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41.09 KB
- 文档页数:2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1.胃出血: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在24小时以内,可以从胃管引流出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内容物,多为术中残留胃内的血液或胃肠吻合创伤面少量渗出的缘故,属于术后正常现象。
如果短期内自胃管引流出较大量的血液,尤其是鲜血,甚至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是少数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结扎或缝合不够紧密;胃粘膜被钳夹伤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止血不彻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
出血也可能是继发的,即在手术后数天发生,多因结扎或缝合过紧,致使组织坏死,结扎缝脱落所致。
较严重的早期出血,甚至发生休克,需要果断再次探查止血。
继发性出血多不十分严重,大部经保守治疗即可自行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这是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Ⅱ式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约10~15%。
多因低位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穿透到胰腺头部的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时过多松动十二指肠损伤浆肌层或血液循环;残端缝合过紧,过稀或结扎过紧均能造成残端愈合不良。
输入空肠袢梗阻,胆汁,胰液及肠液滞留在十二指肠腔内,十二指肠膨胀,肠腔内压力不断增高而致残端破裂。
这一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7天。
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局部或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
右上腹穿刺可抽出胆汁样液体,预防方法是:要妥善缝合十二指肠残端,残端缝合有困难者,可插管至十二指肠腔内作造瘘术,外复盖大网膜。
溃疡病灶切除困难者,选择病灶旷置胃大部切除术式,避免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一旦发生残端破裂,手术修补很难成功,应即行引流术,在十二指肠残端处放置双腔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同时也要引流残端周围腹腔。
保护伤口周围皮肤以防消化液的腐蚀。
以静脉营养法或空肠造瘘高营养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充足的营养。
此外,要应用抗菌素防治腹腔感染。
如因输入空肠袢梗阻所致,可行输入空肠与输出空肠侧侧吻合,解除梗阻。
经上术处理,多能自愈。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在术后1~2天内发生,则表示术中根本没有缝合好,一般来说,大多由缝合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局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所致组织愈合不良。
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DOI:10.16658/ki.1672-4062.2016.16.107目的分析研究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毕Ⅰ式吻合组26例、毕Ⅱ式吻合组26例和Roux-en-y吻合组26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治愈率。
结果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糖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毕Ⅰ式吻合组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65.38%,毕Ⅱ式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2.31%,Roux-en-y吻合组治愈总有效率为88.46%,与毕Ⅰ式吻合组比较,毕Ⅱ式吻合组与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糖尿病治愈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毕Ⅱ式吻合术和Roux-en-y吻合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胃大部切除术;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胃癌是指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
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因此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多[2]。
目前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方式为手术治疗,患者在经过手术重建胃肠道后,可以起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该次选取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探讨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患者血糖影响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选取该院收治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所有患者术前临床表现、胃镜活检、CT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胃癌,且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胃大部切除术:毕罗(Billroth)氏Ⅰ式与毕罗(Billroth)氏
Ⅱ式优缺点简介
毕罗(Billroth)氏Ⅰ式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胃的剩余部分与十二指肠切端吻合,在此原则下有多种变式。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所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少。
当十二指肠溃疡伴有炎症、疤痕及粘连时,采用这种术式常有困难,有时为了避免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的张力过大,切除胃的范围不够,就容易引起溃疡复发。
对胃酸分泌高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不太适合,故此术式多用于胃溃疡。
毕罗(Billroth)氏Ⅱ式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十二指残端闭合,而将胃的剩余部分与空肠上段吻合。
自1885年毕罗Ⅱ式倡用以来,至今也有多种改良术式。
此法优点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张力而受限制,胃体可以切除较多。
溃疡复发的机会较少,由于食物和胃酸不经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十二指肠溃疡即使未能切除(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也因不再受刺激而愈合。
因此临床上应用较广,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缺点是: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胃空肠吻合后解剖生理的改变较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多,有的并发症甚为严重。
布朗式吻合和R-Y吻合在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对照研究作者:何应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03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布朗式吻合术与Roux-en-Y(R-Y)吻合术在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隨机分为布朗式组和R-Y组,每组15例,分别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时行布朗式吻合术与R-Y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R-Y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8.5±8.6)min,短于布朗式组的(211.2±7.4)min,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 P>0.05)。
R-Y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0.5±5.7)ml,明显少于布朗式组的(109.1±1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2, P<0.05)。
布朗式组术后发生2例反流,并发症发生率为13.3%;R-Y组术后发生1例肠梗阻, 1例反流,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布朗式吻合术比较, R-Y吻合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
但就不同术式的并发症来看,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
【关键词】布朗式吻合;R-Y吻合;胃大部切除术;并发症DOI:10.14163/ki.11-5547/r.2019.03.014随着现在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部疾病在临床上多发,主要包括胃溃疡、胃溃疡伴穿孔、胃大出血、胃癌等,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据参考文献[1,2]报道,胃部疾病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在中老年中较为常见。
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认为手术是有效快速的治愈手段,多采用中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
而如何将十二指肠端与胃切除残余部分进行吻合,属于临床上面临的问题,较好的吻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