲁、豫、皖、冀五省人民全力支援,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各军区部队密切协同,英勇奋战,先歼黄百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部,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在66天时间里,60万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80万正规军,歼敌55.5万余人。
战役规模之大、地域之广、参战人员之多、战果之显赫,都是世界所罕见的,在世界战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淮海一战,使国民党军队失去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歼灭了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兵团,赢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
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61年前的商丘及周边地区,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十勇士”血染马石山
王济生
【期刊名称】《中共党史资料》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正>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战英雄的事迹,早已经家喻户晓,但就在同一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出现的另一件10 位八路军战士冲破日军包围圈、舍身【总页数】5页(P155-159)
【作者】王济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慷慨悲壮的马石山抗日十勇士 [J], 王贞勤
2.慷慨悲壮的马石山抗日十勇士 [J], 王贞勤
3.慷慨悲壮的马石山抗日十勇士 [J], 王贞勤
4.堪与狼牙山五壮士媲美的马石山十勇士 [J], 王贞勤
5.对提炼马石山十勇士精神的思考 [J], 崔峰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天地2015年第8期36尘封了七十三年的英烈——八路军警备旅张十字庄突围战纪实■ 聂新民1、你也不埋怨,我也不埋怨,只埋怨九月十五这一天。
爹娘啊!妻儿啊!2、你也总难忘,我也总难忘,都难忘九月十五这一天。
同志啊!战友啊!3、你也最仇恨,我也最仇恨,同仇恨九月十五这一天。
强盗呀!豺狼呀!1、你们身在何处啊!眼望着山海关,两眼泪流干。
2、你们为国捐生啊!遥望着宝塔山,一腔血洒完。
3、你们杀我同胞啊!怒视着“膏药旗”,血债定要血来还。
这是一九四二年春天,抗日军民在准备反”扫荡”期间,八路军冀中军区警备旅二团文工部队,在张十字庄宣传演唱的一首抗战歌曲。
战士们一边唱一边哭,深切怀念“九·一五”牺牲的战友,抒发对日寇的刻骨仇恨。
是年,文工部队在李藏藏家住着教唱排练此歌曲,她(11岁)跟着学会了,现在还会唱。
【李藏藏(85岁)口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晋、察、冀三省相继沦陷。
一九四○年八月,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回击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20余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有效遏制了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的暗流,强有力的打击了日寇侵华的嚣张气焰。
一九四一年春季,日寇为了报复,华北战区总司令换上了岗村宁次,其迅速调整部署,由攻击国民党军为主、改为攻击八路军为主的作战方针,集结优势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
并且增设据点、建岗楼、挖封锁沟、强化分割封锁、实施铁壁合围、逐步蚕食。
秋季,岗村宁次进行“铁滚扫荡”,对我抗日根据地野蛮地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一起起血腥惨案,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
在党的领导下我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根据毛主席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昼伏夜出,攻据点、炸岗楼、破铁路、各村挖道沟(深1米,宽2米,100米一个掩体,500米一个措车的地方。
)掏地道(村与村相连,户与户相通)营建堡垒村、堡垒户,实施“坚壁清野”,展开反“扫荡”,与日寇进行殊死的较量。
武邱据点,一九四一年十月设立,自日寇筹建之日起,天天到附近村庄抓夫抢粮,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之入骨。
同时,在四县(晋县、赵县、宁晋、束鹿)交界一带常活动的我地方党政机关及地方武装,也相应受到了严重威胁,地下党早想除之而后快。
冀中警备旅,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于一九三九年十月组建的,由民众抗日自卫军和北上挺进支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天地2015年第8期37组成,它是冀中军区机动部队,活动范围为京广铁路以东石德铁路以南。
警备旅肩负两项重任,即打开通向冀、鲁、豫地区之路和组建冀中六分区。
旅长:王长江(1955年晋升大校),政委:旷伏兆,副旅长兼参谋长:张存实。
旅下辖两个团,排以上干部大部分是一二○师特务团调来的红军干部,装备和战斗力极强,曾在“百团大战”中打出了威风,堪称“劲旅”。
冀中军区为打开通向冀、鲁、豫地区之路,根据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指示,警备旅旅长王长江命令:警备旅一团一营到晋、藁、赵、束、宁诸县一带实施驻防活动,从战略上以牵制敌人。
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警备旅一团一营营长张全志率一团一营,二团政委王志率文工部队一部和晋藁县大队【同年5月晋(南)县和藁城合并为晋藁县】及区小队共一千五百多人围攻武邱新建据点,力图用掏地道放炸药的方法捣毁据点,张十字庄参加掏地道的有:王老获、张根成、李丰印、李凌杰等村民(李堂贵、李双入口述)。
围困七天七夜未克。
十一月三日凌晨(即农历九月十五日),敌人援兵至。
围攻部队迅速向东南方撤离、敌人尾追不舍。
农历九月十五日清晨,部队撤到胡士庄村南柰子坟(李家坟)土山地带,一营营长张全志命机枪班阻击尾追之敌,命骑兵连两侧保护,他率领警备旅一团一营主力顺着去鲁家庄道沟向东南一带迂回。
张十字庄地下党派李大娃领路。
二团政委王志带领文工部队,沿着胡士庄小寨通木丘的道沟向东撤离,秦良臻大队长带领晋藁县大队断后。
上午,敌追兵至,机枪班在柰子坟顽强地阻击追敌,子弹打光了用大刀,但力量悬殊太大,11人阵亡。
【11名烈士葬在胡士庄村南土丘上,后花丘村移走一人,村民李银锁盖房把烈士遗骨迁葬。
李英如(88岁)口述】这时,文工部队顺道沟向东迅速撤到张十字庄村北地带,此时宁晋四芝兰据点的日伪军从村南包抄过来,辛集据点日伪军从北面截击。
后面又紧追着敌人,文工部队处于三面受敌的不利态势。
秦良臻带领晋藁县大队一百多人断后,依据张十字庄村北李小香坟场为掩体,阻击南来的敌人和西来的追兵,骑兵连左右侧应掩护文工部队撤退,因寡不敌众,死伤惨重。
日寇先在张十字庄李家坟(坟内有棵老杜梨树)架迫击炮、小钢炮,后在彭六佐砖窑及村北张家坟制高点架重机枪,居高临下,俯视扫射文工部队,沿胡士庄小寨通木丘的道沟快速向东撤离,力图冲出敌人的包围。
撤到离木丘村约一里地的地方,部队未能通过,因有一段道沟没挖通,日寇在道沟南面彭六佐张家坟架重机枪封锁住那段道口。
文工部队又必须通过,一露头就遭到日寇的疯狂射击,因此文工部队被封锁在道沟里,战况万分危急。
枪一响,临近村庄象炸了窝,人们不知所措,张十字庄村民听说从村南来了日本鬼子,大部分村民被赶到了村北流里(即战场)被包围。
瞬间,枪声大作,子弹如雨嗖嗖在头顶上乱飞,村民们趴在坟场、道沟、界限沟里不敢抬头。
当时的地貌:南北走向彭六佐和张十字庄之间有界限沟(下宽一丈,上宽两丈。
),从浩固向北直通东张口。
张十字庄村北有东西走向从胡士庄小寨通木邱村的道沟。
时值晚秋,地里空旷,视野寥廓。
此时,张全志率领警备旅一营,迂回到曹家庄村北滹沱河老河套一带,听到张十字庄方向枪声越来越密集,预感到情况紧急,火速赶到到木邱村增援营救。
木邱西口有座龙王庙坐北朝南,村口有一座大影壁,南北走向,警备旅借影壁为掩体,在两侧各架四挺机枪,八挺机枪喷着火舌分别阻击南、西、北三面包抄上来的敌人。
顿时,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被包围的人们反映说枪声密集都乱了音,像刮大风一样。
)硝烟弥漫,尘土飞扬不见天日。
当时,龙王庙警备旅重机枪的抢筒都打红了,机枪手说不能再打了,张营长说:“你不打,我就毙了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Commemo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天地2015年第8期38战斗异常惨烈,持续了约两个多小时,双方死伤惨重。
下午三点,文工部队向东突出包围,通过木邱撤到倾井村一带。
日寇拉上死伤的日本兵向北撤走。
【胡士庄老书记李英如(88岁)口述】战斗中,文工部队二团政委王志壮烈牺牲,入棺葬在张十字庄村三官庙前,有墓牌。
【英名在辛集市烈士陵园】警备旅有一干部(身份不明)牺牲在张十字庄村北护村沟里,身上配有手枪。
【李臭房(85岁)口述】晋藁县大队副大队长(不知姓名)伤后,地下党抬到张十字庄后街李老凤家抢救,牺牲在他家西屋,)入棺葬在三官庙前,解放后藁城来人迁走。
【李老凤女儿李云霄(84岁)口述】警备旅骑兵连战士李其真(张十字庄人)负伤后牺牲在西刘家庄村。
警备旅骑兵大部分战死,人们都看见有一个骑马的报务员,背上的报话机着了火向东奔跑。
(被包围的村民大部分看到了)打死战马18匹,【李臭房(84岁)口述】文工部队文书李志国(张十字庄人),打伤腿后,他掩藏好党的文件,躲到彭六佐砖窑东边菜园子屋内,敌人发现后,围住小屋把他拖出,他在地上打着滚,被日寇残忍地戳了八刺刀,战后,村民李小黑告诉给他父亲李福生,家里人抬回抢救,后在曹家庄亲戚家秘密养伤,建国后任北京新华书店总经理。
【李志国女儿李静妙口述】文工部队女战士(宁晋大车城人,不知姓名)在道沟里被打伤后趴在李树楨的母亲身边,她赶紧揽到自己怀里,用棉袄盖住他的脸,躲过了敌人的追杀【李云霄(84岁)口述】王贵兰、王记福被包围在村北战场,在道沟亲眼见到一队文工部队战士被日寇用机枪射杀,死了还排着队有十二人,身上都背着乐器。
【王记福(81岁)口述】张十字庄村民曹小缺在村北坟场,炸烂了左膝盖,子弹打穿了右大腿,怀里抱着六岁的孩子,孩子被日寇打死了,她还紧紧抱着,战后村民救回,请彭六佐医生张子厚抢救治疗。
【王新泽(86岁)王成允(73岁)口述】张十字庄王老真骑着枣红马跑到村北战场,日寇认为是警备旅骑兵连,被打死在道边。
李老蜜被打死在村北坟地。
李小秀在村北坟场打伤臀部。
【李全志(84岁)口述】打死村民四人,张十字庄村民有:李老密、王老真、王胖熊(6岁)。
彭六佐村武委会成员:张根栓(被李家坟日寇用迫击炮击中)。
打伤三人,张十字庄村民:曹小缺、李仁秀。
彭六佐村民:要狗头。
下午五点,张十字庄(堡垒村)地下党支部书记兼武委会主任聂才较,组织带领部分地下党员、青抗先及村民,清理战场、救护伤员、先抬到后街李凌辰闲院停尸【李云霄(84岁)口述】“九·一五”突围战,干部战死五人,入棺安葬在三官庙前,一人一坟,有名牌。
警备旅战士伤亡二百多人,当时在彭六佐村北一个场面上摆满了战士的尸体,束鹿赵马村用彭六佐牛车拉走六人,(彭六佐老人口述)。
在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时有张十字庄村民王玉祥、王一毛、李大娃、张印福等,用上仰架的牛车,从彭六佐村北拉到张十字庄村西北角三官庙后安葬一百多人,第二次拉到村西南土丘上郑国璋枣树地安葬八九十人。
【李藏藏(85岁)口述】“九·一五”突围战,是冀中六分区牵制敌人主力的一场战斗,成功诱敌五千日伪军。
警备旅、文工部队、晋藁县大队约一千五百人,在张十子庄村北一带遭敌包围,战斗异常残酷,死伤惨重,但是,为打开通向冀、鲁、豫之路,为创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为八路军冀中六分区的组建,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甚至不知道姓名的战士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牺牲了,但他们的英雄形象,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