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二)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属为人们解除璀苦的勇收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复,训练学生会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请地即读课效。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交,了解根学主要内容,体会交的为人们能除捕苦的勇敢精神.2.可导学生根据课父展开想象。
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婴内容2.学习课文生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投影。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猜神话故事2.感悟第一段的第一句话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词语自由读。
指明读。
齐读。
2.感知全文天塌地裂求神降雨造船救人找石补天三、品读“可怕”1.说天塌地裂的夜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品读“天哪,太可怕了!”3.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抓住大、大窟窿等词语感悟可怕4.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抓住一道道深沟感悟可怕5.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抓住围困、挣扎等词语感悟可怕6.创设情境,感受可怕画面读7.合作朗读,体会可怕四、回归文本,设疑结课1.根据板书,回顾全文2.设疑结课【板书设计】女娲补天冶炼求神降雨天塌地裂造船救人找石补天【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女娲补天》导学案(通用14篇)《女娲补天》导学案篇1课题28《女娲补天》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导学过程备注一、自主学习(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1.轻声读课文,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内学习生字词,小组长检测。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女娲()塌()下冶()炼()熄()灭挣()扎通过自学,让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并读懂课文内容。
二、合作与探究、展示(相信自己,我能行!)①女娲为什么补天?②女娲是怎么补天的?③女娲补天的过程辛苦吗?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④课文表现了女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通过合作探究,理清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三、练习1、女娲跑到,去寻找补天用的,山上全是零零星星的碎石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四种颜色的石块,还缺少一种,终于在清泉中找到了,她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进去,用神火了五天五夜,再把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装在大盆里,到天边,对准窟窿,往上,只见金光四射,立刻补好了。
2、女娲补天固然不可信,但你能说出这一神话表现了远古时期的人类哪些美好的愿望吗?《女娲补天》导学案篇2学习目标1.我能够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
能够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我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把其中优美的词语积累起来。
3.(重难点)我能够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导学提纲:1.我会读: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2.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把这些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女娲造人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生答:不是。
)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揉(róu) 掘起(jué) 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2.解释词语。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蓬勃,旺盛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采,神采,神色。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堪,忍受。
3.文体知识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
神话学家。
著述颇丰。
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完下列题目。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女娲补天》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女娲补天》。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女娲补天》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女娲补天》。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 精讲细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女娲补天》,教师提问检查复习。
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理。
3.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女娲补天》。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关于女娲补天的小故事。
3. 调查家族中的女性长辈,了解她们的故事,下一节课分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积累本课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借助课外资源的辅助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精神。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取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精神食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难点:学习女娲精神,了解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语言特点教具:课文朗读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探究相结合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女娲,她能补天。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整理,准备在小组内讨论三、合作探究1.学生将自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师巡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形成问题组: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应学习女娲的哪些精神?3.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进行讨论、探究。
4.指名学生说,师评议、点拨。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四、拓展延伸1.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丰富课文内容;通过资料交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2.写法探究:这是一篇篇神话传说,文中有很多地方让人难以置信,如“柱子撑天,彩石补天……”这样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迁移阅读课外收集一些神话故事,并将故事读给同学们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导学案最新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能够理解《女娲补天》中的寓意;3.能够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4.能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2.分析《女娲补天》中的寓意;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三、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补天》中的寓意;2.分析文中较深层次的情感及思想。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教材PPT、多媒体教学视频等;2.学习资料:包括《女娲补天》文本、相关练习题等;3.评价工具:包括听说读写评价表、小组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的启发问题,引出话题:“你们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吗?”第二步:整体阅读1.听读故事《女娲补天》。
2.学生大声朗读故事。
3.教师对故事进行简单讲解。
第三步:分段理解1.结合所学常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主要事件。
3.了解并讨论《女娲补天》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行为表现。
第四步:情感与思想分析1.引导学生探讨《女娲补天》所传达的寓意。
2.分组讨论,分享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词语句子分析1.理解故事中的重点词语,讨论词语可能的意义变化。
2.分析文中的典型句子,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
3.教师讲解并例句默写。
第六步:写作训练1.据所学故事内容,写出你对《女娲补天》的感想。
2.课堂作业:完成《女娲补天》相关的练习题。
六、课堂反馈1.听说读写评价表,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修改建议。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作业:《女娲补天》相关的练习题。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故事或文章。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女娲补天》的故事寓意。
以上就是本课《女娲补天》导学案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了解女娲的传说;2.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女娲补天》的故事;4.能够感悟故事中传达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女娲的传说,理解故事情节;2.阅读理解,复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课文相关图片或教具。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篇课文中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之前我们的课文内容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了什么事情而补天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识字导学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新词汇,包括生词和生字,同时讲解词语的含义、读音和用法,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
3. 教学内容展示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女娲补天》,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理解故事情节,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4. 阅读理解设计针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答题,巩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5. 课文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展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情感体验与反思结合《女娲补天》的故事内涵,让学生思考并分享对于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队精神。
五、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的习题,巩固对《女娲补天》的理解;2.思考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写一篇感想。
通过对《女娲补天》这篇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说故事,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同时,通过故事中女娲的助人为乐精神的启发,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
人教版第六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选14篇)人教版第六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旧知。
教师出示课件:课文内容我知道: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冒着生命危险的故事。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导学过程:1.出示课件:(1)天塌图片(2)句子“……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句子“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人类的灾难及女娲的难过和着急。
2.出示问题引导: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1)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2)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
4.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教师适时板书:寻石冶炼补天6出示过关达标1第一关:用“先、然后、最后”把女娲所做的三件事,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
女娲补天导学案简介《女娲补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则著名的神话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女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巧手,挽救了人类和自然界的秩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和神话人物。
通过学习《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还能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补天》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分析女娲成功补天的原因和方法,并掌握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4.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女娲补天》故事情节简介2.女娲补天的方法和哲学思想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口头介绍或播放视频等方式,介绍《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关键词和主要人物。
第二步: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归纳和总结。
2.让学生学习女娲补天的方法和哲学思想,分析其背后的道理和意义。
3.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智慧。
第三步:拓展1.让学生通过搜索和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神话故事和文化符号。
2.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或表达关于女娲补天故事的内容,例如写作、绘画或演讲等。
第四步:评价1.通过小组展示、个人表述或其他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拓展。
2.老师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结通过这个教学案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女娲补天》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神话故事。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方法和哲学思想,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个人表达和小组展示等方式,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女娲补天》(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导学案
单元主题神话故事、传说
课型以文带文课题《女娲补天》2
主备人执教者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
精神。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文中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象,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导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以读促讲
导学准备课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课前三分钟自行安排)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
精神。
一、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
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3、交流释疑。
(1)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细致感悟。
A、第一自然段
①、女娲为什么补天?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灾难前后人们生活
情况的句子?
②、大地上发生了这样大的灾难,你们着不着急?那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③、从这一段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激发想象力)
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焦急、难过)
B、第二自然段
①、谁能带着这种焦急、难过的心情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②、通过这段中的哪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女娲的焦急和难过?(立刻、求)
③、女娲做了哪两件事来拯救灾难中的人们?(求雨神降雨、造船)
C、第三、四自然段
①、人们得救了,但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怎么办呢?有感情的朗读三四自然段。
②、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不怕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想象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在读中、想象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D、齐读第五自然段。
二、总结感悟、升华情感。
1、出示女娲图片,说一说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2、师总结。
三、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
四、课外拓展
小组内讲一讲收集到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五、阅读《仓颉造字》
1、简单叙述故事内容。
2、你知道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哪种文字吗?
六、作业布置
执教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