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放任”的美国[人民版][教案1]

“自由放任”的美国[人民版][教案1]

“自由放任”的美国[人民版][教案1]
“自由放任”的美国[人民版][教案1]

《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分小组课外收集文字、图片、影片等多种资料,个人撰写材料,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比较真实地再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过程,使学生如临其境,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基础知识。

②通过学生课外知识的搜集,提高学生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课堂上展示,介绍材料,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归纳整理能力。

④通过课堂上学生角色的转换,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学生收集文字、图片、影片等多种资料,撰写个人材料以利课堂应用。课内:

①角色转换:通过学生扮演创造情景使学生如亲临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理解并掌握经济危机爆发标志、表现、特点,且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②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共同分析、整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真正理解“病

入膏肓”的词义。

③探究学习:课前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

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课后:谈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撰写的论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表现的讲解,使学生认清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学方法】:

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请大家观看图片上的英文并翻译成中文

生:我懂三种生意,我会三种语言,我打过三年仗,我有三个孩子,我失业三个月,但我只要一份工作!

师:从英文中我们能看出该男子在干什么?

生:寻找工作

师:对他为什么要寻找工作呢?什么使他失业了?

生:

师:这是1929—1933年的美国街头随处可见的情景,这是一场叫经济危机的造成的恶果,什么是经济危机呢?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偏偏发生在美国呢?这一切的一切和“自由放任”的美国是分不开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自由放任”的美国

师: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发生于1825年的英国,其余的还有: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1857年发生于英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此后几乎是每隔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就会发生一次,而我们今天要讲的经济危机是发生于1929—1933年,它是目前资本主义世界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在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美国大地上爆发,请看我们的记者从美国发来的报道:(生情景表演)

生:大家好,我是新华社驻美国记者,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跌风再起,这是继24日出现的疯狂抛售之后的再次狂抛,这次狂抛导致市场崩溃,股票市场的崩溃犹如决坝洪水,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了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顿时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我在1929年10月29日拍摄的有关经济危机的爆发时的一组图片

生:多媒体展示图片

华尔街纽约交易所大门

焦虑不安地注视着华尔街金融界动向的人们

师:谢谢我们的记者给我们发来的报道。那么这次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呢? 生: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崩溃。

师:对,多媒体展示:

师: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爆发,迅速波及了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经济危机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请听听来自美国的朋友的亲身体验吧!

工人代表:我们的工厂倒闭了,我们失业了,到处都是工厂关门的凄惨景象,到处都是寻找工作的,就象刚才照片上一样

农民代表:唉,我们也遭殃了,农民遭受灭顶之灾,我们大量破产,到处都是田地荒芜的凄惨景家

资本家代表: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生产严重过剩,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只好把牛奶倒掉、玉米当柴烧、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危

机使我们倾家荡产了。

师:谢谢各位代表,通过代表的发言,我们了解到经济危机的种种表现:

师:同时,也看到了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入江河、玉米当柴烧,也不愿送给饥肠辘辘,四处流浪的人们。1934年,资本主义国家就有240万人死于饥饿,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和我们国家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政府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

师(过渡):牛奶倒入江河、玉米当柴烧,是不是真象资本家代表所说的:“由于生产严重的过剩”呢?

生:不是的。

师:是什么原因使资本家一方面疯狂的销毁产品,另一方面是“路有冻死骨”呢?生(讨论回答):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的价格,牟取暴利

师:请看展示:

师:根据上面材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

生1: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生2:资本家为了攫取利润,盲目扩大生产,使产品过剩,而工人工资增加有限无力购买,生产与销售产生矛盾。

师:大家分析的很对,一方面资本家在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下无限制地盲目扩大生产,导致无序竞争,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贫困,无力购买产品,致使产品滞销,导致市场供需矛盾扩大,所以,产

品并非出现绝对过剩,而是劳动人民过度贫困,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这是这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因此,并非家资本家所说的由于生产严重过剩,他们才倒掉牛奶,烧掉玉米的,因此,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这一点我们要认清。

师:请大家集体朗读P95“材料阅读与思考”回答: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生(朗读后回答):过度的贪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等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由于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家的为所欲为,股票投机,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因此,经济危机也最早从金融业爆发。

师:从以上的分析中你能否得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生: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师:对,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矛盾就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这场令资本家“谈虎色变”的危机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生: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师:很好,不仅持续时间特别长,而且波及范围特别广,涉及到工、农、金融各个部门,破坏性特别强,请看多媒体展示。

成为这场危机的代名词,它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美国的首脑,你会如何来解决呢?生:(大胆假设师要给予鼓励)

师:美国的胡佛政府是怎样采取对策的呢?

生: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师:对,胡佛政府继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后期虽然采取一些反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美国总统,多媒体展示。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

师:我们看了胡佛的简介,知道胡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上台的?

生:正值美国经济繁荣的顶峰,同时经济危机的凶兆已显露。

师:对,繁荣与隐患并存。当经济危机的凶兆显露时,胡佛误判美国的经济形势

基本上是好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怎样的反危机措施呢?结果怎样?让我们听听美国国民对他的评价吧!

生1:面对危机,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经济方案,还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在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我们的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生2:1932年是我们国家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

大举措: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美国总统 胡佛

美国第31位总统

(1929--1933) 父亲在胡佛6岁

时死去。母亲其9岁时去世。

1895 年毕

业于斯坦福大学。

1928年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

人的提名,获胜。

胡佛上台后,正赶上世界性的

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坠入深渊,

这使他原来的希望依靠美国科

学潜力来开辟一个“新时代”

的愿望破灭。尽管他进行了不

少努力,但危机一天天加重,

他苦无对策,弄得全国上下怨

声载道,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在竞选连任中失败。1932

年大选中,他被民主党的罗斯

福击败。退休后,他著书立说,

著作颇丰。

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师:非常好,你们能总结出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的特点吗?多媒体展示

生:采用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师:由于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加剧,人们嘲讽他为“饥饿总统”,垃圾袋、破经车都被称为“胡佛被”“胡佛车”。他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仅使自己名声扫地,也最终把美国的经济推向“病入膏肓”的境地。

多媒体展示:

师:请看这是当时在美国流行一首民谣,多媒体展示:

师:谈谈你对美国民谣的理解。

生1:它反映了经济危机始于股市崩溃

生2: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危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生3:大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凋敝、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面临崩溃的情况

师:分析的很好,你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从这首民谣里我们看出大危

机时,美国生产力大倒退、大破坏、经济凋敞,社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面临崩溃,那么这场经济危机到底对美国造成多大的危害呢?请让我们听听深受这场灾难危害的华裔朋友们的描述吧?

(生课前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写好发言稿为课堂作准备,生扮演华裔明友)生1

生2: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和倒退。

生3

生4:国民收入减少,失业剧增,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引发社会、政

师:谢谢大家的描述,这场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它冲击着美国的各个方面,给工业、农业、金融等带来危害,我们一起总结经济危机对

推到崩溃的边缘。美国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美国人期待“救星”的出现。

【课堂小结】:课件展示下表总结本课

标志

爆发表现

特点

措施(杯水车薪收效甚微)

影响(病入膏肓的经济)

(直接原因)

〖练习巩固,思维拓展〗(多媒体展示)

1.1933年你来到美国,发现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1700万人,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由此你感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

A波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特别长C破坏性特别大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你在上网查阅美国总统选举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词:“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一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由此你判断该总统应是:

A华盛顿B林肯C布什D胡佛

3.20世纪末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20年代美国的繁荣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4.你认为下列关于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作用的描述哪一个词语更合适

A杯水车薪B度过难关C卓有成效D欣欣向荣

5.探究活动:

谈1923-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参考资料:

《世界现代史》第十章第十一章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徐天新梁志明著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第八章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齐世荣著

《近现代世界史》下第十八章第十九章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历史(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网站:

胡佛

https://www.doczj.com/doc/7d14092654.html,

经济危机

https://www.doczj.com/doc/7d14092654.html,

搜索引擎——经济危机下的美国——网页:

雅虎:https://www.doczj.com/doc/7d14092654.html,

搜狐:https://www.doczj.com/doc/7d14092654.html,

百度:https://www.doczj.com/doc/7d14092654.html,

附录

课前预习学案

【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课外去收集文字、图片、影片、网络等多种媒体查找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如:经济危机的定义、纽约交易所前拥挤人们的图片、经济危机下的美国等。

2、通过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本知识归纳整理,以利课堂应用。

【预习新课】: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标志:

2、表现:

3、特点:

4、原因:

二、杯水车薪——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

1、胡佛上台的背景:

措施:

前期

结果:

2、胡佛反危机措施

措施:

后期

结果:

三、病入膏盲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幽默与讽刺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

歌谣:梅隆拉响气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叫“胡佛屋”

失业者手里提着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

乡下贫民把破汽车的前半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的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着取暖叫做“胡佛毯子”

还有人把衣袋翻过来,一分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

农民捉住野兔吃了,叫它“胡佛猪”

胡佛总统本人被称为“饥饿总统”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导入新课: “您就是那位夫人,您写的这本书,引起了我们伟大的战争,感谢您写这本书。”林肯对小说家斯托夫人说。林肯所说的这本书是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是不是这本书引起了美国内战呢? 讲授新课 回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后,存在的两种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奴隶,工业革命扩展到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看书种植园图片)两种制度间必然存在矛盾。 1爆发的原因 两种制度有什么矛盾?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原因是奴隶制存废问题? 总结:种植园奴隶主和资本家为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矛盾尖锐。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 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而在南方,则实行的是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度,南方1860年已有黑人奴隶400万人。南方奴隶制度是生长在美国社会的赘瘤,它严重窒息了北方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斗争主要围绕西部土地展开。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双方矛盾到19世纪50年代在局部地区已酿成武装冲突。在奴隶主的进逼面前,北方人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南方黑奴也不断展开暴动。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北方资产阶级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2. 导火线:为什么林肯能当选总统?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是内战爆发的导火线? 1854年共和党成立,林肯的主张是逐步废除奴隶制,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预示了奴隶制度的末日。 林肯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符合人民意愿,北方经济实力强。林肯当选总统,他必将行使总统权力,反对奴隶制扩张。南方决定发动叛乱。于是,南方7州退出联邦,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并于14日占领了联邦军的萨姆特要塞,挑起了内战(又称“南北战争”)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南北战争爆发。 3.内战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同学分析南北方在各方面谁占优势。) 北方废奴和维护统一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深得人心,北方在经济军事上也占优势。当时美国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方有23个州,人口2200万,工业生产是南方的10倍。南方只有7个州900万人口。南方之所以敢挑起战争,是因为南方早就从军事上做好了准备,南方军队素质高,军火工业发达,并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南方想通过速战速决打败北方。 由于南方军队早有准备,也由于林肯害怕国家分裂,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态度优柔寡断。而北方对战争准备不足,所以战争初期对于北方非常的不利 (出示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图) 如果你是林肯,为扭转战局,会怎样决策?并说明理由。 (要充分发动群众;利用西部资源。) 4.内战转折: 林肯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下决心解决黑人和奴隶制这一核心问题。于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见,顺应历史潮流,于1862年9月22日,毅然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美国400万黑人奴隶获得解放。这一伟大历史文件敲响了南方奴隶制的丧钟。同时,林肯还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颁布《宅地法》,把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第24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教案含解析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4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名师导语』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而且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恶化了国际关系。本考点在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低: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政府反危机的举措。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政府反危机的举措及认识仍需重点关注。

知识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____________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概况 (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________、破坏大,影响深远。 3.影响 (1)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局势紧张。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知识点二胡佛政府的应对 1.对策 (1)前期: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____________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 (2)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 【思维导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美国文学教案

I.Teaching Aim: through introduction, the students should get an idea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nation and how did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came into being and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early literature. II.Teaching method: Teacher’s Presentation. III.Teaching Tool: multi-medium. Key poi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一、基本概况 国名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U.S.A.),旧称花旗国。 【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人口】2.96亿(2005年7月)。白人占75%,拉美裔占12.5%,黑人占12.3%,亚裔占3.6%,华人约243万,占0.9%,多已入美国籍(2000年美人口普查数据)。通用英语。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10%。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 C.),人口约55.4万(2004年)。 【国庆日】7月4日(美国独立日,1776年)。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 美国文学表现为平民化,多元化,富于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美国文学大致出现过3次繁荣:19世纪前期形成民族文学,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两度繁荣,并产生世界影响,已有近10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111——116,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愈演愈烈。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北方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南方奴隶主却将几百万黑人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内;北方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方奴隶主却将多数产品输往欧洲国家;北方需要南方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南方却从欧洲进口廉价商品;北方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南方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美国南北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资产阶级依靠人民的力量,摧毁了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南北战争在美国领土上建立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西部土地问题。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参与意识强,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理性的思考分析能力。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历史,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思多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历史的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难点] 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授课人:孙瑜南京市板桥中学历史组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辩论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学生通过表演,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从当时的只有13个州发展到现在世界第一大强国,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转折性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讲述新课: 顾名思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南方与北方的一场战争,也被称为“美国内战”,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内战。我们前面学过美国独立战

(完整word版)《美国文学选读》课程标准

《美国文学选读》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美国文学选读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选修课。它与英美文学史密切结合,使学生在接触到浩繁的文学作品的同时,可以对繁杂的文学现象加以整理和梳理,并形成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开阔视野,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正确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美国文学选读通过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及其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语感,增进学生对美国社会、历史、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的了解,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学的欣赏能力及批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学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深入、直观地理解各个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把握其思想、语言及创作技巧上的特点;另外,还应对美国的文学评论流变具备相对清晰的认识。 2)语言知识:本课程是通过介绍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英语原文资料的阅读和解析,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这门语言的发展。 2.能力目标 1)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通过作者作品的讲解,学生可以对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评价,培养并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和课下阅读及评价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3)思辩能力:课上小组讨论环节和presentation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助其开拓思路,同时也为以后对英语的有效使用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 1)文学文化修养:本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素养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国文学及文化的理解,可以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全面接触这种语言和文化,并形成独立的开放的文化观,进一步强化其跨文化意识; 2)基本的研究素质:本课程通过对文学评论的介绍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文学鉴赏的不同视角,可使其具备基本的文学研究素质; 3)文学翻译的基础:本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读向学生介绍文字背后的人文、历史、政治、哲学及美学等因素,可为文学翻译课程提供较好的材料,并做好前期准备。 三、课程基本信息和内容要求

18南北战争教学设计

18、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说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能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归纳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 ②分析内战原因、性质、意义,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③对林肯作出评价,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根本原因,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正确评价林肯,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重点 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 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美国国旗导入。 讲述新课: 顾名思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南方与北方的一场战争,也被称为“美国内战”,The American Civil War, 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内战。我们前面学过美国独立战争,当时美国南方和北方是团结起来才打败英国的,昔日盟友今朝为何兵戎相见? 一、内战的原因:南北矛盾 师:美国南北方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点击多媒体)即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这两种经济制度虽然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和矛盾。 师: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到底有哪些矛盾? (北方主张保护关税,以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发展本国工业;南方为了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反对保护关税。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南方奴隶主还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双方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我们从刚才的材料中可以得知,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在劳动力、市场、原料、关税以及对西部新州等问题上矛盾越来越尖锐,其中劳动力因素是关键。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而南方使用和占有大量黑人奴隶,所以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北方的矛盾不可调和,不得不用战争来解决,而引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线又是什么呢? 导火线: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他当选为什么会成为内战的导火线呢? 出示材料分析题: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 南方奴隶主认为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势必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在林肯当选后不到3个月,南方11个州就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1861年3月,南方乘林肯总统刚上任,国家形势不稳之机向北方发动了进攻,战争爆发。

公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分小组课外收集文字、图片、影片等多种资料,个人撰写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比较真实地再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过程,使学生如临其境,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基础知识。 ②通过学生课外知识的搜集,提高学生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课堂上展示,介绍材料,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归纳整理能力。 ④通过课堂上学生角色的转换,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学生收集文字、图片、影片等多种资料,撰写个人材料以利课堂应用。 课内: ①角色转换:通过学生扮演创造情景使学生如亲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理解并掌握经济危机爆发标志、表现、特点,且在此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帮助,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②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共同分析、整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真正理解“病入膏肓”的词义。 ③探究学习:课前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课后:谈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撰写的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表现的讲解,使学生认清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影响。 【教学方法】: 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布置任务:把全班学生分为记者团、股民、工人、农民、资本家、总统政府等六大组,每一个组负责一个内容。各组的学习活动就当作跨越时空,回到1929年的美国。 2、分工合作,探究学习:各组同学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应的历史图片、历史文字资料,再对材料进行整理,结合课文内容推举一位同学作代表扮演角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美国9·11事件》,有机设问导入。 刚才同学们所看到的新闻片断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事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加深了美国经济的萧条。而1929年的一场在灾难也是从美国纽约开始,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到美国去体验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互动学习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角色扮演,再现情景之一: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记者和股民,先由记者报道纽约股票崩溃的情景,再对某一股民进行采访。 然后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危机的爆发标志。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教案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教案 Chapter 1 Colonial America (US is a quite special country in the world. Although it only has a very short history, it is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today. ) 1.Historical Background ⑴ In 1942, Christopher Columbus found the new continent called America. ⑵ Immigrants: Spanish (they built the first town on the new continent); Dutch (they built New York cit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French (today still lots of people’s mother tongue is French in North America) ⑶ English immigrants, Jamestown, Virginia, 1607 1620 “May Flower”, Plymouth (Imagine: transportation not convenient, why some many immigrants left their hometown and came to such a remote place as America? Economic reasons; Religious reasons) (Reformation and religious conflicts in Europe; persecution of Protestants) 2.American Puritanism(清教主义) ⑴ Puritans=Calvinists a:John Calvin, a theologian, Puritans believed most doctrines preached by him, so they were also called Calvinists but puritans wanted to “purify the church” to its original state, because they thought the church was corrupted and had too many rituals c:To be a Puritan: taking relig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living for glorifying God; believing predestination(命运天定), original sin(原罪,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是有罪的), total depravity(人类是完全堕落的,所以人要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要尽可能做到最好以取悦上帝), limited atonement(有限救赎,只有被上帝选中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 d lif e style o f Puritans: pious, austerity of taste, diligence and thrift, rigid sense of morality, self-reliance (John Milton is a typical Puritan.) ⑵ American Puritan a:On the one hand, American Puritans were all idealist as their European brothers. They came to the new continent with the dream that they would built the new land to an Eden on earth. b:On the other hand, American Puritans were more practical maybe because the severe conditions they faced. ⑶ Influence on literature a:Basi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dream of building an Eden of Garden on earth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were mainly optimistic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God sent them to the new continent to fulfill the sacred task so they would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they met at last. Gradually Americans found that their dreams would not be successful, so lots of pessimistic literary works were produced.) b:Symbolism(象征主义): lots of American writers liked to employ symbolism in their works. (typical way of Puritans who thought that all the simple objects existing in the world connoted deep meaning.) Symbolism means using symbols in literary works. The symbol means something represents or stands for abstract deep meaning. c:Style: simple, fresh and direct (just as the style of 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自由放任的美国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堂引入 胡佛是美国的第31任总统。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他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并预言,他会使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一辆车。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就职演说中踌躇满志地说:“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他美丽的预言,不久就被经济危机无情粉碎了,他被嘲讽为“饥饿总统”。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困境?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及美国政府早期的应对。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爆发 1929年10月,一场以__股票__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点拨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只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2.主要特点 (1)范围广:首先在__美__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思维拓展: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①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②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影响 (1)经济方面:破坏社会__生产力__,浪费社会资源。 (2)政治方面: ①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自由放任的美国

自由放任的美国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案+试题试卷)教案部分课题名称:“自由放任”的美国(课本详案)教学目标:了解经济大危机首发于美国的原因,认识它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1929―1933美国经济大危机。难 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自由放任”的政策在相对稳定时期曾对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这一政策恶性发展又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爆发。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不仅使美国遭受重创,还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专题六第1课“自由放任”的美国一.世界经济大危机(2)直接原因:市场供需出现矛盾。(可结合材料分析)问题1:生产和销售之间确实有尖锐矛盾。材料一(高考题):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 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问题2: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①贫富差距过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材料二: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的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②信贷消费过度:分期付款(按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矛盾更尖锐。③股票投机过度:造成了繁荣的假象,使矛盾激化。二.杯水车薪(胡佛总统的经济调整作用很小) 1.自由放任危机爆发(1)美国依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膨胀起来的实力,大规模扩大生产。(2)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量已超过整个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3)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4)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自我治疗”危机恶化(1)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坚信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程目标: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 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②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③认识自由 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图片、图画等生动再现当时情景; ②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③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 度的弊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 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明确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正确的经 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②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20c20’s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隐患。2、1929~1933年美国经 济大危机。 四、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教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第31任总统时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并且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 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美国爆 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自由放任的美国

自由放任的美国(第1课时) 主备人:贾成鹏审核人:于海浪授课人:____时间___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探究一: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期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激化(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了解经济大危机概况: 爆发:年10月,华尔街。 席卷:崩溃迅速席卷美国部门,并迅速在 引起连锁反应,形成经济危机。 表现:崩溃、倒闭、关门、荒芜、大幅下降、剧增等。

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与之间矛盾激化。 3、具体原因:生产、竞争、主义盛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 探究二:此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根据括号内提示内容概括危机特点)(1);(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2);(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股市崩溃到金融业、工业、农业、商业危机) (3);(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年多)(4);(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减少2/3;失业超过3000万) 探究三:这次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经济: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地破坏; 2、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法西斯势力抬头) 3、世界局势: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 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广西南宁期末)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上述消费方式() A.使经济持续繁荣发展B.埋下了经济发展隐患 C.消除了生产过剩问题D.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分期付款现象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1929年经济危机的大爆发也证实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就是生产相对过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消费的方式,与福利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青冈期末)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 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以提供就业 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降低价格以刺激消费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可知,这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日照5月考)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其中北美、西欧以及日本都属于政治经

自由放任的美国(1课时)

自由放任的美国(1课时)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张彩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视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谈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幻灯课件 教学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门。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这个地方是用来做什么的?(股票交易、证券交易)股票又是什么? 股票是社会经济晴雨表、调节器,社会经济的兴衰往往通过股票反映出来,社会经济繁荣股市就繁荣,反之,股市就衰落。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06---07年度我国股市大涨,,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4月份中国居民人民币存款锐减1600多亿元,大量流入股市,上周四,我国上证指数终于站上了4000点的高位,可谓是“牛气冲天”,这一天可以说是我们中国股市的“红色星期四”,但是,股市是不是只涨不跌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1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的美国》教案1 人民版必修2【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 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 重点:(1)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概念解析: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指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有严重悲观情绪、持续时间很长一个时期(1929——1939年)。 教学过程 导入:1929 — 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场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么样渡过危机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18课的学习。 背景资料 1918年,历时四年的一战结束。

自由放任的美国教学设计

“自由放任”的美国 陈丽旭 【课标解读】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和影响;掌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特点及效果。认识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以美国小女孩艾迪家的生活为线索创设故事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概括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的突破以补充材料引导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增强悲悯情怀,设计问题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和适当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前提与保证;面对危机,不但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企业、金融业的行为,而且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加强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同时要对国家政府充满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剧情表演(幽默与讽刺)小孩与妈妈地对话 旁白: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倾听一段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的一段对话:小孩:妈妈,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父亲现在失业了,没有钱买煤啊! 小孩: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因为生产的煤太多了。 旁白:这是多么奇特而又罪恶的情景啊!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就要大量开采煤。一方面,煤矿工人家里因为没有钱买煤而挨冻;另一方面,又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煤“太多了”而卖不出去。这种“产品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 老师:就让我们跟随剧情回到那个奇特而又罪恶的20世纪30年代,从这场经济危机中来认识一下“自由放任”是否完美无缺。 新课设计: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标志: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认真思考: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提示:从①美国的经济地位; ②世界市场等角度思考) 学生:(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师: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爆发,迅速波及了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经济危机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请听听来自美国的朋友的亲身体验吧! 工人代表:我们的工厂倒闭了,我们失业了,到处都是工厂关门的凄惨景象,到处都是寻找工作的人,就象刚才照片上一样。 农民代表:唉,我们也遭殃了,农民遭受灭顶之灾,我们大量破产,到处都是田地荒芜的凄惨景家 资本家代表: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生产严重过剩,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只好把牛奶倒掉、玉米当柴烧、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危机使我们倾家荡产了。 师:谢谢各位代表,请你们依据美国朋友的讲述,和教材110页总结经济危机的表现。 2.表现: 学生:(1)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剧减。(2)农业遭受灭顶之灾,大量农民破产。(3)各国失业人数剧增。 师:我们看到了资本家的贪婪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入江河、玉米当柴烧,也不愿送给饥肠辘辘,四处流浪的人们。1934年,资本主义国家就有240万人死于饥饿,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和我们国家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政府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 师(过渡):牛奶倒入江河、玉米当柴烧,是不是真象资本家代表所说的:“由于生产严重的过剩”呢?我们来诊断一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3.原因(请您来诊断) 材料一:到1932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们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收入不到1000美元。 现象:贫富差距大问题:购买力底(市场受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