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 格式:docx
- 大小:20.55 KB
- 文档页数:9
浙江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博士后制度是国家人才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
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校从事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我校学科队伍建设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管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二章流动站的设立第三条流动站是指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管会批准,按规定设立的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一级学科单位。
第四条申请设立流动站的一级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二)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三)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国家级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四)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五条流动站的申请设立按国家人事部、全国博管会规定,实行集中申请和审批。
第三章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博士后管理工作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实行人事处统一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学院(单位)、学科密切协作的管理体制。
学校加强与院(单位)、站之间的联系,理顺工作关系,加强与全国博管会、省人事厅的联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
第七条学校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成员由人事处、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研究生院、计划财务处、外事处、房地产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设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博士后工作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设有流动站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院(单位),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学院(单位)负责人分管博士后工作。
流动站设主任1名,设站单位为单个学院(单位)的,由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或选派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主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单位)共享的流动站,由所属学院(单位)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或选派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主任,其他共享学院(单位)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或选派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副主任。
《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No.3,2012一、亲属称谓研究与娃底村简介人类学对于亲属称谓和亲属关系的研究,一直有着悠久的传统。
事实上,人类学亲属称谓研究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脉络。
以对马凌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所提出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亲属称谓的再分析为例,一个是以利奇(E.Leach )为代表的社会结构脉络,认为称谓是与一套婚姻、居住相关的社会性的权利与义务。
这一研究脉络,遵循对社会结构的象征性表现进行把握的社会人类学传统视角,将亲属称谓视为社会结构的辅助与连续性的反映[1](P45~120)。
一个是以劳恩斯伯里(F.G..Lounsbury )为代表的语言学脉络,认为亲属称谓是亲属相关者在意义领域中基于谱系关系,用语言体系进行的人群分类,即对于文化规则的强调重于对社会结构的强调,并在这一视角下对文化规则、亲属称谓体系的内部构造进行探索[2](P85~142)。
这些研究为以后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娃底村所属的福贡县位于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中段,西与缅甸接壤,北与贡山县邻接,傈僳族是福贡县的主体民族。
娃底村位于怒江西岸的一个山间台地上,海拔1240米,地形和村子呈线性聚落,南距县城约9公里。
现有村民149户579人。
娃底村傈僳族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傈僳语交谈,具有较典型的傈僳族文化。
因此,笔者先后于2006年8月、2007年7~9月、2009年8~10月、2010年4月、2010年8~10月、2010年12月~2011年1月6次前往娃底村进行调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
笔者因为自身汉族的文化背景,初入娃底时,除了在地理与社会生活上感到“文化震撼”之外,娃底傈僳族不区分亲疏与远近的亲属称谓,也让笔者鲜明地体会到在“异文化”中的抽离感。
因而,这一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系的运作规则是怎样的,对于娃底傈僳族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又是如何成为组织其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亲属称谓体系与娃底人的收稿日期:2012-02-11作者简介:卢成仁(1980~),男,法学博士,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浙大发人〔2018〕60号浙江大学印发《浙江大学—世界顶尖大学联合 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试行办法》的通知各学院(系),行政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世界顶尖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大学2018年12月21日— 1 —浙江大学—世界顶尖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试行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储备人才,学校实施“浙江大学—世界顶尖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
一、总体目标根据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世界顶尖大学战略合作计划和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通过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选拔资助国内优秀博士进站后赴世界顶尖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吸引世界顶尖大学优秀博士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提升博士后队伍国际化水平,在国际环境中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二、选拔条件学校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的入选者应该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近三年内获得国内C9高校或第四轮学科评估A+学科或海外顶尖大学博士学位;2.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2周岁;3.有良好的学术表现及学术发展潜力,未来有志于到浙江— 2 —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三、支持措施1.学校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首批设立15个名额,每个名额资助期为2年,根据学院(系)与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进度,逐步推进。
2.学校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入选者列入浙江大学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学校给予每人20万元/年的资助,入选者公派赴海外顶尖大学工作期间,学校从世界顶尖大学战略合作计划经费中给予每人10-15万元/年补充资助,入选者所在学院(系)或者合作导师可视海外顶尖大学的要求再适当给予补充资助。
3.学校联合招收博士后计划项目入选者在资助期内享受学校学科博士后相关福利,可申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相关博士后项目,同时也可以海外顶尖大学访问学者身份申请校外资助的其他经费。
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统一战线路径陆聂海摘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供基1和保障。
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体现在企业发展、政府支持、营商环境三个方面。
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体现在社会责任、政治引导、企业家精神三个方面。
统一战线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路径在于:在保障上打造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良好环境;在原则上照顾同盟者利益,做好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安排和政治参与工作;在方法上既要教育引导,又要服务支持,促进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在载体上利用统一战线“多载体”优势,推动政企协商制度建设,形成促进“两个健康”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人士;两个健康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20)06-00024-07习近平总书记指岀,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合称民营经济“两个健康”。
在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促进“两个健康”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中,统一战线具有渠道、网络、理念、资多的势。
在大团大的主题下,充统一战线的宝优势,能够形成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强大合力。
一、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提出和确立新中国成立期,在立社会义过渡时期的总,经济的工成为当时的一个战。
时代的发展,种的。
,在社义,我国的国家治理经济发重大的,在社义的,中国社义开始着重强。
社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义的重要,民营经济民营社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在下,我国的民营经济=”==,=有”=重要成”的线大,发展大。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民营人在的民营人数日收稿日期:2020-10-19作者简介:陆聂海,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非公经济两个健康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从事统一战线学研究。
浙大博士后出站要求浙大博士后出站要求背景简介•浙江大学是中国一所以科技为基础,管理学、文科、教育学为亮点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水平研究性大学之一。
•浙大博士后出站要求是指在完成博士后研究期间,学生需要满足的相关要求,以获得博士后出站资格。
相关要求1.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至少在SCI或EI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
•例子: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的论文被广泛引用。
–出版专著或书籍:至少完成一本中文或英文的学术专著或书籍。
•例子:出版的《计算机视觉导论》成为该领域经典教材。
2.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参与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例子: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
–学校科研项目:至少参与一项学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例子:完成浙江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
3.科研活动–学术报告:至少在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做过一次学术报告。
•例子:在国际机器学习大会上做过题为《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的报告。
–学术会议组织:至少参与一次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
•例子:担任2019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交流大会的组织委员会成员。
4.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至少有一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获得硕士学位。
•例子:指导研究生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课程授课:至少授课一门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并获得良好的教学评价。
•例子:授课《机器学习导论》课程并获得学生好评。
5.科研奖励–获奖情况:至少获得一项国家级的科研奖励。
•例子: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结论根据浙大博士后出站要求,除了研究成果外,还需要在科研项目、科研活动、教学工作和科研奖励等方面积极参与,以展示博士后期间的综合能力和成就。
这些要求对于博士后的横向发展和继续深造都非常重要。
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至少在SCI或EI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
–例子: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的论文被广泛引用。
浙大博士后出站要求浙江大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誉。
作为浙江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须要满足一系列的要求才能成功出站。
以下是浙大博士后出站要求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成果的要求博士后在出站申请时,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
具体要求如下:1.发表论文在博士后期间,至少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
具体要求视各个学科的规定而定。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博士后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2.参与科研项目博士后需要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并具有独立或主要实施的项目经验。
参与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出站申请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3.学术交流和合作博士后需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学界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够提升研究水平,对出站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科研专利博士后除了发表论文外,还需要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发明专利,证明自己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成果。
二、学术报告和考核博士后在出站时,需进行一次学术报告和评审,评估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成果和质量。
主要内容包括:1.学术报告博士后需准备一次学术报告,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点、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等。
学术报告应包含详实的实验和结果,能够清楚地展示博士后在科研工作中的贡献和成就。
2.学术评审学术评审由专家组成,对博士后的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审查。
专家组会综合评估博士后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成果质量等方面的表现。
三、出站评定和证书颁发经过学术报告和评审,专家组将综合评估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并决定是否符合出站要求。
如通过评定,浙江大学将颁发博士后出站证明书,并注明研究期限和研究领域。
总结而言,浙大博士后的出站要求主要包括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术报告和评审以及出站评定和证书颁发等方面。
博士后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并参加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质量。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篇一:浙江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浙江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博士后制度是国家人才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
为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校从事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我校学科队伍建设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管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二章流动站的设立第三条流动站是指经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管会批准,按规定设立的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一级学科单位。
第四条申请设立流动站的一级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二)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三)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国家级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四)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五条流动站的申请设立按国家人事部、全国博管会规定,实行集中申请和审批。
第三章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博士后管理工作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实行人事处统一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学院、学科密切协作的管理体制。
学校加强与院、站之间的联系,理顺工作关系,加 - 1 -强与全国博管会、省人事厅的联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
第七条学校成立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成员由人事处、科学技术处、人文社科处、研究生院、计划财务处、外事处、房地产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设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博士后工作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设有流动站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院,由分管人事工作的学院负责人分管博士后工作。
流动站设主任1名,设站单位为单个学院的,由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或选派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主任;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共享的流动站,由所属学院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或选派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主任,其他共享学院分管博士后工作的负责人或选派相关学科负责人兼任副主任。
第九条流动站实行主任负责制,根据具体情况组成工作班子。
所属学院的人事科长为流动站联络秘书,具体负责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共享的流动站,各相关学院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联动,共同承担流动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面试、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工作,由流动站负责人召集。
第十二条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及日常管理工作归属合作导师人事关系所在学院。
第四章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第十三条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类型。
(一)师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师资博士后”):指各 - 2 -学院根据师资需求计划,按照选拔新教师的程序招收的在校内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师资博士后制度是我校人事管理制度与博士后培养制度的有机结合,是我校补充新教师的重要渠道。
(二)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学科博士后”):指各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的需要,通过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的在校内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科博士后包含工资关系不转入我校的,由外单位委托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企业博士后”):指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试点工作站或科研基地因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需要,与我校流动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事、组织关系转入企业或基地管理,研究工作主要在企业或基地进行。
第十四条申请成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二)符合学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要求(见附件一)。
第十五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科及合作导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已设立的流动站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
(二)非设站但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若科研条件具备(如有重大研究项目、学术水平高、研究经费充足等),可以招收留学回国博士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也可以经全国博管会批准后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充足研究经费的在岗教授或研究员,以及正在开展重大或前沿项目研究,具有博士学位的在岗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可指导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
- 3 -第十六条学校定期在网站上公布信息,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凡已指导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教师,以及拟申请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教师应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包括研究方向、在研项目、主要学术贡献等),经审核后在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网站上发布。
第十七条各流动站应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扩大遴选范围,本校毕业博士招收的比例一般应控制在50%左右。
鼓励招收知名大学毕业的外籍博士及在国外获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逐步提高博士后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第十八条博士后培养应体现学科交叉性,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术发展后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以及新学科的成长。
本校博士毕业生一般不能进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九条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流动站所在学院(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按我校博士后申请、录用程序(见附件二)办理进站手续。
第二十条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应做到双向选择、手续完备、程序规范、保证质量,要特别注意对博士后申请人员思想政治表现的审查。
第五章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手续第二十一条拟录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必须按期来校参加体检,体检合格者由学校发放录用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被录用的博士后凭录用通知书、身份证到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办理报到手续,并交验博士学位证书原件。
无正当理由逾期一个月未报到者,将被取消进站资格。
如有特殊情况,应在规定的进站日期前向流动站申请延期进站。
第二十三条进站报到时因故未提交博士学位证书的博士后研 - 4 -究人员,须在进站半年之内到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交验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半年内不能交验博士学位证书的,将作退站处理。
第六章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在站管理第二十四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学校发放工作证、图书借阅证等证件,并在相应证件上注明“博士后”。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五条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三个月内应完成开题工作,并向所在系(所)作开题报告,填写“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审核表”,经流动站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由学院(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负责报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六条对于未曾确认专业技术职务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经相关学院(单位)考核合格,可确定相应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并视其工作报到时间、毕业时间及学位授予时间确定任职时间。
第二十七条进站一年后,所在学院(单位)须协助流动站组织3~5名专家成立考核小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一年来的工作进度、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见附件三)。
考核结果分为特别优秀、优秀、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获特别优秀和优秀者从考核的下个月起提高博士后津贴。
各学院博士后管理人员负责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
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超过3个月没有完成中期考核者,作退站处理。
第二十八条师资博士后在科研工作外,须履行作为教师的其他职责,承担学院安排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等任务。
所在学院应加强对师资博士后教学技能训练,合作导师也应对其进行教学技能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十九条合作导师应切实担负起指导的责任,支持博士后 - 5 -篇二:浙大博士后进站材料一览表申请做博士后人员需递交的材料一览表(A4纸打印或复印)注:1、转人事关系博士后签《浙江大学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委培博士后签《招收博士后合作协议书》、企业博士后签《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相关协议从本网站表格下载栏下载。
2、申请人当前身份:统招统分生由毕业院校的学籍管理部门或就业中心在相应栏目填写并盖章;定向委培、在职人员和现役军人由申请人单位人事或干部部门填写并盖章,其中人事关系存人才服务机构人员增加人才服务机构意见。
3、招收类型栏:与工作站联合培养的企业博士后由设站单位在工作站设站单位栏签字盖章,试点企业不盖章。
篇三:浙江大学博士后手册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指南1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1.1博士后制度1.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制度。
2.流动站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工作站是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3.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不列入设站单位正式编制,在站期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
1.2管理机构1.3博士后人员招收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招收程序2 学术道德2.1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浙江大学在编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以浙江大学名义从事学术活动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
详见《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