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模型建模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章 初等模型如果研究对象的机理比较简单,一般用静态、线性、确定性模型描述就能达到建模的目的时,我们基本上可以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来构造和求解模型。
通过下面的几个实例我们能够看到,用很简单的数学方法就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衡量一个模型的优劣完全在于它的应用效果,而不是它看它采用了多么高深的数学方法。
进一步说,对于某个实际问题我们如果能够用初等方法和所谓的高等方法建立了两个模型,而它们的应用效果相差无几的话,那么受人们欢迎并采用的,一定是前者而非后者。
§2.1公平的席位分配设有A 、B 两个单位,各有人数1p 、2p 个,现在要求按人数选出q 个代表召开一次代表会议。
那么怎样分配这q 个席位呢?一般的方法是令:q p p p q 211*1+= q p p p q 212*2+= (2.1)若*1q ,*2q 恰好是两个整数,就以*1q ,*2q 分别作为A ,B 两个单位的席位数,即可以获得一个完全合理的分配方案。
当*1q ,*2q 不是两个整数时,那么怎样分配才合理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给出一种自然的想法,也就是通常所执行的方法。
即由(2.1)式计算出的*1q ,*2q ,用][*i i q q =表示*i q 的整数部分。
当*1q -1q >*2q -2q 时,则用1q +1与2q 分别作为A ,B 两个单位的席位数;当*2q -2q >*1q -1q 时,则用1q 与2q +1分别作为A ,B 两个单位的席位数;而当*2q -2q =*1q -1q 时,就只能由A ,B 两个单位协商来确定那多余的一个席位了。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并被很多人所接受,同时也容易推广到m (m >2)个单位的席位分配问题。
但是这个分配方案是存在弊病的,它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例1 某学校有3个系共200名学生,其中甲系100名,乙系60名,丙系40名。
若学生代表会议设20个席位,公平而又简单的席位分配办法是按学生人数的比例分配,显然甲乙丙三系分别应占有10、6、4个席位。
第二章 初等数学方法建模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它的机理较简单,用静态,线性或逻辑的方法即可建立模型,使用初等的数学方法,即可求解,我们称之为初等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自然数,比例关系,状态转移,及量刚分析等建模例子,这些问题的巧妙的分析处理方法,可使读者达到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提高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有关自然数的几个模型1.1鸽笼原理鸽笼原理又称为抽屉原理,把N 个苹果放入)(N n n < 个抽屉里,则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苹果。
问题1:如果有N 个人,其中每个人至多认识这群人中的)(N n n <个人(不包括自己),则至少有两个人所认识的人数相等。
分析:我们按认识人的个数,将N 个人分为n ,2,1,0 类,其中)0(n k k ≤≤类,表示认识k 个人,这样形成 1+n 个“鸽笼”。
若 1-<N n ,则N 个人分成不超过1-N 类,必有两人属于一类,也即有两个人所认识的人数相等;若1-=N n ,此时注意到0类和N 类必有一个为空集,所以不空的“鸽笼”至多为1-N 个,也有结论成立问题2:在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内最多能找到几个点,而使这些点彼此间的距离大于5.0.分析: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ABC ∆,分别以C B A ,,为中心,5.0为半径圆弧,将三角形分为四个部分(如图1-1 ),则四部分中任一部分内两点距离都小于5.0 ,由鸽笼原理知道,在三角形内最多能找四个点,使彼此间距离大于5.0 ,且确实可找到如C B A ,,及三角形中心四个点。
图1—1问题3:能否在88⨯的方格表ABCD 的各个空格中,分别填写3,2,1这三个数中的任一个,使得每行,每列及对角线BD AC ,的各个数的和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析:若从考虑填法的种类入手,情况太复杂;这里我们注意到,方格表中行,列及对角线的总数为18个;而用3,2,1填入表格,每行,列及对角线都是8个数,8个数的和最小为8,最大为24,共有171824=+-种;利用鸽笼原理,18个“鸽”放入17个“鸽笼”,必有两个在一个“鸽笼”,也即必有两个和相同。
一些经典初等数学模型
1. 走迷宫:在一个有迷宫的场地内,从起点到终点,找到最短的路线。
2. 鸡兔同笼:已知笼子里面有若干只鸡和兔子,总共有头和只脚,求鸡和兔子的数量。
3. 填数字:在一个九宫格里填入数字1到9,每行、每列、每个宫内数字互不重复。
4. 数列求和:给定一个数列,求其中任意连续段的和,或者整个数列的和。
5. 球与盒子:有若干个不同颜色的球和盒子,球可以放入盒子中,求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6. 求根公式:已知二次方程的系数,求解出这个二次方程的根。
7. 绳子问题:两根不同长度的绳子分别燃烧完的时间不同,如何用这两根绳子在规定时间内测量出一个15分钟的时间。
8. 凸包问题:给定一些点的坐标,如何找到能够包住所有点的最小凸多边形。
9. 最小生成树:给定一个连通的无向图,找到一棵包含所有节点的生成树,使得边的权值之和最小。
10. 铺地砖:已知一个矩形地面,和两种不同形状的砖块,如何将这些砖块拼接在一起,使得地面完全被铺满。
实验报告实验一初等模型建模实验目的:熟悉初等数学建模方法,掌握建立经验公式,即数据拟合的方法。
实验原理:最小二乘原理实验内容:人口增长预测下面是六十年代世界人口的增长数据(单位:亿):>> t=[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t =Columns 1 through 6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Columns 7 through 91966 1967 1968>> x=[29.73 30.61 31.5132.34 32.85 33.56 34.20 34.83] 32.13x=Columns 1 through 829.7300 30.6100 31.5100 32.1300 32.3400 32.8500 33.5600 34.2000 Column 934.8300散点图如下:根据已有数据,进行数据拟合:考虑分段函数,对1960-1963进行数据拟合:t=[0 1 2 3]x1=[29.72 30.61 31.51 32.13]p=polyfit(t,x1,1)t=[5 6 7 8]x2=[32.85 33.56 34.20 34.83]z=x1.*(t<=3)+x2.*(t>=4)p=polyfit(t,x2,1)t=[0 1 2 3 4 5 6 7 8]x=[29.73 30.61 31.51 32.13 32.34 32.85 33.56 34.20 34.83]plot(t,x1,'g+',t,x2,'g.',t,z,'b-');hold onplot(t,x,'r*')图如下:(2)用你建立的经验模型试计算:以1960年为基准,人口增长一倍需要多少年?世界人口何时将达到100亿?对t=0:120通过给出的模型进行运算估值,得到:Columns 37 through 5453.2710 53.9290 54.587055.2450 55.9030 56.5610可知以1960年为基准,人口增长一倍需要39年。
初等模型建模实例
1.以下是一个数学游戏:
(1)甲先说一个不超过6的正整数,乙往上加一个不超过6的正整数,甲再往上加一个正整数,...,如此继续下去。
规定谁先加到50谁就获胜,问甲、乙各应怎样做?
(2)如将6改为n,将50改为N,问题又当如何回答?
2.甲乙两人约定中午12:00至1:00之间在市中心某地见面,但两人讲好到达后只等待对方10分钟,求这两人能相遇的概率。
3.某人由A处到位于某河流同侧的B处去,途中需要去河边取些水,问此人应如何走才能使走的总路程最少?
4.敏感问题的调查
5.地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直径约为12.72×10公里),显然,如果高层建筑的墙是完全垂直于地面的则它们之间必不会平行。
设一建筑物高为400米,地面面积为2500平方米,问顶面面积比地面面积大多少?
6.建一模型说明当你在雨中行走又想少淋雨时,应当如下做:(1)若你行走的方向是顺风且雨的夹角至少为,你应以雨速水平分量的速度行走,以便使雨相对于你是垂直下落的(2)在其他情况下,你都应以最快的速度行走。
7.消防队员救火时不应离失火的房屋太近,以免发生危险。
请建模分析并求出消防队员既安全又能发挥效应的最佳位置。
8.已知在气体中音速V与气压P、气体的密度ρ有关,试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9.风车的功率P与风速v、叶面的顶风面积S及空气的密度ρ有关,试求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