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名的由来
- 格式:docx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3
“贺兰山”和“阿拉善”之名始于古代匈奴蒙古语“日山”罗·藏丹
【期刊名称】《档案与社会》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圣武记》记载:“贺兰山额鲁特者,俗称阿拉善蒙古也。
阿兰山即贺兰山,亦名阿拉善山,是语音之转。
地在河套以西”。
【总页数】1页(P50)
【作者】罗·藏丹
【作者单位】阿左旗档案史志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12
【相关文献】
1.匈奴一词在现代蒙古语中的书写与发音之规范问题探讨 [J], 德·乌恩其
2.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壳的揭示——来自北山—阿拉善北部钻遇碱性花岗岩的年代学和Hf同位素示踪研究 [J], 宋博;张慧元;魏东涛;李渭;赵飞;李文明
3.秦始皇击匈奴筑长城始于何时? [J], 晁福林
4.蒙古语“斡惕”之探讨——兼论匈奴语“瓯脱” [J], 额尔德木图;高玉虎
5.中国统万城:流沙湮没的匈奴王“铁城”古代匈奴族遗留的唯一都城遗址 [J], 本刊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贺兰山的历史故事贺兰山位于中国北方,是一座重要的山脉。
在这座山脉上,有着许多历史故事。
据说,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时期,贺兰山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
当时,商朝的统治者曾经派遣大批人员到这里采集铜矿和盐矿。
这些资源不仅为商朝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让贺兰山成为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在秦汉时期,贺兰山更是成为了一个战略要地。
当时,汉武帝曾经派遣将军骆惠来到这里巡视,并且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边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长城逐渐演变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并且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除此之外,在唐代、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贺兰山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唐代,它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宋代,它成为了西北地区的文化中心;在元代,它是蒙古帝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在明清时期,它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贺兰山还有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关于“贺兰山女娲”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女娲曾经来到这里,并且用自己的两只手捏出了一块泥土。
她将这块泥土塑造成了人形,并且赋予了他们生命和智慧。
这些人最终演变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缔造者和开创者。
除此之外,贺兰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和自然风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贺兰山大峡谷”。
这个大峡谷位于贺兰山脉中部,总长约50公里,深度达到1000米以上。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风景和绝美的景色。
总之,贺兰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
它见证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迹。
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通用6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宁夏贺兰山的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贺兰山岩画景区来游览观赏。
贺兰山岩画景区(贺兰口)距银川市约50千米。
贺兰山是古代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千米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各位游客朋友,贺兰山岩画是远古时期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石嘴山、贺兰山、青铜峡、中卫和中宁等地区。
不同地区的岩画在内容与形式上也不同。
例如,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岩画以北山羊、岩羊和狼等形象为主;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
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贺兰口。
贺兰口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髙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贺兰口岩画的画面艺术造型粗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人首像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宁夏贺兰山.岩画导游词各位游客: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
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被定为宁夏区鸟。
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
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
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
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
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
贺兰山的故事
贺兰山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山脉,又称为贺兰山系,位于河南、宁夏、
内蒙古和山西省的交界处。
据传说,贺兰山的形成与一个美丽的女神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世界上存在着一位美丽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做
“万顷波涛”。
因为她长得非常美丽,许多神仙都向她求爱,但是万顷波
涛却一直没有找到真爱。
有一天,一个名叫“青阳”的神仙来到了她的身边,他看到万顷波涛的美貌,立刻爱上了她。
再加上青阳的人品和品行都
特别好,万顷波涛也很快地爱上了他。
可是,爱情并不总是顺利的。
接着,一位名叫“帝尧”的神仙也喜欢
上了万顷波涛。
他不断地用各种方法让万顷波涛离开青阳,跟他在一起。
但是,万顷波涛只爱青阳一个人,坚决不肯离开他。
于是,帝尧生气了。
他升起门前的山石,制造出一个高大的、险峻的
山峰,将万顷波涛和青阳隔开。
这个山峰便是贺兰山。
然而,万顷波涛的
爱却不会改变。
日复一日,她的泪水不断地流,最终将贺兰山洗刷得更为
峻险。
这就是为什么贺兰山常年有如波浪一般的形态。
据说,万顷波涛停不下来的泪水最终化作人间的江河,一直流向远方,直到万顷波涛变成化身为现在的黄河。
这些传说将中国北方的山水自然风
景与神话传说相融合,更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贺兰山(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山脉)—搜狗百科贺兰山风景贺兰山的物产十分丰富,光是野生植物便有500多种,经济价值高的在100种以上,像青海云杉、油松、青杨、山杨、榆树、丁香、山里红、黄柏树、山葡萄、野玫瑰、黄刺梅等等。
贺兰山还是个天然的动物园,据不完全统计,共有野生脊椎动物179种,其中,中国规定的重点保护动物有16种。
飞禽有草雕、秃鹫、百灵、雀鹰、百灵、斑鸠等几十种;走兽有雪豹、猞猁、赤狐、马鹿、盘羊、獐子,甚至还有青藏高原的牦牛。
在贺兰山深处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矿藏。
煤炭蕴藏量大,内蒙古和宁夏均建有许多大中型煤矿。
中国稀有的铬、镁等金属都有许多储量,铁、磷以及享有较高声誉的宁夏“五宝”之一的贺兰石的储量也很可观。
在已列入宁夏矿产平衡表的17种矿产中,产于贺兰山的占10种。
山地上部有面积不大的亚高山灌丛与草甸,是良好的夏季牧场。
贺兰山特产贺兰石,质地坚密、细腻、莹润为名贵工艺石之一。
贺兰山地表水资源不足,有很多沟道常年无水,有些沟道即使有水也集中在狭窄的区域,岩羊饮水比较困难。
食物和水这两大因子已不适应野生动物种群的继续增加。
此外,贺兰山野生动物缺乏天敌控制,基数大,增长率高,生物链已破坏,任其发展,将对贺兰山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胁。
生物资源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
其中分布于海拔2400~3100米的阴坡的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区最重要的林带。
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
动物有马鹿、獐、盘羊、金钱豹、青羊、石貂、蓝马鸡等180余种。
1988年国务院公布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6.1万公顷。
植被贺兰山植被贺兰山中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属阿拉善盟贺兰山林场范围的森林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以云杉、油松为主,其余为山杨、山榆、桦树及多种野生果木和灌木。
山地上部还有面积不大的亚高山灌丛与草甸,是良好的夏季牧场。
贺兰山神秘传说贺兰山,位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是一座雄奇壮丽的山岳。
这座神秘的山脉承载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和神秘故事,令人着迷。
在贺兰山的深处隐藏着无数未解之谜,让人们感受到了超自然的力量和无尽的想象力。
一、神话中的贺兰山传说中,贺兰山是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的一座神山。
《山海经》记载着五岳四渎以及各大山脉的传说故事,而贺兰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拥有自己的特殊地位。
在神话中,贺兰山被描绘成一座高耸入云、灵气浩荡的仙山。
据说,仙人们常常在贺兰山修炼,掌握了神秘的法术和超凡的力量。
二、贺兰山的神秘现象除了神话中的传说外,贺兰山也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而存在着一些神秘现象。
首先是贺兰山的雾海。
整个山脉经常笼罩在一层层的薄雾之中,使得整个山脉宛如仙境一般。
这种雾海不仅给贺兰山增添了神秘的气息,还为这里的生物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其次是贺兰山的蓝湖。
在贺兰山的深处,隐藏着一座蓝得令人心醉的湖泊,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这片蓝湖清澈宛如镜面般,引人遐想,被称为贺兰山的瑰宝。
三、贺兰山的神奇传说除了自然景观的神秘,贺兰山还承载着许多神奇的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关于“贺兰山上的仙女”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善良的女子因为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鹿而获得了仙女的恩赐,成为了仙女的化身。
她在贺兰山的深处修炼,传授人间的智慧和美德。
每年的春天,当万物复苏之时,仙女会踏着七色的祥云降临到贺兰山上,给山脉带来无尽的生机与美丽。
四、现实中的贺兰山贺兰山除了神话和传说外,也是现实世界中的一片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被誉为北方的“仙境”。
贺兰山融合了高山和沙漠的景观,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登上贺兰山的山巅,可以俯瞰到美不胜收的壮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贺兰山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贺兰山代表着一种深远的文化与历史,寄托了人们对于神秘和未知的探索。
贺兰山神秘传说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素有“西北屏障”之称。
这座山脉不仅壮美迷人,还蕴藏着许多神秘传说,引发了人们的想象和好奇心。
在这座神秘的山脉中,有着一些特别的传说,下面我将为大家揭开贺兰山神秘传说的神秘面纱。
传说一:贺兰山的神仙洞贺兰山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峰而闻名,山脉中的一个石洞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这个洞被称为“神仙洞”,据说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人们相信,只要能找到神仙洞并进入其中,就能得到长生不老的神仙之药。
然而,神仙洞一直隐藏得很好,即使有人曾经称自己找到了洞口,但却再也没有回来过。
因此,贺兰山的神仙洞至今仍然是一个神秘的谜团,吸引着众多探险者前来寻找。
传说二:贺兰山的仙女湖贺兰山脉中,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被称为“仙女湖”。
传说,每逢月圆之夜,仙女们会从湖中现身,在湖边起舞,并传授一些秘密的仙术。
这些仙女不仅美丽动人,而且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每年的月圆之夜,无数的人们会聚集在仙女湖附近,期待能够一睹仙女的风采,或者得到她们的庇护。
传说三:贺兰山的魔兽传说除了仙女和神仙洞的传说外,贺兰山还有一个令人胆寒的传说,那就是魔兽的存在。
据说,在贺兰山的深处,生活着一种凶恶的魔兽,它们形状各异,体型庞大,能力强大。
这些魔兽凶狠残暴,以杀戮人类为乐。
不少探险者和勇士曾经前往贺兰山试图消灭这些魔兽,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魔兽看似不可战胜,它们的存在也成为贺兰山神秘的一部分。
传说四:贺兰山的宝藏之谜贺兰山的神秘还不止于此。
据传,贺兰山脉中埋藏着无数的宝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座黄金宝塔。
谁能够找到这座黄金宝塔,就能够获得无尽的财富和力量。
因此,无数的人们在贺兰山中寻宝,希望能够一举发财。
然而,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找到这座传说中的黄金宝塔。
人们普遍认为,这座黄金宝塔是由神仙所守护,非常难以找到。
贺兰山神秘的传说,为这座壮美的山脉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仙女湖、神仙洞、魔兽和宝藏之谜,让人们对贺兰山充满了好奇和遐想。
宁夏贺兰山简介宁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在这里,有着一个地方非常有名,那就是贺兰山。
贺兰山位于宁夏银川市北部,是中国的北方山脉之一,因形似仙女手持荷花而得名。
贺兰山是一座优美迷人的山峰,同时又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片森林资源保护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景观,被誉为宁夏的一颗璀璨明珠。
贺兰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这里的山林资源就拥有着自身的魅力。
在《史记》和《山海经》中都有关于贺兰山的记载。
在古代,贺兰山是汉朝时期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也是宋朝时期的道教发源之地。
贺兰山的地貌形态由山、谷、洞、湖、水、林组成。
山峰平均高度约为1500米,其中最高的山峰是观音峰,高达3556米。
在贺兰山的山区,水源资源丰富,山谷间河流如带,白马河逶迤而过,湖泊众多,其中赤石湖和缸窑湖是最为有名。
贺兰山秀丽的自然风景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在贺兰山的旅游资源中,古代的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也是倍受游客青睐的一部分。
在贺兰山上,有着众多的文化遗存,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
同时,贺兰山还是宁夏引人注目的“民间大舞台”,在这里的重大节庆活动中,民间舞蹈、歌曲和传统习俗常常被大力宣扬。
贺兰山还是中国猕猴桃的发源地,这里的猕猴桃果肉鲜嫩、口感独特,被誉为“猕猴桃之乡”。
除了这些风景名胜和文化遗存,贺兰山还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有着珍稀的物种,如金雕、斑羚和黑黄蜂等。
贺兰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年来,贺兰山已经成为宁夏乃至全国绿色经济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区域。
人们积极开发贺兰山旅游资源,打造贺兰山生态旅游区、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山地农业生态园等一系列旅游景点。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独特的宁夏美食,在充满诗意的大自然中感受宁夏的独特风光和魅力。
总而言之,贺兰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片珍贵宝地,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它的神奇魅力不仅来自于其自然美景,也来自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贺兰山名的由来
贺兰山名的由来
沈克尼
蒙古语称马为“毛勒”,漂亮或俊为“高依”,俊马蒙古语称“高依毛勒”。
前年我率队去巴吉丹林,在旗政府的招待会上,我在祝酒辞上用蒙语赞扬一位女歌手“塔依赫高依毛勒”(你是一匹骏马),引得蒙族干部哄堂大笑。
应该说“塔依赫高依拜喏”,即“你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通晓蒙古语的人都知道,贺兰为蒙古语骏马的意思是错误的。
“贺兰”是匈奴的部族名,后来为姓氏。
我在20年前发表的《贺兰山历史概要》中有详细考证,摘录如下:
贺兰山汉代称卑移山。
汉代在今银川地区设廉县,《汉书"地理志》载:“廉县,卑移山在西北。
”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内蒙古的阿拉旗就得名源于贺兰山。
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赵仲卿传》。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赵仲卿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
当时的贺兰山属弘静县(包括今银川地区)。
贺兰山一称的由来,据唐"杜佑《通典》的突厥条载:“突厥谓驳马为‘曷拉’”。
“曷拉”即“贺兰”。
又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贺兰山在(保静)县西九十三里,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
”此后一些史籍如《读史方舆纪要》、《朔方道志》等相互转抄,均谓贺兰山为驳马或骏马。
更有人将“北人”附会为蒙古人,因而说“贺兰”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和过去的《中国地理》课本就曾这样说:“遥望山脉,宛如骏马,贺兰就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
”(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十月版,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形条)。
“贺兰”一词,正象通晓蒙古语的人所知,无论是“骏马”还中“驳马”,蒙古语都不叫贺兰。
至于说贺兰是突厥语驳马的意思,也值得商榷。
那么“贺兰”一词究竟从何而出呢?这要从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说起。
“贺兰”一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书"北狄匈奴传》,西晋太康五年、七年、八年(公元284-287年),由塞北人迁内陆的匈奴人约有十三万余口,“十九中,皆有部落,不相杂错”。
这十九种匈奴部落中,有一种叫“贺赖部”。
“兰、赖语转耳”(见《资治通签》卷一○八胡三省注),贺兰就中贺赖的音转。
晋朝政府纳居十九种北狄匈奴于雍州北部。
雍州当时治在今西安,所辖范围广大,包括陕西大部及宁夏南部。
宁夏北部包括贺兰山区属“雍州徼外地”。
(见《读史方舆纪要》),即雍州北边外之地。
匈奴贺兰部入居之后,即被安排在位于雍州北部、水草丰茂、生态环境放牧的贺兰山地区。
随后贺兰部向东迁移到内蒙古的大青山以北。
公元357年,即十九种北狄匈奴入居七十年后,“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降于(慕容)隽,拜宁西将军云中公,处之于代郡平舒城”(见《晋书"慕容隽载记》)。
匈奴贺兰部与鲜卑贵族慕容部及拓跋部便结成了军事部落同盟。
贺兰既是部族名,也是一种姓氏,如南北朝时,北周鲜卑人贺兰祥,唐朝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宋朝著名道士贺兰栖真等。
贺兰氏随着鲜卑人的逐渐汉化,以后改为贺氏(见《魏书"官氏志》)。
由于匈奴贺兰部曾于晋太康年间驻物于贺兰山地区,这座山便习惯地称为贺兰山了,这种以民族部落命名的山名在贺兰山还有一处,
如宁夏大武口至石嘴山一带的乞伏山便是。
《元和郡县志》记载:“东北抵河,其抵河之处亦名乞伏山”。
这是由于三国时期,乞伏鲜卑人曾驻牧于此,因而这一段山就被称作乞伏山了。
鲜卑、乌桓都是历史上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据史书记载:“鲜卑起于鲜卑山”、“乌桓初时聚居于乌桓山”。
看来,许多山名与少数民族部落名称有很大的关系。
贺兰山只是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