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沥青混合料技术全参数
- 格式:docx
- 大小:38.80 KB
- 文档页数:7
收稿日期:2005204226基金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131800019)作者简介:张宜洛(19662),男,河南偃师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第26卷 第4期2006年7月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 π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26 No.4J ul.2006文章编号:167128879(2006)0420035205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对其高低温性能的影响张宜洛,郑南翔(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4)摘 要: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
将沥青类型、级配、级配的4.75mm 、2.36mm 的通过率以及粉油比等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参数,从混合料的宏观特点出发,用试验的方法揭示各项基本参数对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沥青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对其温度稳定性影响相当大;随着4.75mm 通过率和2.36mm 通过率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趋差;粉油比应在不同类型中加以综合考虑。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基本参数;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中图分类号:U414.75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basic parameters on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performances of bituminous mixtureZHAN G Y i 2luo ,ZH EN G Nan 2xiang(Key Laboratory for Special Area Highway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710064,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parameters and struct ure of bit uminous mixt ure determine t he performances of as 2p halt pavement.Taking t he types of asp halt ,t he grade of mixt ure ,t he 4.75mm passing percent 2age ,t he 2.35mm passing percentage ,and t he ratio of powder to oil as t he basic parameters ,a lot of test s are carried out to reveal t he influence of t ho se basic parameters on t he performances of as 2p halt pavement at low and high temperat ure.The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types of asp halt and t he change of mixt ure st ruct ure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 he performances of pavement.Wit h t he in 2crease of 4.75mm and 2.35mm passing percentage ,t he performances of bit uminous mixt ure will dicrease ;t he influence of t he ratio of powder to oil must be considered in different struct ure.1tab ,12figs ,6ref s.K ey w ords :road engineering ;bit umino us mixt ure ;basic parameters ;stability at high tempera 2t ure ;anti 2cracking ability at low temperat ure0 引 言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是由沥青混合料内部的材料及其结构属性所决定的,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路用性能表现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1]。
沥青沥青混合料技术全参数沥青混合料技术是指将矿料、沥青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道路铺设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抗久久性、耐候性和抗疲劳性。
在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路面铺设和修复。
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参数包括矿料配合比、沥青质量、填料比例和混合料工艺等。
下面是沥青混合料技术的一些常见参数:1.矿料配合比:矿料配合比是指在单位体积沥青混合料中,各种矿料的质量比例。
通常使用干容重或湿容重表示。
矿料配合比的选择应根据路面使用的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考虑。
2.沥青质量: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胶结材料,对混合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沥青的质量参数包括软化点、延度、针入度等。
根据不同的路面要求和气候条件,可以选择不同质量的沥青。
3.填料比例:填料是指用于填充矿料之间的空隙和提高混合料的密实性的颗粒材料。
常用的填料有砂石、矿渣、粉煤灰等。
填料的比例根据混合料的要求进行选择,过多的填料会降低沥青的黏着性,而过少的填料会影响混合料的密实性。
4.混合料工艺: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矿料的筛分、干湿拌合、沥青的加入和充分混合等。
混合料的工艺参数包括拌合时间、拌合温度、拌合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材料的特性和施工条件进行优化。
除了上述参数,还有一些与沥青混合料相关的技术参数也值得关注,如抗剪强度、抗压强度、顶面平整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确保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平整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参数决定了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对于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参数,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控制和调整,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一、基本情况该高速公路工程地处华北地区交通干线,拟采用改性沥青SMA作为抗滑表层,按规范规定,首先铺筑长500m的SMA路面试验段,由于有关各方的重视和努力,试验路铺筑非常成功,为高速公路正式铺筑SMA路面创造了条件。
试验路铺筑在邻近的二级公路上,路面宽14m,在旧路面上先铺筑了AC-25(F)型沥青混凝土整平层,然后铺筑SMA-16抗滑表层,设计厚度4cm。
二、材料参数与试验1.沥青结合料考虑到高速公路所在地夏天炎热,基质沥青的标号采用与沥青面层原设计相同的进口壳牌沥青AH-70,沥青质量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的A级标准。
改性剂采用性能较好的SBS,SBS 为北京燕化公司国创一号,星型,经过不同剂量改性效果的比较,选择剂量5%,由北京市国创改性沥青有限公司的LG-8型炼磨式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在拌和厂现场加工制作,改性沥青经显微镜观察分散非常均匀,一般小于5μm,试验结果如表1。
2.矿料试验路全部采用高速公路表面层实际使用的材料铺筑。
粗集料采用玄武岩,质地坚硬,表面粗糙,质量指标如表2。
细集料采用人工砂及天然砂,人工砂是玄武岩碎石厂加工的,规格3-5mm,3mn以下的粉尘已经被抽风机吸走,很干净。
由于加工困难,成品率低,所以价格较贵,为碎石价格的两倍,所以使用量不宜太多。
天然砂为河砂,含泥量几乎为零。
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细度见配合比设计表,不过由于时处雨季,矿粉不够干燥,使矿粉添加有些困难,需经常由人工帮助敲打。
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见表3,从表中筛分结果可见,材料比较规格,规格筛孔以外的比例极小。
改性沥青材料主要指标表13.纤维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松散木质素纤维,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纤维投放效率及分散效果,纤维由专用的纤维投放设备直接投入拌和机。
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密度为0.6g/cm3。
粗集料的主要指标表2矿料密度及筛分结果表35~l0m 3.019 2.959 100 100 100 100 11.6 0.4 0.3 0.3 0.2 0 0 3~5mm人工砂 3.062 3.002 100 100 100 100 98.2 5.0 0.2 0.1 0.1 0 0 天然砂 2.659 2.612 100 100 100 99 95.5 83.7 56.6 42.6 8.8 3.2 1.9 矿粉― 2.67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8 99.6 75.2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确定矿料级配按照SMA-16的标准级配建议,经过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3组冷料仓投料比例,使4.75mm的通过率大体上为22%、25%、28%,0.075mm的通过率为10%左右(相当于固定矿粉用量的13%),3组配合比的合成级配曲线如图1,级配计算如表4,材料的配比如下:甲: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52∶28∶4∶3∶13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9∶29∶5∶4∶13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5∶3l∶6∶5分别按这3组级配测定4.75mm以上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全部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如表4所列。
第九章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沥青砼技术标准:技术要求交通性质大于5000辆/日沥青砼类型粗粒式中粒式细或砂砾式技术性质稳定度 Sm(N)4500 5000 6000 流值f(1/100cm)20 ~40空隙率Vv(%)Ⅰ型3~6Ⅱ型6~10残留稳定度Sm(O),(%)Ⅰ型>75Ⅱ型>70交通性质5000辆/日以下沥青砼类型粗粒式中粒式细或砂砾式技术性质稳定度 Sm(N)4000 4500 5000 流值f(1/100cm)20 ~45空隙率Vv(%)Ⅰ型3~6Ⅱ型6~10残留稳定度Sm(O),(%)Ⅰ型>75Ⅱ型>70交通性质人行道、自行车道或人行广场沥青砼类型技术性质稳定度 Sm(N)3000 流值f(1/100cm)20 ~50空隙率Vv(%)Ⅰ型2~5Ⅱ型-残留稳定度Sm(O),(%)Ⅰ型>75Ⅱ型-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设备:方法:技术指标稳定度(S):评价高温稳定性的指标。
m流值(fm) :表示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空隙率(Vv) :表示沥青混合料密实度的指标w m m m ρρ1000-=w pm m m m m ργρ023200---=1.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实测密度●ρ0、ρw --试件实测密度及常温水的密度(g /cm 3) ● m 0--试件在空气中重(g) ●m 1--试件在水中重(g)●m 2--封蜡后的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g) •m 3--封蜡后的试件在水中的质量(g)•γp--蜡的相对密度;•ρw --常温水的密度 (g/cm3)waan nat q qq q qργγγγρ+++++=22111002.试件的理论密度ρ0 ---试件实测密度(g /cm 3 )ρt ---试件理论密度(g /cm 3 )100)1(0⨯-=tv V ρρ 3.试件空隙率空隙率Vv 的计算技术指标–VFA 过小 → 沥青难以包裹矿料 → 耐久性↓ –VFA 过高 → 空隙小 → 高温稳定性差 试件的沥青饱和度(沥青填隙率VFA ) %100⨯+=va a V V V VFA定义:公式:意义:m)w(m)(m SSS残留稳定度 Sm(0)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指由沥青、矿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型路面材料。
在这种材料中,体积参数对于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包括沥青含量、空隙率、孔隙率、密实度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沥青含量沥青含量是指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占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沥青含量对于混合料的抗水性、耐久性、变形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沥青含量的控制范围是4%~7.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混合料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2.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混合料中空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空隙率是反映混合料结构疏密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声学性能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空隙率越小,混合料的性能越好。
因此在施工中要控制好石料的配比和压实程度,以达到合理的空隙率。
4. 密实度第二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指由沥青和骨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用于铺设道路的材料。
在沥青混合料中,体积参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体积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一、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包括哪些?在沥青混合料中,常见的体积参数包括:空隙率、骨料间隙率、有效空隙率、密实度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沥青混合料中骨料和沥青的填充情况、紧密程度和空隙分布情况,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沥青混合料中实际空隙所占总空间体积的比例。
空隙率过大会导致沥青混合料强度低、耐久性差,容易产生裂缝和损坏。
控制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率是提高其质量的关键。
2. 骨料间隙率骨料间隙率是指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骨料间隙率的大小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过大的骨料间隙率会导致混合料的强度下降,降低其使用寿命。
有效空隙率是指可以被沥青填充的空隙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0.075mm 含量可放宽到3%。
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求。
8.1.9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8.5.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第8.1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
2)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本规范第8.1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观查、检查进场检验报告。
3)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拌合温度、出厂温度应符合本规范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测温记录,现场检测温度。
4)沥青混合料品质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检查数量:每日、每品种检查1次。
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含量可放宽到3%。
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3)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中要求。
5 纤维稳定剂应在25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
2)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观查、检查进场检验报告。
3)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拌合温度、出厂温度应符合本规范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测温记录,现场检测温度。
4)沥青混合料品质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检查数量:每日、每品种检查1次。
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沥青混合料粘层、透层、封层1、引用文件《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2-9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2、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
提前绘制沥青混合料摊铺顺序平面图,将摊铺机和压路机司机、摊平负责人、现场质量负责人、责任工长等人员信息进行收集和张贴,便于现场协调。
沥青表处封层试验路在正式摊铺沥青表处封层前,铺筑一段200m长的试验路,以确定洒布车行驶速度、材料用量控制、碾压方式等施工指标。
2.1作业条件封层的混合料其配合比应经设计、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在已施工完成且合格的基层上洒布透层沥青,然后铺筑沥青混合料;在双层式或多层式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下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用于透层、粘层、封层的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4-4的规定要求。
施工中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做透层油,基质沥青宜采用针入度≥100的石油沥青,基质沥青标号及煤油的掺配比例,必须经试验确定,以满足渗透深度不小于5mm的要求。
其规格和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体石油沥青,其规格和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封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粒径级配应符合要求,采用S12单粒径碎石骨料,用量为满铺的60%(约11Kg/m2)。
SBS改性沥青洒布温度不低于160℃。
2.2.2机具沥青洒布车:沥青表处封层采用沥青碎石同步洒布车施工,具有储料、沥青加热、同时撒布沥青和碎石、计量控制洒布量等功能,施工前必须对设备做全面的检查和调试,包括:油泵系统、洒油系统、输料系统、计量系统。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透层施工工艺流程:清扫基层→结构物防护→透层沥青制备→洒布车撒布透层→交通管制粘层施工工艺流程:清扫下面层→结构物的防护→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准备→洒布粘层→交通管制封层施工工艺流程:清扫面层→配合比设计→同步碎石封层车洒布封层→轮胎压路机稳压→交通管制3.2透层施工3.2.1用道路清扫车将基层的杂物清出路基外。
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标准一、混合料制备1.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沥青、集料、填料等原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
2.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将沥青、集料、填料等原材料混合制备成沥青混合料。
3.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温度、拌和时间、拌和设备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4.沥青混合料应具有足够的拌和均匀性,不得出现花白、离析等现象。
二、基层处理1.对基层进行清洁处理,清除表面的垃圾、杂物和积水。
2.对基层的破损、凹陷等缺陷进行修补,确保基层平整、坚实。
3.在基层表面涂刷一层透层沥青,以保证沥青混合料与基层的粘结。
三、混合料运输1.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自卸车进行运输,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出现离析、漏料等现象。
2.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沥青混合料受到污染或损坏。
3.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四、混合料摊铺1.在基层上铺设一层防黏布,以防止沥青混合料粘附在基层上。
2.将沥青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防黏布上,确保厚度、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3.在摊铺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裂缝等现象。
五、混合料压实1.采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2.压实过程中,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逐步提高压实速度。
3.在压实完成后,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平整度等进行质量检验。
六、接缝处理1.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接缝的数量,确保接缝平顺、牢固。
2.对于不可避免的接缝,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涂刷粘层沥青、铺设防黏布等,以保证接缝的质量。
3.在接缝处,应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接缝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七、养生与维护1.在养生期间,应对沥青路面进行封闭管理,禁止车辆、行人等通行。
2.采用喷水、覆盖塑料薄膜等方式对沥青路面进行养生,保持路面湿润,防止出现裂缝等现象。
3.在养生期间,应对沥青路面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八、安全与环保1.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含量可放宽到3%。
4)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8.1.7-7的规定生产和使用。
表8.1.7-7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3)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8的规定。
表8.1.7-8 细集料质量要求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见表8.1.7-9。
表8.1.7-9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5)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见表8.1.7-10。
表8.1.7-10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注:当生产石屑采用喷水抑制扬尘工艺时,应特别注意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4矿粉应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
当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50%。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1.7-11的规定。
表8.1.7-11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5 纤维稳定剂应在250°C条件下不变质。
不宜使用石棉纤维。
木质纤维素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1.7-12的规定。
表8.1.7-12 木质素纤维技术要求8.1.8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应分别存放,不得混存。
8.1.9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2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
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小于含量可放宽到3%。
1)含泥量,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大于3%;对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不得大于5%。
2)与沥青的粘附性小于4级的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
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地区应根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2开工前,应对当地同类道路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借鉴成功经验。
3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合格的材料。
基层施工透层油或下封层后,应及时铺筑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
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
检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
2)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观查、检查进场检验报告。
3)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拌合温度、出厂温度应符合本规范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测温记录,现场检测温度。
4)沥青混合料品质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检查数量:每日、每品种检查1次。
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2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小于96%;对次干路及
以下道路不得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 mm 。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
3 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得有明显轮迹、
3)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它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
3m 直尺检测;表中检验频率点数为测线数;
2.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3.底基层表面、下面层应按设计规定用量撒泼透层油、粘层油;
4.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
5.改性(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此表进行检验;
6.十字法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每座检查井均应检查。
十字法检查中,以平行于道路中线,过检查井盖中心的直线做基线,另一条线与基线垂直,构成检查用十字线。
水泥稳定土类
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 、终凝时间不小于6h 的级、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
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 2)土中小于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7%;
②当用中粒土、粗粒土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时,颗粒组成范围宜采用作次干路基层的组成。
3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源材;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
4)
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得大于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得大于30%,对底基层不得大于35%;
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
7)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
8)
4
1
2 当采用厂拌法生产时,水泥掺量应比试验剂量加%,水泥最小掺量粗粒土、中粒土应为3%,细粒土为4%。
3 水泥稳定土料材料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对底基层为~;对其他等级道路基层为~3MPa,底基层为~。
城镇道路中使用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集中拌制。
集中搅拌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料应过筛,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合料配合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搅拌均匀。
3 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用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R7强度标准值。
4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损失。
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
水泥土的压实系数宜为~;水泥稳定砂砾的压实系数宜为~。
2 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3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
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4 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2宜用12~18t压路机作初步稳定碾压,混合料初步稳定后用大于18t的压路机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且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3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
4 当使用振动压路机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安全要求。
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采用乳化沥青养护,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
2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
3 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