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4 旅游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2
专题11 旅游地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南极,这个与世隔绝的冰清玉洁之地,有着让人震撼的古老冰川,有着让人欢喜可爱的精灵,有着让人惊叹的原生态大陆……南极虽然冰冷,但是这里的旅游业却一片火热,普通人去南极,不再是梦想,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冰雪世界,寻找最不同寻常的体验,至2015年新春,我国国内已有多家旅行社开通了到南极的旅游路线。
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了现代旅游业有何特点?南极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特点: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因素: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交通工具的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云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大小山峰犹如云海中的仙鸟,以奇、幻享誉中外。
黄山一年中云雾天气可达250天,四季皆可观云海。
材料二黄山12个月云海日数图(1)据材料一概括黄山云海的景观特点。
(2)据材料二得出黄山云海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黄山云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说明变化多;根据黄山一年中云雾天气可达250天,四季皆可观云海判断出现的频率高。
第(2)题,据图判断黄山云海出现频率较高的月份为1月、10月~12月,为秋冬季节;秋冬季节气温低;水汽充足,凝结成云的高度低,易形成云海景观。
【答案】(1)变化多;出现的频率高。
(2)秋冬季节。
主要是气温低;水汽充足,凝结成云的高度低,易形成云海景观。
3.2018年春节期间山东省最大规模自驾游俱乐部推出十四条原创自驾线路,一条自驾线路往往是通过朋友圈相约的4~6辆车(个家庭)十几个人一组。
车友外出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自驾武夷山、厦门、土楼八日游,自驾张家界、凤凰古城七日游,自驾鄱阳湖、三清山、龙虎山六日游,自驾宏村、西递、黄山五日游,自驾海南六日游,自驾云贵十五日游等线路在市场最受欢迎。
简析春节期间山东省自驾游活动的特征及成因。
【答案】以南方为主:春节期间南方比山东温暖;以小型团队为主:旅游活动方便,利于组织;以“朋友圈”为主:“朋友圈”中的人们彼此了解,有共同的话题和旅游意愿等。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提升练习:旅游地理(精题)及答案专题:旅游地理(一)下列景观中,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是A. 北京故宫B.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C. 壶口瀑布D. 路南石林【参考答案】C(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
“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
答案:好处:减轻旅游旺季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景区淡季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旅游景区淡季的收入来源;节省游客的旅行费用(交通、餐饮、住宿、门票等);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
措施:采取灵活的休假制度,错开旅游旺季出行;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整合,推出淡季特色旅游项目;在淡季降低景区门票等费用;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旅游信息。
解析从旅游景区(减轻压力、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加收入)和游客(节省费用、提高舒适度)等方面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从时间保障、旅游资源整合、降低费用和旅游推介等角度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
(三)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如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 km和43 km。
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
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左右,远超设计能力。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但九寨沟、黄龙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陆路交通耗时过长,会缩短有效旅游时间。
为了增加有效旅游时间,东部地区的旅客多采用航空方式;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能够负担过高的航空票价。
答案: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距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第14题旅游地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旅游地理】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2016年国家旅游局授予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
茅台酒厂工业旅游区座落于茅台镇上,以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厂区为范围,面积约5平方公里,以公司办公大楼、茅台酒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为主要依托,围绕国酒生产过程,整合开放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参观点,让游客了解国酒生产工艺及流程,感受企业文化。
根据材料分析茅台集团开发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及其综合效益。
2、【旅游地理】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7天),北京市接待游客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总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7.8%,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下图为北京市部分旅游景点及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
分析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疆轮台胡杨林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
下图为塔里木河岸胡杨林景观。
当地胡杨林景观十分美丽,游客却较为稀少,试分析原因。
4、读图文材料.冋答问题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景区有丹霞地貌景观和九曲溪等河流,游客乘筏沿九曲溪可观赏到“曲曲山回转, 峰峰水抱流”的美景说明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游客不断攀升,但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向媒体通报称,因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等现象,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
山海关景区成为我国首个被摘牌的5A级景区。
结合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某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2020年高考地理旅游地理专项训练11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
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网络,让游客与景区实现实时互动,让景区信息更透明、游程安排更个性化。
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
湖北省竹溪县楠木寨景区实现了票务智能化,这套系统具有断电应急,自动复位,语音播报和通行方向灯光指示等功能。
楠木寨景区以依山傍水的原始楠木林群落和楠木寨为核心,地处竹溪县东部最边缘,距县城51公里,与竹山上庸镇交界,属潘口电站库区。
楠木寨中存有我国目前最大金丝楠木群,境内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集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目前,该景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
楠木寨位置图(1)根据材料推断竹溪县楠木寨景区票务智能化属于哪一类智慧?它给景区带来的突出优点是什么?(4分)(2)目前,该景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请你为此献计献策。
(6分)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红层荒漠是一种基岩裸露或仅有薄层风化碎屑的地表呈荒漠景观的红层地貌。
红层荒漠可分为裸岩式红层荒漠和劣地式红层荒漠两大基本类型,即砂砾岩顶部的基岩裸露形成的石质荒漠和发育在红层软岩上,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作为旅游资源,红层荒漠具有景观独特、资源稀缺、颠覆常识、生态科普、综合构景等特性。
红层荒漠多分布在我国粤、赣、湘等南方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设计三类以红层荒漠为主题的旅游产品(项目),让当地通过发展旅游业致富。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2017年3月12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开放。
该项目选址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景区实行免门票政策,只收取每人50元的景区摆渡车票和天文体验馆门票。
为减少人流密集对望远镜的干扰,景区每天限量接待游客2000人,距望远镜5公里范围的核心区为“静默区”,屏蔽所有通讯信号。
重难点 旅游地理〖重难点解读〗从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来看,旅游地理主要考查内容集中于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与保护、旅游活动的设计和景区规划、旅游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
能力上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图文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020年高考将继续围绕某种特色旅游,重点考查某种旅游方式或旅游措施的意义、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安全及旅游环境问题等知识展开设问考查。
从高考变化来看,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除注重核心知识外,还应关注考纲中的冷考点,如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规划等。
〖典例探究〗(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
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主要原因:安仁古镇离成都市区(和大邑县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容易返回市区(县城)。
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
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
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
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
【解析】由材料“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
”可知,安仁古镇距离城市和县城较近,所以大部分游客很少在安仁古镇留宿。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游览项目单一,需要耗费时间短,所以很少游客留宿。
海南2020高考地理专题:旅游地理练习及答案专题:旅游地理(一)近十年间到“人间天堂”-苏杭旅游的国内游客中,大部分是工薪阶层和农民,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①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③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④旅游内容的丰富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D[去苏杭旅游的国内游客以普通工薪阶层和农民为主,这表明旅游主体实现了大众化,而非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二)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四川盆地C. 云贵高原D. 青藏高原【参考答案】C 解析:此题以旅游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可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自然灾害等知识分析。
由图中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易遭遇洪水;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大、密集可以判断该地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又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徒步旅行还要考虑这里人烟稀少、易迷路、蚊虫多等影响。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出现高原反应;8月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
“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
答案:好处:减轻旅游旺季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景区淡季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旅游景区淡季的收入来源;节省游客的旅行费用(交通、餐饮、住宿、门票等);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
高考地理《旅游地理》专项复习赏方法、开发条件评价以及旅游业的意义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考点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例1】[2015·山东文综,44(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①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②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不利⑤影响。
(4分)[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①游客的数量在不同的季节,人数不同。
②饼状图是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的游客数量。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③图中的7、8月游客数量明显偏□1多,为□2旺季。
④除了7、8月之外的月份游客明显偏□3少,为□4淡季。
答案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等。
1.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在旅游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图解如下:2.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2018·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全域旅游是全域景观优化、多产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
江南水乡乌镇(下图)曾经面临“景区内像欧洲,景区外像非洲”的窘境,通过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让“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2016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量达758.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6.28亿元。
乌镇成为“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的示范基地。
分析全域旅游对乌镇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解析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促进就业方面;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提高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打破单一景观建设的局限方面。
高考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总体促进社会发展):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总体促进文化繁荣):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6.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重难点14 旅游地理〖重难点解读〗从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来看,旅游地理主要考查内容集中于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与保护、旅游活动的设计和景区规划、旅游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
能力上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图文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020年高考将继续围绕某种特色旅游,重点考查某种旅游方式或旅游措施的意义、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安全及旅游环境问题等知识展开设问考查。
从高考变化来看,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除注重核心知识外,还应关注考纲中的冷考点,如旅游资源价值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规划等。
〖典例探究〗(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
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主要原因:安仁古镇离成都市区(和大邑县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容易返回市区(县城)。
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
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
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
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
【解析】由材料“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
”可知,安仁古镇距离城市和县城较近,所以大部分游客很少在安仁古镇留宿。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游览项目单一,需要耗费时间短,所以很少游客留宿。
要想提高游客留宿数量要从当地拓展旅游项目角度分析,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开展深度体验游。
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
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以延长游览时间,促进游客留宿。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康沃尔郡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开发了伊甸园项目。
该项目主体是温室,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
穹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环境,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
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该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
2001年开园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
下图是该项目的景观照片。
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答案】在废弃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为特色,为旅游者营造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为主题,项目建设体现环保理念,观赏性强又能寓教于乐;(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规模大,建设时间较早,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解析】该项目建设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通过项目建设使该地由荒山变为了有多种类型植物分布的山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主体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这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具有特色、观赏性的人文景观,舒适的旅游环境增强了该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该项目“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以温室为主体,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的光热资源培育不同种类的植物,是对环保建设理念践行的典范,使游客在观赏植物、风景的同时还受到了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熏陶,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游客的喜爱;该项目规模大,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可接纳游客数量多,且可供游客观赏、游玩的场地多,规模效益好,同时该项目于2001年建设,建设时间较早,且“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知名度高,项目品牌效应强,因而对游客吸引力大。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
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
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00年开始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
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
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
下图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答案】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
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
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解析】本题以举办“大地艺术祭”旅游活动为背景,通过经典作品—《梯田》,呈现当地农民农耕生活的美好乡土环境,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的美好田园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懂得旅游景观自然与人文美的欣赏。
旅游价值主要从“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体现的自然和谐之美的美学价值与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乡土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特点是艺术作品能够永久保留,说明艺术作品耐持久保留,制作材料牢固,其反映的主题是呈现当地农民农耕生活的美好乡土环境,体现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的美好田园生活,展现当地传统文化,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
〖备考秘籍〗从考查内容看,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旅游景观的欣赏,发展旅游业的意义及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等是考查重点。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考查的热点。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区域图文材料、景观图等呈现信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基础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应从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旅游资源开发入手,重点把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环境问题及保护等。
结合旅游环境保护,认识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考查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等。
(2)以我国或世界著名旅游区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环境保护。
(3)结合具体旅游活动案例,说明做文明旅行者的重要性。
〖重难点突破〗1.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透析考向]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考查往往通过给出某区域相关地图,分析其旅游景观特点,也往往和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相结合,该类试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干或者图示确定位置或形态,结合学习过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分析图中景观的成因,加大考试难度。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考查频率高,要注意复习中培养综合思维和规范表达。
[学法指导](1)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①选择观赏位置:要注意观赏距离的选择,有远眺、俯瞰、远望、平视、低看、置身其中等;观赏角度的选择,如地貌的酷似造型要选择特点观赏点,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要选择位置较高的楼台亭阁,较小的湖沼池塘要选择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等。
②把握观赏时机:有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有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还有特定时间的人文景观等都要考虑观赏时机。
③抓住景观特点:全面了解景观特点,抓住园林的结构布局、造景手法等。
④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⑤以情观景:以情观景能深入领悟自然的美。
要通过视觉观赏。
嗅觉、味觉、听觉等综合感受;对于酷似造型还要发挥想象力。
(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思路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主要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客源市场、交通状况、接待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评价。
①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评价非凡性:旅游资源非凡性越突出,其游览价值越高,开发价值也就越大。
集群状况:即分析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空间位置关系。
旅游资源分布越集中,开发价值越高;若为孤立的单一景观,开发价值则越低。
地域组合状况:即分析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类型是否多样。
一个区域内,既有多样的自然旅游景观,又有多样的人文景观,则开发价值越大;反之,若区域内景观基本雷同,则主要景观开发后,其他景观开发价值不大。
②客源市场的评价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距离越近,客源市场越丰富。
有时即使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较低,但由于靠近市场,因此开发价值较大;反之越小。
与著名旅游景点的距离:距著名景区距离近,可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或发展深度旅游,借助著名景区知名度,吸引游客。
③交通通达度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性和可达性两方面分析。
交通通达度越高,则越利于游客“到达”,其客源市场越广,开发价值也就越大.④地区接待能力主要从景区能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各方面分析。
其次从服务水平(主要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方面评价。
地区接待能力越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有利。
⑤环境承载能力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由于其环境承载能力低,无法容纳大量游客参观,因此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限制性。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透析考向]试题要求通过分析景区的基本要素,进行景区规划;通过旅游者自身条件及旅游地的位置来选择旅游线路及方式。
试题难度较易。
近几年,旅游安全也成为考查的重点。
试题往往和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相结合,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区域地理的复习,同时渗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的思想。
[学法指导](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①自然因素:山地多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故要避开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避开雨天;高大高原地区易晒伤、冻伤、缺氧等问题,要注意带防晒用品、御寒衣物、抗高原反应药物等;冰川地带易产生冻伤、跌落等危险,要带好绳索、冰爪、防滑靴等;河谷地区宿营时要避开低洼地,避免突发山洪伤害;在洞穴、沙漠旅游易迷路,故要聘请向导。
在天气多变地区,要注意及时了解天气信息,掌握必要的防范、自救知识,减少洪涝灾害、台风、冰雹、雷暴雨等;在干旱地区准备充足的饮用水、防晒用品,避免缺水、晒伤;在湿热地区易有蚊虫、流行性疾病、易中暑等,要准备必要的药品;在水域旅游,要关注安全提示、不去陌生水域旅游、掌握自救措施。
②社会因素:到异地旅游要了解目的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尽量避免区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地区旅游,出发前了解求救渠道,减少人身伤害;了解目的地相关入境政策,减少出境游易产生经济、刑事等纠纷;同时,还要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旅行社选择等。
3.现代旅游的影响与区域发展[透析考向]本部分相关试题难度中等,考查比较基础。
试题以区域图、旅游景观分布图或路线图的形式出现,考查旅游活动对区域的影响及旅游中的环境保护等,题目渗透着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