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价效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00.27 KB
- 文档页数:2
甲基泼尼松龙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作者:闫昆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鞘内注射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鞘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7、15 d 时的Kurlike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减少值、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3 d、7 d EDSS评分减少值较对照组,明显多于后者(P【关键词】甲基泼尼松龙;多发性硬化;鞘内注射多发性硬化(MS)实为一种临床常见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炎性脱髓鞘改变为其主要特征,以中、青年多发,女性高于男性,临床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视神经损害[1]。
甲基泼尼松龙为治疗MS的常用药。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分别采取静脉滴注与鞘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来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8例多发性硬化病患者,均首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视力障碍、感觉障碍、偏侧肢体活动障碍,另伴有恶心呕吐、精神异常、头晕等。
均与《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经MRI检查,提示有>3个天幕以上T2病灶。
患者了解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患有严重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等系统疾病者,另排除精神疾病及合并有脑干出血者。
将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49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区间16~63岁,平均(32.28±3.23)岁;病程区间1个月~5年,平均(2.50±0.92)年。
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区间16~62岁,平均(32.26±3.21)岁;病程区间1个月~4年,平均(2.47±0.91)年。
地塞米松泼尼松甲强龙的临床应用、区别及剂量换算
按照抗炎作用来分,0.75mg地米=4mg甲强龙=5mg的泼尼松临床应用的话,由于都是糖皮质激素,都差不多,只是泼尼松现在针剂很少,地米和甲强龙都分别有针和片。
另外,甲强龙有500mg的剂型,是全球现在唯一能用于冲击治疗的安全性最高的糖皮质激素,例如用在急性脊髓损伤或者脊髓肿瘤,还有风湿疾病或者肾炎、IGA 肾病等疾病中区别就是:地米和泼尼松都巨便宜,甲强龙是进口产品。
地米的抗炎作用是最强最持久的,所以副作用方面也相对较大,生物半衰期很长。
泼尼松在体内的作用发挥必须经过肝脏转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不要用。
甲强龙价格稍贵,不过是医保甲类,建议到可信的药店购买片剂剂型吧。
甲强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甲强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强龙1组(n=21)、甲强龙2组(n=18)和地塞米松组(n=21),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甲强龙1组21例中显效16例(76.2%),有效3例(14.3%),无效2例(10.0%);甲强龙2组18例中显效12例(66.7%),有效3例(16.7%),无效3例(16.7%),地塞米松组21例中显效12例(57.1%),有效3例(14.3%),无效6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入院时EDSS评分分别为(5.5±1.7)、(5.6±1.7)、(5.4±1.8),出院时分别为(2.4±1.4)、(2.6±1.4)、(3.1±1.6),ED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强龙1组出院时EDSS评分显著低于甲强龙2组及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甲强龙1组为3.9%,甲强龙2组为4.2%,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强龙递减式冲击治疗效果优于普通冲击治疗及地塞米松治疗。
标签:甲强龙冲击疗法,地塞米松,递减式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具有时间多发(D1T)和空间多发(DIS)的特点[1-2]。
MS的急性期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60例,探讨甲基强的松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了阶梯式冲击疗法和普通冲击疗法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多发性硬化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22~56(42.3±4.6)岁,病程5个月~3年。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效果观察作者:王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5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
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多发性硬化;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DOI:10.14163/ki.11-5547/r.2016.08.107多发性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青中年人群发生率最高,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主要是因病毒感染导致,预后较差,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是临床常用手段。
本文主要对比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多发性硬化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接收的5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
观察组男10例,女1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40.15±5.14)岁,平均病程(5.11±1.25)年;对照组男9例,女18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1岁,平均年龄(40.37±5.21)岁,平均病程(5.04±1.27)年。
本次所有入选病例均满足《神经病学》中多发性硬化的相关诊断标准[1],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无合并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先接受心电图、肝肾功能、X线胸片检查,保证无禁忌证患者,且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将1 g甲基强的松龙溶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连续滴注3~5 d,随后改为口服强的松龙, 50 mg/次, 1次/d,晨起顿服,随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甲强组)32例;常规地塞米松治疗组(米松组)3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痤疮和肥胖等副作用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甲强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米松组(P0.05),痤疮、肥胖等副作用也少(P0.05),且甲强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较米松组短(P0.05)。
结论: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迅速,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疗效多发性硬化症(MS)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由T细胞介导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去用常规剂量类固醇疗法治疗,但见效慢,用药时间长,并且副作用大,疗效大多不能令人满意。
笔者选取2004年2月~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其中32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2月~2009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标准[1]。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甲强组)32例,女16例,男16例;年龄19~61岁,平均42.8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4个月;复发次数1~4次。
地塞米松治疗组(米松组)32例,女15例,男17例;年龄18~60岁,平均40.7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33个月;复发次数1~3次。
甲强组与米松组在症状、体征、性别比例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前2个月未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治疗,且均无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史。
1.2 方法甲强组以甲基强的松龙500~1 000 mg/d,加入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500 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3~5 d,随后改为口服,1次/d顿服,60~80 mg/次,1周后逐渐减量维持,每5天减10 mg,直至停药。
多发性硬化症的西药治疗及使用说明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以神经炎性病变和脱髓鞘为主要特点,病程呈进行性加重。
西药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控制疾病进展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硬化症的几种常用西药以及使用说明。
1. 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甲基泼尼松龙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病情。
多发性硬化症急性发作时,甲基泼尼松龙可用于短期内高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一般情况下,成年患者每日静脉滴注1000毫克,分3次给药,治疗持续3-5天。
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感染、血糖升高、水肿等,并遵医嘱进行适当调整。
2. 丙种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丙种免疫球蛋白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免疫调节剂。
对于多发性硬化症急性发作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疗效不佳的激素治疗者。
常用剂量为每日0.4克/千克体重,连续5天。
丙种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反应。
3. 佐拉诺莫(Glatiramer Acetate)佐拉诺莫是一种多肽复合物,通过模拟髓鞘蛋白的结构作用,减少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组织的攻击。
佐拉诺莫的常规剂量为每日20毫克皮下注射一次。
使用时需注意皮下注射部位的轮换,以减少注射部位的不适感和局部过敏反应。
佐拉诺莫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如皮下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头痛、关节痛等。
4. 泰莫唑胺(Temozolomide)泰莫唑胺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于多发性硬化症伴有肿瘤性变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
剂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泰莫唑胺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5. 瑞格列奈(Ocrelizumab)瑞格列奈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B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作用。
针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
方法:选择56例多发性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药物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于治疗1个疗程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但针药组更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结合药物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结论: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多发性硬化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刺治疗;药物治疗;多发性硬化【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86-01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1]。
是近年ms其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我们在两年内收集资料完整病例56例,在以药物治疗为基础上,我们还配合针灸、中药内服、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其中女37例,男19例;年龄在20-40岁,病程1个月-2年。
1.2 方法1.2.1 全身用药:治疗ms急性发作和复发的药物主要是①皮质醇类:甲泼尼龙,1g/d加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连用3-5日,然后改口服泼尼松60mg/d,4-6周逐渐减量至停药。
②b-干扰素,ifn-b1a治疗首次发作ms可用22ug或44ug,皮下注射,1-2次、周;确诊的r-rms,22ug,2-3次/周需要持续用药2年以上,通常用药3年后疗效下降。
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0.4g/(kg·d),连续3-5天。
可根据病情需要每月加强治疗1次,连续3-6个月。
治疗进展型ms常用氨甲喋啶、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等。
1.2.2 针灸治疗:①督脉排刺(大椎至腰阳关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排刺(心俞穴至肾俞穴)[3]、后溪、申脉、足临泣、阳陵泉、百会、哑门、环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昆仑。
甲强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摘要:目的:分析甲强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74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硬化,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甲强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则为81.08% ,实验组患者多发性硬化评估量表(EDSS)入院时评分为,出院时评分为,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评分为,出院时评分为,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结论:甲强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甲强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效果较好,而且在使用该药物时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强龙;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该治疗方法的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疗效有限,因此在临床上用户的治疗满意度并不是很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甲强龙开始被应用到相关疾病治疗中,该药物的用药时间短,副作用相对比较小,治疗效果明显,其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极大的减少了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受到了较多患者的欢迎,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74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37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为15-45岁,病程为半年至2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实验组患者使用1000㎎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加5%或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缓滴,注射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每日一次,连续使用3-5天,观察治疗效果,在对儿童用药时需主要用药剂量。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观察田松琴;张义;罗亨勤【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就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g静滴,5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50 mg/d,逐渐减量.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5 mg静滴10d,逐渐减量.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症状缓解22例,有效率为88.0%;对照组症状缓解7例,有效率为2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症状缓解明显,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5(025)005【总页数】2页(P528-529)【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多发性硬化;疗效【作者】田松琴;张义;罗亨勤【作者单位】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神经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神经内科;661600云南开远,解放军59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属于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尚无根治方法。
很多国外的研究报道显示,免疫抑制治疗对多发性硬化有效。
为了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近期疗效,于2009 年5 月~2014 年5 月对我科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从2009 年5 月~2014 年5 月我科收治的所有多发性硬化患者中随机挑选50 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1]关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31 例,年龄25~53(40.75±10.66)岁,病程1~10 年,均排除严重的心、脑、肾、肺等慢性疾病。
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 =25)与对照组(n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