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重量与平衡.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52
《轻重》数学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重量与平衡》的第一课时《轻重》。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2. 学习使用天平,了解天平的原理。
3. 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会使用天平。
2. 教学难点:理解重量概念,运用天平进行物体轻重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教鞭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天平、砝码、小物品(如橡皮、铅笔、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轻重)引入重量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量概念,让学生了解重量是物体质量的一种表现。
(2)讲解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感知物体轻重。
(3)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讲解天平的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轻重》2. 内容:(1)重量概念(2)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天平的使用方法(4)例题解析(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橡皮 < 铅笔 < 硬币 < 尺子(2)10个硬币 = 5支铅笔 = 2块橡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量概念的理解程度,操作天平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物体轻重的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用天平比较家中的物品轻重,并用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操作:重量概念的解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以及天平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