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均势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54
均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摘要]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最古老的理论之一,本文通对均势理论的回顾,对其性质、特点、结构和演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结合历史提出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 均势理论结盟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发展、变化的。
它是一个国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生存发展的指导性理论,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理论中,均势理论又是国际关系中最古老、最具有争议的理论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是指各种不同的力量通过相互抵消来达到一种相对“静态”的平衡。
当然,在国际理论的解释里,均势不是简单的机械均衡状态。
而是指多个国家间通过政治上的结盟与合作,对抗任何企图成为世界霸主或者威胁其他国家安全的国家与集团,以求达到总体力量上的平衡,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保持他们的独立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其实早在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时期,均势思想就已经出现了萌芽。
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霸主的争夺与反霸均势的保持也成为了当时的时代主题。
当时的政治外交家苏秦,针对秦国并吞六国的战略态势,提出了“合纵(ZONG)”的均势思想,成功地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直到秦国用“连横”的战略思想打破均势为止。
而18、19世纪的欧洲,由多个国家在权利均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体系,第一次把均势理论演变成为指导现实的战略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欧洲间的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后秩序的重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被看作是国际间均势状态的打破,而且更应该被看成是新的国际间均势的开始。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国际关系之中原有稳定状态被打破,力量不断增长的那一方会依靠自身力量,来“改变”现有的国际利益分配格局,其结果往往是依靠战争来争夺各自的利益,不论哪一方战胜,原有的均势格局肯定不复存在,新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将按照战争的结果重新构建。
这样一个新的动态的均势格局再次形成并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运作。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理论一、引言国际关系理论中,均势理论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
它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中各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均势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应用以及局限性,以期对这一重要理论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基本概念均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平衡”,即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家或集团的力量分布应当保持相对平衡,以免一方过于强大导致国际秩序的失衡。
这一平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外交谈判、军事联盟、经济合作等来实现。
三、历史发展均势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国际政治思想,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平衡各国力量来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
然而,该理论真正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时一些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四、应用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被用于制定外交政策,以平衡不同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力量,维护本国的利益。
其次,它也被用于预测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制定相应的战略。
此外,一些学者还利用均势理论来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的原因,以及预测战争的可能性。
五、局限性尽管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理论主要关注国家或集团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文化、宗教、历史等。
其次,均势理论往往只关注静态的力量分布,而忽略了动态的力量变化。
最后,该理论往往过于强调平衡,而忽略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霸权、联盟等。
六、结论总的来说,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该理论的局限性,并寻求其他更全面和动态的理论来补充。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理论来解释国际关系中的现象。
尽管如此,均势理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均势理论一、均势的定义均势是一种局面或状态,一种国家行为的普遍倾向或规律、一种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指南、一种包含不同类型国际体系的体系自我维持方式。
二、均势的类型(模式)(1)根据对于近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我们按照均势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可以分为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如果是以均势在国际体系的层次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总体均势以及局部均势。
简单均势又可以被称作两极均势,指的是两个国家或者两大力量集团之间形成的势均力敌。
16世纪法国和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均势,以及二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均衡,(或者称为核恐怖平衡)都是两极均势。
正如汉斯·摩根索形容的那样:“均势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或减少较重秤盘里的祛码,或增加较轻秤盘里的祛码。
”复杂均势也可以称作多极均势,18世纪中期的法、俄、英、奥、普就是一种典型的多极均势的局面。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在研究多极均势之中的“极”和国际格局之中的“极”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多极格局之中的“极”要求的是力量基本上对等的大国,而在多极均势之中,各国的力量不一定相同。
这种在多极均势里面的力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另一个国家的力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比如十九世纪当中稗斯麦的杰出的均势外交战略。
(2)按照国际体系的层次来看,总体均势指的是整个国际体系之中出现的全球性力量均衡的态势,也可以被称作全球均势,比如在二次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均衡,以及60年代以后各种力量迅速崛起,在70年代出现的全球多极均衡状态都属于总体均势:而局部均势指的是在国际体系之中一个地区或者有限的几个地区所形成的均势。
最为典型的是近代的欧洲均势以及远东均势。
之所以会出现局部均势,是由于在一定的时期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会出现均势,比如在近代历史上,美国就是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后院,不允许别国卷入,美国处于完全的优势状态,而拉美国家处于完全的从属状态。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228“均势”理论内涵综述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2006级 徐 婕摘 要:“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
”早在古代,国际关系中就出现均势局面和均势外交。
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后,国际关系中的均势状态和均势原则受到了普遍重视。
到本世纪,随着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首先深入了解“均势”的内涵,一定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清晰其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均势 制衡 国家政策“均势是大多数国家在多数情况下寻求自我保存的政策。
只要没有国际政府,国家因此而主要专注于自己的生存,国家就会去寻求在各自间维持某种平衡。
”在国际政治中,均势理论是一种政策指南,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映。
尽管很少有国家公开宣布他们奉行均势政策,但在外交实践中,都有意无意地运用均势原理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不过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虽然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典型的均势形态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思想形式,均势虽不如过去时常被人提及,但并不代表现在均势已经过时而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更加隐蔽。
一、“均势”的基本概念“均势”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的主要涵义就是指国际体系中各主要国家间的权力分布呈现出一种大致的平衡,这种平衡足以有效地阻止其中一个特别强大且意欲统治或支配国际体系的国家实现其称霸野心。
”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是“旨在造成某种特定状态的政策,实际存在的一种状态,接近平均的权力分配,任何形式的权力分配”。
马丁·怀特较早系统地阐述了均势理论,他在《权力政治》中单辟一章讨论“均势”。
他给均势总结了七种含义:权力的均匀分布;权力应当均匀分布的原则;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维护本国安全而奉行的政策;一个特定时期主要的力量对比关系;一个大国拥有维持力量均匀分布的特殊作用;形容国际政治所固有的导致权力均匀分布的倾向;表现一种不断变化与重组的政治规律。
摩根索的均势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赵英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5)004
【摘要】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一书中首次对均势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均势理论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范式的土壤之中,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转型期间,世界各国或地区力量理智地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权力制衡抵抗霸权,并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均势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375-378)
【作者】赵英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道德观——摩根索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比较 [J], 王海腾
2.解读现实主义理论的“渐进性扩张”政策——摩根索“现状政策”与米尔斯海默
“离岸制衡战略”论析 [J], 章琼
3.摩根索均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J], 李琳
4.试论摩根索的均势理论及在当代的应用 [J], 李智
5.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J], 张贵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均势论(均势)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对权力态度转变和各种结果。
均势概念具体为: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势;2、均势是国家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均势的模式,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直接对抗式”,其二是“竞争式”。
均势有三个比不可少的条件:1、无政府结构2、最少两个行为体3、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19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类型:欧洲均势(1818-1815年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极均势(二战之后至60年代中期)、全球多极均势(60年代中期以后)。
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是由美苏中日西欧组成的一种“五极体系”,其特点是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
均势理论的特征是?、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均势;2、实力是均势的基础;3、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形成均势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强国充当的中心平衡机制。
均势是稳定国际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维护和平的积极一面,但均势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不现实性、不充足性三点。
均势不同于均势理论。
均势是某种客观存在,均势形势可以为我们所利用,服务于争取和平的斗争,但均势理论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手段和态势,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均势外交,不过是以均势来掩盖争霸,目的是为了攫取优势和世界霸权。
P108(克劳德)(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体现。
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均势理论是指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之间通过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力量关系来维护和平与稳定的理论。
它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势力过于强大时,将导致其他国家对其感到威胁,进而引发冲突与战争。
相反,如果各个国家的实力相对平衡,将能够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首先,均势理论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在均势理论下,各个国家会尽力避免出现过于强大的国家或势力,因为这将导致其他国家感到威胁,并可能对其采取对抗性措施。
相反,各国之间会倾向于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力量关系,通过相互依赖来实现和平与稳定。
在这种相互依赖中,国家之间将加强合作与协商,以达到共同的利益。
其次,均势理论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平衡与抵消。
当一个国家变得过于强大时,其他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的对抗性措施来平衡其力量。
这可能包括建立军事同盟、扩大军备规模、制定反制的外交政策等手段,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领土。
通过这种平衡与抵消的方式,各国之间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均势理论鼓励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
为了维护力量平衡,各国会在国际层面上寻求合作与协商的机会。
他们可能会建立国际组织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争端等。
这种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有助于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互信,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第四,均势理论强调了国家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
在均势理论下,各个国家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主宰其他国家。
这种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有助于防止强权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出现,维护了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均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行为的规范与准则。
在均势理论下,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与冲突应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
这种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方式有助于避免冲突的升级与战争的发生,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总的来说,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推动了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强调了国家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并对国际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产生了影响。
现代交际·2018年6期简析“均势理论”叶笑晗(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摘要: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理念和实践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国际政治学中,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对均势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势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发展和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评析均势理论的现实意义,阐述个人对均势理论未来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的观点。
关键词:均势理论制衡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36-02作者简介:叶笑晗,延边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一、均势理论的早期发展均势理论的思想来源于历史经验,均势思想很早就已经产生。
东方有“大同世界”,西方有亚里士多德的权利平衡分配思想。
在此基础上,均势在历史上也有惊艳的发展,比如古希腊的城邦制。
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这样阐述:“如果一个君主占有语言、习惯和各种制度同本国不同的地方占据,他就应该让自己成为领袖或是那些弱小邻国的保护者,并且尽量削弱他们之中比较强大的势力,还应该注意不让任何一个同自己一般强大的外国人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那里。
”①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均势”这个概念,但马基雅弗利以其作为治国手段和国家对外战略的手段。
18世纪,大卫·休谟首次在《均势论》中系统讨论了“均势”这个概念,指出权力应该平衡分配,保持国家间的均势是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是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得出的结论,奠定了17、18世纪的西欧体系。
而同时代的卢梭明确提出了国际势力均衡的观念,把欧洲的均衡与欧洲体系联系在一起,用均势的概念来建构国际体系。
当时把均势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典型为英国,其“欧陆均势”“离岸平衡”根植于当时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深刻地影响着欧洲秩序的变化。
二、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均势”的概念并不明晰,学者们各持己见。
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是“为达到某种事态的一种政策,实际存在的一种状态,权利的近似平均分配,任何形式的权力分配”②。
均势理论是引发世界大战的根源均势理论讲究的是国家间的势力均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区域内部的势力相互抵消,这样就消除了对外界的影响力。
同时相互制衡看似更利于和平的发展,真的是这样吗?我的观点是否定的,大国间的均势不利于和平的发展。
首先,作为一个大国,很自然的需要展现对外界的影响力,这是大国所必备的属性,否则,他就不能被称之为具有区域乃至世界级影响力的大国。
这种影响力可能是经济上的,政治上的亦或是军事上的。
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除了与自身相关外同时还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其中,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自身的军事发展起抑制或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当实力或具有的潜力相仿时则促进各自军事的发展;当实力或具有的潜力相差悬殊时则会抑制各自军事的发展,差距越大,抑制作用就越加明显。
这是因为战争是军事存在的根本,不管你是否发动战争,只要你拥有军队,你就拥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这种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就会始终的存在。
当两者实力或潜力相仿时,彼此双方都会特别关注对方的军事发展,并随着对方军事实力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对方也会有相同的想法,由于实力相近,这就意味着自己有掌控自己命运的实力,这是大国存在的根本动力。
但由于军事不可能100%的透明,所以国家间所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宁可超前发展都不要落后于对手,这就诞生了大国间的军备竞赛。
随着军备竞赛的发展,大国间的敌对思想也在不断的升级,同时实力较弱一方除了努力发展自身的军事外,往往还要联合其它的小国共同对抗强敌,这种抱团行动同时也会引发较强一方的抱团,这样敌对的国家间就会发展成敌对的阵营。
比如说我国的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以及一战乃至二战的国家联盟的出现。
第!"卷!第#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月&’()!"!*’)#+’,-./(’01’,234562738./*’-9/(:.8;5-682<!=,9/.82856/.>1’?8/(1?85.?56@>828’."A/-)##$$% "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尚!伟!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摘!要!$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C至"I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关键词!均势理论’均势’世界秩序’和平中图分类号!_"%!!文献标识码!F!!文章编号!"$$$G#E C C!#$$%"$#G$"#"G$H!!一、均势理论的内涵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可以说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核心理论&该理论是探讨均势及均势机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理论&理想主义论述的有些方面也是针对现实主义有关的均势问题而展开的&$均势%!Q35D/(/.?5a’45-"#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一项外交准则&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体现了均势思想&"%世纪末"E世纪初#意大利历史学家伯纳多+鲁塞莱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均势原则&他运用均势原理分析了当时意大利北部梅迪西(斯图萨斯(维斯康提和邻国之间的争斗&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讨论过意大利城市国家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之间的外交角逐#指出这些国家$关切的是力量的均衡%&英国人用以维系自己对欧洲大陆影响的$均势原理%是$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英帝国利益%&"C"!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各交战国签订的$乌特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入国际文件#$明文将维护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自那时起均势体系一直成为欧洲国际秩序的代名词%,"-&"B("I世纪英(法(俄(普(奥欧洲五强争雄#都把均势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均势%含义丰富#美国学者厄恩斯特+哈斯列举了其几种不同的含义#如权力的分配(一种均衡状态或平衡过程(权力和谐下的稳定与和平(一般的权力政治(一种历史的普遍规律(一种体系(政策制定者的指南,#-!K H%"&摩根索把$均势%概括为四种不同的含义.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大体均等的强权分配’泛指任何强权分配,!-!K##!"&均势!S/(/.?5’0K’45-"#虽然是传统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语汇之一#但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并不相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为英尼斯+克劳德所认为的均势的三种基本涵义.均势作为一种状况!682,/28’."(政策!K’(8?<"与体系!6<6259"#以及倪世雄教授认为均势理念是均势体系(均势政策的内在因素的观点#充分认识到均势理念的作用&我理解均势政策的实施是受一定的均势理念支配的#故此认为均势的涵义应为.均势状态(均势体系(均势政策&均势状态即为国际体系中的国家间的实力对比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均势体系即为以某种均势状态构成的国家间的互动结构体系’均势政策即国家受一定的均势理念影响来处理国际事务#以均势原则为指导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也包括维持均势的普遍倾向或法则&均势状态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形态#或者说是失衡状态后的一种常态&均势是对霸权的否定&均势即为稳定#只有稳定才有秩序&当然霸权也可在其统治下的一段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也可确立霸权秩序#但那只是历史进程中的暂时现象&任何霸权都不会长久#历史上的雅典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也都只是盛极一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一种战略#均势又是对$搭便车% !S/.>4/P’."方式的否定&从本质上说#均势是指这样一种特定状态.处于均势状态的任何一方无法承担试图改变已形成的均势状况的代价#或没有能力(没有决心来改变这一状况&从军事角度讲均势是一种进攻与防御的战略平衡状态&而以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更为确切#即均势是一种$帕累托最优%!a/-52’’K289,9"状态&"#""收稿日期!#$$H G"#G"C作者简介!尚伟!"I E!J"#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世界现代史&万方数据均势的目的和功能!詹姆斯"多尔蒂概括博林布罗克#根茨#梅特涅和卡斯尔雷在阐述古典均势理论时$认为均势有各种目的和功能%它应该能够!"^防止世界性霸权&#^维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及体系本身&!^保证国际体系内的稳定和相互安全&H^通过威慑防止战争爆发来巩固和延长和平$也就是说$通过对抗使侵略者意识到$其扩张政策可能导致敌对联盟的形成’#()K H E*%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均势及均势理论认识上的分歧主要体现为!现实主义认为均势可以防止霸权$具有稳定国际体系的作用$是建立世界秩序的前提$同时有利于世界和平&理想主义认为均势不能维护世界和平$而且认为在争取均势的情况下$各国都在争强权$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战争都是均势导致的结果%均势往往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达到实力大国间的平衡%可见$现实主义的均势观与理想主义的均势观都较片面#极端$没能全面#客观地揭示+均势,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我国学者近来也逐渐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有的认为均势在现实社会还有它的积极作用$有的则坚决反对%因此$对均势及其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下是否将继续发挥作用$其主流作用是什么?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我们既要认识到均势的平衡作用$运用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其抵制霸权&又要深刻认识历史上列强以均势为手段$争强权的本质$以作警醒%同时充分认识到$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逐步增强$使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与列强争霸时代有本质不同$ +新均势,的形成将更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及世界和平%均势及均势机制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在欧洲均势基础之上$确立了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秩序$奠定了民族国家的主权#领土与独立原则%+国家对外主权概念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萌发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根据对外主权原则$现代国际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得到了公认和强化$使国际法的地位从凌驾在国家之上转为根植于国家之间%,’H(建立在欧洲列强均势基础上的$维也纳均势秩序维持了欧洲百年和平%当然均势并不能永远避免战争$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已验证了这一点%并且$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均势原则三次瓜分了波兰%因此$均势理论受到许多批判%但我认为$不能因为均势机制的缺陷$以及列强的争霸而全盘否定均势理论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以及均势在构建#"世纪世界新秩序上的重要作用%均势与多极有着内在的联系$多极均势有利于抵制单极霸权$构筑世界合作新秩序%!!二、均势理论的历史实践均势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客观存在着$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如中国的三国时期就是典型的三国鼎立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种均势%而人们一提均势大多指欧洲均势$+均势是作为一种安排而兴起的$它服务于使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免于霸权的威胁$并从"C世纪到#$世纪初成为欧洲国家政治中的一种规则,’%(%并且较全面#较系统的形成均势理论是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大量的史实分析了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的争霸斗争$深刻揭示了这场世纪大战的真正原因!+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E(并分析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众多的弱小城邦国家$把强大的雅典视为暴君$把比雅典弱小的斯巴达视为解放者%"%#"E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均势的近代概念是与牛顿关于宇宙的平衡状态的认识相联系的%"E H B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条约是以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均衡为基础的&并且$条约以国家主权原则#欧洲均势为理念%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和约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得到了大片领土%法国取得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并肯定了它早先取得的三个主教区---梅斯#土耳和凡尔登归它所有%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限制了罗马教皇的权力$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等%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确立了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一系列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形成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C$$年$法国与奥地利争夺西班牙王位$引起战争%英国#荷兰惧怕法国独@了西班牙$也起而与法国作战%"C"!年交战国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写入正式国际文件%根据.乌德勒支和约/$法国国王不得兼任西班牙国王$英国从西班牙得到了直布罗陀#梅诺尔卡岛上的要塞&从法国得到北美的一些殖民地%荷兰得到了一些贸易特惠$并获得在法比边界的比利时要塞中驻兵的权利%保留了西班牙在美洲和菲律宾的殖民地%该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并成为划定"B世纪西欧国家的疆界的基础%英国利用势力均衡政策$在和约中获益最大$确保了海上和殖民地的优势%法国也基本保住了欧洲大陆头等强国的地位%之后$欧洲为抵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称霸欧洲$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为首组成了C次反法联盟$以拿破仑的滑铁卢惨败而告终%"B"%年.巴黎和约/中也明文写入$缔约国所抱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欧洲真正的###"万方数据永久的势力均衡体系!"#维持均衡确保和平!$C%&维也纳会议的’最后议定书(依据正统主义)遏制和补偿三原则重新规划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重建欧洲的均势及和平&它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二个重要体系***维也纳体系"实现了欧洲大国间的政治军事平衡"多极均势格局形成"开创了以#欧洲协调!+7’.?5-2’0@,-’K5,为基础的维也纳多极均势秩序&#欧洲协调体制是通过大国的一致行动来协调国际事务"维护和平与均势&!维也纳多极均势秩序维护了欧洲大国间的多极均势格局"加之欧洲协调机制的作用"使欧洲保持了百年和平&#从"B"%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I"H年的一个世纪里"欧洲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战争&这主要归功于英国与奥地利)俄国)普鲁士和法国合作建立起来的-均势.&!$B%但由于西欧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帝国主义的扩张本质"终于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了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即主要是对德和约"此后战胜国陆续与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对一战后的世界秩序作了安排&但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十分苛刻"为日后德国的复仇埋下了火种&"I#"年""月"限制军备)远东及太平洋问题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四国条约(即’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重新确立了美)英)法)日在远东及太平洋上的战略关系&又通过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海军军备条约("使五国主力舰总吨位达成限额即/英美各%#)%万吨"日本!")%万吨"法意各"C)%万吨"通称的%i%i!i")C% i")C%&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与协定"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正如列宁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一开始就孕育了危机&德国法西斯借由凡尔赛条约的苛刻"于"I!I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形成了以美英法苏中等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美国总统罗斯福设想通过#大国一致!的原则来决定国际事务"及安排战后秩序&二战期间按大国一致原则召开了有关中国问题的开罗会议)安排战后秩序的雅尔塔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通过该协定美苏划分了势力范围"形成了战后以美苏为阵营的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冷战期间东西方以政治对抗)美苏军备竞赛和地缘争夺为特点展开了全面较量"世界处于恐怖的核均衡的威慑下&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说#我们时代的真正同等安全"不是用最高的而是最低的战略均势来保障的!"#只保持一支足够以威慑美国发动核攻击的力量就足够了!$I%&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核武器的恐怖威慑"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使两大对立集团"特别是核大国间对战争保持了克制&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共同利益"使经济逐渐取代军事"成为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和竞争平台&!!三、均势理论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均势理论及均势的作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争论的焦点&现实主义视均势为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切实选择" #视均势为追求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法宝"把均势当作秩序的前提!$"%"认为均势可以带来和平&摩根索论述道/#均势和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它是个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0国际均势的不稳定"不是由于原理错了"而是由于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原理起作用的特定条件&11均衡的目的是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性而又不破坏组成该体系的各要素的多样性11这个均衡的目标就必须防止任何要素凌驾其他要素之上&11在它的全部H$$余年的历史中"均势政策成功地防止了任何一国获得全球统治地位&!$!%+K#E H,沃尔兹很看重均势理论/#现实政治指出了施行对外政策所依据的方法"并为这些方法提供了理论说明&结构所产生的约束力"解释了为什么人和国家之间差别甚大却反复使用这些相同的方法&均势理论旨在说明这些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如果说有什么独特的关于国际政治的政治理论的话"均势理论就是&***我们给均势理论的设想加上一个运行条件/两个或更多的国家在一个自助系统中共处"其中一国没有优越的力量去支持可能正被削弱的国家"或去剥夺任何正被削弱的国家使用它们认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各种手段)这么一来"这个理论是建立在设定的国家动机和与这些动机相呼应的国家行为的基础之上&它描述了从这些行为中产生出来的系统所产生的约束力"并指出预料的结果/即均势的形成&!沃尔兹认为均势理论#使我们预料到"国家以最终导致均势形成的方式行事&政治行为主体是相互制衡"还是看风使舵"取决于系统的结构!***沃尔兹的#结构!决定行为主体是相互制衡"还是跟随的观点"即是指国家在无政府结构压力下"面对它国权力的急剧增长或霸权企图时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且"他认为该理论可预测到国际体系中#趋向均势的强烈趋势/均势一旦受到破坏"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创建起来"均势周而复始地形成!$"$%&基辛格对均势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平衡就没有和平0没有节制就没有公正&!$""%指出了均势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自律即为行为体对秩序的自觉维护"他律包括国际法的#规范功能!)国际机制的协调力)国际制度的约束力"甚至对违规行为的国际制裁&自律与他律是形成良好秩序的关键&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认为均势不能维护世界和平"而应当建立国际组织"以集体安全取代均势&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在世界秩序的建构)维持与变革中的作用&罗伯特2基欧汉和约瑟夫2奈是国际制度和国际!#"万方数据机制的积极倡导者!写了探讨此方面的多部专著!近来基欧汉又出力著"#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进一步论述了&国际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政府间相互获益协议的达成!机制提供规则$规范$原则和谈判程序的框架$促进实质性协议的达成’国际制度具有促进合作的潜力!没有制度我们将很少合作()"#*+综观历史上的均势理论!特别是"B至"I世纪的均势实践!以及冷战时期&恐怖的核平衡(!可以得知历史上均势外交的本质是强权政治+&Q35D/(/.?5’0a’45-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原则是与,强权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所说的,均势-核心是,权力-!是保持自己的权力或增加自己权力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说这是传统的均势理论的精髓+在当今世界强权政治还突出的情况下!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权力制衡!抵抗霸权!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多极均势格局有利于国际合作!为形成良好的多极均势.合作/秩序奠定力量基础!最终实现公平$公正$合理的民主秩序+&我们倡导多极化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以传统均势理念为基础的+()"*即与现实主义的视均势为国际秩序的前提相一致!&总体上均势应在整个国际体系中加以维持这一信条是现代世界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中形成的()"*+但又与其有区别!由于传统均势理论是国家中心论与权力中心论的产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将有很大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均势理念来处理国际事务!即追求世界的均衡状态!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大致均衡状态!防止霸权’同时!不把均势作为追求和维护世界秩序的惟一法宝!而是同时强调和重视国际制度及国际机制在创建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实际上!国际秩序与国际制度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均势在近代民主$国际法$国际规则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新时代下将会继续发挥作用’同时!民主$国际法$国际规则等的完善和健全又为世界秩序构建$维持与变革起了重要作用+&各类型国家自愿地遵守国际法等规范常常出于这样一些强有力的动机""^国际交往与有秩序的合作对于参与各方都有利.由此而产生规范渴望/+#^客观存在着互惠的需要+!^公共利益分享机制的驱使+H^国家声望的考虑+%^免遭国际制裁等+()"H*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制约战争以及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上一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赖的加强!共同利益的融合’以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在国际政治中作用的提高!使得传统均势的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原则等逐渐地失去市场’而抵制霸权!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日益强烈!要求实现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新秩序+参考文献!)"*!王义桅!倪世雄^均势与国际秩序)+*^世界经济与政治!#$$"!.#/^)#*!)美*詹姆斯0多尔蒂!小罗伯特0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A*^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美*汉斯0摩根索著!卢明华等译^国际纵横策论)A*^上海"译文出版社!"I I%^)H*!)挪威*托布约尔0克努成著!余万里等译^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A*^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H^)%*!+/95673/?5^<(;,$2!6()1&$+(5H,+0()/"!)!>&$01,)4&$I /-&1+0%&)[*)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讲演稿!"I I I J$C J#!^ )E*!)古希腊*修昔底德著!徐松岩等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A*^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H))C*!何曜!任晓^均势理论反思111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美国研究!"I I C!.!/^)B*!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战略与管理!#$$H!.!/))"$*!)美*肯尼思0沃尔兹著!胡少华等译^国际政治理论)A*^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I I#))""*!)美*基辛格^白宫岁月111基辛格回忆录)A*^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I B$"C E))"#*!)美*罗伯特0基欧汉著!门洪华译^局部合理化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H))"!*!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A*^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I I E"E E))"H*!曹永鑫^国际政治秩序与世界霸权)+*^世界经济与政治!#$$H!.E/)责任编辑!张颖超<.&<.&($’(5?,7,)1&(54(;&$,)2+.&L($72C$2&$1=F*R T58!!"#$$%$&G;-+1+,5)(5+$1">+%+131+4/),+56"9#(12"#?1""!$$"#"9#+1(#!9/+$,1+"Q35Q35’-<’0D/(/.?5’0a’45-86’.5’023589K’-2/.2235’-8568.2354562235’-<’08.25-./28’./(-5(/28’.6)N2 3/6(’.P3862’-<)F.>82P’2K-/?28?58.235@,-’K5/.3862’-<!56K)8.235"C J"I?5.2,-<)N268.0(,5.?5?’.28.,562’2386 >/</((/(’.P)=’45;5-!2386235’-<86>86K,25>8.3862’-<’-/2K-565.2)1’956?3’(/-6K-/86582!/.>6’95>5S/6582)Q35 /-28?(5’S\5?28;5(</./(<W562355005?2/.>826(8982/28’.’0D/(/.?5’0a’45-/.>235Q35’-<’0D/(/.?5’0a’45-8.3862’-<) Q35/-28?(5/(6’>86?,66568265005?28.235?’.62-,?28.P.544’-(>’->5-/.>9/8.2/8.8.P4’-(>K5/?5,.>5-235S/?L P-’,.>’0P(’S/(8W/28’.):&’;($2/"235235’-<’0S/(/.?5’0K’45-’S/(/.?5’0K’45-’4’-(>’->5-’K5/?5H#"万方数据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作者:尚伟, SHANG Wei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5,31(2)1.王义桅;倪世雄均势与国际秩序[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2)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陈寒溪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20033.汉斯·摩根索;卢明华国际纵横策论 19954.托布约尔·克努成;余万里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20045.James Chace Toward A Concert of Nations:An American Perspective 19996.修昔底德;徐松岩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0047.何曜;任晓均势理论反思--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 1997(03)8.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20039.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期刊论文]-战略与管理 2004(03)10.肯尼思·沃尔兹;胡少华国际政治理论 199211.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 198012.罗伯特·基欧汉;门洪华局部合理化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 200413.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 199614.曹永鑫国际政治秩序与世界霸权[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06)1.张贵洪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2(2)2.施力云.王晓帆国际政治均势理论剖析[期刊论文]-网络财富2009(1)3.韩磊均势理论的完美诠释——试析1895~1904年东北亚国际关系演变[期刊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4.魏炜.Wei Wei均势的理论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观察2006(1)5.张雷均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期刊论文]-科园月刊2010(4)6.徐婕综述均势理论的功能与意义[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17)7.胡九龙.Hu Jiulong论"均势"的基本含义[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9)8.王建均势理论研究——从均衡的视角[学位论文]20089.赵胜军.Zhao Shengjun浅谈均势理论的学理局限性[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6)10.赵斌均势理论与构建和谐世界[学位论文]2008本文链接:/Periodical_xnsfdxxb-rwsh20050202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