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27.23 KB
- 文档页数:2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陈晓华;秦兆冰【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15【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种类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及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应用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甲泼尼龙进行耳后皮下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甲泼尼龙耳后皮下注射和地塞米松鼓室灌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显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恢复听力。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ethylprednisolone and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96 cases of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choosen from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 were treated as subjects of this experiment,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medication,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8) and the study group (n=4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ympanic dexamethasone infusion therapy,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subcutaneously behind the ear, comparative analyzed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58%,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5.42%, there was no signiif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 (P>0.05), adverse reac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P<0.05) .Conclusion After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and dexamethasone ear tympanic infusi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dden deafness is signiifcan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 help to restore hearing.【总页数】2页(P170-171)【作者】陈晓华;秦兆冰【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相关文献】1.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对比 [J], 张莉娅2.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J], 高占梅;宋扬;刘华;文昌隆;孙海洋3.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 [J], 韦一;王德乐;王韶鉴;陈学良4.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 [J], 李小波5.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比较 [J], 秦勇;叶晓裕;肖豪华;古志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6例为本次观察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43例/组),其中对照组突发性耳聋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甲泼尼龙治疗。
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听阈测试、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且听阈测试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值均小于0.05;且治疗后PLT、Hcy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值均小于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分别为13.95%、11.63%,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较地塞米松而言,甲泼尼龙的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更客观,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更值得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突发性耳聋是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以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尚未明确发病机制[1]。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骤然性特点、未知原因特点等,患者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双侧听力减弱或者是单侧听力减弱,此外患者可伴有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等。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在突然发病后,往往心理压力大,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暂时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手段。
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具有抗炎、抗病毒及免疫抑制效果,能对血管内皮水肿起到缓解作用,增加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促使其听力恢复。
目前临床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比较多,其中较常用包括局部药物治疗方法、全身性药物治疗方法。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韦一;王德乐;王韶鉴;陈学良【摘要】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1周以上、年龄在15~70周岁、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43例(143耳)。
按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种类将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64例)和甲泼尼龙组(79例),后者再根据甲泼尼龙剂量分为A组(500 mg,36例)和B组(80 mg,43例)。
对比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地塞米松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纯音听阈分型、耳鸣发生率、眩晕发生率、发病到就诊时间、基础疾病发生率与甲泼尼龙组比较均无差异( P >0.05)。
治疗后地塞米松组痊愈4例(6.3%)、显效7例(10.9%)、有效22例(34.4%)、无效31例(48.4%),甲泼尼龙组分别为11例(13.9%)、15例(19.0%)、30例(38.0%)、23例(29.1%),后者的疗效优于前者( P <0.05);治疗后 A 组痊愈5例(13.9%)、显效7例(19.4%)、有效13例(36.1%)、无效11例(30.6%),B组痊愈6例(14.0%)、显效8例(18.6%)、有效17例(39.5%)、无效12例(27.9%),二者疗效间无差异(P>0.05)。
结论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较地塞米松佳。
在甲泼尼龙剂量选择上,大剂量冲击治疗与常规剂量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间无差异。
%Objective Tocomparethetherapeuticeffectofdexmethasoneandmethylprednisoloneint reatingsudden hearingloss(SHL).Methods143SHLpatients(143ears)agedfrom15to70,hospitalizedmorethanoneweeka ndwith disease course less than one month,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of Huidong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examethasone group (64 cases)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79 cases),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group A(500 mg,36 cases)and group B(80 mg,43 cases). The clinical data,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comparedbe-tweenthegroups.ResultsThesexcomposition,age,lesionsite,typeofpuretoneaudiometry,incidenceofti nnitus,inci-dence of vertigo,interval time from onset totreatment,incidence of underlying disease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examethasone group 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P>0. 05). After treatment in dexamethasone group,4 cases were cured(6. 3%),7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10. 9%),22 cases were improved(34. 4%)and 31 cases were in-valid(48. 4%);While in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11 cases were cured(13. 9%),15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19. 0%),30 cases were improved(38. 0%)and 23 cases were invalid(29. 1%),with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P <0.05).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A,5 cases were cured(13. 9%),7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19. 4%),13 cases were improved(36. 1%)and 11 cases were invalid(30. 6%);While in group B,6 cases were cured(14. 0%),8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18. 6%),17 cases were improved(39. 5%)and 12 cases were invalid(27. 9%),showing no differenceinthetherapeuticeffect(P>0.05).℅onclusion ThetherapeuticeffectofmethylprednisoloneintreatingSHLis better thandexamethasone. For the dose sel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high-dose and conven-tional-dose treatment of SHL.【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4(000)027【总页数】3页(P3194-3196)【关键词】听觉丧失,突发性;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治疗结果【作者】韦一;王德乐;王韶鉴;陈学良【作者单位】51630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51630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51630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516300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7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基层医院尤其常见。
早读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突发性耳聋为忽然出现的、发病因素缺乏明确性的感应神经性听力丧失情况,突发性耳聋患者多存在一侧听力减弱情况,具有耳鸣症状,有耳堵塞表现,出现呕吐情况,发生恶心状况,表现出眩晕情况等,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现今,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患病因素及患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临床上多采取糖皮质激素药物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治疗,而合理选取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种类十分重要。
本文将 2017年 4 月—2019 年 3 月本医院治疗的 7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归入试验数据值分析资料,对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实施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予以评估。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将本医院治疗的7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2017 年4 月—2019年 3 月是选择时间)纳入项目数值资料,予以分组的时候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35 例。
对照组:年龄下限和上限分别是 26 岁和 65 岁,其年龄均值是(37.64±5.24)岁;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5/20。
试验组:年龄下限和上限分别是25岁和64 岁,其年龄均值是(37.56±5.33)岁;男性和女性的比例是14/21。
对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基础数据值资料实施统计,数值指标添加到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显示P > 0.05。
纳入标准:(1)患者满足中华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学会提出的突发性耳聋有关诊断标准;(2)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面签署自己名字;(3)研究方案上交医院医学伦理会得以允许。
排除标准:(1)患者不具有糖皮激素药物(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应用禁忌证;(2)患者不具有其他疾病导致的听力降低情况。
1.2 方法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都予以改善微循环药品治疗、营养神经药品治疗、缓解内耳相关水肿症状药品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突发性耳聋患者予以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相隔一天给药一次0.4mL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447,生产企业:合肥兆峰科大药业有限司,规格:5mg)加 0.1 mL 2% 利多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208,生产企业: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L:0.2 g),给药方式是鼓室内注射,予以2 周时间治疗。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中的优劣差异分析钟康华【摘要】目的对比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在治疗突发性聋中的优劣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入院的116例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B组给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听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较B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3℅和77.59℅,P>0.05);两组耳鸣致残量表(THI)、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均减小(P<0.05),但两组间THI、DHI评分减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听阈值、耳鸣及眩晕症状,但耳后骨膜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较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改善听阈值效果更加明显,更易于被推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8(029)021【总页数】3页(P3433-3435)【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耳后注射;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作者】钟康华【作者单位】新余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西新余 338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突发性耳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听力损失,目前推荐治疗方法首选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1],但全身用药副作用大,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耳后注射和鼓室注射局部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易于推广[2,3],但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还缺乏探讨。
本文以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在治疗突发性聋中的优劣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入院的116例单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4],(2)发病 3个月以内,(3)单耳发病。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对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工作,使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进行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且两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的恢复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地塞米松;甲泼尼龙;临床疗效突发性耳聋是近几年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无明确的机制,若是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病情加重,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耳聋,且突发性耳聋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
目前临床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目前临床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1]。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是对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2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在19~76岁之间,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体重40.56~77.15kg,平均(41.29±2.81)kg。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6~77岁之间,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体重39.14~78.35kg,平均(41.26±2.13)kg。
两种糖皮质激素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比较李晖;刘莉;李俊【摘要】目的比较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91例(91耳)突发性聋患者分为地塞米松注射组(46例)和甲泼尼龙注射组(45例),分别行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ml)或甲泼尼龙(40mg/ml)1 ml,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天,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地塞米松注射组治疗有效率为80.43%,甲泼尼龙组有效率为71.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作为突发性聋的初始治疗疗效相近.【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22)004【总页数】2页(P417-418)【关键词】突发性聋;地塞米松;甲泼尼龙;鼓室注射【作者】李晖;刘莉;李俊【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武汉 430033;湖北省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武汉 43003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目前鼓室内灌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简称突聋)在国内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多数学者都将其作为突聋常规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而对其作为初始治疗则有不同观点,且局部治疗给药类型尚无标准方案,故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鼓室局部注射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用于突聋初始治疗的疗效,进一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突聋患者91例(91耳)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且未接受过其它治疗。
其中,男33例,女58例;年龄18~70岁,平均44.3±14.7岁;病程5小时~11天;治疗前0.5、1、2、4 kHz 4个频率平均听阈为73.1±23.5dB HL;伴高血压15例,糖尿病11例。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
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地塞米松
治疗。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
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临床中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时,和地塞米松相比,甲泼尼龙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
类固醇激素、扩张血管、降低纤维蛋白原、营养神经是临床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常用方法,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满意[1]。
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是国内外突发性
耳聋治疗的一线用药,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现作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患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生不超过3天,病程小于1个月,至少2个相连续频率的听力损失大于
20dBHL;没有激素使用禁忌症;利用影像学和专科检查排除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蜗后占位
病变患者以及中耳病变患者。
通过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2.2±7.3)岁;病程1-25天,平均病程(4.3±5.6)天。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
龄(41.7±6.5)岁;病程1-28天,平均病程(4.5±7.2)天。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80mg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20mg地塞
米松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治疗期间静脉用激素停止后改为鼓室内注射,隔两天一次。
1.3临床观察治疗
对患者治疗后的听阈、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临床治疗效果的判
断标准:治疗后患者受损听力恢复到之前水平或者恢复到正常人水平,没有发生其他不良反
应则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受损听力提高超过30dB则为显效;治疗后还受损听力提高15-
30dB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受损听力提高低于15dB则为无效;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
例数=总有效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听阈观察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听阈(53.42±22.41)dB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听阈(61.56±24.62)dB,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可伴有眩晕、耳鸣、耳闷塞感、呕吐、恶心等症状;现阶段关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还并不明确,临床研究发现,突发性耳
聋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内耳循环障碍,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所以临床治疗药物也缺乏有
效的循证医学证据[2]。
在对全部类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糖皮质激素均能取
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免疫抑制、消除水肿以及抗炎等[3]。
现阶
段临床中在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激素主要包括地塞米松、强的松、甲泼尼龙等;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都能通过圆窗膜渗入到外淋巴液,进而实现治疗的作用。
激素类型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浓度以及给药剂量等都会对治疗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
本研究中,实验
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鼓室内注射,让其在局部吸收,增强药效,而且全身用药浓度不大,能
有效防止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药效作用时间也更加持久[5]。
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的听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
者(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中在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时,和地塞米松相比,甲泼尼龙的临床治疗
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芳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0:1209-1210.
[2]梁丹,赖丹,殷泽登,黎万荣.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
杂志,2011,33:4181-4185.
[3]杨军,黄莉,施俊,李蕴,吴皓,孔维佳.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
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13:594-597.
[4]刘艳娟,姜学钧,李军.甲泼尼龙耳后注射对突发性耳聋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4:139-140.
[5]高宝玉,邵长宝,史春和,李月梅,尹浩,沈娟.乳突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J].陕西医学杂志,2014,08: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