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中考科目说明

2009年中考科目说明

2009年中考科目说明
2009年中考科目说明

《山西省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科目设置与考试形式

2009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由省统一组织命题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测试),科学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历史与社会或文科综合(含思想品德、历史);历史与社会科目亦可与思想品德合卷考试。单独命题的太原可以参照进行科目设置。各考试科目的试卷赋分与考试时间见下表。

三、命题依据

学业考试科目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

四、命题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义务教育

的性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有利于促进实施新课程,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

学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等级录取,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基础。

五、命题原则及基本要求

要着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力求全面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要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科学地考查“双基”,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联系实际,考查探究能力,考查探体现正面教育。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能力立意。要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知识主

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试题的着力点应放在各学科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上,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应适当注意知识整体性和综合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二)注意联系实际。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何先生生活的联系,联系社会

实际要切合教学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防止之注重材料的立意,而忽视材料和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的距离,偏离学生的认知范畴导致“成人化”;要注意关注本地区全体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因城乡差别、地域差别造成的不公平;试题是情境与素材应注意其典型性、适切性、有效性,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人为编造有悖常理的虚假情境。

(三)引导探究学习。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此类试题设计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放题要特别注意确定清晰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

(四)试题应体现教育性,坚持正面的、积极的价值取向,注意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考查。试题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防止呈现无关或影响答题的干扰性信息,杜绝单纯“贴标签”。

六、试卷难度及其分布

各科目整卷难度约为0.70,由易到难分为容易题、较易题、中等题、较难题、难题五个档次。各档次试题的难度及其分布如下表:

七、各科目考试说明包括考试依据、命题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部分。具体说明如下:

语文

一、考试依据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1.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结合社会实

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要注意试题的难度适中,分布合理。

2.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

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 重视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材料体现积极的人文价值取向,关注学生语文

学习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4.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

要求,最大限度地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5.杜绝偏题、怪题,要有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究的开放性试题。

三、考试内容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1、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3、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4、表达运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5、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列表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试卷结构:

数学

一、考试依据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科目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1.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考查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数学学业考试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

3.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4.试题设计应当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试题表达应准确、规范,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要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避免在试题的背景或解答中出现与生活经验或其他科学原理相悖的情形。同时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应保持一致。

三、考试内容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科目的终结性考试,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不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应当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以“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不得减低或超越《课程标准》的要求。

具体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形状以及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展开调查,手机数据,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基本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具体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

考查的主要方面包括: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证明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3、学生在情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活动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问题;能够运用图形

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解决问题

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等。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采用市面笔试闭卷形式,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结构

英 语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应遵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英语学业考试要有利于体现《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理念;有利于检验初中英语教学是否全面贯彻、落实了《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相关教学目标与要求;有利于引导广大英语教师与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改进教学实践与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有利于推进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上述目标,英语学科命题应遵循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中所提出的以下原则:

1.命题应以《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五级目标要求为主要依据,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不应拘泥于具体版本的教材内容。

2.命题既要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注意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命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所创设语言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尽量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实际。

4.要尽量选用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尽可能提供语义相对完整的语境,按照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形命题。

5.要确保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并根据学业考试的性质确定试题的难度;要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控制试题题量;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列要适当;命制主观性试题既要考虑到试题的效度,又要考虑到试题的信度和阅卷工作的可行性;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适当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不断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 三、考试内容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命题将结合我省英语教学的实际进行,以《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相关教学目标与要求为考试内容,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英语学科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试卷由听力测试和书面(含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部分的分值为20分,测试时间约20分钟。

1.试卷结构

听力测试

Ⅰ、听力试题本大题分为四部分。

A)情景反应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B)对话理解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五组简短对话,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C)语篇理解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D)填空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填空,完成相应任务。

书面测试(选择题)

Ⅱ、单项选择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有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习惯用语等。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Ⅲ、完型填空在一篇或两篇短文中留出若干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Ⅳ、阅读理解(一)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三篇阅读材料的内容,从每小题所给出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书面测试(非选择题)

Ⅴ、阅读理解(二)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语篇内容和提出的五个问题,简要回答问题。

Ⅵ、词汇运用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语篇内容,用括弧中所给出的英语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Ⅶ、补全对话要求考生根据对话内容,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话语(话语可以是句子、短语或词,)使对话完整。

Ⅷ、基础写作本题分A)、B)两部分。

A)话题表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话题,写一篇30-40各单词的短文。

B)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情景,用英语些一篇50~60个单词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思想品德

一、考试依据

学业考试思想品德科目命题,以教育部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思品课标(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学生考试思想品德科目命题,要依据《思品课标》的课程目标要求,体现《思品课标》的课程基本理

念,有力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全面落实《思品课标》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知识要求,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继续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思品课标》中规定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文明健康生活和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要切实体现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进一步贴近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现实,体现命题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积极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关心国内国际大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内化所学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套继续探索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命题形式,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命题要杜绝设置偏题、怪题,避免出现科学性、政治性错误。

三、考试内容

1. 基础只是与实践活动考查范围

学业考试思想品德科目命题,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和健康发展途径、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道德规范、基本法律知识及其基本作用和意义、我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等《思品课标》规定所学基本知识,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一年来(2008年3月21日至2009年3月20日)的国内外大事为基本内容。其命题的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范围具体说明如下:

况,实践活动考察命题范围将以思品课标所规定的部分时间活动(见上表)为主。

(2)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为使思想品德教学既重视形势政策教育又克服死记硬背现象,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改革开放30周年讲话精神部分约占10%的分值,一年时事部分将与所学教材内容相结合一并考查。

2、能力要求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和评价考试改革发张趋势,学生考试思想品德命题,要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心理、法律和社会责任感等德育综合素质,突出考查学生学生运用所学德育知识指导自己规范日常行为、文明健康生活的成长过程与效果,注重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考查如下德育能力:

(1)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以及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复杂性所必须的道德判断、辨别是非和正确选择能力。

(3)自我调适、自我控制以及理智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

(4)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5)理解法律规定及其意义、社会生活规则以及遵纪守法,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6)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7)恰当使用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进行表述。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采用全开卷笔答形式。满分7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结构列表说明如下:

历史

一、考试依据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科目命题,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学生历史课程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二、命题要求

命题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贯彻。

1、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测量学生历史课程应达到的学业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业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注意试题难度适中,分不合理,力求使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2、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有效测量学生在过去的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适度体现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反映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将历史事实与社会热点的自然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考试内容

1、知识范围

考试的知识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和山西历史。

2、能力要求

(1)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学生能确认和复述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2)能够正确计算历史年代,会使用历史图表。

(3)能正确使用历史材料。学生能从给出的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和归纳问题。

(4)具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能从具体的历史情境出发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

(5)具有初步的辩证认识能力。学生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发展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历史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75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选择和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占30分;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含读图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等,占45分。知识内容和题型比例大约如下:

物理

一、考试依据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科目说明,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物理科目命题要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

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情景,联系实际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复杂的实际事物将适应简化。

加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察。探究性试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倡在新的情景中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避免将科学分解为生搬硬套的只是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察的偏向。

要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与技能”的考察应立足于具体的情境,不要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管和记忆上,要避免盲目拔高,强调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命题思想,进一步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适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察,进一步反映物理、技术与社会的相应影响,但应结合在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考察中进行,避免标签化和形式化。

要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但要注意把握试题的开放度。

在试题设计中要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运用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述,而且清晰准确,具有亲和力。

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考察而远离烦琐的计算。

进一步探索既能反映学生学业水平,又能对物理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题型。积极尝试以课外的综合材料为试题背景,拓展试题的资源、丰富试题的形式。

三、考试内容

考察内容不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应考察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考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察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现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学科学业考试的考察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用和相互运用、能量三大主题。具体考察内容和基本要求参照《课程标准》执行。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的方式;考试时间,与化学合卷共150分钟;试卷满分;理科综合合计150分,其中物理部分占80分。

2、试卷结构:试卷由主观题和客观题组成。主观题包括作图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约占40分;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约占40分。试卷总题数控制在24个左右。试题内容和各题型大约分值如下表所示。

化学

一、试卷依据

化学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命题要求

命题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命题的立意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自身周围的世界,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注意考察学生能否运用科学的物质观与价值观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问题、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用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兼顾问题的科学性、真实性和试题对材料的简约性要求。避免标签化和形式化。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复。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又考查学

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过程;试题的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要有新意,而且在答题要求方面应能充分反应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倾向。

计算题的命题要在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能力考查上把好关,要体现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难度应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避免把难点设在数学上。

进一步探索能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新题型,对化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考试内容

考查内容应以《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重点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以上各个方面的具体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参照《课程标准》执行。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书面作答的方式;考试时间,与物理合卷共150分钟;

试卷满分,理科综合共150分,其中化学部分占70分。

2.试卷结构:试卷总题数控制在18个左右。试题内容和题型大约分值如下表所示。

整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

内容比例

语文中考说明答案

一、基础训练(30分每题3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伛偻(yǚ)狩猎(shòu)稽首(qǐ)悄怆幽邃(qiāo) B.庇护(bì)鬈发(ju?n)诘责(jié)天涯咫尺(zhǐ) C.挑衅(xìn)迸射(bèng)哂笑(shěn)期期艾艾(aì) D.锃亮(zèng)文绉绉(zhōu)媲美(pì)长吁短叹(yū)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抑扬顿措冥思遐想溃赠缥碧 B.无可置疑不可名状蓬蒿托辞 C.莫忠一是繁花似锦狼籍斥咄 D.相形见绌托泥带水仓茫滞留 3.下列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我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时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应接不暇)B.接连发生的耸人听闻的校园枪击案,使得美国很多媒体和民间组织呼吁执行更严格的枪支法律,以防止更多无辜生命丧生。(骇人听闻) C.这部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独具匠心)D.这 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到了 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雪》选自《朝花夕拾》,该文通过北国与南国雪景的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 物的无限怀念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期待之情。 B.高尔基的《海燕》用饱含激情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勇敢、乐观的海燕形象,传递了一种鼓 舞人心的力量。 C.《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D.唐代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 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言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轻视对手了。 B、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杜绝“豆腐渣工程”?牵动着会上每一个、也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了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个 回话呀!” D、“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着:“我去忙自己的事了。” 6.根据上下文填空(4题选做三题)(3分,每题1分) 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伏安法测电阻——欧姆定律(2009年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伏安法测电阻 (09·广东湛江)19.小明设计并连接了如图9所示测量电阻的电路, 所使用的电源为两节干电池.请指出他在电路设计或连接上存在的一. 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正后,所测得的数据绘 出的图像如图10所示,该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___Ω. 答案: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或缺少滑动变阻器,若写电流表正 负极接反给1分) 5 (09烟台)25.在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为图18.其中有几处是错误的,请在错误之处打“×”并改 正. (2)下表是小明同学拟出的实验报告.请将上述报告中的三处空白补充完整. (3)从“实验步骤”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案: (1)见图3.(电压表、电流表改接正确各得1分) (2)电路图见图4(2分).B端或右端(1分) l0(1分) (3)没有多次测量.(2分) (09广州)23.用图20所示的仪器测电阻R的电阻值 (1)将图20的电路,连成正确的测量电路 (2)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因此开关闭合前,其滑片应移到最_______端(填“左”或“右”);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还有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

(3)如果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21,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 答案:(1) 如图 (2) 左 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和通过电流的大小,从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 0.4 A 2.4 V (09威海).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22甲所示的电路图。小灯泡上标有“3.8V1.5W ”字样,请完成和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22甲中a .b 分别是 . 表。 (2)根据实验电路图,在图22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完成实物图连接。 (3)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滑在 端。 (4)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 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这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 答案:(1)电流表;电压表 (2)右图 (3)断开;最右(或B .D 端) (4)灯丝断路(或灯泡接线柱接触不良) (09南昌).下面是小明同学完成实验后所写的一份实验报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实验名称】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R =U/I 【实验器材】请你在虚线框内用规定的电路器件符号 画出所需器材(温馨提示:不需画出电路图) 【实验步骤】(略) 【实验数据】请设计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拓展】 本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小明同学选取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进行实验,右表为所测的部分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空白处补充填写完整,并说明填写的依据 . 答案: 【实验器材】 【实验数据】 【实验拓展】0 因小灯泡两端电压远大于它的额定电压,灯已烧坏,所以此时电流为零.

广东中考语文考试考纲

重磅重磅重磅:2019最新考纲按课程标准按2011课程标准推荐篇目7?9年级(60篇)即2019年考纲范围(初定)1关雎 (关关雎鸠)《诗经》 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 府 4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5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 昂 9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10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 花落尽子规啼) 12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 1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1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髙风怒号)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婉地)刘禹锡 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 20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21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2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2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28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

安石 30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3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劳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李白 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42曹刿论战《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48出师表诸葛亮 49桃花源记陶潜 50与谢中书书陶弘景51三峡郦道元 52杂说泗)韩愈 53陋室铭刘禹锡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009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

2009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 无理数及二次根式 一、选择题 1.(2009年绵阳市)已知n -12是正整数,则实数n 的最大值为( ) A .12 B .11 C .8 D .3 【答案】B 2.(2009年黄石市)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3.(2009年邵阳市)3最接近的整数是( ) A .0 B .2 C .4 D .5 【答案】B 4.(2009年广东省)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 C . D 【答案】B 5.(2009贺州)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2 B .6 C .8 D . 10 【答案】C 6.(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39±= B 、33-=- C 、39-=- D 、932=- 【答案】B 7.(2009年淄博市) D ) A . B - C D . 8.(2009年湖北省荆门市)2 ()x y =+,则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3

解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意义,由题意可知1x =,1y =-,∴x -y =2,故选C . 【答案】C 9.(2009年湖北省荆门市)|-9|的平方根是( ) A .81 B .±3 C .3 D .-3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值与平方根的运算,|-9|=9,9的平方根是±3,故选B . 【答案】B 10.(2009年内蒙古包头)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x >- B .2x -≥ C .2x ≠- D .2x -≤ 【答案】B 【解析】 a 的范围是0a ≥ ;∴y = x 的范围由20x +≥得2x ≥-。 11.(2009威海)实数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a b +> B. 0a b -> C. 0a b > D . 0a b > 【答案】 A 12.(2009 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 1 3 D .13 - 【答案】A 13.(2009年安顺)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B 1= C =D .=【答案】A 14.(2009年武汉) 的值是( ) A .3- B .3或3- C .9 D .3 【答案】D 15.(2009年武汉)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x - ≥ B .12 x ≥ C .12 x - ≤ D .12 x ≤ 【答案】B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重庆市2019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7 至9 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 有机联系,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为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部分。 其中,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约占全卷总分的20%,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17%,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27%,写作约占全卷总分的36%。名著阅读、语文综合综合性学习在“语 文基础知识与运用”中考查。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20%,主观题约为80%。基本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写作题。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 1. 能认识3500 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 个左右会写;掌握课标字表二(附录2)汉字的音、形、义。 2. 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的词语。 3.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语境 中的表达效果。 4. 能根据要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 5.(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删除)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 年版) 和教材所推荐的文学名著《朝花夕拾》《昆虫记》的内容(重点),熟悉其主要情节和内容,体会 写法,感知语言风格。(新增考察点)

6. 在综合性学习中,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理解材料、筛选信息、提出问题: 能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进行实践性探究(强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究,避免出现与非连续性文本文本探究 ,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混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和默写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古诗词。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能够学以致用(删除)在情境中运用(新增考察点)。 2.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1)所列文言文,并能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段)。 3. 能理解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探究(新增考察点)。 (三)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体会其作用。 2.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3.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4.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能对文章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6.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 材料组合而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写作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 .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09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社会生活 1.(2019徐州,27)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体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缸胀裂. 2.(2019淄博,16)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夜饭“吃饺子”是一种习俗。包饺子时,用力捏出褶边,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刚下锅的饺子沉在锅底,加热一段时间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________转化为机械能;出锅后的饺子变瘪了,饺子内气体密度________。 3.(2019广州,18)如图甲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拔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乙),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根据公式ρ=_____,得ρ甲_____ρ乙(选填“>”、“=”、“<")。 4.(2019昆明,11)如图所示,在波黒一个村子的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圆石,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圆石工法技术的结果。当地村民估计这颗巨石重达35吨,你认为作出这样的估计,需要知道该石头大概的________和________。 5.(2019内江,18)一个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从地球进入太空后,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等,那么宇航员的体积是m3。 6.(2019大庆,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A.质量约为50kg B.脉搏跳动约为10次/s C.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学习笔记 (2018年1月)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为考试范围,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见附录二)为考试范围。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见附录三)为考试范围。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作品(见附录三)为考试范围。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见附录三)和人教版、河大版、语文版三个版本共有的4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为考试范围,

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选取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材料。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 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 表达。 四、考试内容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考点1】认识并会写3500个常用字(《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古诗文篇目忠的汉字不受此限制)(见附录一)。 【考点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体会书法的 审美价值。 【考点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 字方法。 【考点4】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 和代表作。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规范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案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案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案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段),3个选择 题,共6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记叙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复),共计24分左右。 ②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 ③写作40分(二选一,任选一题作文)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古文翻译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卷难度 较易题60%;中难题30%;较难题10%。预估整卷试卷难度系数在0.6~0.65之间。 4.试卷篇幅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 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 ..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2019中考语文大纲

2019年盘锦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内容范围和学习程度的要求为依据。 2.命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3.命题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4.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 5.试题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及适当的选拔性。 二、考试范围 考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只考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范围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另一部分来自课外。考查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记准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书写汉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2.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能正确使用词语;能修改病句,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 3.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辨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修辞方法。 4.掌握《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中推荐的7~9年级的背诵篇目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附录"部分建议阅读的课外诗歌散文作品及作者;长篇文学名著及作者。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文,完成问题。(8分)(09年义乌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一)1.B(2分) 2.D(2分)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4.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目。(共8分)(09年北京市怀柔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09年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之4-分式试题及答案

2009年中考试题专题之4-分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09年滨州)化简:22 22 444m mn n m n -+-= . 2. (2009年内江市)已知25350x x --=,则221 52525 x x x x -- --=__________.。 3.(2009年成都)化简:22 22 1369x y x y x y x xy y +--÷--+=_______ 4.(2009年成都)分式方程21 31x x = +的解是_________ 5(2009年安顺)已知分式1 1 x x +-的值为0,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6.(2009重庆綦江)在函数1 3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7.(2009年黔东南州)当x______时,1 1 +x 有意义. 【关键词】分式有无意义 【答案】1-≠ 8 .(2009年义乌)化简22a a a +的结果是样 【关键词】化简分式 【答案】2a + 9.(2009丽水市)当x ▲ 时,分式x 1 没有意义. 【关键词】分式的概念 【答案】x =0 10.(2009烟台市)设0a b >>,2 2 60a b ab +-=,则a b b a +-的值等于 . 【关键词】分式计算 【答案】11.(2009年天津市)若分式222 21 x 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 【关键词】分式的值为0 【答案】2 12.(2009年衢州)化简: 2111 x x x x -+=++ . 【关键词】约分与通分,分式运算

【答案】1 13.(2009年舟山)化简: 2111 x x x x -+=++ . 【关键词】约分与通分,分式运算 【答案】1 14.(2009年清远)当x = 时,分式 1 2 x -无意义. 【关键词】分式 【答案】2 15.(2009年温州)某单位全体员工在植树节义务植树240棵.原计划每小时植树口棵。实际每小时植树的棵数是原计划的1.2倍,那么实际比原计划提前了 小时完成任务(用含口的代数式表示). 【关键词】分式 【答案】 a 40 162009年漳州)若分式1 2 x -无意义,则实数x 的值是____________. 【关键词】分式的概念 【答案】2 17.(2009年潍坊)方程 31 23 x x = +的解是 . 【关键词】分式方程的运算 【答案】9x =- 18(09湖北宜昌)当x = 时,分式23 x -没有意义. 【关键词】分式 【答案】3 19(2009年)13.若实数x y 、满足0xy ≠,则y x m x y =+的最大值是 . 【关键词】分式化简 【答案】 20.(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化简: 224442 x x x x x ++-=-- . 【关键词】约分与通分,分式运算 【答案】 2 2 x - 21(2009年枣庄市)15.a 、b 为实数,且ab =1,设P = 11a b a b +++,Q =11 11 a b + ++,

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doc

2012大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大纲、命题范围内容-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语文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www.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

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www.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

2016语文中考说明

齐齐哈尔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语文学习情况。以本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为基准。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二)原则 1.全面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思维空间。评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3.研究先进的教学研究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努力体现全面化、科学化、发展性的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

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4.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品格的教育,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坚持我市初中语文考试“创新、盘活、求精”“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注重积累和感受,注重分析与综合,注重运用与探究,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试卷应简约,清晰、合理。 6.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以适当的方式体现我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文物古迹等文化特色,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更加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考查内容与说明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试题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一)考查内容 1.知识积累及运用 能借助现代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