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评估(一)一般情况:葡萄球菌感染是一组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肠炎、脑膜炎及骨髓炎等。
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al aureus,金葡萄)仅次于大肠杆菌,处于第二位。
金葡菌感染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金葡菌以其存在的普遍性、致病的多样性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金葡菌感染一般呈散发,但也可呈流行或爆发,后二者多为毒力较强的菌株引起。
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较多。
目前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CNS)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皮肤软组织感染、食物中毒、尿路感染及骨髓炎等预后良好。
败血症在有效药物处理下病死率仍高,约30%。
脑膜炎中死亡者可达50%~60%。
治疗早晚对肺炎患者的影响较大,在积极治疗下病死率为15%~20%,否则可达50%左右,幼儿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当前TSS的病死率约3%。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
(二)致病性:金葡菌能产生金黄色色素,血浆凝固酶阳性,能分解甘露醇,致病性强。
金葡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如α溶血毒素除引起溶血外,尚可损伤血小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杀白细胞素能破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浆中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从而阻止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灭作用,并有利于血栓形成;透明质酸酶可溶解组织间质中的透明质酸,易于病菌扩散。
此外,某些菌株可产生肠毒素(有A、B、C1、C2、D和E6种)、剥脱性毒素、溶纤维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溶脂酶等。
金葡菌主要寄殖于鼻前庭粘膜、腋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处,偶也寄生于皮肤、肠道、阴道及口咽部等,人群带菌者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约15%正常人鼻咽部带菌,医护人员带菌率约30%,免疫缺陷疾病患者中带菌率也高。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山丹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目录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蜡样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假结核棒状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志贺氏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阴沟肠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属于细球菌科、葡萄球菌属,此属现有细菌 30 余种,其中凝固酶阳性的有八种,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凝固酶阴性的有 28 种,较常见的致病菌有表葡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腐葡菌)。
此外头葡萄球菌、孔氏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吕克杜纳西葡萄球菌、解糖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摹仿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等均可致病,但皆属少见。
葡萄球菌的基因组包括一条约2800kb 的环状染色体、前噬菌体、质粒和转座子。
染色体和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均有编码细菌毒力和对抗生素耐药的基因,这些基因可通过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在葡萄球菌不同菌株之间传播,也可向其他革兰阳性球菌传播。
葡萄球菌可根据其表型特征如噬菌体溶解、血清反应、生化反应和耐药谱等分型;也可按 DNA 的特征用 DNA 指纹图谱、质粒指纹图谱、凝固酶基因型等方法分型。
根据表型特征的分型方法与根据 DNA 特征的分型方法相结合对调查耐药菌流行特征、追踪感染源、传播途径、考察感染控制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致病葡萄球菌中以金葡菌致病性最强,主要与其产生各种毒素和酶以及某些细菌抗原有关。
表葡菌和腐葡菌基本上不产生对人体具毒性的毒素和酶。
是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表现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导致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等;此外尚可引起异物相关感染、尿路感染、骨髓炎、关节炎、肠炎等。
葡萄球菌在医院内,特别在外科、烧伤科、新生儿病房等可交叉传播而造成流行。
因传播迅速,控制艰难,后果严重,故以往有“葡萄球菌恶疫”之称。
患者和带菌者为感染源医院内医生、护士、护工等的带菌率可高达 50% ~90%,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医院内尤以烧伤病房工作人员的带菌率最高。
入侵途径主要为有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人也可因摄食含有肠毒素的食物或者吸入染菌尘埃而致病。
医院内接触沾染细菌器械、物品极易污染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染菌直接接触易感者的皮肤,为传播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1.实验目的和方法实验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耐药性。
实验方法:采集金黄色葡萄球菌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筛选耐药菌株,利用平板法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2.实验环境和设备实验环境:实验室应具备严格的洁净度,保持室内干燥和稳定的温度。
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生化安全柜和消毒设备。
实验设备:无菌培养皿、试管、培养基、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3.实验操作规范实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服,保持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无菌。
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工作台和实验器具。
实验垃圾和污染物必须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4.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4.1感染风险-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实验室必须配备生化安全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
-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清洁和消毒操作台和设备,避免病原菌的传播。
4.2实验室安全风险实验室操作涉及对细菌的培养、传播和实验处理等过程,存在实验室安全风险。
为了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实验室必须经过合格的认证,具备安全设施和紧急处理措施。
-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引发意外。
-实验人员在实验处理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细菌的泄漏和传播。
4.3环境污染风险在实验过程中,细菌培养和处理可能会引发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实验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操作台和设备,确保环境卫生。
-实验垃圾和污染物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感染风险、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生化安全设施,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和设备,妥善处理实验垃圾和污染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2014年2月28日中午12时至13时,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某大学8名学生先后在校附近市场内的某餐铺食用过烧肉饭后,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烧肉饭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1.基本情况2014年2月28日17时至19时,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某职校校医院陆续收治8名某大学学生,症状均表现为头痛,呕吐,腹痛,腹泻。
8名学生接受对症、抗炎治疗后目前已痊愈。
2.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2.1 发病经过及临床体征对8名学生的共同就餐史调查发现,8人均于2月28日12时至13时在附近市场内的某餐铺食用过烧肉饭后,出现头疼,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8名患者潜伏期最短2小时,最长4小时,平均潜伏期2小时40分,其症状表现为头疼(100%),呕吐(100%),腹痛(50%),腹泻(62.5%),呕吐次数3-5次,腹泻次数2-8次,腹泻物为黄色稀水样便。
2.2 现场卫生学调查8名患者就餐的餐铺有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制作烧肉饭的原材料有鸡腿、土豆、包菜、大米等,均从白沙洲批发市场购入,有正规的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
但该菜铺卫生条件差,制作食品的原材料随意摆放,无防蝇、防尘、冷藏冷冻设施。
3.实验室检测3.1 标本来源患者嘔吐物1份,烧肉饭原材料蔬菜(黄瓜、土豆、包菜),生鸡肉、熟鸡肉、炸鸡块、米饭、香菜各1份。
各标本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3.2 增菌与分离培养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T4789.10-2010,将各标本增菌后,根据不同的增菌液划线接种相应的选择性平板,分离培养,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查,排出了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该菌在血平板上圆形光滑凸起,湿润,金黄色,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在B-P平板上呈灰色,周围有浑浊带,其外部有一透明圈。
1.生物因子特性1.1简介和起源1.1.1简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临床常见病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酶及抗原蛋白。
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及全身各脏器感染。
1961年临床上首次分离出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该菌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20世纪80年代后医院内MRSA感染逐年增多,该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目前也被称为“超级细菌”。
1.1.2流感病毒起源自从1961年英国发现MRSA后,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相继报道了MRSA所致的院内感染。
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MRSA感染率大大增加。
美国NNIS报道1975年182所医院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总数的2.4%,1991年上升至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因为这些医院里MRSA感染的机会较多,耐药菌株既可由感染病人带入医院,也可因滥用抗生素在医院内产生。
欧洲1993年1417家医院ICU分离的MRSA达60%。
而日本Kansai医科大学附属医院MRSA的分离率1993年达到41%。
国内在70年代发现有MRSA,近几年MRSA的检出率正在逐年上升,上海1978年在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只占5%,1988年上升至24%,1996年激增至72%。
天津1988年调查MRSA分离率为47%,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6年分离MRSA达58.3%,山东淮坊市1996年在三家医院的婴儿室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98株,其中MRSA为112株(56.5%)。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院1992年分离MRSA就达79.6%。
MRSA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者,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患者,长期住院及老年患者,MRSA极易导致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1.2生物学性状1.2.1分类MRSA分型对追踪传染源、研究型别与感染种类和耐药性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实验室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特别是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可能会意外接触到带有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样本。
据统计,在我国,HBV感染的携带率为8%-20%,而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
此外,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实验室工作者需要认真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实验室工作中,检验人员可能会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疾病。
其中,皮肤破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会使带有病原体的血液进入机体,从而引发感染。
另外,针头、刀片等意外损伤皮肤也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每年会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性HIV感染和职业性HBV感染发生。
除了皮肤破损,粘膜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
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原因,带有病原体的血液可能会飞溅到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部位,从而引发感染。
此外,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也可能引起感染。
因此,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实验室工作者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呼吸道。
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
因此,实验室工作者需要特别注意锐器的使用和管理,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此外,实验室工作者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正确佩戴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之,实验室工作者需要认真评估职业暴露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只有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才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居第二位,血源性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三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其中,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感染率较高;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可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0.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能够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准确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数量和特性,为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和环境卫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二、实验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化反应,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测:1、血浆凝固酶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发生凝固。
2、甘露醇发酵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产酸。
3、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三、实验材料1、样本:食品样本(如乳制品、肉类)、临床样本(如脓液、血液)等。
2、培养基和试剂:血琼脂平板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兔血浆革兰氏染色液生理盐水3、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接种环、移液管等四、实验步骤1、样本处理食品样本: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均质处理,制成稀释液。
临床样本:直接进行涂片或适当稀释。
2、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 75%氯化钠肉汤中,置于 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
3、分离培养从增菌培养物中分别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于 36±1℃培养 18 24 小时。
4、形态观察观察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周围有明显的透明溶血圈。
观察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使培养基变黄。
5、革兰氏染色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6、血浆凝固酶试验取兔血浆与可疑菌落混合,置于 36±1℃培养箱中观察,若血浆发生凝固,则为阳性。
7、甘露醇发酵试验接种可疑菌落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中,观察是否产酸。
五、实验结果1、形态观察在血琼脂平板上观察到金黄色、周围有透明溶血圈的菌落。
在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变黄的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与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又被称之为金葡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且感染能力比较强,一旦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内的白细胞一般会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非常严重的感染时白细胞消耗过多,也有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将影响人体的抵抗力,从而导致人体得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所以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有哪些?1.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
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这时病人会感觉晕眩、恶心、呕吐,甚至还可能会休克。
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较高,并且雨水比较多,食物很容易变质,这将给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极大的感染机会。
2.当人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巨噬细胞、白细胞将会遭到破坏,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将会有所减少,这时人体的免疫力便会明显降低,很容易得一些免疫疾病或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人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还会致使人体局部皮肤溃烂、化脓,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伤口继续向外扩散,导致身体出现比较严重的炎症,甚至还可能造成全身皮肤溃烂。
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是诱发脑膜炎的一个主要因素,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到人体大脑组织后就会诱发脑膜出现炎症。
这时病人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头疼、眩晕、恶心、呕吐、发烧,所以一旦人体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及时看病就医,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还可能会诱发败血症、组织感染、骨髓炎、肺炎、肠炎等疾病。
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季节性、广泛性。
在春季和夏季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常见,并且世界各地都分布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检出率有所不同。
在一些温度、湿度和卫生环境条件比较差的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比较高。
一般都是在生肉、熟食、速冻食品、乳制品、牛乳等食物中检出的。
其中生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相对更高一些,生肉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污染通常也是熟食被污染的主要来源。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阳性球菌,可分布于空气、水、土壤、物品,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葡萄球菌属有20余种,其中金黄色葡萄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腐生性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原种类多,结构复杂,已发现的抗原在30种以上,其中以葡萄球菌A蛋白较为重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抗原为完全抗原,可与人类IgG1、IgG2和I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
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后,可开展简易、快速的协同凝集试验。
荚膜多糖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
多糖抗原具有群特异性,存在于细胞壁。
A群多糖抗原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出,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核糖醇残基。
B群多糖抗原分离自表皮葡萄球菌,化学组成是磷壁酸中的N-乙酰葡糖胺甘油残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世界性卫生问题,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腔带菌率为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称为污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品传播等。
在实验室中,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皮肤黏膜损伤、医务人员带菌、吸入染菌尘埃以及食品污染等。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导致食物中毒。
此外,奶牛和禽畜患化脓性乳腺炎或局部化脓也会造成肉体和其他部位的污染。
人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但只有当皮肤黏膜受创伤或免疫力降低时才容易感染。
易感人群包括有创口的外科病人、严重烧伤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免疫缺陷者、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以及患流感、麻疹伴肺部病变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半小时到两天。
其肠毒素对人的中毒剂量一般认为是20~25μg。
当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后,在氧气不足够数量的条件下,温度20~30℃经4~5h繁殖,即可产生大量的肠毒素。
葡萄球菌危险评估报告1. 引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球形细菌,被广泛认为是人体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然而,某些葡萄球菌的株系具有病原性,容易引发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感染疾病。
本报告将对葡萄球菌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并预防相关风险。
2. 葡萄球菌的特征葡萄球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分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凝血酶阳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不同的株系。
其特征包括:- 通常以串珠状形式排列- 浓密的胞外多糖包被- 具有固定的呼吸代谢方式(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共有特征)3. 葡萄球菌感染疾病葡萄球菌感染常见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脓疱病等-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鼻窦炎等- 食物中毒:由于食物被产生毒素的葡萄球菌污染而引发,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等葡萄球菌感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下,易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食物传播等途径感染他人。
4. 葡萄球菌的危险性评估4.1 传播途径葡萄球菌可以通过食物、空气、尘埃、物体表面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
食物中毒是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传播方式,食用未经烹饪处理的食物,特别是含有高蛋白质的食物,容易导致葡萄球菌感染。
4.2 感染风险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不洁净的居住环境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较低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葡萄球菌。
- 医疗设施:医院、养老院等医疗设施的抗菌控制不善,容易成为葡萄球菌感染的传播地点。
4.3 防控措施为了降低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
-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经煮熟或储存不当的食品,尽量选择正规餐饮场所进食。
- 环境清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经常清洗空气净化器、空调等设备,并注意通风。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报告第二版文件编号:XXX—XXX-PG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医院XXX科目录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1。
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
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2.1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1。
0~1。
5μm×1.5~2。
5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
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
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2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3。
1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3。
2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3。
3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3。
4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4. 细菌的防治4.1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4。
2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5。
1操作要求:5。
1。
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5.1。
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5.1。
4 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使用过的一次性针、注射器、玻片、加样枪头等放入加有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锐器盒中浸泡消毒.5。
金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皮肤感染、食物中毒和肺炎等。
而其毒力的强弱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鉴定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细菌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荚膜形成能力金色葡萄球菌的荚膜形成能力是其毒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荚膜是一种由多糖组成的外层结构,能够帮助细菌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从而提高其对宿主的侵袭能力。
鉴定金色葡萄球菌的荚膜形成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如黏附实验、酚红素实验等,来评估细菌荚膜的形成情况,从而判断其毒力的强弱。
2. 溶血酶和凝集素产生能力金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溶血酶和凝集素是其主要毒力因子之一。
溶血酶能够破坏宿主的红细胞和其他细胞,导致宿主组织的破坏和溶解。
凝集素则能够促使金色葡萄球菌与宿主细胞粘附并侵入,加剧感染的严重程度。
通过检测金色葡萄球菌产生溶血酶和凝集素的能力,可以评估其毒力的强弱程度。
3. 抗生素敏感性金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是评估其毒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毒力强的金色葡萄球菌往往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能够抵御常规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通过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测试,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其毒力的强弱程度。
4. 基因检测最近,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金色葡萄球菌毒力的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检测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相关基因,可以直接评估其毒力的强弱程度。
金色葡萄球菌的pvl基因编码产生毒力相关蛋白,其存在与否与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有密切关系。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金色葡萄球菌毒力的强弱鉴定对于预防和治疗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其荚膜形成能力、溶血酶和凝集素产生能力、抗生素敏感性以及基因检测等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准确地判断金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强弱,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金色葡萄球菌毒力鉴定的方法会越来越准确和可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一般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而肠毒素形成条件包括:存放温度,在37℃内,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同时含一定量淀粉的食物,肠毒素易生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可发生于任何与血管内导管或其他异物有关的局限性葡萄球菌脓肿或感染,它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
持续性发热常见,而且可伴有休克。
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特别好发于静脉注射给药者和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
突然出现心脏杂音,脓毒性栓子和其他经典体征便可作出可疑诊断,确诊需依据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
葡萄球菌性骨髓炎主要见于儿童,可引起寒战,发热和受累骨疼痛,继之出现红肿。
关节周围感染常引起关节积液,提示为化脓性关节炎而不是骨髓炎。
白细胞计数常>15000/μl并且血培养常阳性。
(生物科技行业)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和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壹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壹般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而肠毒素形成条件包括:存放温度,在37℃内,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同时含壹定量淀粉的食物,肠毒素易生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和血管内导管或其他异物有关的局限性葡萄球菌脓肿或感染,它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
持续性发热常见,而且可伴有休克。
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特别好发于静脉注射给药者和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
突然出现心脏杂音,脓毒性栓子和其他经典体征便可作出可疑诊断,确诊需依据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
葡萄球菌性骨髓炎主要见于儿童,可引起寒战,发热和受累骨疼痛,继之出现红肿。
关节周围感染常引起关节积液,提示为化脓性关节炎而不是骨髓炎。
金色葡萄球菌实验报告1. 引言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
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以球状或卵圆形的形态出现。
金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皮肤感染、血液感染和肺炎等。
本实验旨在研究金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特性和抗菌药物敏感性。
2. 材料和方法2.1 材料•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无菌琼脂平板•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灭菌吸管•无菌移液器•紫外灯2.2 方法1.准备工作:将培养皿、试管、琼脂平板等器材进行灭菌处理,保证实验环境的无菌。
2.采集样品:使用无菌吸管,从待测样品中采集适量的金色葡萄球菌。
3.培养金色葡萄球菌:将采集的样品转移到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中,轻轻摇匀,然后在无菌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抹样品。
4.孵育:将涂有样品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摄氏度下孵育24小时。
5.观察生长情况:观察琼脂平板上是否有金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6.统计菌落数量:使用计数板或显微镜统计菌落数量,以评估金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
7.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使用纸片扩散法或碟片扩散法,将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施加到含有金色葡萄球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是否形成抑制圈,评估菌株的敏感性。
3.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金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典型的黄色菌落。
菌落呈圆形,直径约为2-4毫米,表面平整光滑。
这与金色葡萄球菌的形态特征相符合。
在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中,我们使用了几种常见的抗菌药物。
结果显示,金色葡萄球菌对某些抗菌药物表现出抗性,即在药物施加区域没有形成抑制圈,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则表现出敏感性,形成了明显的抑制圈。
这表明金色葡萄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4.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培养了金色葡萄球菌,并观察到了其典型的生长特征。
同时,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我们发现金色葡萄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宁城县中蒙医院SOP文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一.危害程度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因排列的规则形似葡萄状,故称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日用物品,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疾病。
二.背景资料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0.4-1.2微米,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7度,PH为7.4,耐盐性强,培养24小时出现,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菌落(1-2mm),产不同色素,如金黄、白色、柠檬色,对湿热敏感,在100度煮沸5分钟后杀死,浓汁中,紫外线敏感
致病性和感染数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能引起疾病是其产生多种毒素和酶,主要有a溶血毒素b杀白细胞素c肠毒素d剥脱性毒素e凝固酶f其他物质引起的局部的蜂窝组织炎等化脓性感染,还可引起如肺炎,心包炎,骨髓炎,肾盂肾炎等重症者可发展呈脑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目前,耐药性菌株的增多,已成为医院内交叉感
染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为吸入带菌的飞沫及接触带菌的感染伤口引起肺炎及伤口化脓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的物品,空气等。
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暴露在实验室传染性气溶胶中的人员是一种危害,尤其是有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其传染的实验室人员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
三.实验活动及及其危害性与预防措施
四、实验室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有: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耐药检测,生化分型实验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涂片染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传代,药物敏感实验,生化分型、涂片、染色等工作中可产生气溶胶,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也可造成严重污染。
拟采取防护措施:
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2 为了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于6cm以减小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
3 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够避免在本生灯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染性物质爆溅。
4 样品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
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
5 样品接种后将其固定在架子上,容器保持直立。
6 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培养操作严格按《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培养操作细则》进行。
实验室有16项实验活动,可能存在16个可能潜在的危害,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危害中度2项、低度危害14项,这些危害可能造成中度严重的后果1项、低度14项。
实验室试验活动风险评估
潜在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后果
实验样品涂片低度低度
实验样品的接收与开启低度低度
冻干菌种起开时产生气溶胶低度低度
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低度低度
在固定和染色时产生气溶胶低度低度
细菌接种培养低度低度
试管开封、样品转移、混合等产生气溶胶低度低度
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造成严重污染中度低度
培养物刮取时易产生气溶胶低度低度
样品的稀释混匀可能产生气溶胶低度低度
离心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低度低度
容器的破损和倾洒造成的污染低度低度
检测未经灭活的样品对仪器和环境造成污染低度低度
手污染造成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低度低度
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感染中度中度
个人防护装备未彻底消毒造成的污染低度低度
五、工作人员素质
本实验室共有技术人员2名,主管检验师1名,检验师1名,2名工作人员均在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从事金黄设葡萄球菌检验的技术人员均参加过生物安全培训,经过体检无传染性疾病,健康状况良好。
六、评估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外界环境相当稳定、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宿主范围广,感染机会多。
但发病治愈率高,多数抗生素敏感,医院可以进行感染后的处理以及患病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