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一节初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应尽可能用简单而且初等的方法建模,方法简单而初等,容易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和采用,就更有价值。
下面举的例子,虽然不是很复杂,但告诉我们,只要仔细地观察生活,你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处处存在着可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一、代数法建模[例8.1.1] 椅子问题在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会遇到数学问题,就看我们是否留心观察和善于联想,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或许认为这个问题与数学毫不相干):4条腿长度相等的椅子放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4条腿能否一定同时着地?模型假设:(1)椅子的四条腿一样长,4脚的连线是正方形。
(2)地面是数学上的光滑曲面,即沿任意方向,切面能连续移动。
建模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寻找表示椅子位置的变量,并把要证明的“着地”这个结论归结为某个简单的数学关系。
假定椅子中心不动,4条腿着地点视为几何学上的点,用A、B、C、D表示,将AC、BD连线看作x轴、y轴,建立如图8.1.1所示的坐标系。
引入坐标系后,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即用代数方法去研究这个几何问题。
图8.1.1人们习惯于,当一次放不平稳椅子时,总是转动一下椅子(这里假定椅子中心不动),因而将转动椅子联想到坐标轴的旋转。
设为对角线AC转动后与初始位置x轴夹角,如果定义距离为椅脚到地面的竖直长度。
则“着地”就是椅脚与地面的距离等于零,由于椅子位于不同位置,椅脚与地面距离不同,因而这个距离为的函数,设──A、C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B、D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因地面光滑,显然,连续,而椅子在任何位置总有三只脚可同时“着地”,即对任意的,,总有一个为零,有。
不失一般性,设于是椅子问题抽象成如下数学问题:假设:,是的连续函数,且对任意,。
求证:存在,使得。
证明:令,则将椅子转动,对角线互换,由和,有,,从而。
而在上连续,由介值定理,必存在使得。
即。
又因对任意,从而。
即在方向上椅子四条腿能同时“着地”。
椅子问题的解决是学习运用类比法的一个很好实例,从中可受到一定启发,学习到一些建模技巧:转动椅子与坐标轴旋转联系起来;用一元变量表示转动位置;巧妙地将“距离”用的函数表示,而且只设两个函数,(注意椅子有4只脚!);由三点定一平面得到;利用转动并采用了介值定理使得问题解决得非常巧妙而简单。
中考数学十大模型中考数学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困难的学科。
然而,在中考数学考试中,有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中考数学中的十大模型。
1.几何模型:在中考数学中,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几何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几何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间关系和形状属性。
2.代数模型:代数是中考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代数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代数知识,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代数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3.统计模型: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统计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知识,如概率、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等。
统计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函数知识,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函数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
5.图形模型:在中考数学中,图形是一个常见的题型,通过图形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图形,如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
图形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表示和比较数据。
6.初等模型:初等数学是中考数学的基础,通过初等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分数、百分数等。
初等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7.空间模型:空间是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空间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间知识,如平行线、垂直线、平行四边形等。
空间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8.时间模型:时间是统计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时间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知识,如时间单位、时间比较、时间序列等。
时间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时间数据。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测量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测量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数学建模初等模型
数学建模是将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中,初等模型是指使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来描述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常见的初等模型包括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等。
线性模型是最简单的初等模型之一,它假设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可以用直线来表示。
指数模型描述的是变量之间的指数关系,对数模型则描述的是变量之间的对数关系。
多项式模型可以用多项式函数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初等模型进行数学建模时,我们需要确定问题中的关键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数学方程或函数来表示这些关系。
通过对这些方程或函数进行求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问题的解答或结论。
初等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理解和应用。
它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人口增长、物体运动、投资收益等。
但初等模型也有一些限制,它对问题的描述和解决方法有一定的限制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
总之,初等模型是数学建模中的一种简单模型,通过使用基本的数学
概念和方法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它易于理解和应用,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可能需要借助更高级的数学模型和技巧来进行建模和分析。
§16.5几个初等模型[学习目标]1. 能表述导弹核武器竞赛的数学模型;2. 能表述市场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3. 会用奇偶校验法解决铺瓷砖问题;4. 了解工厂地址选择的数学模型;5. 能表述动物体形问题的数学模型。
一、导弹核武器竞赛美国和前苏联都深感自己需要一定数量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对付对方的“核讹诈”,其基本想法是当自己在遭到对方的突然袭击后能有足够的导弹幸存下来,以便给予对方以“致命打击”.为此双方展开了一场竞争,方法有:(1)努力增加自己的核武器,从数量上压倒对方.但这样作下去双方都感到负担过重.(2)引进反弹道导弹和多弹头导弹.(3)加固导弹库或建造核潜艇来保护导弹,使之不易受到攻击.究竟用什么方法为好,在对方采取不同的策略时,自己又将如何对付?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由于核武器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问题比较复杂,所知信息又少。
因此下面建立一个简单的图解模型,以便帮助阐明其中某些问题.把讨论的两国称为甲方和乙方.用x,y分别表示甲方和乙方拥有的导弹数.由于x,y很大,把x和y看作实数.假设两方拥有的导弹相同,而且具有同等的防护能力.甲方为了安全,其拥有的核弹头数x要随乙方的弹头数y的增长而增长。
可以假设存在增函数f,当x>f(y)时甲方才感到安全,x=f(y)称为甲方的安全线,同样y=g(x)是乙方的安全线,即当y>g(x)时乙方才感到安全.图16-10乙方安全区甲方安全区BCA由图16-10可知甲方的安全区和乙方的安全区.二者的公共部分双方都感到安全,即军备竞赛的稳定区域(图中阴影部分).两条安全线的交点为竞争的平衡点。
问题在于当第一次打击不可能摧毁对方的假设下,这样的稳定区域存在吗?换言之,两条单调增加的曲线x=f(y)和y=g(x)相交吗?这要求证明并进而讨论,当反导弹和多弹头导弹这类武器出现时,对于平衡点A()将产生什么影响?为了证明x=f(y)和y=g(x)相交,我们采用如下方法:证明从原点出发的任一直线y=rx(r>0)必与曲线x=f(y)相交,其中x=f(y)从(,0)开始,以递增到无穷的斜率向上弯曲.Y = rxx因为不论乙方拥有的核弹头数y是甲方的多少倍(如r倍,r可以充分大),都不能一次毁灭甲方,也就是说在乙方y=rx枚核弹头的袭Y击下,甲方一枚弹头保存下来的概率p(r)仍然大于零(尽管可以很小),那么甲方只需要拥有枚弹头,就可以感到安全.正是直线y=rx和曲线x=f(y)交点的横坐标.所以y=rx与甲方安全线x=f(y)相交.如图16-11所示.同理,y=rx必与曲线y=g(x)相交.y=g(x)从 图16-11 (0,y)开始,起斜率递减到零.这样曲线x=f(y)与y=g(x)相交于A()点,这是x和y的最小稳定值.下面我们要讨论,如果某一方使用加固导弹库,反弹道导弹或其他一些手段,两条安全曲线和稳定点A()将如何变化呢?如果甲方由于使用加固导弹库,反弹道导弹或其他一些手段,则它的导弹更不容易遭受突然袭击,这将使甲方任一枚导弹逃脱突然袭击的概率p(r)增大,所以曲线f(y)向左移动,在图16-10中用虚线表示.点不变,此时曲线的形状稍有改变.为了保持稳定,双方只需要更少的导弹,稳定点为B.如果甲方用某种设施,例如反弹道导弹来防护它的城市,这时乙方要对甲方进行致命的打击,就需要比更多的导弹,于是g(x)向上移动.在图16-10中用“ ”线表示.我们可以看出,要保持稳定,双方都需要更多的导弹,稳定点为C.图16-12BAyxx=f(y)如果使用多弹头导弹,此时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例如,甲方将它的每枚导弹的单弹头改装为N个弹头,那么它所需要的能逃脱偷袭的导弹数可以更少些(需要的数大约是).这样x=f(y)就向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