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课件】一年级下册《春晓》3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54
春晓【一下】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到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7赠汪伦【一下】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唐代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不及:不如。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此诗为汪伦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赠给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8静夜思【一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和日积月累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2.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 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7.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天气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1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
11.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3首一年级上册(6首) (1)1、咏鹅 (1)2、江南 (2)3、画 (3)4、古朗月行(节选) (3)5、风 (4)6、悯农(其二) (4)一年级下册(7首) (5)1、春晓 (5)2、赠汪伦 (6)3、静夜思 (7)4、寻隐者不遇 (8)5、小池 (8)6、池上 (9)7、画鸡 (10)一年级上册(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3首一年级上册(6首) (1)1、咏鹅 (1)2、江南 (2)3、画 (3)4、古朗月行(节选) (3)5、风 (4)6、悯农(其二) (4)一年级下册(7首) (5)1、春晓 (5)2、赠汪伦 (6)3、静夜思 (7)4、寻隐者不遇 (8)5、小池 (8)6、池上 (9)7、画鸡 (10)一年级上册(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2023 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必背古诗
上册
• 1.《咏鹅》(唐・骆宾王)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 2.《江南》(汉乐府)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 3.《悯农》(唐・李绅)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册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