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 点线面的相对位置
- 格式:ppt
- 大小:946.50 KB
- 文档页数:44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a、B、Y等表示,如平面a、平面B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 使A€a、B€a、C€a。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aQB => aPp =L,且P€ L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f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 Yl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注意点:①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0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0 —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③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丄b;a//b2公理4:平行=>a //c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2.1.3 —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一一有无数个公共点(2 )直线与平面相交一一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一一没有公共点指岀: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a a来表示―a a a Qa =A a Ila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①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
线在此平面内。
②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
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④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n m a m 1n 1m 2n 2m 1n 1
m 2n
2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①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
平面平行。
②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
面平行。
③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
平面垂直。
④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①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
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②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
面垂直。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在几何学中,点、线和面是三个基本的几何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位置关系。
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对于解决几何问题以及应用几何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 在直线上:当一个点恰好位于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可以说这个点在直线上。
例如,点A在直线AB上。
2. 在直线的两侧:如果一个点既不在直线上,也不在直线的延长线上,我们可以说这个点在直线的两侧。
例如,点C在直线AB的两侧。
3. 在直线的延长线上:如果一个点不在直线上,但位于直线的延长线上,我们可以说这个点在直线的延长线上。
例如,点D在直线AB的延长线上。
4. 平行于直线:如果一条直线与给定直线没有任何交点,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平行于给定直线。
例如,直线CD平行于直线AB。
二、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在平面上:当一个点位于一个平面内部时,我们可以说这个点在平面上。
例如,点A在平面P上。
2. 不在平面上:如果一个点既不在平面上,也不在平面的延长线上,我们可以说这个点不在平面上。
例如,点B不在平面P上。
3. 在平面的延长线上:如果一个点不在平面上,但位于平面的延长线上,我们可以说这个点在平面的延长线上。
例如,点C在平面P的延长线上。
4. 垂直于平面:如果一条直线与给定平面的任意一条线都垂直,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垂直于给定平面。
例如,直线EF垂直于平面P。
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相交于一点:当一条直线与平面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时,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
例如,直线L与平面P相交于点A。
2. 平行于平面:如果一条直线与给定平面的任意一条线都平行,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平行于给定平面。
例如,直线M平行于平面P。
3. 包含于平面:当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位于给定平面上时,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被包含于给定平面中。
例如,直线N被包含于平面P 中。
4. 相交于一条线:当一条直线与平面有无穷多个交点时,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条线。
平面中的直线和点的位置关系直线和点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其位置关系的确定对于几何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描述直线和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何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方程来表示它们。
一、直线与点的相对位置1. 直线上的点:当一个点在直线上时,我们可以说该点在直线上。
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方程来确定点是否在直线上。
例如,对于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如果点(x,y)满足这个方程,那么该点就在直线上。
2. 直线上方的点和直线下方的点:如果给定一条直线L和点P,我们可以通过求解直线和点的距离来确定点P相对于直线L的位置。
具体来说,如果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正数,那么点P在直线L的上方;如果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负数,那么点P在直线L的下方。
3. 直线左侧的点和直线右侧的点:对于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C = 0,我们可以通过将x和y的值代入方程中来确定点相对于直线的位置。
如果代入后方程的值为正数,那么点在直线的左侧;如果为负数,那么点在直线的右侧。
二、直线与点的特殊位置关系1. 直线上的两点:如果两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可以说这两个点共线。
共线的条件可以通过计算斜率来判断,如果两个点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2. 直线与点的交点:当一条直线与一个点相交时,我们可以称该点为直线的交点。
交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求解直线和点的方程组来确定。
如果方程组有解,则点是直线的交点;如果方程组无解,则点不在直线上。
三、直线和点的进一步研究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关系之外,几何学中还涉及到直线和点的更复杂的位置关系,如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
这些关系在实际问题求解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几何学中,平面中直线和点的位置关系是基础且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方程和几何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直线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些位置关系对于几何学的研究以及实际问题的求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章直线、平面
的相对位置 (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一章内容,主要包括直线、平面基本概念、相互位置关系和解题技巧。
一、基本概念
直线:有无数个点组成,是长度无限的线段。
通常用一字母标记,如AB。
平面:是用无数个点组成的,长度和宽度均无限的平面。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平面α。
向量:它由长度和方向两部分组成,通常用小写字母加无箭头表示,如a。
二、相互位置关系
相交:两条直线或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
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在平面外平移但方向不变。
垂直:两条直线相交,在相交点处互相垂直。
相交于无穷远处:两条平行直线或直线与平面,因长度无限,永远不相交。
但可借助扩展线找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如图1-5。
三、解题技巧
绘图法:根据问题条件用图示,找到几何实体的相对位置。
假设法:缺少某个条件时,可以先“假设”该条件成立,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并且判断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巧用扩展线:有些相互位置关系,可能在图中表现不出来,可以利用扩展线把直线或平面延长,找到相应点的位置。
综上所述,《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第一章介绍了直线、平面的基本概念和相互位置关系,以及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
这些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几何和机械制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掌握相关技能,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