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北方气旋
- 格式:doc
- 大小:13.77 MB
- 文档页数: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天气》试题一答案一,填空:(30%)1.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是-剧烈降温-----和—大风---------。
冷空气从寒潮关键区侵入我国的路径有-西北路(中路)---、--东路-----、--西路-------和---东路加西路------等四路。
2. 长波波速公式是-- C=-u -β(L/2л)2-------,这表明长波的波速与波长存在函数关系,因此长波是一种-正弦波(余弦波)-----波。
3. 阻塞高压是中高纬度高空---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向气流,高压的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4. 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尺度系统有---高空低槽-----、---地面气旋、锋面--------、--低空切变线----、-低空低涡--------、--高空冷涡、低空急流-------等。
5. 梅雨锋与一般极锋不同,在梅雨锋的两侧水平风速切变和---露点差—都较大,但—温度差---并不明显。
6. 对流性稳定度的判据是----z se∂∂θ------当>0为----对流性稳定---------,<0为----对流不稳定-----------,=0为----中性-----------。
7. 有利于强雷暴发生的几项因子有---逆温层------、---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低空急流---------、---中小系统------------。
8. 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二,名词解释:(20%)1. 超级单体风暴:即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风暴云。
2. 水汽通量散度(包括表达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内水汽的辐合或辐散量。
)()(qv y qu x ρρ∂∂+∂∂=)(V q ρ•∇-。
实习二2013年11月23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一.概述2013年11月26-29日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形成了切断低压,在高空冷平流的配置下阻高崩溃,引导横槽转竖,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爆发寒潮,部分地区降温9-12℃,28日伴随冷锋南压,气旋如海,给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9-10级大风。
二.综合分析11月26日(1)11月26日高空图呈倒Ω流型,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阿拉斯加暖脊发展将极涡中的冷空气驱赶南下形成切断低压气旋式涡旋,固定于我国内蒙东部上空形成横槽。
(2)乌拉尔山高压脊后有冷平流,高压脊将减弱(3)注意到极涡有一不稳定小槽,且槽后冷平流,槽前有明显的疏散结构,将发展。
(4)高空槽位于高原东部,受蒙古高原背风坡影响,将发展(5)地面图上气旋位于东北上空,并带来局地降雪。
亚欧大陆被寒潮地面冷高压控制。
11月27日(1)乌拉尔山高压脊后有冷平流,进一步减弱,横槽转竖。
(2)不稳定小槽发展(3)地面图上冷锋南压,中国东南沿海有间歇性降水,内陆持续被冷高压控制11月28日(1)高空图上阻高崩溃,横槽转竖,东移出海,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
(2)注意到不稳定小槽已得到发展,若北支槽东移并与南支槽合并可能将对未来我国中东部造成新一轮的降温。
三.结论2013年11月26-29日寒潮天气过程属于由阻高崩溃导致的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过程。
此次冷空气路径偏东,由乌拉尔山高压脊和阿拉斯加脊直接将极涡中的新鲜冷空气驱赶南下,从东伯利亚移动到我国东北上空,高空低温中心达零下46℃,造成的寒潮天气也比较强烈。
注意到北支不稳定小槽的发展,并携带来自极涡的新鲜冷空气东移,若与南支槽合并加强未来可能会对中国东部造成降温。
2020.9.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名词解释:(20分)1 •质量通量散度。
2 •冷式锢囚锋。
3 •气旋族。
4 •大气活动中心。
5 •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1. ---------------------------------------- 连续方程根据------------------------------------ 原理求得,P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 0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 决定。
3. ---------------------------------------------------------------------------------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 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0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6. 用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是由----------------------------------------- 项决^定。
7.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8. 任一层风速可用v v A V T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 若V为地面风速,则A取 -------- (填:0, 0, 1)9. ---------------------------------------------------- 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 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 ------------- 急流相对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一一、名词解释:(20分)1.质量通量散度。
2.冷式锢囚锋。
3.气旋族。
4.大气活动中心。
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3.5.9.急流相18分)3.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500图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hPaG,为地面高低压中心)(14分)上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D4.请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及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物理解释上图中槽及温带气旋变化?(14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二一、填空:(25分)1.尺度分析含义是。
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3.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4.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其含义是。
5.热成风涡度平流的含义是。
二、选择:(25分)(对打∨)1.惯性离心力表达式是()()r∧Ω∧Ω1()()r∧Ω∧Ω-2()R23Ω()R24Ω-(其中r为地球半径,R 为纬圈半径)。
2.高空等压面图上等高线密,则等压面坡度是()1大()2无变化()3小3.某站风随高度逆时针旋转,表示有可能()1冷锋通过()2暖锋将来临。
4.以速度相对固定坐标系运动的闭合高压中心有:5)大气三、在图中标出,无相对涡度平流及正、负相对涡度平流区。
四、下图为单站高空风分析图上的热成风1.冷平流及暖平流层次(2.3KM高度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3.5—6KM高度上的平均温度梯度方向。
五、下图为地面天气图上的冷暖锋的分布,试沿附近及其周围等温线的分布示意图。
六、试从地形影响分析自西向东移动的高空槽,(10七、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物理解释图中槽的(图中波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三一、名词解释:二、填空。
(32分)1.固定点温度变化由项决定。
2.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3.若锋作为密度的一级不连续面,则锋附近气压分布特征是。
4.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的区别是。
5.用ω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由项决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2015 - 2016 学年第 2 学期北方气旋过程实习报告时间 2016.4.6班级长望实验班学号20141334027 姓名杨显轲得分一、概述(请在此部分简要概括总结此次气旋发生的大范围环流形势,并从其演变过程指出其属于那种发展类型气旋)1)环流形势:当高空槽接近蒙古西部山地时,由于上升运动,空气柱垂直方向压缩,造成水平方向辐射,使得气旋性涡度迎风坡减弱,同理在背风坡加强,并且使得等高线成疏散形式。
同时由于阿尔泰山脉的阻挡,使得来自于极地的冷空气在迎风面堆积,因而在500hpa上的温压场上表现为比较明显的温度槽和温度脊(见图1)。
下垫面的非绝热加热作用使温度脊更见明显。
并且在蒙古中部地面上出现热低压或倒槽(见图2),当高空疏散槽的正涡度平流叠加其上时,热低压即获得动力性发展,由于低压前后的高空暖,冷平流都很强,这样一方面促进暖锋锋生,另一方面推动山地西部的冷锋越过山地进入蒙古中部,形成蒙古气旋。
在此过程中,高空低槽也获得发展。
图 1 4日20时500hpa高空蒙古西部的温压场图 2 4日20时地面蒙古中部的低压倒槽2)演变过程概要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发展成为蒙古气旋的天气过程, 按蒙古气旋的分类,这次的过程属于于冷锋进入倒槽型。
这次气旋于2002 年4 月4日20时到4 月5 日08 时生成,并在4 月5日08 时到4月6日08时这段时间强烈发展达到锢囚阶段,也是地面气旋发展最强阶段,伴随的天气主要为大风、降温以及降水的天气。
最后在4月6日08时之后进入消亡阶段,锋区发展和气旋发展都减弱,并于4月7日20时,气旋完全消失,本次过程结束。
在本次过程中的天气变化,过程的形成到发展共3天时间。
二、北方气旋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从高低空配置分析详细说明其发生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减弱消亡阶段演变过程,对应的天气及天气产生的原因,可附主要图形)1、生成阶段(1)生成阶段发展概述在4日20时高空就形成了明显的槽脊,地面形成了暖性低压和倒槽。
[北方气旋天分实习报告]XX大学实习报告2015 -2016 学年第2 学期气旋过程实习报告时间2016.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概述(请在此部分简要概括总结此次气旋发生的大范围环流形势,并从其演变过程指出其属于那种发展类型气旋)蒙古气旋分三种类型:(1)暖区新生气旋;(2)冷锋倒槽生成气旋;(3)蒙古副气旋这次气旋生成与蒙古中东部,属于蒙古气旋(冷锋进入倒槽)。
在西风槽东移的过程中,高空槽不断发展,槽前地面减压,出现闭合环流,连接冷暖峰,形成蒙古气旋。
出现的天气有:沙尘暴,降水,雾,大风。
二、北方气旋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从高低空配置分析详细说明其发生阶段、发展阶段以及减弱消亡阶段演变过程,对应的天气及天气产生的原因,可附主要图形)前24h500百帕高空图前24小时之前高空图上,在蒙古高原上空有一个低槽,槽前有暖平流,槽后有冷平流,该槽将向东移动。
1、生成阶段4月5日08时高空图4月5日08时地面图4月5日08时,高空,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在热成风涡度平流和冷暖平流作用下,槽将向东移动并且发展。
槽属于疏散槽,将发展。
槽因为有副热带高压的阻挡,槽移动速度将减小。
850hpa图上,在蒙古上空,河套地区及长江流域下游等温线比较密集,为高空锋区,锋区上可见冷暖平流,对应地面图上出现三个冷暖锋。
地面图上,由于高空槽前的减压作用,出现闭合等压线,有冷暖锋经过气旋中心,蒙古气旋开始生成。
天气:气旋强度不大,坏天气区域小。
在冷暖锋附近出现沙尘暴天气。
2、发展阶段4月6日08时高空图4月6日08时地面图4月5日到4月6日08时之前,高空图上,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在冷暖平流作用下,高空槽线向东移动5到10个经度。
4月6日08时高空图上,50区左侧为低压区,配合为冷中心,低压左侧等温线比较密集,为高空锋区,并且出现暖舌,对应地面出现锢囚锋,并且地面低压加深。
锢囚锋使暖气团抬升,锋面附近出现大范围降水,暖气团出现大范围的雾。
第17卷第21期2017年7月1671 —1815(2017)21-0136-09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 17 No.21 Jul.2017©2017 Sci.Tech.Engrg.南京北郊冬季典型灰霾天气气象成因及来源分析张园园M刘寿东1>2曹芳1,2**张雯淇M刘晓妍M鲍孟盈M章炎麟M(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中心1 ,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南京210044)摘要2015年1月14~28日南京发生了入冬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性霾污染事件。
利用地面气象资料、后向轨迹分析和污 染物浓度数据,结合加强观测实验所获得的3 h高频次PM25中有机碳(0C)和元素碳(E C)的数据,分析了此次霾过程的成因 和污染物来源。
结果表明高压系统和静稳的均压场是观测期间霾过程形成的天气背景。
后向轨迹和气态前体物的分析结果 显示第一次霾过程的形成受到山西河北境内高污染气团区域传输的影响。
第二次霾过程是一次短时局地污染事件,主要是 由于低风速和极低的边界层高度等不利的扩散条件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的堆积。
0C/E C计算结果(7. 66)结合卫星火点资料 和轨迹分析进一步说明第三次霾过程受到南方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高相对湿度有利于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因而加剧了第四次霾过程的污染程度。
C0、S02、N02与颗粒物浓度显著相关,0C/EC 汽车尾气排放是此次观测期间霾形成的主要污染来源。
关键词霾 成因分析 pm2.5气体污染物 碳组分中图法分类号X513; 文献标志码B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颗粒污染物进入大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灰霾天气频发。
气象学上将霾定义为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相对湿度小于90%的天气现象[1]。
实习四2015年4月28日江苏强对流过程分析气科8班董一凡201883300915一.天气概述2015年4月28日,江苏许多地区出现冰雹雷雨(徐州、淮安、南京、镇江、苏州、常州等多地),苏州等地冰雹大如鸡蛋,罕见强对流袭江苏,冰雹大如鸡蛋(直径5cm)4月28日白天,全省各地气温飙升。
其中最热的是宜兴,下午2:20前后以31.6℃领跑全省,而南京28日白天最高气温上升到29.6℃17:26南京市气象台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到3小时六合、浦口、城区及江宁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雷电活动,并可能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江北19:15下冰雹,校园内也出现冰雹。
江苏省气象台15年4月28日19时20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未来6小时内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二.天气过程分析。
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大范围环流特征主要是:1.天气尺度环流特征:500hPa环流场上有东北冷涡移动到山东半岛上空,高空槽位于华北至长江中下游一带,且高空槽发展强盛,槽东部有东西走向的高空急流,最大风速达20m/s。
高空槽与高空急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高空的正涡度平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高空的辐散流场。
此外,高空急流作为水平动量集中带,为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动能。
东北冷涡的存在,为江淮流域提供了天气尺度的上升运动。
850hPa环流场上,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位置基本一致,且呈东西走向,江苏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有强烈的正涡度平流,产生辐合上升气流,对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重要影响。
此外,低空急流对水汽输送,提供强对流发生区所需的低层扰动,加强层结的不稳定度,触发强对流性天气都有积极的贡献。
地面图上有江淮气旋,已经开始填塞,低压中心有正变高。
此外通过对比分析850hPa和500hPa图的大气层结状况,可以发现500hPa上江苏此次位于东北冷涡的南侧,受槽后偏北风影响高空有干冷空气积聚,500hPa上存在明显冷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根据天气学分析的特色,结合《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课程的安排将天气学分析分成《天气学基础分析》和《典型天气过程分析》两个课程,这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刻理解并掌握天气学分析规范和天气过程分析中的难点,为进一步天气生产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根据天气学分析中《典型天气过程分析》特点和学生的培养进行讨论。
一、课程总体目标《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是针对已经具备了《天气学原理》基础理论知识,有天气学分析基础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天气学分析及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对短期天气预测能力,建立学生最基本的预报思路而开设的一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在课程安排上主要是针对《中国天气》的特色而编排的。
中国地域辽阔,地处太平洋西岸,位于东亚,南北跨纬度很广(3°51′N~53°33′N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我们国家领土中还包括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正是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天气和气候有着其明显的地域特色。
此外,学生通过学习《典型天气过程分析》这门课程,在理解,掌握和运用《天气学原理》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对不同天气过程的预报思路,这才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二、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是最能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学生们要学会运用已经掌握了的《天气学原理》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预测天气的发展演变情况。
例如,在学习温带气旋这一内容时,首先简单帮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温带气旋的基本概念,在天气图三维立体模型,经常发生的地区等。
然后强调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判定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1)气旋环流中心开始出现;(2)地面图有一根以上的闭合等压线;(3)有暖锋和冷锋穿过气旋中心,其中最后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
而对于温带气旋的发展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定性的判断:(1)气旋中心气压降低;(2)气旋性环流加强,范围扩大;(3)与气旋相伴的正涡度中心强度加强;(4)气旋云系发展,降水加强[1]。
第一章寒潮天气过程1、何谓西风指数?Rossby把35°~55°之间的平均地转西风定义为西风指数。
实际工作中把两个纬度带之间的平均位势高度差作为西风指数I。
2、何谓指数循环?西风环流的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低指数交替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指数循环。
3、什么叫长波、超长波、短波?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有哪些?超长波: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一圈可有1~3个波,生命史10天以上,属于中长期天气过程;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
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短波:波长和振幅均较小,移动快,平均移速为10~20经度/日,生命史也短,多数仅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西风带长波辨认的方法:①制作时间平均图;②制作空间平均图;③绘制平均高度廓线图;④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性。
4、写出长波波速公式,并指出其推导的假定条件,说明其物理意义。
长波波速公式:C=u¯-β(L/2π)^2,又叫槽线方程、罗斯贝波速公式。
假定条件: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栋移;地转涡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ζ和-βv相对重要性。
5、何谓长波调整?广义的长波调整包括长波位置的变化和长波波数的变化,一般仅把长波波数的变化及长波的更替称为长波调整。
长波调整是与长波稳定相对立的概念,长波稳定时,大型环流很少变动。
6、何谓上下游效应与波群速?上下游效应:大范围上、下游系统环流变化的联系,称为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2018 -2019 学年第1 学期梅雨天气过程时间2018.11.23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过程概述(请在此部分简要概述此次梅雨天气过程及造成的天气影响等)2012年7月13—14日的天气过程具有十分典型的梅雨形式,短波槽、低空急流、西南涡、江淮气旋等系统叠加有利于降水的持续。
(1)7月13日20时,高层维持稳定的形势,冷空气、上升运动、暖湿空气的输送持续;低层西南急流、切变线提供水汽的上升运动;地面出现准静止锋和江淮气旋,出现大片降水以及暴雨。
(2)7月14日08时,高层继续维持稳定的形势,短波槽稍稍东移;低层西南急流、切变线加强,西南涡东移;地面准静止锋和江淮气旋东移,产生更大范围的降水。
在13-14日,江苏省沿江和江淮之间迎来了2012年出梅之前最后一次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
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强度大的特点。
受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泰州、盐城、镇江、无锡等地出现大面积农田积水、设施农业受损、果树倒伏、水产养殖漫塘等。
二、此次梅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的演变(可具体细分为高空和地面形势)200hPa上江淮流域均处于南压高压的东北象限,有利于对流层高层的辐散气流的流出,而在江淮流域的北侧则存在一高空急流。
在500hPa上,50°~70°N之间的西风带上维持着稳定的两个阻塞高压,中间是一个宽广的低压槽,中纬度的西风气流带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副高稳定在30°N以南。
在850hPa上,低空急流、切边线、西南涡叠加。
地面上出现江淮气旋和准静止锋。
下面具体分析各层的环流形势:2.1 对流层上部(200hPa)7月13日,南压高压从高原东移(图1),位于长江流域上空,其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高压脊位于30°N以南。
江淮流域上空维持一个暖性反气旋,在此反气旋维持的同时其北侧有明显的高空西风急流。
江淮流域位于南压高压的前部风向切变最强处,且也位于西风急流的右侧,因此这个区域高层辐散作用明显,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件。
实习三2012年7月13日典型梅雨过程分析一.天气概述2012年7月13-14日江淮梅雨具有典型的梅雨环流特征500hpa高纬具有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阻高及长波槽,中纬具有短波槽,低纬具有印缅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度附近。
850hpa具有明显的风切变线,低空急流以及西南涡,低空急流与切变线稳定少动。
地面具有气旋及准静止锋此次江淮梅雨是2012年出梅前最后一次大范围降水,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此次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强度大等特点,受此次降水影响,江苏部分地区有洪涝灾害。
二.天气过程分析7月13-14号500hpa高空图上,高纬地区形成稳定的双阻高,东阻位于鄂霍次克海,西阻位于乌拉尔山,在东亚地区形成显著的东亚倒Ω流型,长波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
长波槽与阻高配合,引导冷空气沿河西走廊南下,进入我国。
低纬地区印缅槽槽前西南风,与西伸的副高想配合,使来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池的暖湿空气输送至江淮流域,与西北方向的干冷空气汇合,形成梅雨锋。
中纬地区的短波槽的形成,使得槽前形成正涡度平流,促进西南涡的形成与发展。
另外我国东北上空存在一与极涡分裂开的切断低压,东北冷涡,是一深厚系统,暖平流侵入导致了东北冷涡的消亡,冷暖空气的交汇给东北地区带来大范围的降水。
13-14号850hpa高空图上有明显的江淮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呈东北西南走向。
低空急流风速达22m/s,位于南京上空。
从13号20时到14号20时江淮切变线稳定少动。
形成暴雨的机制除了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充分的水汽供应还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形成此次暴雨的两大系统,低空急流和江淮切变线稳定少动,持续时长超过24小时,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
西南涡受短波槽和切变线的影响移出沿切变线移动。
副高北侧的西南气流为西南涡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提供高空的辐散的环流场。
江淮切变线与低空急流叠加在一起同时提供了较强的辐散上升气流。
2002年春季一次北方气旋发展过程分析
一.过程概况
2002年4月6日到5月20日出现了一次蒙古气旋影响过程。
受其影响内蒙古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出现大风和降水天气
二.形式分析
1.四月六日到五月二十日中高纬850Hpa以上受偏心极涡控制,引导冷空气南下,产生冷锋。
冷锋进入暖区低压,使得锋面气旋发展,在内蒙古东部,山东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带来降水和大风天气。
2.气旋位于蒙古高原东侧,受地形作用产生的背风坡效应,东风气流翻越蒙古高原在背风坡一侧产生正涡度,利于锋面气旋的发展。
3.高空冷低涡产生的低槽产生槽前正涡度平流和弱的暖平流将对气旋产生动力和热力作用,导致气旋进一步发展。
4.同时根据高空500hpa的引导气流可大致判断气旋将东移至辽宁,吉林一带进一步发展,受地面摩擦辐合消亡。
5.受高空槽前偏南气流影响,将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输送至气旋辐合上升区,伴随气旋加强预计未来几天可能会带来局地降水。
三.结论
综上预计未来几天气旋受高空槽动力热力作用发展,并东移至辽宁吉林一带,结合偏南风的水汽输送,带来局地降水和大风天气。
四.天气图
4月6日08时
500hpa 850hpa
地面
5.20 500hpa 850hpa
地面
20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