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绿色建筑评分标准-非居住类新建住宅
- 格式:pdf
- 大小:374.08 KB
- 文档页数:14
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得到了实践。
为了统一和规范绿色建筑的标准,不同国家和组织提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际上常见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一、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推出的一项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LEED通过对建筑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评估,对建筑进行综合评分。
根据所获得的分数,建筑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证级别,包括认证、银级、金级和白金级。
LEED标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绿色建筑认证的代表,并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提出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该标准通过对建筑的能源使用、水资源利用、建筑材料、室内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评估,对建筑进行打分。
BREEAM 标准同样基于综合评分,建筑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认证,包括通过、良好、很好、优秀和卓越。
BREEAM标准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GBAS(绿色建筑标准评价体系)GBAS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建筑绿色化改造与评价技术标准。
该标准包括易用性、节能与能源环境、水资源与环境、室内环境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管理五个大类共25个评价指标。
通过对建筑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监管,GBAS标准推动了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GBAS标准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主导标准,被广泛应用。
四、Green Star(绿星)Green Star是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推出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60 官方网站新加坡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修订分析*Latest Revision Analysis of Singapore's Green Mark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Criteria 王 静1,徐 拓2WANG Jing,XU Tuo摘要 2015~2018年新加坡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在旧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通过新旧版本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变化在于标准适用建筑类型增多,并对部分建筑类型的专项标准进行了整合,延续评价阶段,评价定级取消认证级,增设指标大类体现评价阶段与建筑类型特色,Green Mark 标准还打破了原有框架,从“气候适应、资源综合利用、智能健康”理念出发创新性地整合了条文内容。
2018年我国公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版,标准更新在即,新加坡Green Mark 标准在评价对象、评价定级、大类设置、条文整合等方面的修订思路可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新修订提供启示。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加坡Green Mark;版本修订;比较分析ABSTRACT From 2015 to 2018, Singapore's Green Mark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 has been completely upgraded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vers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new and old versions, we find that the main changes are in the increase of standard applicable building types,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fic standards for some building type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ge, the cancellation of certification level of evaluation, and the addition of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evaluation st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types. Besides, the Green Mark standard breaks with the original framework and innovatively integrates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from the concept of "climate adapt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intelligent health." In 2018, China published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o solicit public opinion. The revised standard is to be promulgated soon. The revised ideas of Singapore's Green Mark criteria in the aspects of evaluation object, evaluation grading, category setting and article integration,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updating and revision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Singapore's green mark; version revis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基金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17KB09):湿热地区绿色被动房集成设计研究。
除了以上介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了结合本国绿色建筑发展实际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在技术细节上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差异。
下列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供读者参考:香港HKBEAM评价体系HKBEAM发展历程:HK BEAM(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即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是由BEAM Society Limited提出并建立的,旨在通过建立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鼓励和促进香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开发。
BEAM新建办公设计(1/96版)和既有办公建筑(2/96版)标准最早于1996年问世,之后经过了1999年、2003年和2010年的几次改版,最终于2012年发布最新的BEAM Plus 1.2版本,同时也是目前香港试用的体系。
HKBEAM评估体系的构成及评分标准:与其他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相似,HK-BEAM同样也分为节地(SA)、节材(MA)、节能(EU)、节水(WU)、室内环境(IEQ)和创新项。
但是,其各项比重相对于其他体系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其能耗所占比例尤为突出,而节材和节水部分比重相对较小(图1)。
同时,HK-BEAM 的不同等级,也对于节地、节能、室内环境和创新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
该体系新建建筑评估流程分为两个,分别为预评估审核(PA)和最终审核(FA)。
PA认证更关注前期的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符合绿建规范要求。
FA认证则更侧重于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目前,在BEAM Plus ver.1.1 版本下注册的项目共有219个,其中未获得认证的共有83个,申请PA认证的有132个,包括25个铜级、20 个银级、32个金级,20个白金级。
最终获得FA认证的只有14个项目,且均为香港本地项目,大陆目前仅有一个项目获得PA认证。
新加坡Green MarkGreen Mark发展历程:05 年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ND)下属的新加坡建设局(BCA)首次推出Green Mark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甲醛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清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内部环境的健康程度。
在绿色建筑的评估指标中,甲醛是一个关键指标。
本文将介绍绿色建筑三星标准中甲醛的相关要求和措施。
1. 甲醛的危害甲醛是一种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建筑材料中。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甲醛环境下会导致头痛、呼吸不畅、过敏反应,长期吸入还可能引发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控制建筑内部甲醛浓度至关重要。
2.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对甲醛的要求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是衡量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评估指标之一。
在该标准中,甲醛的浓度限制是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标准,建筑室内甲醛浓度不得超过50μg/m³。
3. 甲醛治理的关键措施为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中对甲醛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甲醛治理措施。
3.1 选择低甲醛释放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应优先选择无或低甲醛释放的材料。
例如,使用低甲醛板材替代传统的有甲醛释放的板材。
3.2 加强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通风系统运行良好,室内空气可以顺利流通。
3.3 使用甲醛吸附材料在室内布置中,可以选择使用甲醛吸附材料来降低甲醛浓度。
这些材料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甲醛分子,减少甲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3.4 严格监测和检测定期对绿色建筑进行甲醛浓度的监测和检测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对甲醛浓度的实时监测,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甲醛治理。
4.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优势和推广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对甲醛的要求,不仅可以保护建筑内部环境的健康,还可以降低居住者的健康风险。
此外,推广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还能够有效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对甲醛的要求是绿色建筑评估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控制建筑室内甲醛浓度不仅是对居住者健康的保障,也是对环境的责任。
通过选择低甲醛释放材料、加强通风系统、使用甲醛吸附材料以及定期监测和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甲醛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新加坡绿色容积率计算方法说实话新加坡绿色容积率计算方法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这肯定跟建筑和绿化有关系,但具体怎么个算法,两眼一抹黑。
我最开始以为啊,就是把绿地面积除以建筑占地面积就行了呢。
我还专门找了个小项目来试,比如我家附近那个盖了几栋小楼然后有一小块绿化的小区。
我按我想的这么一算,觉得挺对劲儿呢。
结果后来一跟懂行的人聊,完了,大错特错。
人家告诉我,这可不是简单这么除一下就完事儿的。
这绿色容积率计算啊,还得把不同类型的绿地分开看。
比如说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这权重可能就不一样。
像那些街边大家都能去的绿地,和你家小院里只有自家人能进的绿地,在计算里的作用不同。
我就又试着把它们按照一定比例来算,但是这个比例我当时就特别不确定,全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大概是看着好像合理就那么定了。
后来我还试过考虑建筑物的高度。
我就想啊,越高的楼影响的范围越大,那绿地要相对更多才合理吧。
我就按照楼的高度分层,每高一层,绿地面积要求就提高一点比率这样。
可是这里面的比率数值到底怎么定,我又陷入纠结了。
我试了好多个数值,感觉这个数值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根本不精准。
再后来呢,我开始查找新加坡官方给出的一些文件和资料。
哎呀,这才渐渐摸到点儿门道。
原来官方有一套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它涉及到好多项指标呢!除了刚才我说的绿地分类,还有建筑物的用途、人口密度这些。
比如说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对于绿色容积率的要求就有差别。
就像商业大楼人来人往的,那周边的绿化要求可能就更高一点,像是要给群众更多休息的空间。
我也明白了之前我自己尝试的时候犯的错误就是太想当然了。
我没考虑到这么多的影响因素。
如果要准确计算新加坡的绿色容积率,千万不能像我一开始那样乱拼凑算法。
一定要把所有官方提到的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
而且资料一定要查准查全,不是自己在那想当然就能算出来的。
记住不管是绿地的类型还是建筑的功能这些都很重要,一点点差错就可能让结果谬之千里。
我自己就是吃了这个亏,希望你的摸索能比我顺利得多。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李鸿斌;张志恒;王崇敏;雒文伯;刘宇;尹奎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10
【摘要】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紧张的加剧,高能耗的建筑业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建筑业逐渐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相应地,迫切需要一套有效的体系来评价建筑性能,因此许多国家相继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文章对中国和东南亚
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重点将中国的GB/T 50378、马来西亚
的GBI和新加坡的Green Mark从评价标准和机构、评价对象和范围、评价阶段、评价权重对比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中马新三国差异较大。
文章可以为在
实际工程中使用和选择相关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李鸿斌;张志恒;王崇敏;雒文伯;刘宇;尹奎
【作者单位】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5
【相关文献】
1.中韩新三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分析
2.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3.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认证体系在暖通部分的对比分析
4.
新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性表现及与LEED体系对比研究5.中外绿色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对比研究——以中德两国评价标准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建筑政策新加坡是一个小而繁忙的城市国家,拥有高效的建设和规划政策。
这个岛国的建筑政策非常严格,并且是与国家利益和可持续性发展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加坡的建筑政策已经经历了很多变化,以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新加坡,建筑政策是由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和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制定和管理的。
这些政策旨在确保城市的建设和规划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新加坡建筑政策。
土地规划与使用新加坡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对土地的规划和使用非常重要。
国家发展部负责制定土地使用规划,以确保土地被合理利用,并且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包括限制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出让的方式。
建筑许可在新加坡建造任何类型的建筑,都需要获得建筑许可。
国家发展部和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会对建筑计划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建筑符合当地规定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所有的建筑都必须经过审查和批准,以确保安全和符合环境规定。
建筑标准新加坡的建筑标准非常高,所有的建筑都必须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包括建筑安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需要符合这些标准,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持久性。
更新与改进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一些老旧的建筑需要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发展。
新加坡政府鼓励建筑的更新与改进,以提高建筑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政府为更新和改进提供了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业主和开发商对建筑进行改造和升级。
可持续发展在新加坡,可持续发展是建筑政策的重要方面。
政府鼓励采用节能、环保和低碳排放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政府还鼓励开发商建造绿色建筑,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新加坡政府投资大量资金在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上,以满足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类分数 最少30分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A) 使用于空调领域12NRB 1-2 空调系统 30(A)合计-NRB 1-1到1-2 42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公共区域的非空调领域35NRB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0(B)合计-NRB 1-3到1-4 55NRB 1-5 采光 (C)一般适用于所有领域6NRB 1-6 人工照明 12NRB 1-7 停车场通风 4NRB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5NRB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2NRB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2NRB 1-11 可再生能源 20(C)合计- NRB 1-5 到 1-1161第一部分能源效率分数合计(A)+(B)+(C)116(最多)(II)其他绿色要求最少20分第二部分:水效率 NRB 2-1 节水装置10NRB 2-2 水的实用和泄露检测 2NRB 2-3 灌溉系统和景观 3NRB 2-4 冷却塔耗水量 2第二部分水效率分数合计 1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NRB 3-1 可持续建筑 10NRB 3-2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8NRB 3-3 绿地提供 8NRB 3-4 环境管理实践 7NRB 3-5 绿色交通 4NRB 3-6 制冷剂 2NRB 3-7 雨洪管理3第三部分环境保护分数合计 4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 NRB 4-1 热舒适 1NRB 4-2 噪声级1NRB 4-3 室内空气污染物2NRB 4-4 室内空气质量(IAQ)管理 2NRB 4-5 高频镇流器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分数合计8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NRB 5-1 绿色特性和创新 7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分数合计 7绿色标志分数: 190(最多)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绿色标志分数绿色标志等级90分以上(包含90分)白金级85 ~ <90 黄金+级75 ~ <85 黄金级50 ~<75 认证级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安装空调的建筑(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阶段都采用了环保、节能、资源回收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建筑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通过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性。
以下是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的介绍:1. 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估系统):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推出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估和认证体系,包括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水资源、室内环境以及创新与设计过程等五个方面。
LEED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级标准为建筑提供相应的认证。
5.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生命建筑挑战):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是一个更为严苛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建筑实现零排放、零碳足迹、零污染、零能耗和零水浪费的目标。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通过对建筑的生态系统性能、社会与文化价值、生态卫生、资源利用和运营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生命建筑认证。
8. Minergie(瑞士绿色建筑标准):Minergie是瑞士联邦政府推出的一套绿色建筑标准,旨在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室内舒适性。
Minergie标准主要关注建筑的能源消耗、空气质量和照明等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Minergie 认证。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是为了引导和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的评估,为建筑提供绿色认证,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建筑都能符合这些绿色建筑标准,为地球环境和人类未来提供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第二篇示例:全球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规范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标准旨在促使建筑行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BCA Green Mark for New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NRB/4.0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框架‐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数分配—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非居住类新建建筑(第4版)分类分数 最少30分能源相关要求 第一部分:能源效率NRB 1-1 建筑外壳的热性能-ETTV (A) 使用于空调领域12NRB 1-2 空调系统 30(A)合计-NRB 1-1到1-2 42NRB 1-3 建筑外壳-设计/热力参数 (B) 适用于除了停车场和公共区域的非空调领域35NRB 1-4 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20(B)合计-NRB 1-3到1-4 55NRB 1-5 采光 (C)一般适用于所有领域6NRB 1-6 人工照明 12NRB 1-7 停车场通风 4NRB 1-8 公共区域的通风 5NRB 1-9 升降电梯和电动扶梯 2NRB 1-10 节能实践和特点 12NRB 1-11 可再生能源 20(C)合计- NRB 1-5 到 1-1161第一部分能源效率分数合计(A)+(B)+(C)116(最多)(II)其他绿色要求最少20分第二部分:水效率 NRB 2-1 节水装置10NRB 2-2 水的实用和泄露检测 2NRB 2-3 灌溉系统和景观 3NRB 2-4 冷却塔耗水量 2第二部分水效率分数合计 17第三部分:环境保护 NRB 3-1 可持续建筑 10NRB 3-2 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8NRB 3-3 绿地提供 8NRB 3-4 环境管理实践 7NRB 3-5 绿色交通 4NRB 3-6 制冷剂 2NRB 3-7 雨洪管理3第三部分环境保护分数合计 4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 NRB 4-1 热舒适 1NRB 4-2 噪声级1NRB 4-3 室内空气污染物2NRB 4-4 室内空气质量(IAQ)管理 2NRB 4-5 高频镇流器2第四部分室内环境质量分数合计8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NRB 5-1 绿色特性和创新 7第五部分其他绿色特性分数合计 7绿色标志分数: 190(最多)新加坡绿色标志获得等级和必要条件绿色标志分数绿色标志等级90分以上(包含90分)白金级85 ~ <90 黄金+级75 ~ <85 黄金级50 ~<75 认证级非居住类建筑必备条件准则安装空调的建筑(1) 建筑外墙设计中,外墙热传导值(ETTV)计算方法和准则是依据建筑外墙热性能守则和这个标准。
许麟济:新加坡与时俱进的绿色建筑标准来源丨天安云谷导读:新加坡这十年来的绿色建筑之路,我总结三点:第一,从简易到复杂,刚开始很简单,节能节水就行,只分公建跟非公建,然后才慢慢细分各类建筑标准,表彰创意创新。
第二,从低门槛到高门槛,刚开始就抬高门槛大家跟不上就没了兴趣,所以,最初只要满50分就评你是绿色建筑,后来你满50分也不行,还必须节能10%,然后慢慢调高。
最重要还是从满足几项条款就可以,到要求整体设计全盘节能环保。
第三,从只注重建筑功能本身到全面注重用户,要求健康、智能。
以用户的眼光来考量,从用户的体验来设计,来打造一个建筑,培育一个社区,这是我们2015版Green Mark的主要目标。
这次来,我感觉天安云谷就很符合我们新加坡Green Mark最新标准。
在这里,我没有看到围墙,自然通风很好,自然采光也很好,这恰恰是我们想在新加坡推广的方向。
演讲 | 许麟济(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你到新加坡第一感觉树很多,很绿,很人性化。
但是为什么我们建设局还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第一,气候变化对我们海岛国家的威胁。
如果海面涨了一公尺,整个新加坡就没了。
再者,为了能源安全,我们必须带动全民节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建筑用电,建筑功能,包括建筑用户,占了我们耗电量的50%,所以必须推进绿色建筑。
新加坡是热带,在一个现代的建筑里面,如果没有空调很难生活,很难工作。
但是,我们的住宅耗电很少。
因为新加坡80%的人口住在政府建的建筑,那是以被动式设计的,都是讲求自然通风、自然照明,所以耗电很低。
为了在空调建筑里推广节能,我们酝酿了三年,从2002年-2005年,跟业界商讨,向英国研、美国、澳大利亚学习。
我们出版了自己的一个标准,也是世界上唯一适用于热带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们这个标准有两个功能,既可以按着评价标准设计,也可以以此标准来做评价。
第二,为了提高大众对于环境冲击的认知。
我们主要看能源、水源运用、建材还有室内环境,特别注重健康、舒适、高效,而且通过我们的市建向朋友们展示热带绿色建筑是可行的。
BCA Green Mark International for ResidentialBuildings 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国际版住宅建筑评定标准Version版本RB/1.0(For use in China 适用于中国项目)Framework - BCA Green Mark International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基本架构 – 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国际版住宅建筑Note:(1) The 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under the BuildingControl (BC) Regulations is mandatory. No point will beawarded for these items. 建设法规和工程规范中的要求属于强制性、义务性的,必须遵守,做到强制性要求并不能获得分数。
(2) The cap of 50 points does not include Item 1-8. Bonus pointscan be obtained for compliance with Item 1-8. 总分50分不含第1-8项。
达到第1-8项的要求即可获得附加分数。
Point Allocations - BCA Green Mark International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Version 1.0 (for use in China)分数分配表 - 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国际版住宅建筑 1.0版(中国)Category 分类Point Allocations分数的分摊(I) Energy Related Requirements 有关节能方面的要求M a x i m u m C a p o f 50 p o i n t s 最高得分50分M i n i m u m 30 p o i n t s 最低得分30分Part 1第一部分: Energy Efficiency1-1 Building Envelope 建筑围护结构1-2 Dwelling Unit Indoor Comfort 居住单位室内舒适度 1-3 Natural Ventilation in Common Areas 公共区自然通风 1-4 Lighting 采光照明1-5 Ventilation in Carparks 停车场通风 1-6 Lifts 电梯1-7 Energy Efficient Features 节能创新措施20 16 2 17 8 2 7Category Score for Part 1第一部分总分 – Energy Efficiency 节能类(Exclude Bonus Points 不含附加分) 72B o n u s 20 p o i n t s附加分20分1-8 Renewable Energy 可再生能源 (Bonus Points 附加分)20(II) Other Green Requirements 其他方面的绿色环保要求M a x i m u m C a p o f 55 p o i n t s 最高得分55分M i n i m u m 20 p o i n t s 最低得分20分Part 2第二部分: Water Efficiency 节水类2-1 Water Efficient Fittings 节水配件 2-2 Water Usage 用水监控 2-3 Irrigation System 灌溉系统10 (5) 1 2 Category Score for Part 2第二部分总分 – Water Efficiency 节水类13 (8)Part 3第三部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保类3-1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可持续性建设 3-2 Greenery 绿化3-3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 环保管理措施 3-4 Public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公共交通利用率10 6 10 1 Category Score for Part 3第三部分总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保类 27Part 4第四部分: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室内环境质量类4-1 Noise Level 噪音水平4-2 Indoor Air Pollutants 室内空气污染 4-3 Waste Disposal 垃圾处理4-4 Indoor Air Quality in Wet Areas 室内湿区空气质量1 3 1 1 Category Score for Part 4第四部分总分 –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室内环境质量类6Part 5第五部分 : Other Green Features 其他环保措施5-1 Green Features & Innovations 环保创新措施7 Category Score for Part 5第五部分总分 – Other Green Features 其他环保措施7 Total Points Allocated 总分数:Total Point Allocated (Include BONUS points) 总分数 (含附加分):125 (120) 145 (140)Green Mark Score (Max) 绿色建筑标志得分 (最高) :100 + Bonus 20 points 100 + 附加分20分BCA Green Mark Award Rating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等级Green Mark Score 绿色建筑标志评分Green Mark Rating 绿色建筑标志等级≥ 90 Green Mark Platinum白金奖85(含)~ 90 Green Mark Gold Plus 超金奖75 (含)~ 85 Green Mark Gold金奖50(含) ~ 75 Green Mark Certified认证级Pre-requisite Requirements for BCA Green Mark Platinum Rating 白金奖的获奖必须条件▪Air-Conditioned Buildings 采暖空调建筑To demonstrate the stipulated energy savings over its reference model using energy modellingframework set out by BCA. Details and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on energy modelling can befound in the BCA website at .sg/GreenMark/gmis.html.通过能耗模拟,证明设计建筑比基准建筑节能。
新加坡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加坡建设局科技署高春平副署长新加坡建设局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规则和标准并予以执行,我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分析。
众所周知,新加坡在1960年后发展迅速,建筑环境和建设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中国所进行的快速城镇化,新加坡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完成。
现存的大量建筑都是既有的,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新加坡算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发达国家,依然还会有一些工程项目出现,但发展速度相对于中国是放缓了许多。
由于新加坡已完成了城市化建设,现在建筑业的主要能耗是来自运行能耗。
据可靠统计,占总电能消耗的31%。
新加坡的目标是到2030年能耗比2005年降低35%,同时减碳目标降低11%~16%。
这些数据和建筑行业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都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进行了建筑能耗的统计,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能耗分为空调和非空调两类,这和中国的分类方式是不大一样的,数据值也不能和欧美等国相比。
原因就在于使用模式的不同,使用时间不一样,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中国住宅多统计的是总建筑面积,在新加坡用的则是户内建筑面积。
如果看单体建筑的节能,就会发现以下特点:建筑大部分能耗都是由空调或暖通来承担的,41%是空调制冷系统,12%是风系统,41%水系统,其余为照明系统等。
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有26%用户的插座或是小电器用电能耗,这个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统一的数值。
作为一个完全城市化的国家,商业和居住建筑用电相加要远远超过工业建筑的用电。
另一个趋势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用电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我们做建筑能耗的模拟和控制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短期内将上升趋势转化为下降趋势,而是减缓其上升速度。
这是我们在制定政策中考量的一个依据,即制定政策不能以经济发展为代价,环保和经济应携手并进。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全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覆盖率达80%,同时建筑节能率要达到50~60%。
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一直以来,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声誉。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对住宅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的各个方面,并探讨如何提高我国住宅品质。
一、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的内涵1.绿色建筑:新加坡政府鼓励绿色建筑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降低住宅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为居民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质量监管:新加坡实行严格的住宅质量监管制度,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面把控。
通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确保住宅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3.功能齐全:新加坡住宅注重功能分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住宅设计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因素,提高居住舒适度。
4.人文关怀:新加坡住宅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如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区等,为不同年龄层和特殊需求群体提供便利。
二、提高我国住宅品质的策略1.完善政策法规: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住宅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住宅品质的提升。
2.强化监管力度:我国应建立健全住宅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把控住宅品质。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住宅质量安全。
3.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提高住宅品质的重要途径。
我国政府应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降低住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注重功能与人文关怀: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注重功能齐全和人文关怀,提高住宅的品质和舒适度。
5.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借鉴新加坡经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住宅品质进行专业评估,从而提高住宅的整体品质。
总之,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为我国住宅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监管力度、推广绿色建筑、注重功能与人文关怀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住宅品质,为广大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