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透相关感染
- 格式:ppt
- 大小:8.23 MB
- 文档页数:44
如何预防腹透管的感染发生腹透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透析方法,但在使用腹透管时,患者容易发生感染。
腹透管的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治疗的负担。
因此,预防腹透管的感染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腹透管感染的方法。
1. 注意手卫生手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携带者,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腹透管感染的首要步骤。
在处理腹透管之前,务必先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至少持续20秒。
洗手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手,确保手部完全干燥。
避免直接接触腹透管,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2. 消毒腹透插管皮肤每次更换腹透插管贴膜或进行其他操作时,要首先对插管皮肤进行消毒。
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如酒精或碘酒),在操作前将消毒液涂抹在插管皮肤区域,并等待数分钟,使其干燥。
避免使用双手直接接触插管皮肤,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3. 确保培养的洁净环境腹透病房或治疗区要保持洁净的环境,避免过多的细菌滋生。
定期清洁地板、床铺、家具等物品,并在必要时进行消毒。
确保使用无菌器械和耗材,避免交叉感染。
4. 定期更换腹透插管贴膜腹透插管贴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相关护理程序,定期更换腹透插管贴膜,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片贴膜。
在更换时,注意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并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
5. 注意腹透管的护理腹透管的护理非常重要,需遵循相关护理原则。
定期观察腹透管周围的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瘙痒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避免外力拉扯或剧烈活动,以免腹透管脱落或损坏。
定期清洁腹透管的周围皮肤,使用肥皂和温水轻轻擦拭,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周围清洁卫生。
6. 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远离烟草和酒精等不良习惯,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
7. 注意避免交叉感染腹透管的感染不仅可能来自外源性细菌,还可能来自自身病患者的其他感染部位。
因此,在处理腹透管时要避免交叉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腹膜透析感染概述•腹膜透析感染的预防•腹膜透析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腹膜透析感染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腹膜透析感染概述腹膜透析感染是指在进行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膜及腹膜内组织感染性疾病。
定义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和性质,腹膜透析感染可分为腹腔感染、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全身感染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直接污染在进行腹膜透析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使用不洁的器械、溶液等,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直接污染腹膜透析液,从而引发感染。
血行播散由于腹膜透析管插入血管,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血流进入腹膜,引发感染。
腹腔内感染患者原有腹腔内感染或手术引起的腹腔内感染,可能导致腹膜透析时感染的传播。
感染发生机制1感染对腹膜透析的影响23感染会导致腹膜炎症和水肿,降低腹膜的渗透性和透析效果。
降低透析效果感染会导致腹痛、发热等症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增加患者痛苦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加重病情02腹膜透析感染的预防03避免不必要的触摸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触摸,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01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次操作都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02正确更换透析液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正确地更换透析液,避免在更换过程中引起感染。
定期检查与监测定期检查透析液定期检查透析液,以确保其质量和清洁度。
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温、血压、白细胞计数等,以监测是否有感染的迹象。
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在怀疑有感染时,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细菌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腹透相关感染xx年xx月xx日•概述•感染途径与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与预防目录01概述定义腹透相关感染是指腹膜透析患者由于长期进行腹腔操作,导致病原微生物进入腹腔或沿导管进入血液而引起的感染。
分类腹透相关感染可分为导管相关感染和隧道感染。
定义与分类发病率腹透相关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者反复发热、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死亡率腹透相关感染的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发病率与死亡率影响因素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增加感染的风险。
患者因素操作因素透析液因素其他因素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管护理不当等均可导致感染。
使用不洁的透析液或未严格控制的透析液温度,可能导致感染。
如季节、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感染的发生率。
02感染途径与机制皮肤表面的细菌在腹透过程中可能进入腹腔,导致腹腔感染。
皮肤菌群转移皮肤消毒不彻底或消毒剂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细菌残留,进而引起感染。
皮肤消毒不彻底皮肤感染肠源性感染肠道内细菌在腹透过程中进入腹腔,导致腹腔感染。
肠道消毒不彻底肠道消毒不彻底或消毒剂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细菌残留,进而引起感染。
肠道感染导管污染导管本身可能成为细菌进入腹腔的途径,导致腹腔感染。
导管连接处污染导管连接处可能受到污染,导致细菌进入腹腔,进而引起感染。
导管感染03临床表现与诊断1腹膜炎23腹膜炎可引起腹部疼痛,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疼痛较为剧烈,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腹痛腹部压痛是腹膜炎的典型表现,常伴有反跳痛和肌紧张,提示炎症较严重。
腹部压痛腹膜炎可导致腹水形成,腹水呈炎性改变,腹水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
腹水导管感染常表现为发热,可伴有或不伴有寒战,提示感染存在。
发热导管感染常引起导管入口处红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
导管局部红肿导管感染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白细胞升高导管感染03血流感染腹透患者容易发生血流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肝脾肿大等症状。
腹膜透析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第一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原因评估一、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和术语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污染、肠源性感染、导管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导致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再发(recurrent) :±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但致病菌不同。
复发(relapsing):上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或是培养阴性的腹膜炎。
重现(repeat) :±一次腹膜炎发作治疗完成后4周后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
难治腹膜炎(refractory):规范的抗生素治疗5 d后,症状无改善且透出液未转清亮。
导管相关腹膜炎(catheter -related peritonitis):腹膜炎与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同时发生,致病菌相同或其中一处培养阴性。
二、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和低血压,而腹痛和腹部体征(压痛及反跳痛)不突出。
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及低血压或血压值较基础血压明显下降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临床疑诊为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患者应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微生物培养对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透出液标本的留取:腹透患者透出液浑浊或腹痛,首先应考虑患者是否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出液并在6 h内送检,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及病原学培养。
尽量避免留取标本前使用抗生素。
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待检透出液存放于4℃冰箱中冷藏,已接种的培养标本应保存在室温或放置于37℃中进行孵育。
如患者就医时为干腹,或未能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析液时,需注入1 L透出液至少留腹1 ~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研究和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6-09-09T16:18:18.3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作者:何传梅[导读] 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目前内科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规手段。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8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对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细菌培养中显示阳性的共132例,包括革兰氏阳性(G+)菌89例,革兰氏阴性(G—)菌30例,真菌13例。
G+菌对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等的耐药性较差;G—菌对氨苄西林较强耐药,对亚胺培南等则耐药差。
G+菌、G—菌及培养阴性者较多被治愈,而真菌感染者则预后较差。
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以G+菌为主,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临床用药有较高指导价值。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97-02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目前内科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规手段。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但仍存在不小弊端。
腹膜透析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感染性腹膜炎便是其中之一,可严重影响腹膜透析的进展及治疗效果,甚至最终失败[1]。
为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选取我院188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8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92例,女96例,年龄28~73岁,平均(49±3.3)岁。
所有患者均为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治疗,原发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91例,糖尿病肾病59例,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损伤3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2例,多囊肾2例。
ISPD指南/推荐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推荐方案2005年更新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PD)的首要并发症。
它可造成患者技术失败和住院,有时和死亡相关。
严重和迁延不愈的腹膜炎还会导致腹膜衰竭。
因此PD学术界长期关注PD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1-8)在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的主持下,指南在1983年首次被发表,并分别干1989,1993,1996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9-11)。
最初的焦点集中在腹膜炎的治疗上,但最近的指南中包括了腹膜炎预防部分。
鉴于腹膜炎的预防是PD成功的关键之一,工作组在本指南里扩展了腹膜炎预防部分。
指南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PD相关感染的预防第二部分出口处和隧道感染第三部分腹膜炎的最初表现和治疗第四部分腹膜炎的后续治疗(特异性微生物)第五部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指南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
参考文献并未涵盖自1966年以来发表的所有关干PD患者腹膜炎的9000多篇文献,而是选择工作组认为重要的文献。
指南并非单以随机对照试验为基础,因为这样的研究在PD患者中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确切的依据,但工作组成员认为拥有的经验足以提出某种建议,则被称为"基于意见"。
本指南仅作为推荐,并不意味着适于每一种情形。
每个中心应分析当地的感染方式,致病菌和药敏,酌情调整方案。
工作组的成员是经过仔细挑选的。
首先,从世界范围内选择发表PD感染文章较多的肾病学家,尤其纳入了来自PD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的肾病学家。
其次,特邀微生物学(Kuijper),药物治疗(Bailie),感染性疾病(Bailie)和免疫学(Holmes)方面的专家作为成员。
本指南仅适用于成人,儿童指南另行发表,为了协调一致,工作组成员中也选入了一个儿科医师(Schaefer)。
第三,由于护士在PD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组还包括两个护士(Bernardini and Uttley)。
第一部分:PD相关感染的预防每个PD中心应该尽力预防腹膜炎以改善PD预后。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腹膜透析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对流的原理,规律、定时地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并将废液排出体外,以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超滤过多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和导管相关感染两种,其中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膜透析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主要对近年来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常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的进展做出综述,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影响因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30-021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常见影响因素1.1外源性微生物污染1.1.1患者自身因素:有的患者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淡薄。
有些患者文化素质较低,理解和接受能力差,部分患者由于经济能力差家居环境不好,从而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
1.1.2外源性感染因素:外源性感染因素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
1.1.3导管相关性因素:导管出口处感染、导管内生膜的形成、透析液感染等都容易感染腹膜炎。
1.2与年龄、季节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李慧娟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长期卧床或年老体弱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腹腔感染的机会明显上升。
腹膜炎的发生率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夏秋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冬春季,且与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1.3内源性微生物污染:内源性微生物主要来自于经肠道感染,少数来自于血行感染。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对2006年度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显示,由腹泻、便秘引起腹膜炎占13.9%。
蔡茂兰报道: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致使病原菌入侵腹腔导致腹膜炎的发生率增高2倍。
1.4营养因素:腹膜透析的患者每日丢失蛋白质5~15g,腹膜炎时则蛋白丢失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