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切术后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9.35 MB
- 文档页数:67
第九章常见外科疾病第一节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一)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营养并发症1.体重减轻发生率约5%,术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做到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
2.贫血发生率10%~20%,与出血、能量、蛋白质、铁摄入量不足有关,营养治疗按缺铁性贫血进行,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3.腹泻与脂肪因胃排空过快。
小肠蠕动过强,使胰胆分泌液与食糜不能充分混合,脂肪类食物不能乳化引起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应采用低脂少渣饮食。
(二)术后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后,为鲜血,主要原因为吻合口出血。
(三)术后呕吐引起的原因有残胃蠕动无力或胃排空时间延长;术后梗阻;前者应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支持可采用胃肠外或鼻饲,鼻饲管应进入空肠。
(四)碱性反流性胃炎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因术后胆汁、胰液进入残胃,胆盐、卵磷脂破坏胃粘膜屏障,H+逆向转移,促使组胺释放引起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其临床表现基本同急慢性胃炎,因病程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应按急慢性胃炎并发营养不良和贫血给予营养支持。
(五)吻合口溃疡发生在术后两年左右,临床表现同消化性溃疡病,营养治疗同消化性溃疡病,注意观察胃出血的发生,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六)倾泻综合征(dumping symlrome)倾泻综合征的发生可发生在早期和晚期,原称早期为倾泻综合征,晚期称低血糖综合征或迟发性倾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可同时存在。
倾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如下。
1.早期倾泻综合征在进食30分钟以内发生,其症状由心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有全身无力、头昏、晕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呼吸加大、血压下降;由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有上腹饱胀不适、腹泻。
发病机制是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幽门控制,食物和液体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引起胃肠功能、血管舒张功能的紊乱、胃肠道激素改变、血容量下降而出现的特异综合征。
如果短期内自胃管引流出较大量的血液,尤其是鲜血,甚至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是少数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结扎或缝合不够紧密;胃粘膜被钳夹伤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止血不彻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
出血也可能是继发的,即在手术后数天发生,多因结扎或缝合过紧,致使组织坏死,结扎缝脱落所致。
较严重的早期出血,甚至发生休克,需要果断再次探查止血。
继发性出血多不十分严重,大部经保守治疗即可自行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这是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Ⅱ式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约10~15%。
这一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7天。
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局部或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
预防方法是:要妥善缝合十二指肠残端。
一旦发生残端破裂,手术修补很难成功,应即行引流术。
保护伤口周围皮肤以防消化液的腐蚀。
以静脉营养法或空肠造瘘高营养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充足的营养。
此外,要应用抗菌素防治腹腔感染。
如因输入空肠袢梗阻所致,可行输入空肠与输出空肠侧侧吻合,解除梗阻。
经上术处理,多能自愈。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在术后1~2天内发生,则表示术中根本没有缝合好,一般来说,大多由缝合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局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所致组织愈合不良。
胃肠吻合口破裂常引起严重的腹膜炎。
如因吻合口破裂所致腹膜炎,须立即手术进行修补,多能成功。
但术后一定保持可靠的胃肠减压,加强输血、输液等支持疗法。
如吻合口破裂发生较晚,已局部形成脓肿或瘘,除了引流外,也要胃肠减压和支持疗法,一般在数周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
若经久不愈者,则应考虑再次胃切除术。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梗阻现象胃大部切除毕罗氏I式吻合,梗阻机会较少,仅偶尔发生吻合口梗阻。
如应用毕罗氏Ⅱ式吻合,梗阻机会较多,现分述如下。
(1)吻合口梗阻:发生率约为1~5%,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痛、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多无胆汁。
梗阻性质一时不易确诊,先采用非手术疗法,暂时停止进食,放置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若因粘膜炎症水肿引起的梗阻,往往数日内即可改善。
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你好;1.胃出血: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在24小时以内,可以从胃管引流出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内容物,多为术中残留胃内的血液或胃肠吻合创伤面少量渗出的缘故,属于术后正常现象。
如果短期内自胃管引流出较大量的血液,尤其是鲜血,甚至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是少数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结扎或缝合不够紧密;胃粘膜被钳夹伤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止血不彻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
出血也可能是继发的,即在手术后数天发生,多因结扎或缝合过紧,致使组织坏死,结扎缝脱落所致。
较严重的早期出血,甚至发生休克,需要果断再次探查止血。
继发性出血多不十分严重,大部经保守治疗即可自行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这是胃大部切除术毕罗Ⅱ式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约10~15%。
这一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7天。
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局部或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
预防方法是:要妥善缝合十二指肠残端。
一旦发生残端破裂,手术修补很难成功,应即行引流术。
保护伤口周围皮肤以防消化液的腐蚀。
以静脉营养法或空肠造瘘高营养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充足的营养。
此外,要应用抗菌素防治腹腔感染。
如因输入空肠袢梗阻所致,可行输入空肠与输出空肠侧侧吻合,解除梗阻。
经上术处理,多能自愈。
3.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在术后1~2天内发生,则表示术中根本没有缝合好,一般来说,大多由缝合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局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所致组织愈合不良。
胃肠吻合口破裂常引起严重的腹膜炎。
如因吻合口破裂所致腹膜炎,须立即手术进行修补,多能成功。
但术后一定保持可靠的胃肠减压,加强输血、输液等支持疗法。
如吻合口破裂发生较晚,已局部形成脓肿或瘘,除了引流外,也要胃肠减压和支持疗法,一般在数周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
若经久不愈者,则应考虑再次胃切除术。
4.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梗阻现象胃大部切除毕罗氏I式吻合,梗阻机会较少,仅偶尔发生吻合口梗阻。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1)术后胃出血: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4~6天,吻合口黏膜坏死脱落;术后l0~20天,吻合口黏膜下脓肿腐蚀血管。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多发生在术后3~6天(或1~2天),临床表现酷似溃疡急性穿孔。
3)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
4)术后梗阻:输入段梗阻,急性完全性梗阻时,呕吐物不含胆汁;慢性不完全性梗阻时,呕吐物含胆汁,无食物。
吻合口梗阻时,多为胃排空障碍,禁忌再次手术。
输出段梗阻,呕吐胆汁和食物。
5)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综合征。
6)碱性反流性胃炎:三联征,即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
7)吻合口溃疡:多见于空肠侧。
8)营养性并发症:营养不足、贫血、腹泻与脂肪泻、骨病。
9)残胃癌:指胃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至少5年以后所发生的残胃原发性癌。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如下:
1. 术后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如有无渗血、红肿等。
2.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初始饮食应以流质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和普通饮食。
饮食应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同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法缓解疼痛。
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肠梗阻等。
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6. 康复指导: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排痰等,以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
同时,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总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后监测、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方面。
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