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4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相关素材的理解和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在学习中,要体会到各种统计图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师提问: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出示扇形。
提问:什么叫圆心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周角多少度?(360度)3、口答:(1)360度的50%是多少?(2)360度的30%是多少?(3)360度的12.5%是多少?(4)360度的20%是多少?4、画一个圆心角是45度的扇形。
(交流画法后再动手画图)5、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的面积就越大)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如果要统计各种运动项目参加的人数,你想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2)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同学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3)请同学们计算出喜欢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可用计算器计算)提问:刚才我们根据条形统计图给出的信息,计算出了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这样的信息你能从条形统计图直接看出来吗?师指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扇形统计图》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扇形统计图》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篇一」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并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对小学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掌握它的用途,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实现知识的同化。
2.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比较适合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此,在画扇形统计图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观察、描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题情境图。
提问: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打乒乓球、踢毽、跳绳、踢足球等)(2)收集、整理数据。
①收集数据。
(打乒乓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有8人)②对照。
(比较自己收集的信息与例题统计表中所给信息是否相同)2.计算。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乒乓球占30%、足球占20%、跳绳占12.5%、踢毽占15%、其他占22.5%)3.导入新课。
怎样能更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
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
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4、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
5.1 扇形统计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学会通过扇形统计图读取和分析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扇形统计图的定义:扇形统计图是以圆形为基础,将圆的周长等分成若干份,每份代表一个类别,每个类别的数据用对应的扇形面积来表示。
2. 扇形统计图的构成:圆心、半径、圆周、扇形、扇形面积等。
3. 扇形统计图的数据读取: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读取各类别的数据,如何计算扇形的面积。
4. 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扇形面积的读取和计算。
2. 难点:扇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扇形统计图模型,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绘图纸,圆规,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新授:详细讲解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读取和计算扇形面积,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计算扇形面积,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扇形统计图2. 内容:扇形统计图的定义、构成、数据读取、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计算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扇形统计图》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6篇】《扇形统计图》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 8 5 6 9百分比30% 20% 12.5% 15% 22.5%【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优质(优秀4篇)《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同时。
结合分析例题中的统计图,对学生进行重视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教师:“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学过扇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
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
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指名学生回答。
(是复式的折线统计图。
从这张图看、一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出来的: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指名学生回答。
(是复式的条形统计图。
二厂的工人人数多,一厂的技术人员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
教师还可以再补充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教师:“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
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谁能说一说,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是百分之几?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这是两幅扇形统计图。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扇形统计图的概念2.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扇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扇形统计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彩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展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扇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绘制扇形统计图,并分析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扇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扇形统计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扇形统计图的概念2.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扇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绘图题:根据实际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
3. 应用题: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改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1《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讨论,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扇形统计图模板、彩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活动的条形统计图、学校运动会的折线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统计图,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扇形统计图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作者:侯晓燕
来源:《教师·下》2016年第08期
元丰三年二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来到黄州;元丰六年,苏东坡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84字游记历来被奉为中国散文中的神品。
“神”在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在笔者看来,本文用极为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回旋激荡、曲折多致的内心。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明了。
开篇叙事,共 47字,记叙的六要素清楚明白——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与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中间写景,共18字,一句话,连用两个比喻:“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不着一“月”字,却让读者看到了一幅竹柏摇曳多姿、澄澈空灵的景色。
最后一层19字,是作者在澄澈透明、幽静肃穆的环境中生发的感想。
一篇文章如果仅仅是简洁明快,有时就免不了寡淡无味,甚至味同嚼蜡。
苏东坡可不这么简单,84个字被他摆布得如同山间小溪,曲折多致;又似那浩渺洞庭,烟波生色。
《记承天寺夜游》让读者在简洁明快的背后读出了作者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
明月是自然界中美的代表,月之美、雅、洁、明往往能激起文人的无限想象,自古以来明月也理所当然成为文人笔下歌咏的对象。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苏轼认为文人雅士与月亮有期约,因为他们都是爱月的。
而苏轼对月的感情可不是一般的喜欢,他对月亮近乎迷恋,在《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等作品中对月都有精彩的描绘,“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等名句可谓妇孺皆知。
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当他看到“月色入户”时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而“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又将作者心中的失落透露出来了。
是啊,有明月高悬空中,有美妙的月色,却无人来分享,那是多么让人遗憾的事!突然,一个名字跳出来:张怀民,一个有着共同遭遇的朋友,作者的内心顿时变得亮堂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让读者与作者一起燃起了希望。
接下来,事情就变得顺畅了,“怀民亦未寝”,怀民未寝在意料之中,“亦”字让我们触摸到了作者难以言表的惊喜:不愧是好朋友,果然两人心有灵犀,怀民未寝,也许他在等待自己的邀约呢。
于是两人心满意足地来到庭院漫步。
庭院景色如何?苏轼这位写月高手没有直接给读者描绘月色的美丽,而是运用两个比喻——“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展现了一幅澄澈空灵的画面。
亦真亦幻的境界让作者产生了错觉,感觉此刻仿佛置身于江河之中,身旁满是藻荇的世界,摇曳的藻荇让作者有了去抓取的冲动,结果是什么也没有,这时苏轼才如梦初醒:哦,原来不是在水中,所谓的藻荇不过是竹柏的影子而已——“盖竹柏影也”,“盖”字巧妙地描摹了作者痴迷陶醉于月色之中的情状,作者对月的热爱迷恋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至此,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达到高潮。
夜游至此结束,但静谧的夜色很容易勾起人们的遐想、沉思。
于是苏轼很禅意地写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真是耐人寻味的结尾。
“闲”字意蕴丰富。
在语教版教师用书中是这样分析的:“此中有自嘲、自矜,也有自解、自慰,多种情感融于其
中”“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各类参考资料都认为“闲”中“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 。
这些看法我不敢苟同。
探究苏轼的内心,首先必须立足文本。
从叙事写景透露的信息来看,作者的心情虽有小小的失落,但欣喜、愉悦乃至陶醉充盈心中。
我们可以探求苏轼被贬黄州的心路历程。
被贬的前两年(元丰三年至元丰四年),牢狱之灾带来的身体伤痛和心灵的伤害让苏轼思想消沉,顿觉人生如梦,理想破灭。
元丰四年至元丰五年,苏轼开始对人生和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他积极求索,懂得随遇而安。
元丰五年至元丰七年,苏轼已表现出随缘旷放的乐观精神和心意闲适的生活态度,这正是苏轼写作《记承天寺夜游》的时间。
因此我认为“闲”字就是体现了作者的闲淡、欣喜、庆幸,可能有一点遗憾,因为没有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如此美妙的夜景。
这点我们可以从元丰七年苏轼再迁移汝州时写的《浣溪沙》得到佐证:“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好一个“人间有味是清欢”,何谓“清欢”?远离官场,忘却名利,走进山林,游山玩水,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
苏轼喜欢这种清欢,享受这种清欢,他不会在美丽的月色中突然想到什么贬谪的悲凉,想到什么失去,更不会“胸怀愤懑”。
纵观全文,84字的文章没有悲伤,没有抱怨,没有一蹶不振,我们领略到的是作者内心
的兴奋、遗憾、惊喜、满足、从容、陶醉、闲适、庆幸。
我们应该感谢苏轼,感谢他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许兆真.随物赋形信笔抒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0,(10).
[2]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教师用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湖南省绥宁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