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97.00 KB
- 文档页数:20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B. 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
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答案】C【解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 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C. 观察其线粒体的分布应该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D. 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活酵母菌的提取液后,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答案】B3。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 磷脂、核酸都含有的元素是C、H、0、N、PC.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 性激素和胰岛焉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答案】B【解析】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错误;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也是C、H、O、N、P,B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RNA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C选项,关键能理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成分是RNA。
2.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 甲基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C.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以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答案】C【解析】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还需再盖上载玻片进行压片后才可镜检,A错误;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B错误;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等,C正确;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3. 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量最少的离子是A. Ca2+B. SO42-C. Zn2+D. H2PO3-【答案】C【解析】钙元素属于大量元素,根的吸收量较大,A错误;硫元素和氧元素都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锌元素属于微量元素,C正确;H、P、O都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是A. 无机盐和蛋白质B. 水和蛋白质C. 无机盐和糖类D. 水和糖类【答案】B【解析】略2.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③用高倍镜观寧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叶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⑥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蛋白质、磷脂、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等成分⑦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A. ②④B. ④⑤C. ①③⑤D. 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①正确;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②正确;黑藻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且叶片比较薄,所以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叶,③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大多数的酶、所有的抗体、部分激素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④错误;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减弱,⑤错误;叶绿体含有蛋白质、磷脂、色素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等成分,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低等植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⑥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而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产生,⑦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③,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下图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实线框和虚线框分别代表两种分类法,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A. 有无线粒体B. 有无叶绿体C. 有无细胞壁D. 有无染色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是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无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变形虫是真核细胞,无细胞壁和叶绿体,有线粒体和染色体;衣藻是真核细胞,有细胞壁、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
安徽省六安市2018届咼二生物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漓分:100^ 甘同:孔分钟选择题(每小題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毎小題2分.共別井)1+下列有黄细翹战分及算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屋< )&细ife中的微■元離不掺与有机樹的含處S.脂肪是动物舸畫内主要的艇源物厦U有氧呻嘅合农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与鰹翘代谢肓关的酶槨铠在檢稱体中合底的2. 下列羌于空物学实粒的说法.正确的崔< >A不能用洋遵®片叶农皮現靠DNA V RNA花细胞中的分布B“生物组织中蛋白盛的栓ST实碗中・>^OH用于O»i性环境C班察其线粒体的分術应该用犍那域染襪对解寓后的细雜染色D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話薛厚繭阳艷取液后,不可能产生二ftft#3. 关于物蹴琲出纶削的方式’以F寂述雷溟的是九葡翔需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场缱毛上皮堆魁・通过按动运繽进入红堆庖氛兴奋的产生刖传导过程中N■•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鮭元*再通过主动运■运出抻呂元U软分f在肺亂通过自由扩歆进人红经乱在爼织粧又以自宙扩散方式岀红细利D. 吐方式分證到摇房外*叉那1主动迄■方式进入靶酯厳修邊僧■4. 下列團F真棧址胞细胞质宰质、叶垛体吐礦和綾W体基虜的共性的長()A・慕吿有DNA和抵白虞仅攝含尙RNA和蛋白虞C都含总蛋白St都能产生ATP D・flPAifi RNA,都能产生ATP5. 如图聽某冏学滎谨序骇作用产生二幫比簾的赛鲨強■*在透明的需齢B申放入湿润的种f谶下说洼中钮溟的楚(>2设胃A装牝的H的圧为孑除占空气中的C0:・概揺实监的科学性B. 艸f的吋吸作出槪不受光黛的呦虬但*懺住期响呼毁炸用的逊c.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工的缘故6*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 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B. 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C・U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有机化合物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7.下列关于有关淀粉和淀粉酶的实验,叙述合理的是()九淀辎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可用碘液检验,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氏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食道、胃进入小肠后可以继续水解淀粉C*将淀粉和淀粉餌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若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证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用碘液检验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主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F列分析合理的是()A. 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氏在无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产生C0剌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G 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产生ATPD.线粒体内膜折叠成箱的意义是可以直接促进M分解的快連进行9.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介成的数帘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虽然发生『稳定性垫异,但垓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 正常细胞中只有爭个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引起细胞癌变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10. 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均可能会发生的是()A. DNA复制B.基因重组C着丝点的分裂 D.染色体变异11. 如图表示细胞冇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爱箱作用过程中核DNA含扯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B. 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JC. 由R-P, 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腕的结果D. CD和NR段染色体数相同12. 精原细胞的I个DNA分子用,5N标记,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再换用含,5N的培养基,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筑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 4个13.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題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半圆型轨道,两边端点等高,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从左端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2mg,g为重力加速度,则此下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A. B.C. D.【答案】B【解析】质点经过Q点时,由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可得:v Q2=gR,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W f=-0 ,则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f=。
故选:B。
点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力的计算公式求出物体到达Q点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物体从P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由此解答。
2.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做速度为的匀速直线运动,若作用力变为斜向上的恒力,物体做速度为的匀速直线运动,且与的功率相等,下列关系可能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物体都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设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F1=μmgF2cosθ=μ(mg−F2sinθ)解得:F2(cosθ+μsinθ)=F1…①根据F1与F2功率相同得:F1v1=F2v2cosθ…②由①②解得:,可知v1<v2.根据F1v1=F2v2cosθ知,F1>F2cosθ,所以F1可能大于F2,可能小于F2,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物体都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再根据F1与F2功率相同列式,联立方程分析出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3.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木板,木板上面放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竖直向下的力F压在木块上,系统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H,撒去F后木板和木块一起向上运动,分离后木块又上升了最大高度h,g为重力加速度,则弹簧最初的弹性势能为A. (M+m)g(H+h)B. (M+m)gH+mghC. (M+m)gh+mgHD. (M+m)gH+2mgh【答案】A【解析】M与m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两者速度相等,分离后木块又上升了最大高度h,所以分离时速度为v,则:,解得;则弹簧最初的弹性势能为:;故A正确,BCD错误。
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细胞,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
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这一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以上各项均是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滲透压D.0〜l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3.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C.图(一)中A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率D.图(二)中A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率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率4.某兴趣小组用图甲研究滲透作用,a和b均为蔗糖溶液,c允许单糖通过。
图乙为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B.t2时刻半透膜两侧蔗糖溶液浓度相同C.若t2时刻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h将先上升后下降D.若t2时刻烧杯中加入蔗糖酶,则h最终将下降5.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以进行某些生理现象的观察和测量。
下列属于这类运用的有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伸缩性比较②判断细胞的死活③估测某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④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用化肥过多引起“烧苗“的原A.—项B.二项C.三项D.四项6.如图表示水稻根细胞对Si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M1、M2、M3分别表示C点后曲线的三种变化趋势)。
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上)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90.0分)1.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能产生少量ATPD.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答案】C【解析】解:A、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A错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释放少量能量,并产生少量ATP,C正确;D、葡萄糖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
故选:C。
有氧呼吸的过程:1、C6H12O6→酶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2丙酮酸+6H2O→酶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3、24[H]+6O2→酶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本题着重考查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各阶段的反应和发生的场所;能够识记有氧呼吸作用的方式及产物。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①同样是血细胞,白细胞的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②细胞膜是所有细胞的边界,细胞中脂质的合成都在内质网上发生③浆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所含的高尔基体,在细胞分裂末期都参与多糖的合成④囊泡都是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形成的⑤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⑥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面积,有利于丙酮酸的分解A. 二项B. 三项C. 四项D. 五项【答案】C【解析】解:①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原体和异物,其凋亡的速率要比红细胞的快,①正确;②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原核生物脂质的合成不在内质网上,②错误;③浆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③错误;④囊泡可以由细胞膜形成,④错误;⑤细胞分化、衰老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癌变也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会逐渐变成圆形,⑤正确;⑥丙酮酸的分解不在线粒体内膜,而是在线粒体基质,⑥错误。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磷脂、核酸都含有的元素是C、H、0、N、P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性激素和胰岛焉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2.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甲基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以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3.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表: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量最少的离子是A.Ca2+B.SO42-C. Zn2+D.H2PO3-4.下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相对应的是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5.原产热带非洲地区的光棍树,树形奇特,无剌无叶,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
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水B.脂质C.蛋白质D.糖类6.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B.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点燃后产生C0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2在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呈现周期性的变化B.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结构2上C.乙、丙的单体可分别表示为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甲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也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8.为了验证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其中合理的实验方案是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9.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藻的病毒。
六安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溶酶体内的pH约为5,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会在离开细胞之前被溶酶体摧毁。
最新研究发现,β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溶酶体会被去酸化,因此,这些冠状病毒进入溶酶体后仍然完好无损,且能借助溶酶体离开被感染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溶酶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B. 溶酶体内酸性水解酶无需经内质网加工和运输C. β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的活性降低D. β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去酸化的溶酶体中快速繁殖2. 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反渗透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的技术,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 ATP,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 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C. 若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D. 两侧液面高度持平时,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3. 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合成ATP相偶联,研究发现:FCCP作为解偶联剂能作用于线粒体内膜,使得线粒体内膜上释放的能量不变,但不合成 ATP;抗霉素 A 是呼吸链抑制剂,能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D⁺是氧化型辅酶I,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形成 NADPHB. 加入FCCP,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C. 加入抗霉素 A,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D. 加入FCCP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葡萄糖量增加4. DNA 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 DNA 甲基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而实现的,DNA 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表达,从而促使癌症的发生和恶化,如图所示。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B.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C.观察其线粒体的分布应该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D.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活酵母菌的提取液后,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3.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4.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共性的是A.都含有DNA和蛋白质B.都含有RNA和蛋白质C.都含有蛋白质,都能产生ATPD.都含有RNA,都能产生ATP5.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0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B.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C.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D.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C02的缘故6.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B.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C.U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有机化合物D.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7.下列关于有关淀粉和淀粉酶的实验,叙述合理的是A.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可用碘液检验,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B.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食道、胃进入小肠后可以继续水解淀粉C.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若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证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用碘液检验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B.在无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产生C02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产生ATPD.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的意义是可以直接促进M分解的快速进行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里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正常细胞中只有多个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引起细胞癌变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10.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均可能会发生的是A.DNA复制B.基因重组C.着丝点的分裂D.染色体变异11.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B.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JC.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D.CD和NR段染色体数相同12.精原细胞的1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再换用含15N的培养基,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的有A.0个B.1个C.2个D.4个13.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B. 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 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答案】C【解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 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用洋葱鳞片叶表皮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C. 观察其线粒体的分布应该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D. 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活酵母菌的提取液后,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答案】B3.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 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 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被动运输),A正确;兴奋产生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属于被动运输;兴奋传到过程中钠离子会通过主动运输排到细胞外,B正确;氧气分子进出红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C正确;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没有进入靶细胞,D错误。
4. 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共性的是A. 都含有DNA和蛋白质B. 都含有RNA和蛋白质C. 都含有蛋白质,都能产生ATPD. 都含有RNA,都能产生ATP【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质溶胶、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都含有RNA、酶,都能与能量代谢活动,线粒体、叶绿体的基质中有DNA,而细胞质基质中没有DNA。
所以B项正确。
A、C、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结构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 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设置A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02,确保实验的科学性B. 种子的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但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C. 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避免光下种子光合作用的干扰D. 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C02的缘故【答案】C【解析】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A正确;B.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光照不对细胞呼吸产生影响,故B正确;C.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需放在黑暗环境中,故C错误;D.CO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如果C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CO2,故D正确;答案选C。
6. 酶和ATP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重要的化合物,而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A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B. 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C. U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有机化合物D.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消耗ATP的胞吐过程【答案】C【解析】A.除了ATP以外,还有其他的物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比如GTP,故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ATP的水解,故A正确;B.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的产物中有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有些RNA起催化作用,故B正确;C.UTP彻底水解后得到 1分子尿嘧啶,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磷酸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D.唾液淀粉酶是分泌蛋白,细胞以胞吐形式排出分泌蛋白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D正确;答案选C。
7. 下列关于有关淀粉和淀粉酶的实验,叙述合理的是A. 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可用碘液检验,也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B. 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食道、胃进入小肠后可以继续水解淀粉C. 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若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证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用碘液检验【答案】A【解析】如果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水解,则可以产生麦芽糖,淀粉是非还原糖,麦芽糖是还原糖,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可以利用碘液鉴定观察蓝色的深浅,也可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A正确;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已经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分解,因此不能继续水解淀粉,B错误;先将淀粉、淀粉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温一段时间,才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由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8.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B. 在无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产生C02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C. 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产生ATPD. 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的意义是可以直接促进M分解的快速进行【答案】C【解析】①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生成的水中的氢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A项错误;③过程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能产生CO2,B项错误;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能产生ATP,C项正确;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的意义是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还原氢和氧气反应的快速进行,D项错误。
9.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B. 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里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 正常细胞中只有多个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引起细胞癌变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答案】A【解析】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小,因此物质交换率下降,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D正确。
10. 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均可能会发生的是A. DNA复制B. 基因重组C. 着丝点的分裂D. 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A.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故A不符合;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中没有基因重组,故B不符合;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没有着丝点的分裂,故C不符合;D.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均可能发生染色体的变异,故D符合;答案选D。
11.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B. 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JC. 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D. CD和NR段染色体数相同【答案】C【解析】AH段DNA分子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HI段DNA分子数目增加一倍,表示受精作用;IP段DN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表示有丝分裂。
H→I段DNA含量增加一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A错误;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I,B错误;由R→P,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C正确;CD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相等;NR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D错误。
12. 精原细胞的1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再换用含15N的培养基,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 4个【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2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在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含有15N,且存在于一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因此则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的是2个.故选:C。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考查,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对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3.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受精作用过程中,A基因的精子与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会使胚胎致死。
现有基因型为Aa的该植株若干做亲本。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2B. 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C. 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 25D. 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之比为3:5【答案】D【解析】基因型为Aa自交产生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AA胚胎致死,则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3,因此F1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2/5×1/2=1/5(0.2),A正确;F2(Aa:aa=2:3)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7,因此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致死):Aa:aa=1:4:4,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4/8×1/2=0.25,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之比为2:7,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