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考研基础背诵笔记

哲学考研基础背诵笔记

哲学考研基础背诵笔记
哲学考研基础背诵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I. 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辨析考的机率很少)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性质而言) b: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关系定义)c: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作用) d: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意识属性) e: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研究对象) 哲学的特点是: 一般性,最高的抽象性,普遍性,指导作用,阶级性(一般不强调)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㈠:区别 I:定义不同 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 b:具体科学的含义是各门内容不同的,独立的学科(一般不考) II:特点不同 a:研究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b:原理的适用范围 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领域;具体科学则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 III: 相互关系 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指导。 【2-B】世界观与方法论 I.定义不同 ⑴世界观;(又叫宇宙观)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⑵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II:相互关系 ⑴世界观与方法论缺一都不能存在。 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2-C】哲学与世界观 I:定义不同 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 b:世界观的含义是(同上) II: 特点不同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理性认识) b: 世界观是非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式是感性认识。 III: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圣才出品】

第8章《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1.《老子》一书之时代考证 《老子》一书,相传为系较孔子为年长之老聃所作。其书之成,在孔子以前。今以为《老子》系战国时人所作。就本书中所述关于上古时代学术界之大概情形观之,亦可见《老子》为战国时之作品。 (1)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故《老子》不能早于《论语》。 (2)《老子》之文体,非问答体,故应在《论语》《孟子》后。 (3)《老子》之文,为简明之“经”体,可见其为战国时之作品。 2.老聃、李耳之考证 李耳为“隐君子”,其讲学必不愿标自己之名。传说中恰有一“古之博大真人”之老聃,故李耳即以其学为老聃之学。既可隐自己之名,又可收庄子所谓“重言”之效。故《荀子》《吕氏春秋》《庄子·天下篇》,皆以《老》学为老聃之学。及司马迁知李耳为《老》学首领,而又狃于世人之以《老》学为老聃之学之说,故遂误将老聃及李耳合为一人矣。今当依司马迁认李耳为战国时《老》学首领,但认李耳为历史的人物,而老聃则为传说中的人物,二者是二非一也。 二、《老》学与庄学 1.《老》学

《老子》之学说,《荀子》批评之,《庄子·天下篇》称述之,《韩非子》“解”之“喻”之,《战国策》中,游说之士亦引用之;故可知其在战国时已为“显学”矣。 2.《老》学与庄学之考证 (1)汉以前,无道家之名,《老子》之学说与庄子亦不同。上文谓《老》学为杨朱之学之更进一步者,而庄学则为其更进二步者。 (2)《老》学注意于先后,雌雄、荣辱、虚实等分别。庄学则“外死生,无终始”。《老》学所注意之事,实庄学所认为不值注意者也。 (3)战国以后,老学盛行于汉初;庄学盛行于汉末。 (4)《老》学述应世之方法,庄学则超人事而上之。 三、楚人精神 楚人为新兴民族,本无较高文化,孟子又谓“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可见楚人慕周之文化者,须至北方留学,方能得之。然楚人虽不沾周之文化之利益,亦不受周之文化之拘束;故其人多有极新之思想。 四、道、德 1.道 (1)古时所谓道,均谓人道,至《老子》乃予道以形上学的意义。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总原理,此总原理名之曰道。 (2)《韩非子·解老》云:“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考研政治高效背诵记忆技巧

考研政治高效背诵记忆技巧 考研政治高效背诵记忆技巧 一、记忆和理解相结合 1、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政治来说,人物,实质,原因这 几个就是掌握一个原理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可以简化记忆来加深印象。 2、根据时间,结合史纲 史纲可以说是贯穿其他所有科目的基础,而且它又是这几科目中最简单的一门,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复习毛中特等内容时,将知识 点放入时间的纵轴中去理解记忆,与史纲结合起来,既容易理解也 能方便记忆。 3、根据内容,分析整合 在政治记忆中,有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非常相似,容易记混,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把同类的整理出来,拓展各自的背景及意义, 对比记忆。比如以会议为线索,以理论为线索,以著作为线索等等。这些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记忆,而且经过整理,知识结构已经 很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记忆也不容易弄混。 4、关键词记忆法 有时候,我们对于一些知识点比较难懂,记忆也比较吃力,这时候可以采取关键词记忆法,从中提取关键词来记忆,也方便自己的 理解。 二、加强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在暑期阶段复习中,同学们有每个人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安排,在政治复习上的时间不会很多,但是只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

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复习记忆政治考点,效果不会差。对于政治重要 知识点的记忆,同学们要多加重视,多记忆几次,让其在脑海里能 够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形成知识网络,全方位记忆 很多同学们记了很多东西,但是实际运用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这种情况往往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还没有完全的吃透知识点,只是单纯的记忆,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持,各个知识点没有结合 在一起,也是不够的。 在复习的.时候,多试着将政治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有自己的一 个框架,这样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四、结合真题巩固 政治也不是单纯的记忆就可以的,还需要同学们配合真题来巩固。历年真题是同学们复习的必备材料,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对知识 点也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相应的题型也会了解,在根据真题 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做完真题最好能够在 结合做题情况做好笔记,另外自己再花时间做好总结。

考研中医综合必背笔记

中医方剂学 一、解表药主入肺、膀胱经,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虽有表证,也要慎用(一)发散风寒药 1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桂相配治疗风寒表证】 2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性味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桂枝单用解肌发表,配伍芍药,调和营卫;类似:柴胡单用疏肝解郁,配黄芩和解少阳。 eg:桂枝汤中调和营卫的配伍有:桂枝和白芍,生姜和大枣 3 紫苏(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不宜久煎,主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4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呕家之圣药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炭) 止血(肺胃等多种出血证)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荆芥穗祛风作用强于荆芥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风中润剂,既能祛外风,也能熄内风,祛风湿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驱上半身风寒湿痹见长(独活为下半身) 8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9 藁本:散寒除湿,祛风止痛—太阳引经药 10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经引经药 11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少阴经引经药,细辛辛燥伤阴,“辛不过钱” 12苍耳子: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包煎,有毛易刺激喉咙 14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通经下乳 (二)发散风热药 1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注:薄荷能发汗,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2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宣肺祛痰、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退翳明目、熄风止痉、镇静安神(3-6g) 4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5桑叶: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6菊花:疏风清热(黄)、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白)、清热解毒(野) 7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8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透疹、降压 9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10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疏肝要药与黄芩配伍和解少阳 11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2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麻黄汤 桂枝配芍药,生姜配大枣—调和营卫—桂枝汤 生姜配半夏—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荆芥配防风—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升麻配葛根—外感风寒所致头痛,麻疹初期—升麻葛根汤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_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她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思考与练习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她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与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就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与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第二章正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就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就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二、思考与练习 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就是什么? 其内容一就是抒写孤苦寂寞与忧生惧祸之情;二就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就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就是长于抒情,二就是工于比兴;三就是精于用典;四就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就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就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第三章两晋文学 一、基本知识 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超详细考研政治复习经验贴

超详细考研政治复习经验贴 我认为政治不需要报班,政治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拦路虎,第一个是哲学,第二个是政 治经济学,这两个解决了,后面是一马平川啊,可以尽情的驰骋。哲学可以找去年的哲学 讲解视频看看理解,政治经济学也可以看看理解,主要还需要把里面的套路摸清楚就学好了。辅导班的基础班是给你规划下政治怎么学以及时间规划,强化班是在7天的时间里面 带你刷完课本,然后带你哈牛逼,推销书等等。冲刺班就是讲一些大纲新变化,预测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一套政治资料就可以搞定的。真正好的东西在后面,大家是可以报的。 我认为政治学习需要抓这句话“易中,不易早,更不易迟”。中是集中和适中的意思,不能太早,千万不能太迟。大家对学习政治的能力,你们自己心中有把标尺,理科生还有 那些认为政治比脱单还难的同学要早点开始,可以在8月就开始。文科生,觉得政治拿捏 的住的可以在9月份开始,大神,二战的,学法律的同学大纲出来时候开始吧。有的人规 划说6月份,7月份开始,我觉得太早了有几个弊端,开始的早,肯定一天在政治花一个 小时时间,这样学的效率不是很高啊,看到前面的后面就模糊了,看到后面的前面记不得了,因为每天投入少,战线容易忘记。所以我认为政治需要适中的时间,结合自己能力定 时间,然后集中投入时间,进行轰炸,缩短战线。 政治老师有肖秀荣老师,石磊老湿,任汝芬老师,文都里面有几位老师想不起来名字了。每次考完有些老师就开始发布消息了,说我压中多少题,多少分,截图,给证据。我 要是当政治老师,在考研一年中,不断的出资料,试卷,讲课,预测题。我特么么也能压中。关键是要在后期我们一个星期背诵的时候压中才算真正的压中,你以前压的谁看呀。 所以,我推荐肖秀荣老师啊,基本上90%都用他的,而且有些老师预测会抄他的,另外传 说中他的预测中有些利益关系,基本会压中2道半题目。跟着老肖走就可以了。 资料,彩色笔颜色要多一点,另外如果你们学校有一些专门卖考研,考公资料的,里 面会卖政治资料,因为盗版很便宜的。学生也没钱,大家还是支持正版哈。 我是8月份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8月底上辅导班的课,一个星期带我过完政治,白天上课,晚上我就把白天上的内容往精讲精练上画出来,画到第二天,我 把辅导班资料扔了,画你妹啊,上你妹的课,都是在精讲精练上面的内容。浪费我的时间。然后辅导班课不去上了,后期的冲刺班我都没有去上。然后中间1000题还被偷了。我就 耽搁到9月1日开始。我就看精简精炼,然后看一章,做一章一千题,这样会大大加深对 书本的印象。9月中旬大纲出来了,很多人问,要不要买大纲把精简精炼不。我认为不需 要买大纲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编写的时候就对大纲预测了,而且大纲出来后,他的微博会 补充大纲新增知识和对应练习题。我们重新买的话,还需要重新适应好麻烦。而且题目也 别贪多哈,就1000题就行了,其他的质量不一。然后就这样过了第一遍大概10月份吧。 第一遍过后,脑袋里面都是屎,乱七八糟的,好乱啊。特别是哲学难理解,政治经济学选 择题全错。然后我就想办法解决啊,在一个经验贴看一个学长说,有个画龙点睛的资料挺 不错,特别是哲学一遍就懂。然后我就买了笔记和题目这里绝对不是推销资料。买回来后 看笔记哲学是编写的很不错,一遍下来我就懂得差不多了,政治经济学它也帮助推理,解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

xx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xx“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 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xx(概念)分析。 第一章 xx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xx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xx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xx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xx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xxxx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2021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19考研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在被录取之后,还是很激动的,因为自己的复习较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身边研友的陪伴。就从考研备考来说,我将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定要提前想好要不要考研。在暑假之前,我是没有打算复习考研的,内心想着文科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并准备暑假去实习。实习了半个月,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就在想,大学毕业说不定也就是实习的样子,待遇也好不到哪去。经过自己内心的灵魂拷问,我决定:辞去工作,考研。那么问题来了,考哪呢?又是一番挣扎,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了,我还没有怎么关注过考研信息。我就找了我的室友,问了下考研的流程,最后选择了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原因是学校离家近,专业也在大学期间学过一些,也方便以后找工作。因为选择的晚,前期复习起来总是手忙脚乱的。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乱,选择了复习就是了,拼上一把。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都是全日制,招收二十多个人。当然,很多文科专业都是类似的,甚至招的人更少。竞争还是有的,所以有意考研的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范围:政治、英语一、业务课一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业务课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接下来我将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块来谈谈我的一些经历。 政治英语几乎是所有考研人都要考的,如果英语特别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别的语言。因为自己开始复习的晚,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高,但其他语言也没有基础,所以我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背了《一本单词》,辅导班虽然是大班授课,但是我仍然是学到了不少,尤其是用词根词缀记忆单词。此外,我在上课以外的时间也会和班上别的同学交流,加上老师的鼓励,使我对英语复习越来越有信心了。就这样一天天的跟着学习,我的英语词汇语法越来越好了。后来就是集中的练题,做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但是真题没有一套套做,是按照老师整理好的分类进行练习的。政治,暑假我是都没想复习,因为听说政治复习早晚最后的分数差别不大。所以,我就想晚点开始,先把别的复习复习。在国庆之后,我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是直接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做做看看答案,解析也是认真的看,因为没有时间看别的资料了。李凡配套题既是我的练习册又是我的参考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2013考研政治系列电子教材(一) 考研政治核心考点 背诵笔记 陈闫编写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关于各种派别的言论,此处不列出,请参见我编写的《哲学派别言论汇总》,博客上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21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2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导致形而上学或者唯心主义。 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 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5时空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都是客观的;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26反对绝对论时空观,坚持相对论时空观:绝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运动状态是没有联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互不相关的。而相对论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质本身的分布也有关,并且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的。 27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动物或者机器人没有实践能力(人故意咬狗)。 28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29实践的物质性的表现:①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③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受到客观手段和规律的支配。 30实践最首要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考研政治哲学笔记大全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 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 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 识、社会知识、思维知 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 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 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 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 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 ①物质和意识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世界上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最高概括。研究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乃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 ②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就成为人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5.哲学的党性 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哲学流派,但任何一种哲学流派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可能超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外。坚持哲学史上只有两大基本派别,否认“第三种路线”的存在,这就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一般地说,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坚持唯物主义;而反动的没落的阶级坚持唯心主义。

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上岸啦!因为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也看了很多学长学姐们备考经验,所以作为回馈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是在大三下学习的时候决定考研的,因为当时还赶上了学校的其他考试,所以对于我来时,我的考研之路既辛苦但也很充实! 本人是高中时时一个文科生,属于那种能写会编的类型,而且高中时的底子还剩下点,而且看很多前辈都说报班没什么用,我也就没有报班。我大概是从十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当时就借了一个报政治考研强化班同学的政治讲义看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快速浏览,而第二遍才仔细看的。 然后就买了《李凡政治新时器》,对于《政治新时器》我主要是分阶段看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注意,这本书我觉得都是精华。 接下来押题卷的重要性考研党应该都懂的,大题我是完全背下来的。其实政治大题大家分数差别不会非常大,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题。 英语单词我用的是《一本单词》,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阅读我用的也是他的,他对真题的解析思路清晰有条理,个人比较推荐。我总共刷了五遍真题,把里面的经典句式和高频单词都尽量做到熟悉,同时抄录到笔记本上,《木糖英语》也特别值买,他把出题者的出题套路总结的很彻底。我觉得考研英语的真谛就是要一遍遍不断的刷真题,多记笔记。 多读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我坚持早晚都会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书背书,不管是单词还是作文,什么都读。当然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我是习惯是早上背单词,晚上背作文和笔记,最后分数一些时间来做阅读,每天都定好计划要具体做什么。恒心一定要有,一定要简直的下来,当然如果平时吃完饭后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app上练习背单词。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发现不仅词汇量能有一个提升,更重要的是语感和写作技巧也能进步,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推荐《蛋核英语》作文书,好句子和整体思路框架都不错,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十月份就要开始练习写作文了,争取每天一篇大,小作文。 也可以那些模拟题练手,找找做题的感觉,《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历年真题要多研究,多刷几遍,多分析分析出题者的思路和考察点。 相对专业课来说,本人建议大家做一个有规律性时间合理的计划,计划一定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圣才出品】

第6章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孟子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盖孔子开以讲学为职业之风气,其弟子及以后儒者,多以讲学为职业。然能“以学显于当世”者,则推孟子荀卿。二人实孔子后儒家大师也。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 2.孟子的抱负 孟子邹人,邹与鲁极近,皆为儒家之根据地,故儒家者流。孔子一生之职志为继文王周公之业,孟子一生之职志为继孔子之业。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1.孟子对《诗》《书》之态度 (1)“为诗”不能“固”,即孟子所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孟子讲《书》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孟子对周礼之态度

(1)政治经济制度,虽不必为历史上的周制,历史上的周制,在详细节目上,在诸国亦不能如此之整齐画一;然周制之普通原理,与此所说,当相差不远。 (2)仁政,即是上述之政治经济制度。“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以“分田制禄”,其结果必与“周室班爵禄’’大致相同。就此方面观之,孟子对于当时之传统的制度之态度,为守旧的。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1.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 传统的观点,一切政治上经济上之制度,皆完全为贵族设。依孟子之观点,则一切皆为民设。此一切皆为民设之观点,乃孟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 (1)孟子贵王贱霸,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惟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己。 (2)孟子以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皆为民设,所谓君亦为民设。故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3)孟子虽以为社会中仍应有君子野人,治人者及治于人者之区分;但此区分乃完全以分工互助为目的。 (4)政治上至高之位,必以最大之德居之。所谓天子,必圣人乃可为之。故尧舜禅让,成为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 2.孟子之理想的经济制度 (1)依孟子之理想,乃土地为国家所公有,人民受土地于国家而自由耕种之。其每井中公田之出产,虽仍可为国君卿大夫之禄,“以代其耕”;但农民之助耕公田,乃如纳税于国

哲学导论笔记(哲学研究生专用)

《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审美观 第一篇: “美学”一词源于希腊语:aesthetic,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通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想录》一书中提出。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第十一章: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 按主客关系来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则无审美意识可言,审美意识不属于主客关系,属于人与世界的融合,即天人合一。 一、审美意识: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 1、审美意识在于“天人合一”与“情景合一” 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叫人,人与世界万物交融不同于主客观的统一,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是合而为一的关系。审美意识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心境”、“情境”。 2、“无我”——“有我”——“忘我” 中国传统哲学重视天人合一,西方传统哲学重视主客关系。 “无我之境”:无主客之分,没有自我意识,原始天人合一; “有我之境”:有主客之分,有自我意识; “忘我之境”:超越主客关系达到更高级的天人合一 审美意识的核心在于“超越”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 1、审美意识的直觉性:指审美主体面对客体的一种不假思索,无需推理就能立即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2、审美意识的创造性: 3、审美意识的愉悦性; 4、审美意识的超功利性 5、审美意识的诸种特性都在于超越主客关系和认识 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 自由本是超越的、彼岸性的、无法直观的,但在审美中自由却有了经验的,成为可以直观的。 审美是人之自由,人之为人的体现,是人存在的表征。 审美意识超越并高于道德意识,但它并不是不道德,更不是否定道德,只是它不用道德标准来衡量。 第二篇 第十二章: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 一、传统哲学与惊异的对立 1、柏拉图:开哲学与惊异对立之先河 惊异就是对无知的意识,或说是求知欲的兴起,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可理解的世界和可感觉的世界,哲学的展开和目的不是惊异于感性世界的感性表象,而是在于可理解的世界中关于对立面的梳理。 2、黑格尔:哲学超出惊异 黑格尔把惊异理解为只是激起精神的东西的开端,而不是对人真正有价值的,值得追求的目的即精神的东西本身,惊异意味着刚刚从无自我意识中惊醒,至于真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1998-2012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台阁体 2.乐府诗 3.竹林七贤 4.《录鬼薄》 5.话本 6.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何谓“建安风骨”? 2.何谓“诗六艺”? 3.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词和散曲在体制上有何异同? 5.默写李商隐《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 6.简述《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题20分) 1.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试述苏轼、辛弃疾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3.结合作品,谈明清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演进轨迹。1999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古诗十九首 2.叶儿 3.索隐派 4.《全唐文》 5.楚辞 6.南社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何谓“诗无达诂”? 2.何谓“沉郁顿挫”? 3.简述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4.简述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 5.默写陆游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6.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 2.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3.谈《西厢记》中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对主题改造的意义。 2000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一人永占 2.诚斋体 3.阳羡派 4.《元曲选》 5.风骚 6.志人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司马迁有那些经历与《史记》的写作有关?

2.二晏的词风有何异同? 3.白居易的诗歌应当怎样分类? 4.简述元代杂剧的文体特征。 5.默写杜甫诗《登高》。 6.简述《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试比较玄言诗与陶渊明诗的异同。 2.试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3.从成书方式的演变谈谈,明清小说自身的进步。 2001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南施北宋 2.子弟书 3.四家诗 4.《中原音韵》 5.西昆体 6.常州词派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简述汉赋发展概况。 2.王维、孟浩然的诗风有何异同? 3.韩愈各类文章有何特点? 4.简述骈文与散文的文体特征。 5.默写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6.简述张生形象的演变过程。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 1.如何评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2.试论李煜个人身世经历与其对词体发展贡献的关系。 3.试比较《水浒传》与《西游记》的特征区别及其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2002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永明体 2.阳湖派 3.《游仙窟》 4.《山中白云词》 5.《青楼集》 二、简答(共40分,每题10分) 1.下面是南宋两位学者朱熹和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释。试比较两种说法的异同,并予简要评价。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卷一)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拖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南宋胡寅《斐然集》卷十八《致李叔易》引李仲蒙语) 2.举例说明杜甫诗歌语言凝练的特色。 3.简述欧阳修的散文成就。 4.试析公安派创作主张与中晚期社会思想的关联。 三、标点下文(10分) 陆德明苏州吴人也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陈太建中太子征四方各儒讲于承光殿德明年始弱冠住参焉园子祭酒徐克开讲恃责纵辩众莫敢当德明独与抗对合朝赏叹解褐始兴王国左常待迁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炀帝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召经明之士四方至者甚众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交难无出其右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