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购与库存控制作业与试题复习

采购与库存控制作业与试题复习

采购与库存控制作业与试题复习
采购与库存控制作业与试题复习

采购复习

计算题:

1、求EOQ与年生产次数、订货点及最低总成本;

2、求定期订货法的订货量;

3、指数平滑法求轮胎月销售预测值;

4、回归预测法求销售量;

5、ABC分类法;

6、MRP。

7、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预测冰淇淋需求量;

8、求EOQ、年总成本和年订购次数;

9、价格折扣条件下,求最优订货批量和订货点

库存控制与管理策略

库存总成本=购入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

购入成本:采购价*订货量

订货成本:与订货量无关,与订货次数有关

存储成本:与订货次数无关,与订货量有关

缺货成本:假设不允许缺货,则此项为0

则有:

库存总成本=购入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

?问题描述:每次订货数量(批量)为多少时能够使得总的购买和保持库存的成本最经济?

?订货批量的数学模型E O Q(E c o n o m i c O r d e r Q u a n t i t y)

(复习指导8)根据预测,市场每年对某公司生产的产品的需要量为25000台,公司一年有250个工作日,生产率为每天125台,生产提前期为6天。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40元,单位产品的年保管费为20元,每次生产的生产准备成本为20元。试求该公司的经济订货批量、年生产次数、订货点和最低总成本。

建立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 O Q模型

?存贮某种物资,不允许缺货,其存贮参数为:

?D=25000,单位时间需求量,为常数(件/年或件/月);

?T:存贮周期或订货周期(年或月或日);

?Q:每次订购批量,满足在T时间内的消耗;

?L T=6,提前订货时间为零,即订货后瞬间全部到货;

?C:每次订货的订货成本;S=20,每次生产准备成本

?H=20,存贮单位物资单位时间的存贮费;

?P:采购单价;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p’=40

?T C:总库存成本

?p=125,生产率,台/天

?N=250,一年工作日

?库存总成本=购入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

?T C=D P+C D/Q+H Q/2

库存被逐渐补充的经济订货批量

1、所订的货物在一定时期中分批到货,连续补充库存

2、同时库存又在逐渐地被消耗,以满足生产需求

3、只要库存供应速度(p)高于库存消耗速度(r),库存的数量便会增加

D=25000台/年;生产提前期L T=6天;N=250工作日/年

生产准备成本S=20元/次;年保管费H=20元/产品;

生产成本p’=40元/产品;生产率p=125台/天;

日需求率r=D/N=25000/250=100(台/天)

有价格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

1、按不同价格分别计算EOQ并确定其是否有效

2、计算以每一有效EOQ订货的库存总成本

3、选取最小的库存总成本,对应的订货量即为最佳EOQ

作业3之2某种物品的年需求量为10000件,供货周期为30天,F=0.1,订货成本每次9元,数量折扣状况如下:

?0《Q《250 250《Q《1000 1000《Q

?P1=20 P2=18 P3=15

?确定最优的订货批量和订货点(L=1月)。

解:1)计算各价格区间的有效EOQ

2) 计算对应每一有效EOQ的库存总成本

3)确定最佳EOQ

根据最小库存成本原则,选择最佳EOQ为1000只

4)计算订货点

B=日需求率*前置期=年需求量/年工作日*前置期

=10000/365*30=822(件)

有价格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

例:每年采购零件10000只,每次订购成本100元,购买单件价格为16元,若一次购买520只(含520只)以上,价格折扣10%,若一次购买800只(含800只)以上,折扣20%,单位储存成本为价格的50%,求企业最佳订货批量。

解:1)计算各价格区间的有效EOQ

有价格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

2) 计算对应每一有效EOQ的库存总成本

3)确定最佳EOQ

根据最小库存成本原则,选择最佳EOQ为800只

定量订货法——订货点采购

(1)订货点采购。定量订货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量

(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 O 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

订货点采购又叫做基于库存的采购,这种采购模式以需求分析为依据,以填充库存为目的的。

所谓订货点,就是仓库必须发出订货的警戒点。到了订货点,就必须发出订货.否则就会出现缺货。因此,订货点也就是订货的启动控制点,是仓

库发出订货的时机。

?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R时,即按预先确定的订购量Q发出订货单,经过交货周期(订货至到货间隔时间)L T,库存量继续下降,到达安全库存量S时,收到订货Q,库存水平上升。

2.定期订货法的内容

(1)订货周期的确定

订货周期一般根据经验确定,主要考虑制订生产计划的周期时间,常取月或季度作为库存检查周期,但也可以借用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确定使库存成本最有利的订货周期。

订货周期=1/订货次数=Q/D (年)

(2)目标库存水平的确定

目标库存水平是满足订货期加上提前期的时间内的需求量。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订货周期加提前期内的平均需求量;另一部分是根据服务水平保证供货概率的保险储备量(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因素是预防临时用量增大或到货间隔期延长而多储备库存量:

最高安全库存=平均每天消耗量r×(前置期LT+订货周期T)+安全库存S

安全库存=(统计每天最大消耗量-平均每天消耗量r)×前置期LT

订货量=最高库存量-现有库存量-订货未到量+顾客延迟购买量

(复习指导7)某企业甲种物料的经济订货批量为750吨,订货周期为30天,订货提前期为15天,平均每日正常需要量为30吨,预计日最大需要量为50吨,订货时的实际库存量为800吨,在途物料量为150吨,求订货量。

最高安全库存Q max=平均每天消耗量r×(前置期LT+订货周期T)+安全库存S

安全库存S =(统计每天最大消耗量-平均每天消耗量r)×前置期LT

订货量=最高库存量-现有库存量-订货未到量+顾客延迟购买量

?E O Q=750吨,T=30天,L T=15天;

?日正常需求量r=30吨,日最大需求量=50吨,

?订货时实际库存=800吨,在途库存=150吨

?解:S=(50-30)x15=300(吨)

Q m a x=30x(15+30)+300=1650(吨)

订货量=Q m a x-800-150+0

=1650-950=700(吨)

?作业3之1 某公司以单价10元每年购入8000单位的某物品,订购成本

为每次30元,每单位储存成本为3元。若前置期为2周,则经济批量、年总成本和年订购次数各为多少?

解:P=10元,D=8000单位/年,C=30元/次,H=3元/单位,LT=2周

库存总成本TC=购入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

TC=P*D+C*D/Q+H*Q/2

=10*8000+30*8000/400+3*400/2=81200(元)

n=年需求量/ 订购批量=D/Q=8000/400=20(次)

(一)平均预测法

简单平均法

把过去各个时期的实际数据进行算术平均,以其平均值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简单平滑预测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序时平均值,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因此,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随机波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时,使用移动平均法可以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显示出事件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即趋势线),然后依趋势线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1.简单移动平均法

简单移动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

Ft=(A

t-1+A

t-2

+A

t-3

+?-+A

t-n

)/ n (公式3-1)

式中:

F t?a?a对下一期的预测值;

N?a?a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

A t-1?a?a前期实际值;

A t-2,A t-3和A 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作业1之(1)某品牌冰淇淋专卖店近6周来,巧克力味的冰淇淋销售记录如下表所示:

?(1)用3周移动平均的方法预测下一周需求量

?周5月5月5月5月6月6月?重量(升) 19 18 22 25 29 32 解答:

(1)下周需求量= (25 + 29 + 32)/3 = 28.66 (升)

2.加权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和简单移动平均法差不多,只是给予每个数据一定的权重。

其原理是:历史各期产品需求的数据信息对预测未来期内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除了以n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Ft= W1A t-1+W2A t-2+W3A t-3+?-+ W n A t-n(公式3-2)

式中:

W1?a?a第t-1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W2?a?a第t-2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W n?a?a第t-n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

N?a?a预测的时期数;

W1+ W2+?-+W n=1 (公式3-3)

?作业1之(2)某品牌冰淇淋专卖店近6周来,巧克力味的冰淇淋销售记录如下表所示:

?(2)若销售记录由远至近分配的权重分别为0.1、0.3、0.6,用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下一周需求量

?周5月5月5月5月6月6月

?重量(升) 19 18 22 25 29 32

解答:

(2)下周需求量= 25 X 0.1 + 29 X 0.3 + 32 X 0.6 = 30.4(升)

(2)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也叫指数修正法,是一种对历史资料数据用指数形式加权来进行移动平均的预测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所取的权数是指数,所以称之为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短期预测中最有效、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该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得到很小的数据量(即:最近期的预测值、最近期的实际需求量、平滑系数)就可以连续使用,当预测数据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还可以进行自我调整。

(2)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为:

某企业轮胎月销售记录如下表

若1月最初预测值为100,令α=0.4,进行指数平滑预测。

?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销量 107 107 103 95 108 98 98 107 107 110 113 112 (台)

已知最初预测值为100,α=0.4 P54-55

F t+1=F t+ α(D t -F t)

F

2

=100+0.4*(107-100)=103

F

3

=103+0.4*(107-103)=105

F

4

=105+0.4*(103-105)=104

F

5

=104+0.4*(95-104)=100

F

6

=100+0.4*(108-100)=103

F

7

=103+0.4*(98-103)=101

F

8

=101+0.4*(98-101)=100

F

9

=100+0.4*(107-100)=103

F

10=105 F

11

=107 F

12

=109 F

13

=110

3)回归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是为了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所使用的一种数

学方法。根据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绘制一条直线或曲线反映数量关系的变化。所绘制的直线或曲线在数学上称为回归直线或回归曲线,若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则称为回归方程。利用这种方式进行预测,称为回归预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

?

?(复习指导3)某种产品在2002-2006年间的实际销售量如下表所示,试用回归预测法预测该产

品2007年的销售量。

?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2007

?销售量(万件)12 12.5 13.2 13.5 14 ?

解答:

?第1步:设定自变量、因变量

?假定自变量X为第n年,因变量Y为年销售量

第2步:通过表格计算出各种合计数量(参考书本56页)

年份Y(万) X XY(万) X平方(万)

2002 12 1 12 1

2003 12.5 2 25 4

2004 13.2 3 39.6 9

2005 13.5 4 54 16

2006 14 5 70 25

合计65.2 15 200.6 55

?第3步:套用公式

? b = (200.6 – 5 X 15/5 X 65.2 /5)/ (55 – 5 X (15/5) 2 )

?= (200.6 – 195.6) / (55-45)

?= 5/10 = 0.5

? a = 65.2/5 – 0.5 X 15/5 = 13.04 – 1.5 = 11.54

?y = a + bx = 11.54 + 0.5X6 =14.54(万件)

?第4步:回答

?预测该产品2007年的销售量为14.54万件。

?某种产品在2002-2006年间人均收入及实际销售量如下表所示,试用回归预测法预测该产品2007

年的销售量,假设2007年人均收入见表。

?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2007

?人均收入2000 2200 2500 3000 3600 4000

?销售量(万件)12 12.5 13.2 13.5 14 ?

解答:

?第1步:设定自变量、因变量

?假定自变量X为人均收入,因变量Y为年销售量

第2步:通过表格计算出各种合计数量(参考书本56页)

年份Y(万) X XY(万) X平方(万)

2002 12 2000 24000 400

2003 12.5 2200 27500 484

2004 13.2 2500 33000 625

2005 13.5 3000 40500 900

2006 14 3600 50400 1296

合计65.2 13300 175400 3705

?第3步:套用公式

? b = (175400 – 5 X 13300/5 X 65.2 /5)万/ (3705万– 5 X (13300/5) 2 )

?= (175400 – 173432 )万/ 167.2万

?= 11.77

? a = 652000/5 – 11.77 X 13300/5 = 130400 – 31308.2 = 99091.8

?y = a + bx = 99091.8 + 11.77X4000 = 146171.8

?第4步:回答

?预测该产品2007年的销售量为146,172件。

第三节ABC分析法

?提出: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累托

?现象:2/8现象

?定义:又称巴累托分析法,ABC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等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

?原理:简单概括为“区别主次,分类管理”

?关键在于区别一般的多数和极其重要的少数

?策略:

A类物资重点管理(保证供应)定量订货

C类物资一般管理(一般监控)定期订货

B类物资介于两者之间

ABC分类步骤

?统计分析

确定统计期,原则:靠近计划期、运行正常

?统计所有物资在该统计期的采购量,单价,采购额

?按采购额由小到大顺序排列,填上物料编号

?进行累计统计

一按物料品种百分比二按采购额百分比划分

A 10%左右70%左右

B 20%左右20%左右

C 70%左右10%左右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我们得到某仓库一段时期各种物品的需求量,见表4-5所示,用ABC分类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复习指导6)

料号需求量

001 25

002 7

003 170

004 20

005 3

006 15

007 150

008 4

009 4

010 2

作业1之计算题3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我们得到某仓库一段时期各种物品的需求量,见表4-5所示,用ABC分类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表4-5 需求量历史数据

解答见作业参考

★物料需求计划

原理:根据企业的主产品生产计划,主产品的结构文件和库存文件,求得主产品的所有零部件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

MRP采购的优点

采购恰当数量和品种的零部件。选择恰当的时间订货,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水平

及时取得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及零部件,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

保持计划系统负荷的均衡

准确的制造活动、采购活动以及产品的交货日期

计算步骤

决定净需求是MRP的核心

▲总需求——不考虑持有量,某细项或原材料在各时间期间的期望总需求。

▲预期到货(已在途的订货)——各期初始在卖主或供应链上其他地点接受的公开订货(已下订单的原材料数量)。

▲▲净需求——各期实际需要量。

净需求=总需求-预期到货量-上期存货+安全存货

若为零或负数,说明满足了总需求后,本周还有存货,无需再发出新的采购或生产计划,即净需求=0

▲预期库存量——各期期末的存货持有量,即上期末存货+已在途的订货量+计划收到订货- 总需求。

▲计划收到订货——各期初始显示出来的期望接受量。在配套批量订货条件下,它等于净需求。在进货批量订货条件下,它比净需求大,超过的部分被加到了下期存货中。

▲计划发出订货——各期计划订货量。此数将产生装配链或生产链下一层次的总需求。

(复习指导计算1,作业1计算1)

1、购买零件A的前置时间是4周,零件A现有数量为42件,另外在第四周的预计到达量为20件,今后8周对零件A的需求量如下表。利用MRP系统确定发出订单的时间和数量。

?

净需求=总需求-预期到货量-上期存货+安全存货

?计划收入——各期初始显示出来的期望接受量。在配套批量订货条件下,它等于

净需求。

?预期库存——各期初始期望的存货持有量,即已在途的订货量+上期末存货+计划收到订货-总需求。

?计划发出——各期计划订货量。

?解:配套批量订货(即订货批量等于净需求);不考虑安全库存。

物料需求计划案例

?生产百叶窗的某厂商收到两份订单:一份要100个,另一份要150个。在当

前时间进度安排中,100单位的订单应于第四周开始时运送,150单位的订单则于第八周开始时运送。每个百叶窗包括4个木制板条和2个框架。木制部分是工厂自制的,制作过程耗时1周。框架需要订购,生产提前期是2周。

组装百叶窗需要1周。第1周(即初始时)的已在途的订货数量是70个木制板条。为使送货满足如下条件,求解计划发出订货的订货规模与订货时间(不考虑安全库存)

?–求1:配套批量订货(即订货批量等于净需求)。

?–求2:订货批量为320单位框架与70单位木制部分的进货批量订货

解:a 制作总进度计划

b 制作产品结构树

c 利用总进度计划,求解百叶窗总需求,然后再计算净需求

★分析思路

1.百叶窗在第4周计划收到100个单位,故在第3周计划发出订货,同理,150个百叶窗必须在第7周组装,这样才能在第8周运送出去。

解:由百叶窗总进度计划倒推木制板条和框架的物料需求

解:由百叶窗总进度计划倒推木制板条和框架的物料需求

解:由百叶窗总进度计划倒推木制板条和框架的物料需求

2.在第3周必须得到200个框架(总需求)。200个框架的计划收到订货,生

产提前期为2周意味着厂商必须在第1周开始时订购200个框架。同理,第7周时150个百叶窗的计划发出订货产生第7周的总需求与净需求:300个框架以及当时的计划收到订货。2周的生产提前期表示厂商必须在第5周开始订购框架

第3周开始时100个百叶窗的计划发出订货同时生成400单位木制部分的总需求。然而由于计划持有量为70个木制部分,净需求即为400-70=330。这意味着第3周开始时的计划接受量为330单位。制作过程历时1周,因此制作必须在第2周开始(计划发出订货)时进行。

解:由百叶窗总进度计划倒推木制板条和框架的物料需求

解:由百叶窗总进度计划倒推木制板条和框架的物料需求

d 在进货批量订货条件下,唯一不同点就是计划接受数量超过净需求的可能性。超过部分记为下一期计划存货。

已知框架的订货批量是320单位,木制部分的订货批量是70单位。第3周框架的净需求是200单位,因此超过量为320-200=120单位,成为下一周的计划存货量。类似地,第7周框架净需求180单位比订货批量320少了140单位,又一次地,超过量变为第8周计划存货量。木制部分计算同理,注意,订货批量必须是批量规模的倍数。

结论:

1.第一周订320个框架,第二周订350个木制部分(多出的120个框架和20个木制部分放入仓库)

2.第五周订320个框架,第六周订630个木制部分(多出的140个框架和50个木制部分放入仓库)

采购与库存管理

采购与库存管理 1.狭义采购:是指企业基于生产、销售、管理等目的购买所必需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行为。 2.采购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确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规格(按照要求的质量和数量); 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为订立协议作准备并进行与供应商的谈判; 将订单发给优先供应商; 订单的监督和支出的控制; 后续工作和评估(解决索赔,产品和供应商档案的更新,供应商评级和分类)3.采购利润杠杆效应:在企业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原材料成本比重和利润率是不同的,使得原材料成本降低的幅度和与其所带来的利润增加的幅度不同,这种变化的差异称为采购利润杠杆效应。当采购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时,企业的利润将会上升更高的比例。 4.在一般企业中,采购成本要占60%。 5.采购在哪两方面对于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做出了贡献: 降低所有的直接原料成本;降低公司所占用的资本。 6.采购的原则(5R): 适时:使供应商能够按预定时间交货; 适价:要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争取一个适当的价格; 适地:企业选择试点供应商时最好选择近距离供应商来实施; 适量:合理确定采购数量,一般按经济批量采购; 适质:采购过程中要选择质量达到使用要求的物料。 7.采购的分类 1)按企业内部的采购权限分类 (1)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的采购进货方式。它适用于大宗货批量物品,价值高或总价多的物品,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或其他战略资源,保密程度高、产权约束多的物品。(2)分散采购分散采购使企业下属各单位,如子公司、分厂、车间或分店实施的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要的采购方式。它适用于小批量、单件、价值低,总支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考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考试题目及答案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仓储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使仓库空间利用与库存货晶的处置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1 ) 2.在选择搬运与输送设备时,需考虑货品特性、货品的单位、容器、托盘等因素,以及作业流程与状况、货位空间的配置等,同时还要考虑设备成本与使用操作的方便性。( 1 ) 3.储存货品的空间叫做储存空间,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 1 ) 4.储存空间指的是仓库中所有的空间。( 2 ) 5.作业空间指为了作业活动顺利进行所必备的空间,如作业通道、货品之间的安全间隙等。( 1 ) 6.在规划仓库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在空间、人力、设备等因素之间进行权衡比较。宽敞的空间总是有利的。( 2 ) 7.储存场所的空间布局形式只有就地堆码、上货架存放、架上平台存放三种形式。( 2 ) 8.仓库的主要作业是货品的入库、在库管理和出库作业。入库、出库作业时间一般较短而货品在库时间较长。( 1 ) 9.货位管理就是指货品进入仓库之后,对货品如何处理、如何放置、放置在何处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1 ) 10.定期库存控制方法也称为固定订购周期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周期来订购(一个月或一周等),而订购数量也是固定的。( 2 ) 11.仓储空间规划的成功与否,需要从空间效率、作业时间、货品流量、作业感觉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 ) 12.仓储成本主要指固定保管费用、保管设备费用、其他搬运设备费用等。( 1 ) 13.空间效率主要指储存品特性、储存货品量、出入库设备、梁柱、通道的安排布置等。( 1 ) 14.仓储空间评价指标中流量指标的流量评估基准以月为单位,即以每月的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三项数值来运算,其值在。之间,越接近说明库存的周转率越低。( 2 ) 15.周转率越小的货物应该离仓库出入口越近。( 2 ) 16.产品互补性原则是指互补性高的货晶也应存放在邻近位置便缺货时可迅速以另一品项替代。( 1 ) 17.烟、香皂和茶叶可以存放在一起。( 2 ) 18.先进先出的原则一般适用于寿命周期短的货晶,例如:感光纸、软片、食品等。( 1 ) 19.若在产品形式变化少、产品寿命周期长、保管时不易发生损耗、破损时,则需考虑先进先出的管理费用和采用先进先出所带来的效益,两者比较后,再来决定是否要采用先进先出原则。 ( 1 ) 20.定期库存控制方法与定量库存控制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必严格跟踪库存水平,减少了库存登记费用和盘点次数。( 1 ) 二、单选题 1.通过对储存物的保管保养,可以克服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资的(1 )A时间效用B增值效用C空间效用D附加效用 2.仓储经营者以其拥有的仓储设施,向社会提供商业性仓储服务的储行为称为(2)A

采购与库存控制答案

《采购与库存控制》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采购按采购主体分类,可以分成个人采购,家庭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 2、库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企业生产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没有库存,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库存也是一种负担,它需要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耗费成本很高。 3、采购管理组织中的各个岗位人员的选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高级主管人员,一种是任命制,一种是公开招聘制。 4、企业采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收集采购申请。 5、需求分析是采购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6、采购申请的提出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是月末,季末和年末。 7、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为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 8、供应商调查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初步供应商调查,第二种是资源市场调查,第三种是深入供应商调查。 9、产品质量的检查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全检,一种是抽检。 10、供应商选择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考核选择,二是招标选择。 11、根据供应商的80/20规则进行分类,供应商可以分为重点供应商和普通供应商。 12、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目标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即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型,联盟型,纵向集成型。 13、企业为了制造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机制,创造了一些做法,就是故意选两个或三个供应商进行竞争,称作AB角或ABC角。 14、库存控制是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为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所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措施。 15、企业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产企业,一类是流通企业。

16、一个完整的库存过程,可以包括四个过程,分别是定货过程,进货过程,保管过程,销售过程或供应过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采购:一般是指多个对象中选择购买物品的行为过程。 2、采购管理:就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3、采购管理机制:就是要解决采购管理由谁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采购管理的权限范围、审批机制和决策程序问题。它是企业考虑是否设立采购管理组织和设立什么样的采购管理组织的依据。 4、供应商管理:就是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中,了解是基础,选择、开发和控制是手段,使用是目的。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所有的采购管理人员中,最重要的是选好(B)。 A、需求分析员 B、采购主管 C、采购计划员 D、采购谈判员 2、以下哪种采购管理机制对人的要求最高(B) A、基于采购的采购管理机制 B、基于销售的采购管理机制 C、基于生产的采购管理机制 D、计划经济时代的采购管理机制 3、以下哪种采购管理机制一般实行科长负责制(A) A、基于采购的采购管理机制 B、基于销售的采购管理机制 C、基于生产的采购管理机制 D、计划经济时代的采购管理机制 4、制订采购计划、下采购任务书的是采购管理中什么岗位的人完成的(D) A、需求分析员 B、采购统计员 C、采购员 D、采购计划员

库存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2007年11月库存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536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下列各题A)、B)、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军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 A ) A)防止缺货和超储 B)消除供需双方的空间差异 C)实现联合管理库存 D)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 2.库存能够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但下面的描述中,不属于其具体表现的是( B ) A) 大批量采购可以获得更多的价格折扣,降低采购成本 B) 大批量采购可以和物流商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降低物流费用 C) 运输方面,大批量采购可以实现整车运输,从而降低采购运输费用 D) 制造方面,产成品库存可使大批量制造发挥制造的规模经济,降低制造成本 3. 企业为预防可能发生的一些灾害,而购买的存货损失保险计入( C ) A) 购入成本 B) 订购成本 C) 储存成本 D) 缺货成本 4. 对库存进行管理,首先要进行( A ) A) 需求识别与需求预测 B) 存货编码与识别 C) 订购批量与订购时间的确定 D) 采购提前期的管理 5. 预测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其主要原因是( B ) A) 采用的不同的预测方法会导致预测不准确 B) 预测是对末来的预测,而未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C) 有来自供应端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 D) 人们对大量的变化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 6. 某产品销售数量急剧上升,市场开始出现仿制品时,说明该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B ) A) 导入期 B) 成长期 C) 成型期 D) 表达期 7. 在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中,企业有能力改变的是 ( C 46 ) A) 竞争者行为 B)需求时间 C)商业信誉 D)产品生命周期 : 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D )为( A ) A)0 B)6.67 C)20 D)10 9. 当库存量降低至订货点即触发订货的系统,属于(D ) A) 一次性订货系统 B) 随机型库存控制系统 C) 固定间隔期系统 D) 固定订货量系统 10. 在库存管理中,ABC 分类法一般是以( B ) A) 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 B) 库存价值为基础 C) 订货提前期为基础 D) 库存品种为基础 11. 在使用新设备之前,必须确定用于维护修理零件初始供应量.零部件初始供应量确定依据一般来自(A ) A) 制造商的建议 B) 已使用该种设备的用户的建议 C) 维修者的建议 D) 质量监督部门的建议 l2. 在确定型的库存模型中,订货批量为Q,平均库存量为( B ) A) Q B) 21 Q C) 31 Q D) 41 Q 13. 在ABC 分类中,存货的品种占总品种种类的10%左右,但价值占存货总价值的70%左右的物品为 ( C ) A) ABC 类存货 B) B 类存货 C) A 类存货 D) C 类存货 14. 固定订货量系统需要随时将库存余额与订货点比较,决定是否发出订货,故又称之为( D )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复习资料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复习资料 一、如何理解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的关系? 采购管理与库存管控制是供应链管理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不能把两者孤立起来理解。 ⒈采购管理应以库存控制为工作准则 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上尽力降低库存。 ⒉采购管理是库存控制的重要手段 库存控制的策略选择必须由来实现; 采购管理是整体供应链库存控制的重要手段 ⒊两者都应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两者的本质是一个流程管理的问题,不能仅追求局部最优,而要努力实现整体最最优。 二、如果你是一名采购经理,会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采购经理并不是日常采购事物的具体执行人,他不是采购员,他所做的工作要高于采购员,担负起采购管理的工作。所以工作在于确定和调整采购部门工作的方向、重点;确定采购工作的原则和流程并检查监督;对采购人员的考核;确保部门良好的工作氛围;对部门总体工作绩效的改善负责;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1、确认和调整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重点 根据情况需要,召开采购会议,让各位采购员明白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指导采购员的工作。 2、确定采购工作的原则和流程并检查监督 3、对采购人员的考核。 由于采购员才是具体的经办人,他们工作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绩效,所以有必要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 4、确保部门良好的工作氛围 对于人员责任心不够的现象,要树立好的典型,批评表现不好的员工,扭转部门的风气。 5、对部门总体工作绩效的改善负责 主要指标包括:采购及时到货率,存货周转率、成本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等。 6、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 包括品管部的检验、财务部的付款、生产部的产能变化、仓库的保管等。 三、为什么说采购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①采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环节,是获取利润的重要活动,它在企业产品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整体供应链的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采购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有助于企业通过采购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更是现代企业谋求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要求。 ②采购具有杠杆作用。采购成本较小的变动,足以对企业利润有巨大的影响 ③采购活动具有经济性,主要表现在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货周期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所购材料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 四、编制采购业务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有哪些? I、目的: 1)预计物料需用的时间与数量,防止供应中断,影响产销活动。 2)避免物料储存过多、积压资金以及占用堆积的空间。

库存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2007年11月库存管理(一)试题课程代码:536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军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 A ) A)防止缺货和超储 B)消除供需双方的空间差异 C)实现联合管理库存 D)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 2.库存能够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但下面的描述中,不属于其具体表现的是( B ) A) 大批量采购可以获得更多的价格折扣,降低采购成本 B) 大批量采购可以和物流商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降低物流费用 C) 运输方面,大批量采购可以实现整车运输,从而降低采购运输费用 D) 制造方面,产成品库存可使大批量制造发挥制造的规模经济,降低制造成本 3. 企业为预防可能发生的一些灾害,而购买的存货损失保险计入( C ) A) 购入成本 B) 订购成本 C) 储存成本 D) 缺货成

4. 对库存进行管理,首先要进行( A ) A) 需求识别与需求预测 B) 存货编码与识别 C) 订购批量与订购时间的确定 D) 采购提前期的管理 5. 预测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其主要原因是( B ) A) 采用的不同的预测方法会导致预测不准确 B) 预测是对末来的预测,而未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C) 有来自供应端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 D) 人们对大量的变化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 6. 某产品销售数量急剧上升,市场开始出现仿制品时,说明该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B ) A) 导入期 B) 成长期 C) 成型期 D) 表达期 7. 在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中,企业有能力改变的是 ( C46 ) A) 竞争者行为 B)需求时间 C)商业信誉 D)产品生命周期 8. 某产品连续3周库存需求的预测值及实际值如下: 周 实际值 预测值

库存控制与采购计划的关系

库存控制与采购计划的关系 上期回放:如何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本期关注:寻找库存配套率低的原因。首先在采购过程拥以控制。 经过上一讲的分析我们知道,库存数据的准确性是实施库存控制的基础,之后就要下达采购计划(MRP)了。 在制造业,经常发生的现象是,搞生产的人经常抱怨:该来的物料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实际上这涉及到库存的配套率(FKR-FullKitsRate)问题。那么什么是库存的配套率?应如何衡量库存的配套率?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假设有一个产品FG-001其BOM由16个物料组成,现在总库存价值为$1474192(按照本例),同时知道其未来几天(例如从2007.1.8到2007.1,16共9天)的生产计划,以及这16个物料当天的在手库存情况。我们可以计算,目前每个物料的在手库存能够满足未来生产到第几天,可以通过MRP的简单模拟来实现。 我们发现,不同物料满足未来需求的库存供应天数(D0s)是不一样的,有的物料可以满足未来6天的生产,有的则只能满足1天。 也就是说,尽管总库存价值为$1474192,但只能配套生产3633台成品,而按照单台成品的物料成本,却可以生产11192台成品。可以看出,库存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633/11192=32.5%!大约70%的资金在睡觉! 从MRP、JIT的逻辑来讲,所有的物料都应该是配套来的,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有100万元的原材料库存,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就应该能够做出价值1 00万元的成品。但实际情况是,可能一台成品也做不出来。有人说,今天发现的短缺,今天把它们补上不就配套了吗?但问题是,等到第二天会发现,第一天没有短缺的物料第二天发生了短缺,总之库存是不配套的。 库存配套率低的原因 经过分析会发现,影响库存配套率的原因如下: 第一,供应商与运输服务商的交货准确性问题。如企业在某日有一批物料配套到工厂,这些物料可能会来自不同的供应商,不同的供应商可能由于他们自己的产能或者物料问题,导致不能及时交货;另外的情况是,供应商及时发货了,但运输服务商没有及时运过来。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实际在手的库存是不配套的; 第二,生产计划与预测的波动。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的很好,原材料也是配套来的,但其中的某一种成品可能会被提前生产,这样对于其他产品来讲,它们与被提前生产的成品的公用物料(CommonParts)可能就会出现短缺,这时候企业需要运行MRP做重新计划(MRP Rescheduling)。理论上短缺的物料可以通过追加采购来配套,但实际上由于采购提前期等

库存控制管理规定模板

库存控制管理规定模板 第一条目的。为了合理控制库存,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公司库存控制实行ABC分类控制方法,对仓库物资进行系统分类。 A、B、C分析法指按成本比重高低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的物资采取 不同的控制方法。ABC分类法的划分标准、控制方法及适用范围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A类 70%左右不超过20% 重点控制品种少、占用资金多的存货 B类 20%左右不超过30% 一般控制介于两者之间的存货 C类 10%左右不低于50% 简单控制品种多、占用资金少的存货第三条库存控制原则。 1.A类物资库存控制原则:压缩总库存量,减少占用资金,使存货结构合理化。 2.B类物资库存控制原则:正常控制用量,实行批量库存控制。 3.C类物资库存控制原则:维持高库存数量以避免缺货。 第四条制定库存基准量。 根据库存物资的存储成本对整个库存成本影响力的大小,分别制定A、B、C三类物资的基准量。 1.确定A类物资的库存基准量。 (1)库存报告分析。 A类物资作为库存成本消耗最大的部分,必须严格控制其库存量以降低库存成本。仓储 部根据上一年度A类物资库存报告分析,确定下一年度存货的安全量。(2)年度生产计划分析。

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分析今年各月度产量增长情况,由生产部依生产计划及保养计划定期 编制《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拟订用料预算。 (3)确定A类物资存量基准。 仓储部依物资预算用量、交货所需时间、需用资金、仓储容量、变质速率及危险性等因 素,选用适当管理方法以《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列示各项物资的管理点,连同设定资料呈主管核准后,作为存量管理的基准,并拟《物资控制表》进行存量管理作业。当物资 存量基准设定因素变动足以影响管理点时,仓储部应即修正存量管理基准。 2.确定B类物资的库存基准量。 (1)确定B类物资用量计划。 B类物资由主管人员依据上一年度的平均季用量,并参考本年度的销售目标与生产计划 设定用量计划。若遇产销计划有重大变化(如开发或取消某产品的生产,扩建增产计划等), 则应修订月用量。 (2)确定B类物资的存量基准。 仓储部应考虑材料预算用量,在精简采购成本及仓储成本的原则下,酌情以《材料预算 及存量基准明细表》设定存量管理基准并加以管理。当材料存量基准设定因素变动时,仓库 管理部门必须修正其存量管理基准。 3.确定C类物资的库存基准量。

安徽农业大学 仓储与库存控制试卷(A)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 2 学期 《仓储与库存控制》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 适用专业: 06级物流工程专业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影响存货的趋势不包括( ) A.信息技术的进步 B.客户服务的提高 C.库存外包 D.企业规模 2.下列哪一种产品不属于存货( ) A.原材料 B.在制品 C.已交付的易耗品 D.制成品 3.在一段时间内在存货中持有某种产品的一个单位所产生的成本为( ) A.单位成本 B.持有成本 C.缺货成本 D.再订货成本 4.具有长期影响的涉及到大量资源风险度最高的是( ) A.战术性决策 B.战略性决策 C.操作性决策 D.低成本决策 5.通过分发问卷和征求若干专家的意见等进行判断预测的方法是( ) A.德尔菲法 B.历史推论法 C.团队共识 D.个人看法 6.定量预测法通常是基于时间序列的,不符合时间序列的是( ) A.产品每周的需求数量 B.每日的降雨量 C.潜在客户的偏好 D.年度人口数据 7.使用指数平滑法,取α=0.2,某种产品的第1周需求预测值为102个产品单位,实际的最新需求为107个产品单位,那么第2周的新预测值为( ) A.103 B.105.4 C.104.5 D.106 8.一旦出现缺货,客户会由于不愿意花费时间等待,而转向另外一家供应商,那么就会产生( ) A.延期交货 B.再订货 C.销售损失 D.限定补货 9.会计部门假定最后购进的存货会首先被使用的方法是( ) 得分 评阅人 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物流管理第二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电子教案

物流管理第二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 1.仓储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使仓库空间利用与库存货晶的处置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 2.货品具有供应商、货品特性、数量和进货规定四个特征。( ) 3.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存空间、货晶、人员及设备等要素。( ) 4.规模极大的仓库中,人员分工比较细,可能包括仓管人员、搬运人员、理货拣货和补货人员等。仓管人员负责盘点作业,拣货人员负责拣货作业,补货人员负责补货作业,搬运人员负责入库、出库搬运作业、翻堆作业。( ) 5.仓储系统中的设备只是指储存设备。( ) 6.在选择搬运与输送设备时,需考虑货品特性、货品的单位、容器、托盘等因素,以及作业流程与状况、货位空间的配置等,同时还要考虑设备成本与使用操作的方便性。( ) 7.储存货品的空间叫做储存空间,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 ) 8.储存空间指的是仓库中所有的空间。( ) 9.作业空间指为了作业活动顺利进行所必备的空间,如作业通道、货品之间的安全间隙等。( ) 10.在规划仓库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在空间、人力、设备等因素之间进行权衡比较。宽敞的空间总是有利的。( ) 11.仓储空间规划的成功与否,需要从空间效率、作业时间、货品流量、作业感觉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 12.仓储成本主要指固定保管费用、保管设备费用、其他搬运设备费用等。( ) 13.空间效率主要指储存品特性、储存货品量、出入库设备、梁柱、通道的安排布置等。( ) 14.仓储空间评价指标中流量指标的流量评估基准以月为单位,即以每月的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三项数值来运算,其值在。之间,越接近说明库存的周转率越低。( ) 15.只有综合考虑保管场所的平面和高度两方面因素,才能使仓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 16.储存场所的空间布局形式只有就地堆码、上货架存放、架上平台存放三种形式。( ) 17.地面堆码适合大量可堆叠货品的储存。( ) 18.地面堆码可以兼顾先进先出原则。( ) 19.仓库的主要作业是货品的入库、在库管理和出库作业。入库、出库作业时间一般较短而货品在库时间较长。( ) 20.货位管理就是指货品进入仓库之后,对货品如何处理、如何放置、放置在何处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 21.一般的储存力式有定位储存、随机储存、分类储存和共同储存等。( ) 22.定位储存是指每一储存货品都有固定货位,货晶不能互用货位,因此,在规划时,每一项货品的货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 ) 23.随机储存的缺点主要是货位必须按各项货品的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区空间平时的使用效率较低。( ) 24.随机原则一般是由储存人员按习惯来确定储存位置,而且通常按货品所属供应商的不同储存于靠近出人口的货位。( )

库存管理一05-07试题及答案

库存管理一05-07试题及答案

05-07试题及答案 库存管理(一) (本试卷为05年11月真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在制造业中,库存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规范 ( ) A )采购和制造的规模 B )定购时间和定购量 C )库存水平和服务质量 D )库存成本和库存收益 2.在零售业、批发业和制造业中都有 ( ) A )原材料库存 B )消耗品库存 C )商品库存 D )半成品库存 3.订货成本的主要特征是 ( ) A )与采购次数直接有关而与订货量的大小几乎无关 B )与订货量的大小直接有关而与采购次数几乎无关 C )与订货提前期、订货点直接有关 D )与订货周期、订货点直接有关 4.固定订货量系统是一个 ( ) A )连续检查控制系统 B )非连续检查系统 C )固定型系统 D )随机型系统 5.一个企业采用连续检查控制方式后,其库存控制就不存在 ( ) A )每次固定订货批量的情况 B )每次不固定订货批量的情况 C )间隔期由需求量变化决定的情况 D )订货提前期基本不变,由外界因素决定的情况 6.企业采用固定间隔期系统控制库存时,每次订货量等于 ( ) A )经济订货批量 B )经济订货批量与库存余额的差 C )最大库存量 D )最大库存量与库存余额的差 7.根据“浴盆曲线”,新设备投入使用初期,其 ( ) A )原料损耗不确定 B )原料损耗确定 C )整件损耗不确定 D )整件损耗确定 8.某种物品保留在库的情况发生在 ( ) A )当年内的期望收入与储蓄支出的比值大于1时 B )当年内的期望收入与储蓄支出的比值小于1时 C )计划期收入与存储支出的比值大于1时 D )计划期收入与存储支出的比值小于1时 9.增加设备和人员的柔性是库存管理的具体措施之一,因为它降低了 ( ) A )周转库存 B )安全库存 C )调节库存 D )在途库存 10.下列常见预测方法中,属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是 ( ) A )回归分析 B )德尔菲法 C )经济计量模型 D )指数平滑 11.在预测方法中,小组共识法的优点是 ( ) A )简单易行 B )不需要经验判断 C )历史资料齐全 D )预测结果与实际完全吻合 ( ) 周 实际需量 1 140 2 160 3 180 4 A )150 13.按照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B 类存货的 ( ) A )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10%,价值占存货总价值的比例约为 70% B )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20%,价值占存货总价值的比例约为20% C )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70%,价值占存货总价值的比例约为10% D )品种种类占总品种数的比例约为70%,价值占存货总价值的比例约为70% 14.不同类别存库的库存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C 类存货的控制策略是 ( ) A )严密控制,每月检查一次 B )一般控制,每三个月检查一次C )自由处理 D )随时检查 15.某企业每年需要耗用某种物资100000件,现已知该物资的单价为20元,同时已知每次的定货成本为5元,每件物资的年存储费率为20%,年定货总成本是 ( )A )500 B )1000 C )1500 D )2000 16.MRP 系统运行是必须输入 ( ) A )主生产计划 B )原材料需求计划 C )互换件计划 D )优先权计划 17.MRP 具有的优点是 ( ) A )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制品库存 B )计划与实际不会产生差异 C )鼓励操作者提前完工 D )前置时间不随作业的优先顺序而变化 18.系列不同生产类型应用MRP 的预期效益中,使用价值中等的是 ( ) A )流程型生产的生产类型 B )面向库存装配的生产类型C )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类型 D )面向订单制造的生产类型 19.JIT 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 A )消除浪费 B )等候时间 C )规章制度 D )工作环境 20.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JIT 方式中归纳的7中浪费形式的是 ( ) A )气象灾害造成的浪费 B )过量造成生产的浪费 C )等候时间造成的浪费 D )库存积累造成的浪费 21.关于MRP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计划与实际不会产生差异 B )及时反映出物料需求情况 C )合理安排生产加工时间 D )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制品库存 22.生产作业计划的影响因素有 ( ) A )作业到达模式 B )库存控制模式 C )市场预测方法 D )产品流通渠道 23.确定物资需要量的方法有 ( ) A )直接计算法 B )技术计算法 C )统计分析法 D )经验估计法 24.在排序规则中,CR 的中文含义是 ( ) A )关键率 B )先到先服务 C )最短加工时间 D )最早交货日期 25.M 公司每年销售费用1.56亿元,库存价值1200万元,其每年库存周转1次所需时间大约为 ( ) A )4周 B )7周 C )10周 D )13周 26.库存水平与服务水平有密切联系,在常用的服务水平指标中,订货服务水平(%)的表达式是 ( ) A )(未满足的订单数/总订单数)×100% B )(满足的订单数/总订单数)×100% C )(总订单数/未满足的订单数)×100% D )(总订单数/满足的订单数)×100% 27.平均库存价值是指 ( ) A )(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单价 B )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单价 C )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单价 D )周转库存安 全库存×单价 28. 服务水平是衡量用户库存可获得性的指标。下面的指标中,那些不可以用来衡量服务水平 ( ) A)库存满足需要的比率 B )库存的数量 C )特定时间内没有移动库存的比率 D )缺货的可能性 29.在评价库存管理工作绩效是,出入库服务水平指标应该选取 ( ) A )库存满足需求的比率 B )综合发放率 C )质量保证率 D )全员劳动生产率 30.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以设计出各种快速相应的物流方法,其中包括 ( ) A )VMI B )JITD C )ECR D )DRP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31.什么是安全库存? 32.什么是供应链? 33.什么是预测? 34什么是富余物料?

库存控制管理规定

库存控制管理规定模板

(3)确定A类物资存量基准。 仓储部依物资预算用量、交货所需时间、需用资金、仓储容量、变质速率及危险性等因素,选用适当管理方法以《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列示各项物资的管理点,连同设定资料呈主管核准后,作为存量管理的基准,并拟《物资控制表》进行存量管理作业。当物资存量基准设定因素变动足以影响管理点时,仓储部应即修正存量管理基准。 2.确定B类物资的库存基准量。 (1)确定B类物资用量计划。 B类物资由主管人员依据上一年度的平均季用量,并参考本年度的销售目标与生产计划设定用量计划。若遇产销计划有重大变化(如开发或取消某产品的生产,扩建增产计划等),则应修订月用量。 (2)确定B类物资的存量基准。 仓储部应考虑材料预算用量,在精简采购成本及仓储成本的原则下,酌情以《材料预算及存量基准明细表》设定存量管理基准并加以管理。当材料存量基准设定因素变动时,仓库管理部门必须修正其存量管理基准。 3.确定C类物资的库存基准量。 (1)确定C类物资用量计划。 C类物资由生产部依据生产用料基准,逐批拟订产品用料预算,临时需求材料直接由生产车间定期拟订用料预算。 (2)确定C类物资的存量基准。 由生产管理人员于每月的25日以前,依据上月及去年同期月份的耗用数量,并参考市场状况拟订次月份的预计销售量,再乘以各产品的单位用量,从而设定预估月用量。 第五条请购点设定。 1.请购点,计算公式如下。 请购点=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安全存量 2.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计算公式如下。 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采购作业期限×预估月用量 3.安全存量,计算公式如下。 安全存量=采购作业期间的需求量×25%+装船延误日数用量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讲义

第1章采购与供应关系的定义与分类 1.2买方/卖方关系图谱 关系图谱relationship spectrum 考虑四个方面: 1、从采购商立场编写 2、关系可能在图谱上移动 3、无论怎样看待关系,都需要以专业和道德的方式来行事 4、没有一种正确的或适合的关系类型或形式,需要专业管理 ←(松散关系)对立关系、松散型关系、交易关系、较紧密的战术关系、单一来源关系、外包关系、战略联盟、伙伴型关系、共同命运关系(紧密关系)→ 1.3定义并区分不同的关系 一、对立关系adversarial relationship:双方在给定的供应机会中寻求各自地位的最大化,甚至不惜伤害对方 特征是冲突、对立和很低的信任度 二、松散型关系arm's-length relationship:卖方不频繁的从供应商处购买,数量不大,或不需要进一步发展关系 无论供应商如何优秀,对买方来说,争取更加紧密的关系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需要时才使用该供应商 三、交易关系transactional relationship:关注胜任的供应商向买方交付低价值、低风险的产品或服务的普通交易的成功完成这些交易的成功完成是公司业务运行的标志。在此情形下形成对立关系对买方不利 四、较紧密战术关系closer tactical relationship:与胜任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供应商注重低风险交易的成功完成,协调其他(二级)供应商对低风险产品和服务的供应 优势在于只得在上游和下游进行适时的投资,但是真正的紧密关系并不是满足买方的需求 五、单一供应源关系single-sourced relationship:采购组织与某供应商针对某范围的特定产品所形成的排他性协议,通常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拥有固定的单位价格;为双方提供了规模经济的好处 六、外包关系outsourcing relationship: 采购组织保留服务责任,但是通过商定的标准、成本和条款的合同,将这些服务的日常运作转包给一个外部组织 这是一种战略决策,就是应用供应商的专业技术,而不是自行完成服务或生产产品 七、战略联盟strategic relationship:两个组织为了双方特定的利益而协同作业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关系。组织之间就全部或部分服务或产品组合,可能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针对特定市场或防御原因,相互联合 买方可能成为联盟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可能也面对着一个联盟 八、伙伴型关系partnership relationship:双方之间长期关系的一个承诺。这种长期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明确的双方商定目标上。通过下列目标,共担风险和分享回报是根本基础:持续发展,提供竞争地位,杜绝浪费,加快革新,市场扩张,利润增长。 九、共同命运关系co-destiny relationship: 是一种战略关系,相关组织为了双方的利益共享商业方面所有的命运。依赖于全面的信任,相互依存,共同成功或失败。 组织可能是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或是供应商协会的会员。 1.4供应定位模型 供应定位模型

仓库管理试题及答案52678

仓库管理员岗前培训试题姓名:部门:日期:得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2 分,共20分) 1、物资保管要求中“严”的含义() A、质量严 B、要求严 C、进出严 D、工作严 2、仓库日常管理中“四无”的内容是() A、无鼠 B、无虫、无蛛丝 C、无杂草 D、以上都是 3、物资验收的内容包括( A、资料数量验收 B、内在质量验收 C、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 D、以上全是 4、用来存储和保管物资的场所称为() A、库房 B、仓库 C、管理室 D、储物间 5、仓库管理的性质是() A、存储性 B、保管性 C、生产性 D、非生产性 6、“四保”是指() A、保质、保量 B、保安全 C、保急需 D、以上全是 7、()是测定企业库存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A、平均库存量 B、库存周转率 C、库存使用量 D、销售量 8、物资存放一般采取()的储存方法。

A、分区 B、分类 C、分性质 D、分区分类 9、码垛的基本要求是() A、垛形合理 B、定量整齐 C、经济方便 D、以上全是 10、仓储业务流程包括() A、入库 B、保管 C、出库 D、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产品防护基本要求( ) A.严格验收入库物品 B.合理安排储存场所 C.妥善进行堆放隔潮措施 D.控制好仓库温湿度 E.认真进行商品在库检查 F.搞好仓库清洁卫生。 2.物料的有效期管理,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于标识单注明生产日期; B.于文件中规定物料保存期限; C.定期进行检查; D.后进先出原则。 3.物料出库要求“三不”:() A.未收款不发货 B.未接单据不备货 C.未经审单不登帐 D.未经审核不出库 3.关于存货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采购与库存控制--模拟试题

《采购与库存控制》模拟试题模板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采购:一般是指多个对象中选择购买物品的行为过程。 采购管理:就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采购管理机制:就是要解决采购管理由谁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采购管理的权限范围、审批机制和决策程序问题。它是企业考虑是否设立采购管理组织和设立什么样的采购管理组织的依据。 供应商管理:就是对供应商的了解、选择、开发、使用和控制等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中,了解是基础,选择、开发和控制是手段,使用是目的。 二、填空题 1、采购按采购主体分类,可以分成个人采购,家庭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 2、库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企业生产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没有库存,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库存也是一种负担,它需要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耗费成本很高。 3、采购管理组织中的各个岗位人员的选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高级主管人员,一种是任命制,一种是公开招聘制。 4、企业采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收集采购申请。 5、需求分析是采购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采购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6、采购申请的提出时间,正常情况下,一般是月末,季末和年末。 7、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为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供应。 8、供应商调查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初步供应商调查,第二种是资源市场调查,第三种是深入供应商调查。 9、产品质量的检查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全检,一种是抽检。 10、供应商选择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考核选择,二是招标选择。 11、根据供应商的80/20规则进行分类,供应商可以分为重点供应商和普通供应商。

库存管理试题及答案

库存管理(一)(二) 一、选择题 1、库存可以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下列不属于相关需求库存的是() A、产成品库存 B、在制品库存 C、定期库存 D、原材料库存 2、下面哪个预测模型不属于定性预测方法() A、德尔菲法 B、一般预测 C、线性回归分析 D、市场调研 3、在哪个时期,顾客对产品了解的不多,销售量不会很大,但呈逐步上升趋势() A、成长期 B、成熟期 C、导入期 D、衰退期 4、定量订货法主要用于哪一类物质的库存控制() A、A类物资

B、C类物资 C、B类物资 D、A、B、C都适用 5、处理一次性订货的关键是(),如果需求量已知,问题就很简单。当需求量的概率分布已知时,应该根据期A、确定需求量 B、估计需求量 C、均不对 D、A或B 6、ABC分类中,如果按照存货价值占库存总价值的不同进行分类,则A类库存是指() A、品种种类占7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10%左右 B、品种种类占1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70%左右 C、品种种类占2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20%左右 D、品种种类占5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50%左右 7、在ABC分类中,如果按照库存价值占库存总价值的不同进行分类,则B 类库存是指()A、A、品种种类占7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10%左右 B、品种种类占1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70%左右 C、品种种类占2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20%左右 D、品种种类占50%左右,价值在库存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50%左右 8、“浴盆曲线”显示在不同时期设备的备件库存量是不同的,备件和零件的需求数量到了“盆底”的时期为()

库存控制管理规定

库存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安全库存管理工作,保证公司各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家居有限公司所需主要原辅材料和其他一般性耗材(包括辅助用品、设备配件、办公用品等)的物料储备。 三、职责 (一)仓储部负责监控已经制定安全库存物料的库存情况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二)采购部负责根据库房提供的和自身记录的各类数据,根据请购单实施采购活动;(三)其他部门负责根据生产任务、销售预测等需求提出安全库存需求; (四)行政中心负责对安全库存的设定进行监管。 (五)仓库、生产、销售、采购、计划部共同对安全库存的设置和变更做会签。 四、定义 (一)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突发性大量订货或供应商延期交货)影响订货需求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二)采购周期:采购周期是指采购员从需求计划到下订单-供应商确认-供应商生产-发运到货的整个周期时间。 五、程序内容 (一)安全库存监控 1)仓库对已经制定安全库存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外协件、低值易耗品的安全库存上限、下限实施监控,及时将接近或高于安全库存的物料报告给采购部或使用部门。 2)仓库及时、准确录入各类数据以保证安全库存的准确性; (二)安全库存的制定方法 1)一般安全库存标准制定方法: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采购周期 2)受实际情况限制的安全库存制定方法,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采购周期×调整系数

3)其中:日平均消耗量由库房提供数据;采购周期、调整系数由采购部测算。(三)安全库存物料项目的删减 某一物料连续3个月的使用量递减或很小;由库房填写《安全库存物料变更表》,提出将此物料安全库存额度降低或由安全库存物料转为按需采购物料的建议。 (四)制定安全库存及责任原则 1)设置安全库存、变更安全库存及取消安全库存的审批要求。 2)安全库存物料项目的增加 3)需求部门提出增加安全库存项目; 4)增加安全库存项目的审批人及审批内容 5)安全库存的制定责任划分 a.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共同负责生产所用物料的安全库存制定并报请常务副总审核批准。 b.设备、工程部、采购部共同负责制定设备维修备件安全库存的制定并报请常务副总审核批准。 c.行政部、采购部共同制定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安全库存制定并报请常务副总批准。 d.IT部、采购部共同制定IT周边用品的安全库存制定并报请常务副总批准。 6)安全库存删减 a.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共同制定删除和减少物料的安全库存并报请常务副总审核批准。 b.设备、工程部、采购部共同制定删除和减少设备维修备件安全库存并报请常务副总审核批准。 c.行政部、采购部共同制定删除和减少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的安全库存并报请常务副总批准。 d.IT部、采购部共同制定删除和减少IT周边用品的安全库存并报请常务副总批准。(五)安全库存变更 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仓库负责填制《安全库存物料变更表》以增加或减少安全库存项目,并负责完成审批流程: a.某一物料连续三个月使用量递增。 b.某一物料连续三个月使用量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