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6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举行浙江省普通高校第三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6.09.01•【字号】浙科竞〔2006〕11号•【施行日期】2006.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举行浙江省普通高校第三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的通知浙科竞〔2006〕11号各有关高校:为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财会信息化竞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的宗旨与目的本竞赛是面向浙江省全体财会专业大学生的财会信息化竞赛,旨在顺应财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的各项能力,培养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希望通过本项竞赛,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财会知识的兴趣以及努力学习的激情,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其综合素质水准;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竞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承办单位:浙江财经学院依据大赛规程,同时兼顾开展工作的需要,建立如下分层次、职责明确的竞赛组织机构。
(一)竞赛专家委员会1.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主任:钟晓敏浙江财经学院副主任:刘海生浙江工商大学程坚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成员:来明敏浙江大学刘翰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胡旭微浙江理工大学于沛嘉兴学院邱学文浙江财经学院张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孔德兰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陈建松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毛节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专家委员会职能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竞赛程序、竞赛形式、竞赛试题的命题方式;审核委托命题方提交的竞赛试题;认定评审结果;对有争议事项的仲裁;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竞赛专家委员会原则上将不承担具体的命题、评审工作。
3.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纪律专家委员会成员接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的领导,应严格遵守竞赛组织工作的规则和纪律,不得参加所在院校的竞赛指导、辅导等工作。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6.08.31•【字号】浙科竞〔2006〕13号•【施行日期】2006.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浙科竞〔2006〕13号各有关高校:为本次竞赛顺利开展,进一步明确竞赛组织工作的流程、参赛作品要求及竞赛规则等内容,现将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一、参赛报名1、竞赛秘书处于2006年9月6日至2006年9年15日接受各参赛单位报名,逾期不受理。
2、各参赛单位组织参赛小组进行网上注册和报名(网址:),各参赛单位须确定一名竞赛负责人,由其向竞赛秘书处联系并申请竞赛负责人用户名和密码,用于本单位参赛作品的在线审核。
(竞赛负责人表见附件三)。
3、竞赛单位在线审核后,将各小组报名表和汇总表填写好邮寄至竞赛秘书处(报名表见附件一、报名汇总表见附件二)。
竞赛秘书处将基于纸质报名表,核对电子报名信息,最终审定参赛资格。
4、参赛单位须在2006年9月20日前交纳竞赛报名费,每件参赛作品200元,由参赛单位统一交纳到竞赛指定账号(请注明:电子商务竞赛报名费),账号信息如下:户名(必须写全称):浙江工商大学银行:工行杭州高新支行账号:1202026209008930682二、作品提交1、在线作品提交时间:2006年9月10日至2006年9月20日。
书面材料与硬件作品提交截止期2006年9月20日,逾期不受理。
2、作品提交要求。
(1)技术开发类作品须提交作品本身及其技术文档。
软件类作品可以网站、光盘、U盘、移动硬盘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至竞赛秘书处;硬件类作品需提交一份作品实物。
技术开发类作品的技术文档应包括国内外同类作品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品的功能描述、作品的技术方案、作品的技术创新点、作品的实用性等方面的内容。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浙江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对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29•【字号】浙教办函〔2022〕246号•【施行日期】2022.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市场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浙江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对接的通知各普通高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和学校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办厅函〔2022〕22号)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省试点工作方案》等要求,“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网站纳入我省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并更名为“浙江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就业服务平台”)。
经建设调试,目前就业服务平台已完成了架构调整优化、实现与国家平台就业岗位信息对接、高校岗位信息接收接口开发调试等工作。
为了向我省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丰富岗位信息,形成贯通国家、省级和高校三级的线上就业矩阵,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根据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浙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现将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对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平台对接工作。
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对接是我省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丰富国家和省级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供给,更好服务毕业生求职需求的重要举措。
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对接工作的重要性,指定专人负责,适当安排经费,积极推进本校就业服务平台与省级就业服务平台岗位信息的对接。
二、及时完成岗位信息对接。
目前,就业服务平台已完成岗位信息接口的开发及调试。
各高校要迅速启动相关工作,主动对接省级就业服务平台,确保在2022年10月底前完成接口的调试和岗位信息的上传。
平台对接联系人:李龙飞,电话:176****2708;王文杰,电话:159****7038;李洁,电话:*************。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01•【字号】浙人社办函〔2024〕36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办函〔2024〕3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强化我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支撑,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围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聚焦人社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
选题要突出创新性、针对性、前瞻性,注重实证研究,强化应用导向,研究成果要有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二、课题类别本年度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申报选题可参考《2024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1)。
重点课题给予2万元的经费资助,一般课题经费自筹。
所有项目要求在2024年10月31日前完成并提交结题申请,按要求通过结题评审后,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结题证书。
三、申报条件课题负责人应当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备相关研究储备和条件,且由一人担任。
重点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当具备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一般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当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职称。
每位申报者只能主持申报一个项目,不得以已立项或结题的厅级以上课题相同或相近内容申报本次课题。
凡未按时完成上一年度我厅立项项目的,不得申报2024年项目。
四、申报程序申报者要严格按本通知要求制作申报材料,做到规范、准确、齐全。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参赛承诺书
我团队所有成员(以下简称“承诺人”)充分知晓并对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作如下承诺:
一、承诺人保证符合报名条件且在参赛过程中始终保持符合该条件。
保证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的所有参赛材料(包括并不限于学校和团队成员信息以及参赛作品等)所含内容均真实、有效、准确、完整。
如有违反,同意大赛组委会随时取消承诺人的参赛资格。
对因此给大赛组委会造成的损失,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二、承诺人保证其参加“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而提交至大赛组委会的参赛作品由承诺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承诺人对其参赛作品、技术方案或设计拥有合法权利。
三、承诺人自将参赛作品送交大赛组委会之日起,即视为许可大赛组委会可以将其参赛作品、技术方案或设计在非商业用途下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展现,授予大赛组委会对作品的权利包括且不限制于复制权、发表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
四、向大赛提交的参赛作品及资料的任何部分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不含任何诽谤、淫秽或非法材料。
五、因承诺人原因造成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纠纷而影响本次大赛进行的,同意大赛组委会采取取消比赛资格等必要措施,并保证由本承诺人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承诺人同时放弃对大赛组委会提起行政诉讼和主张索赔的权利。
六、本承诺书自承诺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承诺人(参赛团队所有队员)签字:
所在学校/院系(盖章处):
日期:2015年月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大学生就业·创业群英会--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11.05•【字号】浙教办学[2009]141号•【施行日期】2009.11.05•【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大学生就业·创业群英会--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结果的通知(浙教办学〔2009〕141号)各普通高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群英会--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全国选拨赛”的通知》(浙教电传〔2009〕123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群英会--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全国选拨赛”省级大赛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教电传〔2009〕192号)精神,我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于今年6月份启动,经过参赛报名、高校初赛、省级预赛、大赛集训、省级决赛五个阶段,到11月1日结束。
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4394件,经专家评审,浙江大学梅潇文等10位同学获“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就业组)”称号,浙江工业大学周青等60位同学组成的10个创业团队获“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创业组)”称号;温州大学程煦等116位同学获优胜奖;陈谷纲等28位同志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浙江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获最佳组织奖,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普通高校积极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认真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附件:1. 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就业组)名单2. 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双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创业组)名单3. 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胜奖获奖名单4. 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获奖名单5. 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名单二○○九年十一月五日附件1附件2附件3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胜奖获奖名单(就业组)附件4附件5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名单1.浙江师范大学2.宁波大学3.杭州师范大学4.温州大学5.湖州师范学院6.浙江万里学院7.浙江大学城市学院8.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9.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0.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商务厅关于举办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商务厅
•【公布日期】2011.11.25
•【字号】浙教函〔2011〕226号
•【施行日期】2011.11.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商务厅关于举办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
包创新应用大赛的通知
浙教函〔2011〕226号
各高等院校:
为落实《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精神,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省内各高校和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供交流、展示和对接的平台,省教育厅和省商务厅决定联合举办“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
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由省教育厅和省商务厅联合主办,每年举办1次,大赛成立竞赛委员会和专家组负责指导和管理大赛相关事务。
大赛设团队奖和单项奖,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颁发获奖证书。
有关竞赛的具体事项
由竞赛委员会另行通知。
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协助此项赛事的举行。
附件:1.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竞赛委员会人员名单
2.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章程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商务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结果公示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全省共有75所高校(含独立学院)的475件作品报名参赛。
经过双向匿名的网评,共有114件作品入围现场演示、答辩阶段的比赛,现场比赛于2011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计量学院举行。
本届竞赛共有27件作品获得一等奖、71件作品获得二等奖,123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此外,在评审和竞赛过程中共有35件作品被发现有违规行为,根据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章程和评分规则规定,这些作品被取消参赛资格。
现将本届竞赛结果进行公示(见附件)。
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省教育厅大学生学科竞赛委员会或电子商务竞赛组委会反映。
任何学校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反映意见和情况。
以学校名义反映意见和情况的应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本人真实姓名,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和反馈意见。
公示时间为7天,即2011年5月17日至5月23日。
请相关学校领队、指导教师及参赛队员认真核对作品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参赛学生姓名及排序等相关信息。
如有出入,请将修改申请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邮寄至竞赛秘书处。
竞赛秘书处不接受更换或者增加指导教师、学生姓名等申请。
省教育厅大学生学科竞赛委员会受理电话:(0571)88008979电子商务竞赛组委会受理电话:(0571)28877227 28878279传真:(0571)28877204通信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综合大楼305房间)邮编:310018附表1:电子商务竞赛获奖作品名单附表2:电子商务竞赛违规作品名单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组委会 2011年5月16日附件2:电子商务竞赛违规作品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11.12•【字号】浙教办学〔2012〕162号•【施行日期】2012.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结果的通知浙教办学〔2012〕162号各普通高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四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通知》(浙教办学〔2012〕57号)精神,我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于今年4月启动,经过赛前指导、初赛选拔、省级复赛、省级决赛4个阶段,已于10月底圆满结束。
省级复赛阶段共收到全省85所高校(含独立学院)职业规划类推荐作品257件、创业规划类推荐作品224件,经专家评审确定本研组和高职高专组共140名选手入围决赛。
10月29―30日,经过决赛评审,湖州师范学院郑晓婕等13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本研组一等奖,浙江工商大学陈超华等13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本研组一等奖,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周韫等14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一等奖,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杨忠敏等14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一等奖;浙江大学胡维岩等22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本研组二等奖,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应璐意等22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本研组二等奖,嘉兴学院王绵绵等21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二等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韩志军等21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二等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杨迪等40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本研组三等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周彬等40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本研组三等奖,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章鹏飞等40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三等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莫春华等40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三等奖;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李志鹏等58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本研组优胜奖,浙江财经学院朱伊琳等46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本研组优胜奖,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王美佳等49位同学获得职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优胜奖,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陈楠等28位同学获得创业规划类高职高专组优胜奖。
首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一、背景介绍服务外包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一部分传统的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执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更好的服务。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服务外包产业也在浙江省逐渐崛起。
为了推动浙江省大学生参与服务外包创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大赛于近期成功举行。
二、大赛目标该大赛的目标是通过竞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服务外包创新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三、赛程安排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具体赛程安排如下:1.初赛:参赛队伍通过线上提交项目申请,经过评审之后,优秀的项目将进入复赛阶段。
2.复赛: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线下答辩,由评委根据答辩内容和创新程度评选出进入决赛的队伍。
3.决赛:决赛阶段将由评委和观众进行现场投票和评选。
四、参赛要求1.参赛队伍应由2-5名大学生组成,至少有一名队员要求具备相关的服务外包知识和技能。
2.参赛项目可以是服务外包行业的创新应用,也可以是改进现有服务外包模式的项目。
3.参赛项目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能够在实践中起到较大的效益和推广价值。
五、评审标准评审标准主要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商业价值和实际效果等方面。
评委将从创新性和实用性、商业化和市场前景、技术难度和成果展示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评分。
六、奖项设置大赛将设立一、二、三等奖,同时设立最佳创新奖、最佳创意奖等特殊奖项。
获奖的参赛队伍将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金和实践机会,同时将得到相关的宣传推广。
七、活动意义举办首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大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推动大学生参与服务外包创新,为浙江省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大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培养服务外包行业的创新人才,推动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创新发展。
八、总结首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大赛的举办为浙江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关于举办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的通知各高等院校:为深化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XX]69号)、《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5号)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商务厅关于举办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的通知》(浙教函〔20XX〕22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竞赛委员会研究,决定组织举办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商务厅承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支持单位:浙江省服务贸易协会、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杭州市计算机学会、浙江省计算机学会、浙江省计算机行业协会、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赛执行委员会:负责制定竞赛方案、设计评审结果、聘请专家组成员;对有争议事项的仲裁;对竞赛组织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主任委员:华尔天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大赛组委会副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副主任委员:王国银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胡斌浙江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委员:(以姓氏拼音排序)包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中育浙江师范大学邓晖虹软(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丁伟儒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范菁浙江工业大学方志梅宁波大学顾容浙江工业大学黄旭湖州师范学院凌云浙江工商大学陆慧娟中国计量大学马雪英浙江财经大学齐跃斗宁波大红鹰学院施晓秋温州大学宋家涛宁波工程学院石海燕绍兴文理学院万健浙江科技学院王雷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王仁芳浙江万里学院王卫红浙江工业大学杨起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杨小虎浙江大学詹国华杭州师范大学张瑞林浙江理工大学赵小明台州学院周波浙江网新恒天软件有限公司竞赛巡视组:由浙江省教育厅指定3人。
竞赛办公室:在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及本届大赛竞赛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承担竞赛的组织工作。
办公室主任:江颉浙江工业大学秘书:李坚浙江工业大学戴从容浙江省服务贸易协会二、参赛对象及形式(一)参赛对象以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
每所参赛学校设领队1名,每支参赛队由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5名学生组成。
浙江省内具有正式学籍的普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
每位学生只能参与1件作品,每件作品的参赛人员不超过5位学生,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以指导2件作品。
(二)参赛形式比赛形式为团队赛。
浙江省服务外包试点院校(名单见附件三)本科组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0支队伍,其他本科类院校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8支队伍;每所专科类院校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4支队伍;既有本科专业又有专科专业的学校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12支队伍。
三、大赛原则(1) 培养服务外包高水平人才,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持续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但符合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大赛在团队组织、竞赛内容和大赛评审等多方面重点突出对IT技术、创业创新、管理技能和语言文化及跨文化沟通等服务科学核心要素的考察,紧扣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脉搏,前瞻性地呼应服务外包的主题。
(2) 多角色团队合作,侧重企业体验针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模拟真实企业场景,以团队形式参赛。
要求团队构成中必须包含项目负责人(类似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类似于技术经理或开发组长)和客户关系经理的角色。
相应的团队成员必须承担起对应的角色职责,并在相应的提交方案、演示答辩等环节中加以体现。
(3) 来源现实需求,鼓励创新应用竞赛所采用题目均来源于企业现实,面向真实应用。
参赛团队需综合考虑业务模型、技术方案、商业成本等各种因素,提供完整解决方案,鼓励团队结合实际创新创业。
(4) 过程与结果并重,增强能力培养导向大赛评比采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方式。
在评估最终结果方案的同时,也关注任务方案的产生过程,关注团队采用的思路与方法论,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团队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重人才、重素质的评价导向。
* 竞赛过程包括团队备赛过程和演示答辩环节。
四、作品要求(一)竞赛采用统一命题和自选命题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开放式比赛。
同一个学校的每个本科生组和专科生组均可任意选择,但不能选同一赛题;本科生组和专科生组按照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评审。
(二)大赛题目均需来源于现实企业需求,具有服务外包相关背景。
统一命题由我省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出题,出题企业介绍详见统一命题。
自选命题须在题目类型、内容表述等方面参照统一命题的规范,且在难度和工作量上相当,并保证无相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纠纷。
参赛作品不能采用已参赛并获省奖及以上的作品。
(三)选题规则每所本科类院校选择自选命题的队伍不多于3支,专科类院校选择自选命题的队伍不多于2支。
(四)参赛作品提交的解决方案应至少包含下述5类文档或实物。
(1) S1:方案概要(Summary)S1A:不超过20XX字的自选命题背景介绍;(选统一命题的不需要);S1B:不超过800字的概要介绍;说明目标问题、思路、做法和亮点;S1C: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或音频补充材料(可选)。
(2) S2:解决方案(Business Plan)解决方案须详细标注每部分的负责人,并阐述参赛团队内各选手在其中的角色及作用。
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S2A:目标与服务模型(描述赛题的价值与解决思路);S2B:组织管理与业务分析方案(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S2C: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主要由技术经理负责);S2D:成本模型及可行性分析(主要由客户关系经理负责)。
(3) S3:核心内容展示(Presentation):以PPT,Flash等形式来介绍和展示方案的思路和核心内容(15分钟以内为宜)。
(4) S4:原型演示(Prototype Demonstration)S4A:以系统、软件、程序、实物等方式来提交实际完成的系统;S4B:以Flash形式演示系统完成情况(不超过10分钟)。
(5) 团队完成过程(How did we do)以PPT或视频形式来介绍团队完成该项目/任务的过程,展示团队与成员在问题解决、创新、学习、文化、沟通、执行、管理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不超过10分钟)。
所有参赛的作品必须有原创承诺书。
在提交的文字和视频动画作品中不得出现参赛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和指导教师姓名,及其提示、图片、照片、图像或链接等形式的暗示内容,并注意打包文件中的文件名或目录名出现以上所列的名称或暗示,否则视为违规,取消比赛资格。
可以为每个参赛团队取一个昵称名字,参赛队员姓名尽可能用角色或昵称代替,用于需要出现的地方。
五、评审说明(一)评审原则(1) 过程与结果并重在评审结果方案的同时,也关注团队在方案产生过程中体现出的意识与素质。
(2) 任务与团队并重综合考核团队提交的解决方案和团队工作过程中体现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
着重考虑赛题、工作成果本身与参赛团队具体贡献的关联紧密程度。
(3) 体现创新应用的特色综合考虑参赛团队对所定赛题的理解,在业务分析、组织模型、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成本考虑、管理要素等多方面的表现,而不仅是技术的实现;尤其是参赛团队通过解决方案和答辩交流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素养。
(4) 体现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综合考虑参赛团队对赛题所在业务领域特点的理解、探讨和创新,特别是针对外包业务流程特殊性的探讨。
(二)评审阶段根据竞赛评奖模式,竞赛评审按本科生组和专科生组的相应标准分别开展评审工作。
竞赛评审分为网络初评和总决赛答辩2个阶段。
由网络初评专家对各校选送的作品按照初评评分考核指标,进行网络初评。
各初评优胜的作品(预计本科组80件作品,专科组10件作品),进入第二阶段的总决赛答辩。
由评审专家组负责答辩,评选出最终获奖等级。
(三)评审方式网络初评由网络初评专家根据提交的文字和演示作品内容,参照表一所列考核指标给予评判。
决赛阶段由评审专家组评委根据提交的作品和现场演示答辩表现,参照表二所列考核指标给予打分,评定奖项。
(四)评分规则(1) 分值分配表一初评评分考核指标表二决赛评分考核指标对本科生组和自选命题的参赛队伍,侧重于作品的设计创新和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的特色。
对统一命题的专科生组作品侧重于系统功能正确性和作品完整性,其次为技术先进性和设计创新性等方面的特色。
(2) 评分方式网络初评总分100分,评委书面给分统计时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其他分值(不少于2个)求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四舍五入);如最后一名有并列,则所有并列的队全部进入决赛。
决赛答辩总分100分,评委现场给分统计时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其他分值(不少于3个)求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四舍五入)。
六、奖项设置总决赛按本科生组和专科生组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和若干单项奖。
其中一、二、三等奖的比例分别为参赛队伍数的8%、15%、25%,未获名次的决赛参赛队获优胜奖。
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统一颁发获奖证书。
七、异议制度为保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对评奖结果实行异议制度,“异议期”自公布评审结果之日起为期一周,过期不再受理。
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并加盖公章。
竞赛委员会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严格保密。
八、竞赛日程安排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选题的组别(本科生组或专科生组),本科生不能参加专科生组比赛,专科生可以参加本科生组比赛,竞赛组队报名截止后不得更改。
各参赛学校需填写统一格式的报名登记表,在截止日期前上报竞赛办公室备案。
20XX年5月11日是各参赛学校组队报名的截止日期(发邮件并收到非自动回复的确认即可)。
5月11日为各参赛队提交自选命题题目(包括20XX字的背景介绍)的截止日期。
5月13日为各参赛队提交参赛作品的截止日期(纸质盖章的报名表随作品一并寄来)。
在大赛启动和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期间各队备赛,完成作品。
期间各参赛学校可举行校内选拔赛。
每件作品提交电子稿和纸质稿各一份,以纸质稿的提交日期为准。
每件作品的电子稿文件的最高层目录以“参赛学校全称_作品序号_题目名称”命名,该最高层目录内再包含“作品序号_文档序号_文档名称。
后缀”(注意最高层目录内部的文档和目录名不要再出现学校名称)等作品文档,并将最高层目录以“参赛学校全称_作品序号_题目名称。
rar”命名压缩打包,总数据量不超过50MB(以光盘方式递交允许超出)。
纸质稿作品封面上打印或注明“参赛学校全称+作品序号_文档序号”,视频动画等提交光盘实物,并用记号笔等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