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高一-1.6.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2.51 KB
- 文档页数:2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地球的运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而这些运动带来了众多有趣且重要的地理意义。
对于刚刚踏入高一地理学习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打开地理学科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转动。
而地球公转,则是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转动。
先来说说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带来的最直观的现象之一。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地球上的某一个地方将会一直处于白天或者黑夜,这对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而由于地球的自转,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在适宜的光热条件下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地方时的产生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经度上,太阳升起的时间是不同的。
比如说,当北京已经是阳光灿烂的上午时,位于西边的乌鲁木齐可能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这就导致了各地时间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人为地划分了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这样一来,不管我们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通过时区的计算来确定当地的准确时间。
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这种力使得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冲刷得比较厉害。
接下来再看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就处于夏季;反之,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就处于冬季。
而在赤道附近,季节的变化相对不那么明显,常年气温较为稳定。
五带的划分也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被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热带地区终年炎热,寒带地区则常年寒冷,温带地区则四季分明。
地球公转还影响着昼夜长短的变化。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2.使学生了解四季的形成、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使学生理解五带的形成,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重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2.四季和五带的形成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学生回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引入】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现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转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使得太阳直射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次,它的移动给我们感觉最明显的是什么?(四季的变化)。
其中四季变化中气温变化给我们很深的感触,那么气温变化受什么影响呢?(日照时间的长短—昼夜长短;太阳辐射的强弱—正午太阳高度角)(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地球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昼弧短,则白天短。
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相同。
提问:那么不同纬度的地方昼夜长短是否相同呢?(不一定) 昼夜长短一般会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
2. 读P21图A 、B 、C ,分析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以及南北极的昼夜时间,填写下表:3.根据以上内容归纳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 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就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2) 季节变化规律:全球各地在春秋分日时昼夜等长,过春分日后,阳光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于夜,且越接近夏至日,昼越长,到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相反。
课题: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二)【教学目标】1、认识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划分规则【重点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复合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型教法】1、注意用知识结构图表总结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运用旋转投影片,突破教学难点。
3、让学生练习画光照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特点引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设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读书: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称为太阳直射点。
设问:太阳直射点随着地球的公转有何变化规律?读图:1.2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①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时直射赤道,夏至时直射北回归线。
②从冬至至第二年的夏至,太阳直射点从南纬230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到达北纬23026′。
③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纬230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到达南纬23026′。
④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纬23026′、北纬23026′之间周期性往返移动;南纬23026′和北纬23026′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设问: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的周期是多少?读书: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设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何影响?讨论: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
显然,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也具有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周期性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来体现的。
读图:1.26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①分析A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有何规律?—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昼长最长,达24小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能根据地球运动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二十四节气),举例说明这些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原因;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3、四季的划分;4、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CAI辅助教学的软件。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 1、上节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哪几个方面的地理意义?2、为什么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的自转。
)3、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多少?(24小时或一个太阳日)【引入新课】一天有昼与夜的更替变化,那么每天的昼与夜的长短是否一样呢?【讲授新课】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读书P211.26图分析):1)分析A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分析B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3)分析C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4)以上三幅图中的P处,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填表归纳):(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点击显示答案)(板书小结):(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点击显示内容)1、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A、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B、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讲义地球,作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这些运动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诸多地理意义,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夜交替的周期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个太阳日。
这种昼夜交替的节奏,让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了规律的作息,适应了环境的变化。
(二)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不同。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这种地方时的差异,让我们在跨区域旅行或进行国际交流时,需要时刻关注时差的问题。
(三)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物体运动时向右偏转;在南半球,物体运动时向左偏转。
这种力在大气环流、洋流运动以及河流的流动中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侵蚀,而南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等长。
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地球上的温度、气候以及生物的活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两侧逐渐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和季节的更替。
(三)四季的更替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在一年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在北半球,一般把 3、4、5 月划分为春季,6、7、8 月划分为夏季,9、10、11 月划分为秋季,12、1、2 月划分为冬季。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1、理解昼夜长短的纬度、季节变化规律及原因;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规律及原因;
3、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了解四季的划分;
4、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二、能力要求:1、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
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能根据地球运动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二十四节气),举例说
明这些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3、四季的划分;
4、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讨论式、分析法、多媒体综合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五带的划分、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前一节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哪几个方面的地理意义?2)为什么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3)昼夜更替的周期是多少?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分析A,B,C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
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以上三幅图中的P处,昼夜长短有什么变化?
1、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A、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B、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
象。
2)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A、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B、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春3)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等长=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等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概念: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点钟的太阳高度。
2。
成因:1)分析A,B,C图,太阳直射哪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2)以上三幅图中的P处,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
3.规律:1)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A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
球达最小值;B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
球达最小值;C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两分日达最大值。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一)四季1、划分:1)我国:以四立为四季起点,与天文上四季吻合
2)欧美:以两分、两至为四季起点
3)通用四季:3-6月为春季来类推。
2.区别: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
3.意义: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二十四节
气如立春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有的节气告
诉人们气候的变化,如小暑表示夏至以后天气开始炎热起
来;如惊蛰表示雨水过后将有春雷轰鸣,大地万物复苏,
此时是春耕大忙的时节;再如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等。
(二)五带的划分
1、划分方法
热带:有直射现象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南北极圈之外。
温带:介于热带与寒带之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2、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
的规律。
3、与黄赤交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同步变大,温带缩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同步变小,温带扩大
[解答疑问]: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哪些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大?哪些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小?——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昼夜变化最大;赤道全年昼夜等分,故昼夜变化最小。
3、北半球房屋门窗朝向哪儿能得到最好的采光?为什么?——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房屋门窗朝南能得到最好的采光,因为太阳光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房屋门窗可以朝南,也可以朝北,因为太阳光线有时在南、有时在北。
4.哪种情况下,地球上没有四季的变化?—当黄赤交角为零时,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上,就不会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也不会产生气温的季节差异,当然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
5、极圈和回归线属于五带中的哪带?——极圈和回归线是五带的分界线
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