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量与平衡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0
第二章设备、导航和机场设备1.高度表基准调定值越高,高度表指示就越高(1Hg=1000ft,1hpa=30ft)2.速度是全压和静压的差值。
3.不同的飞机在下滑道上的下降率不通:地速*5=下降率。
4.在美国以外,使用GPS在其他区域使用必须经当地政府(localgovernment)批准第三章空动1.重量增加,诱导阻力增加,但形阻变化很小.第四章性能1.Throttle opening(油门开度): the throttle opening of a turbochargereciprocation engine control desired manifold pressure.2.Detonation(爆振):under normol operating conditions, low RPM andhigh MAP most likely lead to detona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reciprocating engines.3.随着燃油消耗,飞机重量减轻,在等马赫情况下,高度增加,推力和速度减小。
4.起飞临界速度:7.7×(Ptire的平方根)5.着陆临界速度:9×(Ptire的平方根)6.理想状态,1000M着陆距离DRY:1.6×理想状态WET:1.15×DRY=1.92理想状态考题选:92%7.T/O climb :梯度2ENG/2.4%, 3ENG/2.7%, 4ENG/3.0%Approarh climb :速度 1.5Vs,梯度2ENG/2.1%, 3ENG/2.4%,4ENG/2.7%Landing climb :速度≤1.3Vs,梯度3.2%8.50ft进跑道,空中距离1000ft; 100ft进跑道,空中距离2000ft.9.飞行时间和耗油:(运算太复杂,要牢记答案)耗油:22420磅;22556磅;22538磅;2226磅时间:1h:07m, 1h:08m, 2h:12m,每一千磅油的飞行距离:NAM/1000=TAS×1000÷PPH (答案:NAM/1000=48.2)10. 双发飞机一台发动机失效时,在Vmc速度时,只能保持Heading.第五章重量与平衡1. CG靠前:稳定性强、操纵性差、失速速度大、阻力大、最大升力系数减小、Vmc减小。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重量与平衡》的第一课时《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学习使用天平,了解天平的原理。
3. 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教学难点:理解重量概念,运用天平进行物体轻重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教鞭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小物品(如橡皮、铅笔、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轻重)引入重量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量概念,让学生了解重量是物体质量的一种表现。
(2)讲解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知物体轻重。
(3)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天平的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内容:(1)重量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天平的使用方法(4)例题解析(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橡皮 < 铅笔 < 硬币 < 尺子(2)10个硬币 = 5支铅笔 = 2块橡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操作天平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物体轻重的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用天平比较家中的物品轻重,并用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操作:重量概念的解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以及天平的使用。
2.压力中心:机翼升力的着力点。
2.飞机的俯仰稳定力矩主要由水平尾翼产生。
2.重量与平衡的确定方法:计算法、表格法、曲线法3.用改变航向法修正偏流。
用侧滑法修正偏流1.飞机的蛀牙组成部分:机翼机身尾翼起落架和动力装置。
2.螺旋桨拉力在飞行中的变化:飞行速度越大拉力就逐渐减小2.只蹬左舵是外侧滑(向转弯反方向的侧滑叫外侧滑)、向转弯方向的侧滑是内侧滑。
3.影响飞机平衡的主要因素:加减油门、收放襟翼、收放起落架和重心变化3.螺旋桨的副作用:包括:螺旋桨的进动、反作用力矩、滑流扭转作用等。
2.飞机的阻力:摩擦压差干扰和诱导。
抹茶压差干扰合称废阻力(或寄生阻力)4.飞行速度和转速一定时,桨叶迎角随桨叶角的增大而增大,随桨叶角的减小而减小。
2.飞机的升力是由机翼上、下翼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影响机翼升力的因素有迎角、机翼形状、空气密度、气流速度、机翼面积等3.平飞性能:平飞最大速度、平飞最小速度、最小阻力速度、最小功率速度、平飞速度范围。
3.飞机的俯仰平衡:是指作用于飞机的各俯仰力矩之和为零。
俯仰力矩有:机翼产生的俯仰力矩、水平尾翼产生的俯仰力矩、拉力(或推力)产生的俯仰力矩。
3.飞机的稳定性:在飞行中,飞机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扰动(如阵风、发动机工作不均衡、舵面的偶然偏转等),使飞机偏离原来平衡状态,偏离后,飞机若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称飞机是稳定的,或飞机具有稳定性。
3飞机重心的前后移动,会引起平飞中升降舵偏转角和杆力发生变化。
飞机焦点位于飞机重心之后,飞机产生俯仰稳定力矩。
位于飞机重心之前、产生俯仰不未定力矩。
飞机焦点与飞机重心重合,飞机附加升力产生的俯仰力矩为零,飞机既不自动恢复原来迎角也不偏离原来迎角。
这种状态叫中立不稳定。
4.方向阻转力矩,主要由垂直尾翼产生。
飞行中,只要飞机绕立轴偏转就会引起垂直尾翼上侧滑角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方向阻尼力矩。
3.飞机的横测稳定力矩,主要由侧滑中机翼的上反角和机翼的后掠角产生。
第五章载重平衡图表5.1 载重表5.1.1 一般规定5.1.1.1 每个航班均必须填制载重表。
5.1.1.2 载重表用圆珠笔填写。
5.1.1.3 载重表上需修改的内容应用横线划掉,在备用格重写,但只允许修改一次。
5.1.1.4 载重表一式三份或四份。
一份交机组,一份装入业务袋,一份由始发站留底,如果有必要,承运人留一到两份。
5.1.1.5 载重表保存期限为6个月。
5.1.2 载重表式样载重表式样见图3。
5.1.3 载重表常用代码或简语详见本手册2.1和2.2章节。
5.1.4 载重表的填写说明载重表中具体各项内容的填写说明见下表,其中“填写要求”栏中的代码M、C、O分别表示必须填写项、有条件填写项、可选择填写项(见图1、图2)。
第一部分:表头序号条目说明格式/例填写要求备注1 Priority 电报等级代号QU C2 Addresses 收电地址,载重报收电部门七个英文字母CTUTZCA C3 Originator 发电地址,本站发电部门CANTZCZ M4 Recharge 双签字,执行该航班任务的航空公司二字代码CZ/ C5 Date/time 日时组120830 M6 Initials 发报人代号O7 LDM 电报识别代号M8 Flight Nr 航班号CZ3403 M9 A/C rec. 飞机注册编号B2923 M10 Version 飞机座位布局Y148 M11 Crew 机组人数,如:机头机组数/客舱机组数3/5 M 12 Date 制表日期08JAN99 M第二部分:操作重量计算序号条目说明格式/例填写要求备注13 BasicWeight 飞机的基本重量或空机重量以及固定附加设备重量(包括系统内的液体、不可使用燃油等);空勤组及其随带的物品、用具重量;服务设备及供应品重量;其它应计算在基本重量之内的重量32944 C14 Crew 增减空勤组成员重量(参考序号11)C15 Pantry 食品舱单外增减的厨房用品C 16 备用栏 C17 DryOperatingWeight 操作空(干)重。
《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学时:36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既是职业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可作为机电类专业学生的拓展学习课程,还可以作为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以电梯的认识、电梯基本知识、电梯的8大系统介绍、自动扶梯等章节,设计教学单元,每一章节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系统的介绍电梯结构及原理相关内容。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课程性质《电梯结构及原理》课程以“学生”视角,集“专家”视野,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知识点解析,内容深入浅出。
资源丰富有趣、图文并茂、内容使用、重点突出、及时跟进行业技术发展,符合企业的实际技术人才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通晓电梯与自动扶梯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梯维护与保养、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项目管理、电梯销售等职业岗位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进一步快速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供保证。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一般防护措施。
2.电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结构组成,能正确理解、分析电梯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过程。
3.电梯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
4.电梯的定义和种类、主要参数与性能,熟悉电梯常用名词术语。
5.电梯曳引常识,门系统的配合关系,能分析电梯运行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职业能力目标1.了解电梯安全使用常识和一般防护措施。
2.掌握电梯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结构组成,能正确理解、分析电梯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过程。
3.熟悉电梯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电梯的定义和种类、主要参数与性能,熟悉电梯常用名词术语。
5.掌握电梯曳引常识,门系统的配合关系,能分析电梯运行的基本工作过程。
物理化学答案——第五章-相平衡[1]第五章相平衡⼀、基本公式和内容提要基本公式1.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程mmH dp dT T V ?=?相相(克拉贝龙⽅程,适⽤于任何纯物质的两相平衡)2ln mH d p dT RT=相(克劳修斯—克拉贝龙⽅程,适⽤与其中⼀相为⽓相,且服从理想⽓体状态⽅程的两相间平衡)2.特鲁顿(Trouton)规则1188vap mvap m bH S J mol k T --?=?≈??(T b 为该液体的正常沸点)3.相律f+Φ=C+n C=S-R-R ′ f+Φ=C+2 (最普遍形式)f* +Φ=C+1 (若温度和压⼒有⼀个固定,f * 称为“条件⾃由度”)*4. Ehrenfest ⽅程2112()p p C C dpdT TV αα-=-(C p ,α为各相的恒压热容,膨胀系数)基本概念1.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Φ表⽰。
相的数⽬叫相数。
2.独⽴组分数C =S -R -R ′,S 为物种数,R 为独⽴化学反应计量式数⽬,R ′为同⼀相中独⽴的浓度限制条件数。
3.⾃由度:指相平衡体系中相数保持不变时,所具有独⽴可变的强度变量数,⽤字母 f 表⽰。
单组分体系相图相图是⽤⼏何图形来描述多相平衡系统宏观状态与 T 、p 、X B (组成)的关系。
单组分体系,因 C =1 ,故相律表达式为 f =3-Φ。
显然 f 最⼩为零,Φ最多应为 3 ,因相数最少为 1 ,故⾃由度数最多为 2 。
在单组分相图中,(如图5-1,⽔的相图)有单相的⾯、两相平衡线和三相平衡的点,⾃由度分别为 f =2、f =1、f =0。
两相平衡线的斜率可由克拉贝龙⽅程求得。
图5-1⼆组分体系相图根据相律表达式f=C-Φ+2=4-Φ,可知f最⼩为零,则Φ最多为 4 ,⽽相数最少为 1 ,故⾃由度最多为 3 。
为能在平⾯上显⽰⼆组分系统的状态,往往固定温度或压⼒,绘制压⼒-组成(p-x、y)图或温度-组成(T-x、y)图,故此时相律表达式为f*=3-Φ,⾃然f*最⼩为 0 ,Φ最多为 3,所以在⼆组分平⾯图上最多出现三相共存。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分析法(高级药物分析工和化验分析工理论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以0.05000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50.00ml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终点时消耗20.00ml ,则氢氧化钙的Ksp 是⎽⎽⎽⎽⎽⎽ ⎽⎽ 。
2、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是⎽⎽⎽⎽⎽⎽ ⎽⎽3、酸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是⎽⎽⎽⎽⎽⎽ ⎽⎽4、氯化银的Ksp=1.8×10-10,铬酸银的Ksp=2.0×10-12,则这两个银盐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gCl S ⎽⎽⎽⎽⎽⎽ A g C lS 5、在与固体溴化银(Ksp=4×10-13)和硫氰酸银(Ksp=7×10-10)处于平衡的溶液中,[Br -]对[SCN -]的比值为⎽⎽⎽⎽⎽⎽6、氯化银在0.01mol/L 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这是⎽⎽⎽⎽⎽⎽ 的作用。
7、氯化银在0.5mol/L 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超过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是⎽⎽⎽⎽⎽⎽ 的作用。
8、沉淀重量法,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叫 ⎽⎽⎽⎽⎽⎽9、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是⎽⎽⎽⎽⎽⎽10、莫尔法测定氯化铵中的氯离子含量时,若pH>7.5会引起⎽⎽⎽⎽⎽⎽ 的形成。
11、佛尔哈德法中消除氯化银沉淀吸附影响的方法有⎽⎽⎽⎽⎽⎽ 12、法扬司法测定氯离子时,在荧光黄指示剂溶液中常加入淀粉,其目的是保护 ⎽⎽⎽⎽⎽⎽13、硝酸银作为滴定剂在滴定分析中应盛装在⎽⎽⎽⎽⎽⎽14、沉淀滴定法不同于其它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要剧烈振摇,以防止滴定终点⎽⎽⎽⎽⎽⎽15、佛尔哈德法中所使用的指示剂叫铁铵矾,其分子式为⎽⎽⎽⎽⎽⎽ 16、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其主要依据是⎽⎽⎽⎽⎽⎽ 17、沉淀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18、在沉淀反应中,沉淀的颗粒愈⎽⎽⎽⎽⎽⎽ ,沉淀吸附杂质愈多 19、影响弱酸盐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20、用于洗涤“溶解度较小且可能胶溶的沉淀”的洗涤液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把选项填在答案栏,对的打“√”错的打“×”)1、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沉淀的聚集速度应大而定向速度应小。
2024年大象运木头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乐园》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第二节“重量与平衡”,围绕“大象运木头”的主题,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单位、平衡原理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并能运用质量单位进行物体质量的估测。
2. 使学生理解平衡原理,并能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与运用,平衡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的概念,平衡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尺子、大象运木头情景图。
学具:每组一套天平、砝码、尺子,每组一张大象运木头情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大象运木头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象为什么要运木头吗?”(2)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引导学生关注大象的体重和木头的重量。
2. 教学新课(15分钟)(1)介绍质量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克,并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讲解平衡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平衡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一只大象体重3吨,它要运走一根长10米、直径1米的木头,这根木头大约重多少千克?(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进行估测,计算木头的重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一只大象体重4吨,它要运走一根长8米、直径0.8米的木头,这根木头大约重多少千克?(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象如何才能将木头运走。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千克、克2. 平衡原理:力矩相等3. 例题:大象运木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只大象体重2吨,它要运走一根长12米、直径1.2米的木头,这根木头大约重多少千克?答案:这根木头大约重1200千克。
2. 拓展延伸:如果大象要运走两根这样的木头,它需要改变策略吗?为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质量单位和平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