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作业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7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九章习题解答(部分)1. 什么是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并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按字长传送数据的接口,即4位、8位或16位二进制位同时传送;而串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依时间先后逐位传送数据的接口,即一个时刻只传送一个二进制位。
并行接口传送速度较快,但在远距离传送数据时成本高,损耗大,且平行数据线之间干扰大,所以并行接口一般适用于近距离的高速传送,而串行接口则适用于远距离传送。
2. 试画出8255A与8086CPU连接图,并说明8255A的A o、A i地址线与8086CPU的A i、A2地址线连接的原因。
答:8255A与8086CPU的连线图如下图所示:题9-2图8086系统有16根数据线,而8255只有8根数据线,为了软件读写方便,一般将8255 的8条数据线与8086的低8位数据线相连。
8086在进行数据传送时总是将总线低8位对应偶地址端口,因此8086CPU要求8255的4个端口地址必须为偶地址,即8086在寻址8255 时A0脚必须为低。
实际使用时,我们总是将8255的A0、A1脚分别接8086的A1、A2脚,而将8086的A0脚空出不接,并使8086访问8255时总是使用偶地址。
4. 简述8255A工作在方式1时,A组端口和B组端口工作在不同状态(输入或输出)时,C端口各位的作用。
注:带*的各中断允许信号由 C 口内部置位/复位操作设置,非引脚电平。
5. 用8255A控制12位A/D转换器,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设B 口工作于方式1输入,C 口上半部输入,A 口工作于方式0输入。
试编写8255A的初始化程序段和中断服务程序(注:CPU采用中断方式从8255A中读取转换后的数据)。
答:设8255的A、B、C及控制端口的地址分别为PORTA、POATB、PORTC和PCON,则一种可能的程序段实现如下:初始化8255AMOV AL,10011110B;设置8255A的工作方式控制字OUT PCON,ALMOV AL,00000101B;设置C 口置位復位控制字,使INTEA (PC2)为OUT PCON,AL;高电平,允许B 口中断MOV AL,00000010B;设置C 口置位/复位控制字,使PC1(IBF B)输出OUT PCON,AL;低电平,启动第一次A/D转换6. 用8255A作为CPU与打印机接口,8255的A 口工作于方式0,输出;C 口工作于方式0。
第七章作业管理与接口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作业是由① 、② 和③ 组成的。
【答案】①程序、②数据、③作业说明书【解析】从用户的角度看,作业是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作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
从系统的角度看,作业是一个比程序更广泛的概念,它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组成。
系统通过作业说明书控制文件形式的程序和数据,使之执行和操作。
2.批处理系统中,是以① 为单位把程序和数据调入② 以便执行。
【答案】①作业,②内存【解析】从系统的角度看,作业是批处理系统抢占内存的单位,而分时系统不存在作业的概念。
3.处理机调度算法中:“相应比高者优先”其相应比是采用公式:相应比=确定的。
【答案】响应比=(等待时间+计算时间)/计算时间【解析】本算法的思想是对“计算时间”短的小作业优先处理;对“等待时间”长的作业,即使该作业“计算时间”不是很短,也可得到较高的响应比,获得运行的机会。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以批处理为主的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吞吐率,总是要力争缩短用户作业的。
(A)周转时间(B)运行时间(C)提交时间(D)完成时间【答案】(A)【解析】周转时间是衡量批处理系统的重要指标。
2.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
(A)源程序(B)作业说明书(C)作业控制块(D)目的程序【答案】(C)【解析】系统是根据作业控制块 JCB来感知作业的存在的。
3.作业调度从处于① 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叫做② 。
③ 是指作业从进入后备队列到被调度程序选中时的时间间隔。
(A)运行(B)提交(C)后备(D)完成(E)停止(F)周转时间(G)响应时间(H)运行时间(I)等待时间(J)触发时间【答案】①(C),②(F),③(I)4.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
(A)作业运行时间(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答案】(B)【解析】周转时间是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因此其周转时间是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微机接口技术随堂作业第一章微机接口技术概述1. 1.8086微处理器可寻址访问的最大I/O空间是()。
A.1KBB.64KBC.640KBD.1MB参考答案:B2. 2.CPU的控制总线提供()。
A.数据信号流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及控制信号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D.前面B和C两项参考答案:D3. 3. CPU的数据总线提供()。
A.数据信号流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及控制信号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D.地址信号流参考答案:A4. 4. CPU的地址总线提供()。
A.数据信号流B.所有存储器和I/O设备的时序信号及控制信号C.来自I/O设备和存储器的响应信号D.地址信号流参考答案:D5. 5.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CPU往控制总线上送出的有效信号是()。
A.BC D.参考答案:A6. 6.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CPU往地址总线上送出的有效信号是()。
A.DX寄存器所存放的地址B AL寄存器所存放的数据C D.参考答案:A7. 7.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CPU往数据总线上送出的有效信号是()。
A.DX寄存器所存放的地址B AL寄存器所存放的数据C D.参考答案:B11. 11. 8086CPU在作总线操作时,遇到READY=L后可插入()。
A.1个等待周期B 等待周期个数由具体情况所定C 2个等待周期D. 3个等待周期参考答案:B12. 12. 8086系统中,SP()。
A.只能指向奇地址单元B 只能指向偶地址单元C最好指向偶地址单元D. 最好指向奇地址单元参考答案:B13. 13. 8086 系统配置在最大方式比最小方式增加的一片专用芯片是()。
A.总线驱动器74LS245 B 总线锁存器74LS373C 总线控制器8288 D. 中断控制器8259参考答案:C14. 14. 8086/8088CPU读总线周期中,T1~T4期间一直保持有效的信号是()。
《微机接口与应用(含汇编语言)》作业及答案一、单顶选择题1. 8086是( )A) 单片机 B) 单板机 C) 微处理器 D)微机系统2. 8086微处理器可寻址访问的最大I/O空间为( )A) 1K B) 64K C) 640K D) 1M3.集成度最高的存储线路是( )态线路。
A) 6管静态 B) 6管动态 C)4管动态 D)单管动态4.当8086/8088访问100H端口时,采用()寻址方式。
A) 直接 B) 立即 C) 寄存器间接 D) 相对5. 8086/8088的中断是向量中断,其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由()提供。
A) 外设中断源 B) CPU的中断逻辑电路C) 以中断控制器读回中断类型号左移2位D) 由中断类型号指向的中断向量表中读出。
6.接口芯片是CPU与外设之间的界面,它与外设之间的联络信号是()。
A) RDY,STB B) RDY,INTC) STB,INT D) RDY,STB,INT7.对8253—5的定时与计数()。
A) 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B) 定时只加时钟脉冲,不设计数值C) 实质相同 D) 从各自的控制端口设置8.单片机是( )A)微处理器 B)微型计算机 C) 微机系统 D)中央处理器9. 8086最小工作方式和最大工作方式的主要差别是()A)内存容量不同 B)I/O端口数不同C)数据总线位数不同 D)单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的不同10. 8253—5某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初值是()。
A) 65536 B) FF00H C) 0000H D) FFFFH11. 8253—5某计数器工作在方式1时,在计数中途OUTi为()A) 由低变高 B) 由高变低 C) 高电平 D) 低电平12.由8088微处理器组成的PC机的数据线是( )A)8条单向线 B)16条单向线C)8条双向线 D)16条双向线13.要组成64KB的8086系统程序存储空间,选用EPROM的最佳方案是( )芯片。
题目:任何一种可编程I/O接口芯片,工作前都必须先向它的控制寄存器写入控制字,以选择所需工作方式和功能。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在8086系统中,除0中断的优先级高于单步中断。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利用微机串行口单向传送数据时,只需要1条连接线。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内部结构中有3个结构相同的16位加计数器。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A/D转换器的位数越多,则其转换速度越快。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相比较,通常用于( )。
选项A:近距离、高速传输场合
选项B:近距离、低速传输场合
选项C:远距离、低速传输场合
选项D:远距离、高速传输场合
答案:近距离、高速传输场合
题目:在8086宏汇编过程中不产生指令码,只用来指示汇编程序如何汇编的指令是( )。
选项A:宏指令
选项B:伪指令
选项C:机器指令
选项D:汇编指令
答案:宏指令
题目:实现CPU与8259A之间信息交换是( )。
选项A:读写控制电路
选项B:数据总线缓冲器与读写控制电路
选项C:数据总线缓冲器。
一、知识点:基本概念1.一片8255A端口A有( 3 )种工作方式,端口B有( 2 )种工作方式。
2. 在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中,可用于双向选通I/O方式(即方式2)的端口为( A )A. PA口B. PB口C. PC口D. PA和PB3、8255A控制字的最高位D7 = 0 时,表示该控制字为C口按位控制字。
4. 在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中,可用于双向选通I/O方式(即方式2)的端口为( A )。
A. PA口B. PB口C. PC口D. PA和PB5.8255A控制字的最高位D7 =(1)时,表示该控制字为方式控制字。
6. 8255A的每个端口的数据寄存器长度为(8)位。
7、8255A的工作方式的三种工作方式分别为: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传送方式。
8.如果CPU通过8255A端口C的某一条线向外部输出连续的方波信号,请:说出两种实现方法;并具体说明怎样实现。
(不必编程)(8分)答:可用2种方法实现:①8255A工作于方式O时,端口C可以指定为输出。
每隔1/2方波周期改变其中一位的状态,其它位不变。
就可以通过端口C的某一条线输出连续的方波。
②用对端口C某一位置位/复位的方法实现。
即每隔1/2方波周期时间,对端口C 的某一位交替进行置位、复位,即可从端口C的某一条线输出连续的方波。
二、知识点应用题1、接口电路如图所示:已知8255A控制字寄存器的端口地址为10EH,编写8255A初始化程序和循环彩灯控制程序。
初始时D0亮,其余不亮,D0亮一秒后移位一次,D1亮,其余不亮,以此类推每隔一秒移位一次,每移位8次为一个循环,共循环8次。
要求用汇编语言写出满足上述要求的程序段(已知一个延时1秒的子程序入口地址为DELAY1S)。
分析8255的控制字:80H(D7=1,D2、D0=0)程序如下: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MOV AL,80HMOV DX,10EHOUT DX,ALMOV CX,64MOV AL,1MOV DX,10AHNEXT1:OUT DX,ALCALL DELAY1SDEC CX,JZ NEXT2ROL AL,1JMP NEXT1DELAY1S:。
接口作业答案【第一周】通常在计算机内部,负数采用________表示。
A.原码 B.反码C.补码 D.ASCII 正确答案是: C8088一个正常的总线周期包含_________个T状态。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是: C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为______ A.单板机 B.单片机C.系统芯片 D.微处理器正确答案是: D微型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是用_________连接起来的。
A.总线 B.CB C.AB D.DB 正确答案是: A酷睿微处理器具有_______数据线。
A.15 B.32C.64 D.40 正确答案是: C一个字节包含_______位二进制位。
A.8 B.16C.32 D.64 正确答案是: A一台计算机实际上是执行由______A.程序员编制的高级语言程序B.程序员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C.用户编制的应用程序D.二进制码组成的机器指令正确答案是: DIA-32处理器中的中断请求信号为_________。
A.INTA# B.INTRC.GNT D.REQ#正确答案是: B在微机中,下列_________软件一定是开机第一个启动的。
A.Windows 7 B.金山毒霸C.360卫士 D.BIOS 正确答案是: D我们通常说XX微处理器是N位的微处理器,比如Core处理器是64位处理器,这个N 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数据总线宽度B.地址总线宽度C.控制总线的信号线根数D.处理器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正确答案是: D以下32位微处理器中________需要附加浮点协处理器。
A.386 B.486C.Pentium D.SandyBridge 正确答案是: AUSB端口、网口等是接在_______上的。
A.北桥 B.微处理器 C.ICH D.SIOLPC47B27X 正确答案是: C在现代微机系统中,传统的键盘、鼠标、串口、并口是直接接到______上的。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部分作业及补充题参考答案第7章存储器系统P2176.某SRAM存储芯片,其字位结构为512K×8bit,试问其地址、数据引脚各是多少个?答:∵219=512K,所以地址引脚需19根;数据引脚需8根(8bit)。
8.现有1024×1bit的存储芯片,若用它组成容量为16K×8bit的存储器。
试求:(1)实现该存储器所需的芯片数量答:(16K×8bit)/(1K×1bit)=128片(2)该存储器所需地址的地址码总位数是多少?其中几位选片?几位用作片内地址?答:∵214 =16K,所以地址码总位数为14位。
而1024×1bit存储芯片需要地址10位,因此选片地址为4位,片内地址为10位。
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P2442.接口电路的作用是什么?I/O接口应具备哪些功能?参见教材P2193.什么是端口?端口有几类?参见教材P220 8.1.2 输入输出端口4.I/O端口有哪两种编址方式?PC系列机采用哪种编址方式?答:I/O端口和存储单元统一编址及I/O端口独立编址两种。
PC机采用I/O端口独立编址。
7. 定时/计数器的3个通道在PC系列机中是如何应用的?答:0#计数器用于系统时钟中断;1#计数器用于动态存储器刷新定时;2#计数器用于发声系统音调控制。
10.系统机定时/计数器的通道0定时周期最长是多少?要实现长时间定时,应采取什么措施?如果采用外扩8254定时/计数器实现长时间定时,应采取哪些措施?答:系统机定时/计数器通道0定时周期最长是55ms。
要实现长时间定时,只能使用 INT 1CH 中断的方法,通过对预先设定的中断次数进行计数,达到n倍55ms的定时目的。
采用外扩8254,可以使用三个通道硬件级联的方法实现长时间定时。
补充题:设PC 系统机外扩了一片8254 及相应的实验电路。
(1) 根据由门电路构成的译码电路,分析出该片8254 的四个端口地址。
一般A/D接口属于()接口A.无条件输出B.无条件输入C.条件输出D.条件输入答案:D假如某串行异步通信中传送一个字符,它选择7个数据位、1个偶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如果传送速率为4800波特,则每秒传送的字符个数是()。
A.240B.2400C.480D.4800答案:C8086/8088的中断是向量中断,其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位置由()提供。
A.外设中断源B.以中断控制器读回中断类型号左移2位C.CPU的中断逻辑电路D.由中断类型号指向的中断向量表中读出答案:D8255A的()一般用作控制或状态信息传输。
A.端口AB.端口BC.端口CD.端口C的上半部分答案:C8255A的工作方式1称为()方式。
A.输入/输出B.基本输入/输出C.选通输入/输出D.双向选通输入输出答案:C在传送数据时,占用CPU时间最长的传送方式是()。
A.DMA方式B.中断方式C.查询方式D.无条件传送方式答案:C连接微机各功能部件构成一个完整微机系统的总线称为()。
A.片内总线B.片间总线C.系统总线D.外部总线答案:C8086/8088系统的总线数据传送方式采用()方式。
A.同步B.异步C.半同步D.上述三种答案:C8086/8088CPU经加电复位后,执行第一条指令的位置是()。
A.00000HB.0FFFFHC.FFFF0HD.FFFFFH答案:C通常把各种板、卡上实现芯片间相互连接的总线称为()。
A.片内总线B.片间总线C.系统总线D.外部总线答案:B存储器进行访问时,位置线有效和数据线有效的时间关系是()。
A.同时有效同时无效B.数据线较先有效C.位置线较先有效D.以上均可答案:C8088/8088共有()个I/O位置。
A.16B.64C.64KD.1M答案:C若内存容量为64KB,则访问内存所需位置线有()条。
A.14B.15C.16D.17答案:C采用条件传送方式时,接口必须要有()。
A.中断逻辑B.类型号请求信号C.状态端口D.I/O请求信号答案:C在I/O单独编址方式中,从端口读取数据可使用()指令。
《接口与通讯技术》21春平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90 分)
1.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
A.异步传送方式
B.同步传送方式
C.半同步传送方式
D.查询式传送方式
答案:D
2.由200万像素组成的一幅图像,它的图像分辨率大约是多少( )
A.600×800
B.1024×768
C.1280×1024
D.1600×1200
答案:D
3.总线的宽度用数据总线的条数表示,其单位是()。
A.位
B.字节
C.字
D.双字
答案:A
4.8088CPU端口地址使用的地址总线是A15~A0,能访问的端口地址空间是( )。
A.1MB
B.640KB
C.64KB
D.32KB
答案:C
5.微处理器系统采用存储器映像方式编址时存储单元与I/O端口是通过()来区分的。
A.不同的地址编码
B.不同的读控制逻辑
C.不同的写控制逻辑
D.专用I/O指令
答案:B
6.中断响应时CPU从下列那根信号线接收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
A.INTR
B.#NMI
C.RESET
D.READY
答案:A。
第一章:1.1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无论是全加器还是半加器均能实现两个一位的二进制数相加,得到相加的和和向高位的进位。
半加器不需要考虑来自低位的进位,而全家器需考虑来自低位的进位。
1.2 用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 1111(2)-1010(2)=?(2)=?(10)=00001111B+11110110B=00000101B=5D(2) 1100(2)-0011(2)=?(2)=?(10)=00001100B+11111101B=00001001B=9D第二章:2.1 ALU是什么部件?它能完成什么运算功能?试画出其符号。
答:ALU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简称,该部件既能进行二进制数的四则运算,也能进行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
符号略!2.2 触发器、寄存器及存储器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画出这几种器件的符号。
答:触发器能存储一位的二进制信息,是计算机记忆装置的基本单元。
寄存器是由多个触发器构成的,能存储多位二进制信息。
存储器又是由多个寄存器构成的。
器件的符号略!2.4 累加器有何用处?画出其符号。
答:累加器是由多个触发器构成的多位寄存器,作为ALU运算过程的代数和的临时存储处。
累加器不仅能装入及输出数据外,还能使存储其中的数据实现左移或右移。
符号略!2.6 何谓L门及E门?它们在总线结构中有何用处?答:L门即LOAD控制端,是用以使寄存器接受数据输入的控制门;E门即ENABLE控制端,是三态输出门,用以控制寄存器中的数据输出至总线。
有了L门及E门,就可以利用总线结构,从而使信息传递的线路简单化。
2.10 除地线公用外,5根地址线和11根地址线各可选多少个地址?答:5根地址线可选25=32个地址;11根地址线可选211=2048个地址。
2.12 存储地址寄存器(MAR)和存储数据寄存器(MDR)各有何用处?答:MAR和MDR均是存储器的附件。
存储地址寄存器(MAR)是一个可控的缓冲寄存器,具有L门以控制地址的输入,它和存储器的联系是双态的,存储地址寄存器存放的是索要寻找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第一章:1.1 为什么需要半加器和全加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无论是全加器还是半加器均能实现两个一位的二进制数相加,得到相加的和和向高位的进位。
半加器不需要考虑来自低位的进位,而全家器需考虑来自低位的进位。
1.2 用补码法写出下列减法的步骤:(1) 1111(2)-1010(2)=?(2)=?(10)=00001111B+11110110B=00000101B=5D(2) 1100(2)-0011(2)=?(2)=?(10)=00001100B+11111101B=00001001B=9D第二章:2.1 ALU是什么部件?它能完成什么运算功能?试画出其符号。
答:ALU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简称,该部件既能进行二进制数的四则运算,也能进行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
符号略!2.2 触发器、寄存器及存储器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画出这几种器件的符号。
答:触发器能存储一位的二进制信息,是计算机记忆装置的基本单元。
寄存器是由多个触发器构成的,能存储多位二进制信息。
存储器又是由多个寄存器构成的。
器件的符号略!2.4 累加器有何用处?画出其符号。
答:累加器是由多个触发器构成的多位寄存器,作为ALU运算过程的代数和的临时存储处。
累加器不仅能装入及输出数据外,还能使存储其中的数据实现左移或右移。
符号略!2.6 何谓L门及E门?它们在总线结构中有何用处?答:L门即LOAD控制端,是用以使寄存器接受数据输入的控制门;E门即ENABLE控制端,是三态输出门,用以控制寄存器中的数据输出至总线。
有了L门及E门,就可以利用总线结构,从而使信息传递的线路简单化。
2.10 除地线公用外,5根地址线和11根地址线各可选多少个地址?答:5根地址线可选25=32个地址;11根地址线可选211=2048个地址。
2.12 存储地址寄存器(MAR)和存储数据寄存器(MDR)各有何用处?答:MAR和MDR均是存储器的附件。
存储地址寄存器(MAR)是一个可控的缓冲寄存器,具有L门以控制地址的输入,它和存储器的联系是双态的,存储地址寄存器存放的是索要寻找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作业题及答案第1章1.9完成下列数制的转换。
(1) 1011.1101B =( 11.8125 ) D =( B.D ) H1.10写出下列真值对应的原码、反码和补码(1) +1100110B[+ 1100110B 】原码=66H[+ 1100110B 】反吗=66H[+ 1100110B 】补码=66H(2) —1000100B[-1000100B 】原码=C4H[—1000100B 】反码=BBH[—1000100B 】补码=BCH(3) — 86[—86】原码=D6H[—86】反码=A9H[-86】补码=AAH (2) 110.101B =( 6.625 ) D = (3) 166.25 =( 10100110.0100 (4) 1011011.101B =( 5B.A ) BCD(5 ) 100001100011.01000101BCD (6.A ) H)B =( A6.4 ) HH =( 1001 0001.0110 0010 0101)=(863.45 ) D1.11写出下列机器数分别作为原码、反码和补码时,其表示的真值分别是多少?(1)01101110B+110(6EH)(2)10110101B-53(35H), -74(-4AH), -75(-4BH)1.12已知X和丫的真值,试分别计算[X + Y]补和[X —Y]补,并指出是否产生溢出 (设补码均用8位二进制表示)。
(1) X =+ 1000100B , 丫= —0010010BX 补=01000100B, 丫补=11101110B[X + Y]补:0100 01001110 11101 0011 0010C7=1 , C6=1,相同,所以无溢出。
[X —Y]补0100 01000001 00100101 0110C7=0 , C6=0,相同,所以无溢出。
(2)X =+ 1100001B , Y =+ 1000010B[X + Y]补:有溢出[X —Y]补无溢出(3)X = —1101001B , Y =—1010101B[X + Y]补:有溢出[X —Y]补:无溢出1.13用十六进制写出下列字符的ASCII码。
(完整版)微机原理与接⼝技术作业(含答案)o d 浙江⼤学远程教育学院《微机原理与接⼝技术》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第2章 P522.80C51单⽚机引脚有哪些第⼆功能?第⼀功能第⼆功能P0.0~P0.7 地址总线Ao ~A7/数据总线D0~D7 P2.0~P2.7 地址总线A8~A15 P3.0 RXD(串⾏输⼊⼝) P3.1 TXD(串⾏输出⼝)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INT1(外部中断1)P3.4 TO(定时器/计数器0的外部输⼊) P3.5 T1(定时器/计数器0的外部输出)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或I /O 的写选通)P3.7 RD 外部数据存储器或I /O 的读选通)4.80C51单⽚机的存储器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各有哪⼏种地址空间?访问⽚内RAM 和⽚外RAM 的指令格式有何区别?1、80C5l 单⽚机采⽤哈佛结构,即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进⾏寻址。
不仅在⽚内驻留⼀定容量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及众多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且还具有较强的外部存储器扩展能⼒,扩展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寻址范围都可达64 KB 。
2、在物理上设有4个存储器空间·⽚内程序存储器; ·⽚外程序存储器;·⽚内数据存储器;. ·⽚外数据存储器。
在逻辑上设有3个存储器地址空间●⽚内、⽚外统⼀的64 KB 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
●⽚内256字节(80C52为384字节)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内数据存储器空间在物理上⼜包含两部分:●对于80C51型单⽚机,0~127字节为⽚内数据存储器空间;128~255字节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空间(实际仅占⽤了20多个字节)。
●对于80C52型单⽚机,O ~127字节为⽚内数据存储器空间;128~255字节共128个字节是数据存储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重叠空间。
⽚外64 KB 的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作业1(总线)
1.1 总线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1.2 简述微型计算机发展过程中I/O总线的演变过程。
1.3 在Intel 8086处理器执行以下指令
MOV AL, 80
OUT 19, AL
画出在执行OUT指令时的ISA总线时序,并标明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具体值。
1.4 在8086系统通过ISA总线在地址F0000处扩展存储器,使用8片AMIC 623308构
成64KB存储器,在课件基础上设计。
作业1答案
1.1 标准的、公共的、通用的
1.2 第一代(8086/80286时期)是ISA单总线。
第二代(386/486时期)是ISA +新的32位总线(主要有MAC、EIAS和VL-Bus)。
第三代(Pentium初期和中期)是ISA+PCI模式的双总线结构。
第四代(Intel 处理器LGA775封装开始)是PCI+PCI Express模式的双总线结构。
1.3
数据有效=01010000B,地址有效=0000 0000 0001 0011B
1.4 8片存储器芯片的A0~A12、DQ0~DQ7、WE、OE、VDD和GND全部对接,CE
分别接到U4(74HC138)的8 个输出端,U6(74HC245)的OE端和DIR端接法:
作业2(定时器)
2.1 设计电路,将8253接到ISA 总线,基地址为FFF0H 。
(注:不需要双向缓冲器74HC245)
2.2 使用定时器实现延时50ms 。
假设可以选择使用的时钟有1KHz 、10KHz 、100KHz 和1MHz ,定时器芯片基地址为200H 。
设计连接并写出汇编代码。
2.3
定时器时钟为1MHz ,芯片基地址为200H 。
采用两个定时器通道级联实现1s 周期方波脉冲输出。
写出汇编代码。
作业2答案
2.1 设计电路:
A0~A12
8253
2.2 使用定时器实现延时50ms。
假设可以选择使用的时钟有1KHz、10KHz、100KHz和
1MHz,定时器芯片基地址为200H。
设计连接并写出汇编代码。
选择定时器通道1的0方式,计数初值50,1KHz接到CLK1,GATE1接到+5V。
初始化代码:
MOV DX, 203H
MOV AL, 01010000B ; 通道1,低字节有效,0方式,二进制计数
OUT DX, AL
MOV DX, 201H
MOV AL, 50
OUT DX, AL
2.3
;------------------初始化通道1为2方式,双字节,初值62500,二进制计数
MOV DX, 203H
MOV AL, 01110100B
OUT DX, AL
MOV DX, 201H
MOV AX, 62500
OUT DX, AL
MOV AL, AH
OUT DX, AL
;------------------初始化通道2为3方式,低字节,初值16,二进制计数
MOV DX, 203H
MOV AL, 10010110B
OUT DX, AL
MOV DX, 202H
MOV AX, 16
OUT DX, AL
作业3(中断)
3.1 使用一个定时器通道,将1MHz时钟脉冲分频为500Hz。
将500Hz分频输出作为中
断申请信号连接到中断控制器,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二次计数,产生1秒事件,在显示器验证结果。
建议:使用8253通道1,2方式,定时器片选接200H;中断输入采用MIR5;显示器采用LCD,通过INT 21H的02号系统调用,每一秒在LCD屏幕上显示一个点。
作业3答案
3.1 汇编代码分为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两部分。
完整的程序如下
; 主程序代码================================================ .MODEL SMALL
.386
.STACK 128
TIMER = 200H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初始化定时器1为2方式,产生2ms周期性中断begin: MOV DX, TIMER+3
MOV AL, 01110100B
OUT DX, AL
MOV DX, TIMER+1
MOV AX, 20000 ; 输入1MHz,输出50Hz
OUT DX, AL
MOV AL, AH
OUT DX, AL
;-------------------设置中断向量
PUSH DS ; 保存DS
XOR AX, AX ; 0→AX
MOV DS, AX ; →DS
LEA AX, CS:MIR5p ; 中断服务入口地址偏移量→AX
MOV DS:[00D4H], AX ; →[00D4H]
MOV AX, CS ; 中断服务入口地址段值→AX
MOV DS:[00D6H], AX ; →[00D6H]
POP DS ; 恢复DS
;-------------------设置中断屏蔽寄存器
IN AL, 21H
AND AL, 0DFH
OUT 21H, AL
;-------------------打开中断
STI
MOV CX, 0
mloop: JMP mloop
; 中断服务程序代码============================================ MIR5p PROC FAR
PUSH AX ; 保存寄存器
PUSH DX
CLI ; 关闭中断
INC CX
.IF CX==50
MOV CX, 0
MOV DL, '.'
MOV AH, 2
INT 21H
.ENDIF
MOV AL, 20H ; OCW2:普通EOI命令
OUT 20H, AL ; 发送到主片
STI ; 开放中断]
POP DX
POP AX ; 恢复寄存器
IRET ; 从中断服务返回
MIR5p ENDP
CODE ENDS
END begin
作业4(USB)
4.1 USB有哪4种传输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不同特点?USB低速、全速和高速模
式对传输模式的支持有什么不同?
4.2 举例说明USB的理论速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4.3 USB设备有哪些描述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4 USB-UART桥芯片的作用是什么?
4.5 USB接口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作业4答案
4.1 USB定义的4种传输模式分别为控制传输、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和实时传输。
可以
根据USB设备的特点选择传输模式。
但USB设备必须支持控制传输。
控制传输实现USB控制信息、配置信息的传输,同时也可以实现用户数据传输。
中断传输可以保证传输延时,适合小批量、非周期性的数据传输。
实时传输可以保证传输带宽,适合恒定流量、同时对错误不敏感的数据传输。
批量传输可以最大可能的利用传输带宽,适合突发性的、大批量数据传输。
USB 2.0全速和高速设备支持全部4种传输模式,低速设备仅支持控制传输和中断传输。
4.2 USB规范的理论传输速率与USB协议规定的多个参数有关,包括特定传输的数据阶
段数据信息包最大数据字节数、一个帧(或微帧)中特定传输的最大允许传输次数。
例如高速设备的批量传输模式,数据阶段数据信息包最大数据字节数=512,一个微帧中的最大允许传输次数=13。
可以计算出1秒钟的最大传输次数=8000×13=104000,1秒钟的传输数据字节数=104000×512=53248000字节。
4.3 USB规范定义的USB描述符主要包括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
描述符和字符串描述符,如果是HID设备,还包括HID描述符、报表描述符和实体描述符。
它们构成了USB设备的树形描述符结构。
如图。
4.4 USB-UART桥芯片的作用是将USB主机端接口转换成串行接口,以实现在USB系
统下连接串行接口设备。
4.5 USB接口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支持的USB版本,即低速、全速还是高速模式;
♦支持的传输模式,即除必须支持的控制传输外,还支持中断、批量、实时中的哪几种;
♦支持的端点个数;
♦缓冲存储器配置,即FIFO字节数和是否支持双缓冲;
♦与主处理器之间的关系,即嵌入微处理器内部还是独立的接口芯片;
♦如果是独立的USB接口芯片,与主处理器采用什么类型的接口,以及传输速率;
♦其他的重要特征,如供电电压和耗电、封装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