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一中高三生物总复习学案 028 免疫调节(艺术班)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免疫调节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说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过程;3・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4.举例说明免疫的应用并了解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教学重点)1.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过程;2・理解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及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学习难点(教学难点)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过程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的三道防线介绍免疫学在各方面的应用:1. 免疫预防:疫苗2. 免疫治疗和检测3. 器官移植师生活动什么是免疫? 人体有哪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的?1. 通过对内稳态调节的分析,指出免疫 调节的重要意义,提出免疫的概念,指出 人体的三道防线;2. 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 从生活实际入 手,体会免疫的 重要性,引发学 习兴趣。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过程)免疫失调引起的 疾病第三道防线如何发挥作用? 什么是抗原和抗体?1. 讲授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 分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有哪些细 胞参与,哪些细胞有识别功能,哪些细胞 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免疫机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1.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过强和过弱引发的 疾病; 2. 介绍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及预防这部分是教学难 点,将复杂知识 概念化,利于学 生记忆和掌握。
结合生活实际, 体现学以致用。
融入社会生活, 体现STS 教育思 想。
为学生未来的学 习方向和从业方 向做以引导。
免疫学应用联。
第二课时重要知识链接:常用化学试剂功能:①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②澄清石灰水:鉴定CO2;③10℅HCl:解离(使植物根尖细胞分离)或用于改变溶液pH;④NaHCO3:提供CO2;⑤NaCl:配制生理盐水(人:0.9℅),可用于提取DNA(2mol/L溶解后加水至0.14mol/L);⑥酒精:用于消毒处理(75%)、去除DNA中的杂质(95%冷酒精)、脂肪鉴定中洗去浮色(50%)、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⑦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质)染色,使于观察染色体;⑧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显色实验(如物质鉴定):材料最好不带色或颜色浅,或实验中脱色处理。
材料选择:满足实验要求,如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中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因为这些材料中主要的糖类为不具还原性的蔗糖;进行DNA提取和鉴定实验时不能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材料;叶绿素提取实验中选择新鲜绿叶(叶绿素含量丰富)等。
实验材料处理:如通过升温、损伤等手段加速细胞质流动;研磨肝脏细胞以释放出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向血细胞悬液中加入清水,使细胞吸水破裂等。
考点三、模拟与调查调查类实验的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总结(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调查法一般用于全面、准确地摸清某些问题的现状,以便于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①调查目的:调查什么、想获得哪些调查指标.②调查方法:文献调查、直接调查;访问、座谈、测验、发放问卷;用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③调查结果:一般要编制相应的调查表.④统计与分析: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在患者家系调查并判断遗传方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校O6、O7、O8级学生中红绿色盲的发病情况开展调查。
请你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调查情况。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新编苏教版生物教材为蓝本,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在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同时,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生物教学质量,努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一)本学期必修班必须完成《必修3》的`教学内容和《必修一》的复习,选修班完成《必修3》和《选修3 》部分内容的教学。
(二)坚持不懈做好常规教学1、加强备课组职能,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仍然采用组内教师轮流编写教案和课件,相互讨论修改后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备课。
2、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恰当用好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学习。
3、作业做到全批全改,辅导耐心细致,并配合年级加强考风教育。
4、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位教师听课一学期不少于十节,并搞好公开课的落实工作,作好评课记录。
三、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见下表:待定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精选篇2新的学期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快更好落实教学进度,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大课堂、大容量、低难度、主动参与、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先学”已经掌握了的不讲、内容太偏或者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不讲,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
艺术班生物学案非练习部分
028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038细胞工程(二)
3.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4)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4.单克隆抗体
(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①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
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会基本技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会于日常复习备考活动中•领悟和运用科学方法对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务求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复习教学•主动创设学生自主探讨情境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上设置的各种功能多样的栏目和科学探究活动复习好课本实验至关重要• 1.充分挖掘教材各章节中蕴藏的实验内容,如经典实验等.全面细致地复习全部实验知识,不遗漏• 2.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践考点一:显微镜观察类实验:实验名称观察方法观察对象显微镜玻片标本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细胞多样性原色观察细胞高倍临时装片无多种生物细胞观察叶绿体叶绿体无菠菜叶或黑藻叶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泡和原生质层的位置无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DNA、RNA 染色观察DNA.RNA的分布吡罗红甲基绿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线粒体健那绿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蝗虫精母细胞显微镜观察实验注意的问题:注意取材:根据观察对象选用合适的材料,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特点?);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紫色的洋葱表皮(原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黑藻,菠菜(原因?),口腔上皮细胞。
注意材料处理:根据不同材料,不同的观察对象,做不同的材料处理,如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注意制片方法:在观察类实验中常采用临时装片制作技术等。
有装片法,压片法,切片法。
重要知识回顾:(1)临时装片制作Array(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3)显微镜观察结果比较(4)几个显微观察实验的材料选择Ⅰ观察叶绿体---藓类小叶或新鲜的蚕豆叶下表皮(稍带叶肉)。
Ⅱ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紫色洋葱表皮(成熟的植物表皮细胞)。
Ⅲ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洋葱根尖或马蛔虫受精卵(分裂旺盛的组织或细胞)(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特别:压片)→观察考点二:物质提取鉴定类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碘液—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第28讲免疫调节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及联系。
3、能够准确解释免疫异常现象。
知识点一: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典例1』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精讲点拨]Ⅰ.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即:,所以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哪种免疫,得看它吞噬的结果。
Ⅱ. 溶菌酶的杀菌属于免疫;唾液、泪液的杀菌属于第道防线;血浆中的杀菌属于第道防线。
Ⅲ. 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场所发生的免疫都是第道防线。
『变式训练』1、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 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 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 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2、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知识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典例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 ①表示,d是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填编号)。
(2) 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探究生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5)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
实验设计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名称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度半透膜的种类,开始时的液面,温度等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至少三种)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底物量,酶量,反应时间。
操作程序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PH(至少三种)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程度温度。
底物量,酶量,反应时间。
操作程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氧的有无CO2生成量;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检测)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等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体积的大小物质运输的效率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溶液的量、浸泡时间等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实验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浓度的准确性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培养液中的成分,条件,空间等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演替时间群落的演替水族箱中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保证“其它实验条件对等性”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实验器具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实验试剂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
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的等量。
④处理方法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
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如在运用手术摘除法验证甲状腺对动物发育的影响时,对照组也同样进行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实验设计注意的问题:采分点分布到各步骤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用具要充分使用,没给的材料用具不能用,审题时,分析每种材料用具怎么用,结合该实验的原理,形成科学步骤。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教案(篇1)在__学年度,我们生物组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首先,在学期之初,我们就制定了较好较详尽的教研组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在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新高;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我们还对本年度的工作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决心发扬我们的成绩,克服我们的缺点,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组有如下特点: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我们组共六名老师,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虽然女同志较多,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可喜的。
我和奚红凤分别是黄俊、张俊莲和何俊的师傅,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他们的课,几乎是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上好课,如何编写好复习讲义,如何批阅试卷,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我们悉心指导下,他们进步很快,张俊莲老师是本学期刚分配的,但她在教学上虚心学习,此外,每天一早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泡上茶水,让其他同志能喝上热茶。
黄俊、何俊老师电脑水平较高,他们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我组的大多数课件都出自他俩之手。
在老教师设计和指导下,本学期制作了七八个多媒体课件,为我们生物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
我和奚红凤老师,把多年来查阅的有关资料、教学经验等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盼望他们早日成为生物教学骨干。
我们组如有人因工外出,其他老师总抢着代课。
在公开示教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第22讲免疫调节内容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内容要求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3.活动:结合个人免疫接种的经历,探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4.活动:讨论器官移植中干细胞移植的价值科学思维比较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模型,培养模型分析能力和建模的思维习惯生命观念通过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观相统一的观念科学探究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社会责任关注免疫异常疾病,关注艾滋病病人,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知识回顾1】免疫系统的组成写出并完善P35图解【知识回顾2】免疫系统的两大功能1、防卫功能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跟踪训练】10min1、(2013·全国卷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如图表示的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a、b两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3.(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4.(2014·海南卷,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 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5.右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T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6.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细胞和细胞。
028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