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76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分析与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道路建设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更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安全驾驶、美化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作用、设计特点、设计原则和设计范围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分析设计;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0.引言高速公路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城市间相互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目的是提高速度,做到交通畅行。
但是,其建设和运营带来的环境及生态问题也日渐突出。
高速公路绿化是解决高速公路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高速公路沿途设计合适的绿化带,可以为司机减少视觉疲劳,对旅客而言也是一种视觉享受。
此外,还可以优化公路周边的环境,保持水土平衡。
1.景观绿化的作用(1)使公路与环境有机融合景观设计,一方面要考虑道路空间结构的科学性,要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道路设施与沿线的绿化环境要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公路以外的人俯视公路时不认为它仅是一个孤立的带状结构物。
(2)净化环境、美化路容公路绿化不仅能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削弱车辆噪音,吸收车辆废气,减少光污染,净化生活环境,缓和沿线居民情绪。
还可以保护公路内用地和相邻地带原有的植被,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可遮掩路旁不雅物体,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
(3)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高速公路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对沿线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结构造成影响。
边坡长期裸露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现象,增加养护的难度。
高速公路绿化可达到保持水土、稳定土体的目的。
(4)有利于行车安全绿意盎然的环境,可减轻驾乘人员心理压力,消除疲惫。
连续的绿色植物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的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道路走向,避免弯道突然出现。
绿色植物可以代替栅栏,阻止行人和动物出入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保证行车速度和安全。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与景观布局高速公路建设与改造,除了关注道路的安全、舒适和效率等方面,同时也要求考虑到边坡绿化与景观布局的问题。
边坡绿化与景观布局的设计对于高速公路的美观程度和生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更能体现现代城市建设的“绿色理念”。
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与景观布局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区域的地形和气候。
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常使用亚热带植被进行绿化,比如常见的苏铁、鸟巢松等;而在北方,则应选择适宜的防护性植物,如柞树、槐树等。
同时应注重植物的具体地点选择,如在斜坡陡峭处应选择生长力强、具有有机性纵根系、抑制坡面侵蚀能力强的植物,如苦荞、苔草、草籽等;在边坡下部、平台、防护墙或桥洞处,则选植草本植物和小型灌木及各种地被植物,如宝盖花、紫峰、翠竹等。
此外,还需注意边坡绿化防火、防盗、防收费等因素。
在高速公路景观布局设计中,应注意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使景观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同时也注重人性化、实用性和美观性。
比如,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可以融入江南水乡文化,并设置渔舟、竹林、村落、洲岛类景观;在广东和福建等地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则应充分考虑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比如岭南特色的山岳、水乡资源,海滩等,设置视野开阔的景观点、观赏阳光海滩的场所和游玩岭南山水的区域等都是极好的设计。
同时,高速公路景观也涉及到交通安全关注的问题,如何创造更安全、更温馨的景观设计方案是设计师们需要关注的内容。
设计方案中应注重设置变径曲线、借景助旅、柔和路面、温馨安全的夜景照明等人性化设计,具体应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在地方的特殊文化背景来进行安排。
从环保角度考虑,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应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及环保工艺,采用水路、低碳的能源等,来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与景观布局的设计是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改造中不可忽略的内容。
好的设计不仅能美化整个高速公路环境,更能体现现代城市建设的绿色理念,从而实现美、实、靠的设计目标。
北方地区城市景观主干道设计要点简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规模也急剧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交通需求,城市道路伴随汽车的大量增加而不断新建或拓宽。
在这个进程中城市道路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第一界面”备受城市管理者的关注,不仅如此,城市道路的功能性、景观性、便利性也随着时代的需求而更加复杂,尤其是城市干道已不但只是承载车辆通行的功能,更是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就笔者近几年主持设计的城市主要道路项目为例,总结一些城市主干道路景观设计要点,希望给同业者和城市管理者提供一些经验与建议。
一、城市主干道路的景观特点:1、交通枢纽城市主干道往往承载较大的交通流量,是城市交通的动脉,巨大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满足车辆行驶的功能,如安全视距,视觉焦点,分车岛绿化等;同时满足非机动车的通过性,实用性与方便性。
2、城市形象的展示面城市干道往往连接了城市快速路,机场,火车站等城市窗口,主干道的景观印象往往决定一个城市或一个片区给人的直观感受,因此主干道的设计要形成具有城市特色景观,让人印象深刻,也与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
3、市民生活的线形空间城市干道往往有较宽的建筑红线退让,绿线宽度除了绿化和非机动车道以外,还可以容纳部分停车,市民的活动健身,休憩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绿地功能的完善和补充,并连接公园、河道乃至整个绿地系统。
4、连接周边居住、商业的纽带城市干道两侧一般以大型商业、公共建筑为主,建筑红线外需结合商业设计大量集散空间,满足使用需求,同时绿带内景观除了体现道路绿化特点外还应该与建筑形式结合,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突出建筑美感,彰显城市品味。
二、下面以沈阳沈北新区道义大街为例分别从城市界面、功能整合、设施完善、突出亮点四个方面介绍主干道景观设计的要点:项目背景:道义大街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南连黄河南大街,北至蒲河大道。
沈阳将其定义为北金廊,是集区域交通、商业、居民生活于一体的城市主干道。
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之我见【摘要】针对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绿化要求,引入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概念。
通过景观绿化对高速公路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要点。
【关键词】景观绿化;生态;设计1、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内涵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生态保护与绿化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认识也从过去单一追求使用功能发展到对生态保护、景观优化、地区文化传承以及公路行车安全、舒适等功能的需求,赋予了高速公路绿化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所谓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就是利用构成生态系统的各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种群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和改善公路环境的绿化方法。
其技术手段是根据生态学、环境学、造林学、园艺学、美学、路桥工程等学科的原理,通过科学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利用群落的成层现象,在高速公路路域空间配置植物,采用先进的栽植技术建立起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的植物群落。
2、景观绿化对高速公路环境的影响目前,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已不再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而是能承担足够的交通量。
并具有自身的优美流畅线形,富有行车诱导性以及与周边环境景观统一协调的设施。
设计良好的高速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就对景观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强调道路的空间线形组合良好,使人赏心悦目,并能完全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需要,同时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和兴奋的环境;另一方面强调道路与沿线的绿化、设施和环境等构成一个整体,使得公路以外的人俯视公路时不认为它是一个孤立的带状结构物,而其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显然。
这就凸显了景观,尤其是景观绿化对公路建设的重要性。
公路景观绿化是在路域范围内种植和管护绿色植物,从而提高运营条件和环境质量,美化和丰富沿线景观。
公路景观绿化是以种植绿色植物为中心。
涉及防护、灌溉、整地等种植基础和配套工程的一项综合工程。
最新高速公路绿化方案优秀5篇高速公路绿化管理篇一高速公路绿化树种实战篇近几年国家在高等级公路投资巨大,本文暂不谈设计本身的问题,先推荐树种应用若干,由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及基地条件大部分不利于植物生长,因此抗性强的树种应优先考虑。
欢迎跟贴!高速公路苗木单常绿乔木表3名称生长地区生长环境高度(m)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罗汉松华东、中南温暖、多湿处沙质酸性土壤16-25抗污染,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园景树白皮松西北、华北、西南阳性树种,略耐半荫酸性或中性黄土、肥沃钙质土25-30对烟尘、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树形多姿,苍翠挺拔油松华北、东北、西北阳光充足北方地区,耐盐碱、水湿、干旱酸性或中性土壤25-30防尘、防风,易受二氧化硫的伤害园景树云松华北、西北喜冷凉湿润气候微酸性土壤20抗污染,具有良好的吸尘降噪能力园景树风景林侧柏华北、华东、华南喜阳光,气候在8℃-16℃生长良好各种土壤20抗污染园林树松柏华北、华东、四川喜阳光,耐旱、热20抗污染,具有吸尘降噪作用园林树龙柏长江、黄河流域喜光、温湿气候湿润土壤8抗污染,具有吸尘降噪作用园景树桉树华东、华南、西南喜光、温湿气候酸性或微碱性土壤,忌石灰质土壤38具有中等抗污染能力叶深绿,冠圆形细叶榕华东、西南、华北等喜阳光、暖热多雨气候酸性土壤15-20抗污染,能吸收空气中有毒物质树冠广大银桦华东、西南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壤20抗污染强,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落叶乔木表4名称生长地区生长环境高度(m)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水杉中南、华东、西南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肥沃沙质土,微酸性土30-40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弱,降噪效果好树干挺拔金钱松长江流域酸性沙质土对二氧化硫抗性弱树干挺直、树冠呈圆锥形白桦北方地区、高原地区喜阳光、耐寒酸性土,适应性强15树冠为长圆球形毛白杨黄河流域喜阳光、湿润气候20-30抗污染,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吸滞尘埃园景树风景林旱柳全国各地耐干旱、水湿,喜阳光通气良好的沙质土20抗烟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有固沙能力馒头柳北方地区耐寒,喜阳光,适应性强通气良好的沙质土15抗烟尘垂柳长江流域、华北、陕西等喜阳光,适应性强湿润沙土18抗污染,能吸收有害物质榆树全国各地喜阳光,适应性强肥沃、湿润沙土抗污染,耐烟尘,吸滞尘埃枫杨南方地区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深厚的油沙土、酸性及微碱性土30抗污染槐树全国各地喜阳光、耐干冷排水良好的沙质土10-15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刺槐全国各地喜阳光,耐干旱、不耐荫、不耐涝排水良好的沙质土10-15抗污染强,吸收有害物质,吸滞尘埃臭椿全国各地喜阳光,适应性强20-30对烟尘、二氧化硫的抗性弱,能吸滞尘埃,降噪效果好杨树北方地区喜阳光,耐寒,耐旱肥沃沙质土壤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乌柏黄河以南各省喜阳光,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15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尘有较强抗性冠球形、秋叶紫色泡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喜阳光,不耐荫,喜温暖气候,耐旱、不耐积水与盐碱湿润、肥沃、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20抗烟尘,能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开花并有芳香白蜡全国各地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石灰性土壤,在碱性、中性土壤中也能生长15抗烟尘,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秋天叶为黄色合欢华北、四川、长江以南各地喜光,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不耐寒、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干旱贫瘠沙质土均可15抗污染,有改良土壤和固沙的作用树冠扁而阔,盛夏开粉红色花常绿灌木、小乔木表5名称生长地区生长环境高度(m)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大叶黄杨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喜阳光、温湿气候肥沃、湿润土壤1-3抗污染较强,吸收有害物质夹竹桃华北以南喜温暖、湿润气候2抗污染强,吸收有害物质女贞华北、西北、西南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湿润土壤13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吸滞尘埃海桐长江以南喜阳光、温湿气候湿润土壤3抗污染,吸收有害物质冬青全国各地1-3抗污染落叶灌木、小乔木表6名称生长地区生长环境高度(m)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太平花华北喜光、耐干旱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3吸滞粉尘,吸收有害气体,抗污染花乳白色,开于5-6月月季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喜光、温暖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有机物有较好的抗性花开于5-10月迎春华东、华北、西南喜湿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肥沃土壤3抗污染花淡黄,开于2-4月木槿全国各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但要求不严5抗污染花白色或紫色,开于6-9月黄刺玫东北、华北、西北喜阳光、耐寒、耐旱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花淡黄色,开于4-5月龙爪槐华北等地喜阳光、湿润气候肥沃、湿润土壤树冠伞形,枝似龙爪下垂紫穗槐东北、华北、西北喜阳光,耐寒排水良好的土壤4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花暗紫色小冠花全国各地适应性强,耐旱适用于偏碱性的土壤抗污染根系发达,宜植于公路两侧的路堤边坡,花多色,花期长结绫草黄河以南喜光,耐旱、耐踩对土壤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宜形成草坪天鹅绒草长江以南喜温、湿气候,耐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葡萄茎发达,宜形成草坪野牛花全国各地喜旱,耐寒、耐踩对土壤要求不严葡萄茎发达,宜形成草坪羊胡子草华北、西北、东北耐寒、耐荫、不耐踩对土壤要求不严绿色期长,宜形成草坪紫薇华北以南喜温暖,有一定的抗寒性石灰性土壤最好抗污染强藤木及其他植物表7名称生长地区生长环境高度(m)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景观温度、湿度、阳光土壤蔷薇华北以南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污染,对二氧化硫抗性弱花色多作垂直绿化紫藤全国各地喜阳光,对气候适应性强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抗污染性花淡紫色,可用作垂直绿化常青藤中南、西南、西北喜温湿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四季长春,作垂直绿化金银花(忍冬)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喜阳光,耐荫、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花期长、生长快,垂直绿化凌霄华北以南喜温、湿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污染花橙红色爬山虎全国各地耐荫、耐寒,对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污染垂直绿化材料,可用于美化声屏障高速公路绿化管理篇二高速公路绿化工程highway greening engineering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完整版)(互通式立交已及中央分隔带和道路两侧边坡平台的绿化)施工组织设计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互通、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某某某某某某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的要求,按照园林景观绿化具体施工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沿途的地理气候,地理位置及本公司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环保地完成本工程,特制定如下具体施工方案。
2019·01图1城市中心区道路景观设计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城市道路景观在环境的改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将城市顺利地打造成海绵城市,在设计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以此来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中心区道路景观设计方法(一)宏观规划1.雨洪管理首先,雨洪管理统一采用高密度、紧凑型的建设发展模式,不仅要对既存的流域水系统加以保护,而且还要提供宽广的渗透性空间。
接着,对基地水文情况加以掌握,并站在生态的雨洪管理层面来构建场地的雨水生态系统。
由于道路是由人工铺装完成建设的,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开发建设影响到天然水文条件。
就城市中心道路而言,由于建筑用地短缺并且基本同建筑相衔接,因此,进行规划时要使其既要自行收集道路自身的雨水,同时还应该对道路附近建筑屋面的雨水进行自动管理。
另外,还应该重点收集临街建筑与道路表面的雨水,综合控制不透水区域并相应地配置一些带状或者是点状的绿色基础设施,以此来减轻传统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
将其设置到不会对开发措施造成严重影响的位置,增强其连贯性,以此来确保雨水顺利地流进绿色基础设施以后能够实现连续传输与净化。
同时将绿色基础设施无法解决的溢流道路雨水径流排进城市排水管网,从而向城市中心区外的河道排入。
将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一套集雨水收集、传输和渗透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区道路雨水景观,进而提高其雨水管理能力。
2.景观设计按照对上位规划解读与服务半径设计要求,在规划城市中心区道路景观的过程中设置100m 、200m 、400m 节点,以供人们使用。
其中,100米节北方海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分析殷于婷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也随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道路景观建设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另外,道路景观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着司机的情绪。
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既要符合人们的需求,还应该适应生态环境。
北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论文导读:高速公路定义: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我们在日渐享受高速公路带来的快捷交通,但行驶在我们的高速路上总觉得全国各地的高速路都是一个样,缺乏创意,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人工痕迹很重。
查阅资料和研究欧美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发现在前期的道路研究中,景观设计师已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师考虑的问题与道路工程设计师不同,道路的线型设计不仅考虑道路的数学设计,更重要的考虑道路线型对视觉的影响,景观的变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生态
高速公路定义: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要求路线顺畅,纵坡平缓,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
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为保证行车安全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此需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合汽车的轻型化和载重化是两大发展趋势,前者要求速度保障后者要求承载力,而高速公路恰能使二者有机结合。
科技论文。
我们在日渐享受高速公路带来的快捷交通,但行驶在我们的高速路上总觉得全国各地的高速路都是一个样,
缺乏创意,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人工痕迹很重。
科技论文。
然而无论我们是在电视中,还是实地去往欧美发达国家的人,都能看到、感受到他们的高等级道路带给人那种由衷的赞美。
那么他们为什么做那么好,究竟好在哪里呢。
1.首先分析一下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1道路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道路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大量的植被被清除,动物失去生存栖息地,对动物主要造成了包括正面和负面的物种影响:活动领域的改变、移动模式改变、繁殖成功率改变、躲避行为改变及生理状态改变。
道路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地区性物种灭绝速度,增加了外来物种的侵袭,许多研究发现有道路经过的区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的动植物密度明显低于没有道路的区域。
科技论文。
1.2道路对环境产生的改变
道路主要对环境会产生以下影响:土壤密度、温度、土壤含水量、光、灰尘、地表径流、水文及沉降作用等等诸多方面。
道路在建设中发生的砍伐和道路施工干扰和破坏了土壤的有机层,并对土壤进行快速的侵袭,对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会造成持续数十年的破坏,造成了土壤中植物所需养分的流失。
植被的砍伐会引起岩层的滑动或大规模的泥石流,这样的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1.3道路带来的衍生影响
道路工程的开发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升值,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正是由于道路的分割作用,隔离了区域的生态多样性,直接威胁
到生物的栖息地,地景的碎裂与缩小、不接临的栖息板块不足以提供原栖息种群繁衍所需的资源。
2.高速绿化工程设计需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查阅资料和研究欧美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发现在前期的道路研究中,景观设计师已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师考虑的问题与道路工程设计师不同,道路的线型设计不仅考虑道路的数学设计,更重要的考虑道路线型对视觉的影响,景观的变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
而不仅仅是像我们国家的现在的景观设计只是在道路完成阶段对道路的一个“美化设计”,只是所谓的“美化”设计,到完成后只能叫简单的绿化设计,通常做的模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人工痕迹很浓。
2.1研究道路线型视觉影响和道路能够对生态的最大保护作用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速度快,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对沿途景观的感知度较模糊,因此高速公路的沿途景观必须采用“大尺度、大对比”,在满足司机和乘客在行驶中视觉需要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
高速公路本身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
紧缩、狭窄的路旁地带、孤立的小型种植都是与高速公路不相称的,反之亦然,所以为了使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匀称、协调,其内部、外部都应保持适当的视觉比例。
道路的选线设计要考虑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道路的快速和隔离作用导致动植物种群的密度降低,大大缩小了生物生存的栖息地,应尽量避免穿越大面积的森林、湿地。
2.2研究独特的本土自然地貌并加以利用
欧美的公路景观给我们的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们那种放眼可以看的很远的视觉效果,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很少在道路的两侧做密实的遮挡式设计,我国的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情况较为复杂,有很多不美的环境状况,但是同样也存在一望无际的麦田,城市的轮廓线,这就需要我们在公路的选线设计中认真研究。
环境的调查研究是要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所经区域的环境调查,掌握沿线所经区域的植被情况、自然现象以及高速公路需要进行绿化重新设计的路段和需要进行改善环境景观设计的路段;掌握高速公路绿化路段周围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沿线所经区域的人文景观等一系列情况,确定高速公路沿线及周围的保护对象,进而为减少高速公路对他们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绿化措施。
2.3研究植物的乡土化和养护管理的便宜性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不同城市绿化设计,不应出现较多的认为痕迹,自然生长的野花地被,郁郁葱葱的林带,良好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高速公路沿线环境较为恶劣,对于植物养管要求不宜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因素综合考虑。
3.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具体到高速公路的各部分绿化设计主要分为中央隔离带、边坡、道路两侧、互通区、服务区绿化,虽然在绿化设计方法中,有很多可以实现的手段,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尽量恢复自然地被,还原原始地貌,放弃人工化痕迹太浓是最高目标。
3.1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起到分流、防眩、诱导视线和提升景观等多种功能,创造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为主要目的种植设计。
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米至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可以配合花灌木密植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草皮覆盖。
3.2公路边坡与两侧带的绿化:沿路边坡是对路面起支持保护作用的有一定坡度的区域,边坡绿化防护的目的和结果,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安全,这就要求在设计选用边坡防护材料时,必须考虑固土性能好、繁殖易、成活率高、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等要求的植物。
土质边坡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如狗牙根、结缕草、野牛草等)与当地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如紫穗槐、连翘、砂地柏等)相结合。
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目的,兼顾美化环境,最重要的设计要点不是要造的多美,而是让美的东西呈现在人的眼前。
3.3服务区的绿化: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
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
3.4互通区绿化: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到2010年底将建成5-5.5万公里,我们不希望在全国各地的高速上行驶像在同一条道路上,高速公路建设前期更多的让景观设计师参与,调查研究高速穿过的区域地貌特点,参与选线,让每条高速呈现其独特的风貌。
参考文献[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4]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