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
- 格式:doc
- 大小:24.51 KB
- 文档页数:3
妈妈,不要送伞来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丝丝小雨中,
踩着小水洼走回家。
我喜欢听雨姐姐亲切的话语:
“小妹妹,快回家吧,可别
着凉了。
”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把心爱的书包,
顶在头顶上当雨伞。
我喜欢听雨珠宝宝落在上
面的乐曲:
“滴答,滴答……”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雨珠的伴奏中,
自由自在的跳着舞。
我喜欢听自己跳出来的
歌声:
“咚咚咚,咚咚……”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雨下大时,
躲到一旁的屋檐下。
我喜欢听店主和蔼的赞扬声:
“小姑娘,你自己回家呀,可真棒!”
不要送伞来,
妈妈。
我喜欢在街道边,
看大家撑着雨伞无忧无虑地走在路上,
你瞧,
多像一个个躲在蘑菇下的小精灵。
不要送伞来,
妈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妈妈的爱意,学会感恩。
2. 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要说“不要送伞来”?3. 理解课文:(1)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想一想,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学会感恩。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爸爸妈妈的爱”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关注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爸爸妈妈的爱”的表达,关注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等方面。
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显露了期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期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原文不要送伞来,妈妈,我爱好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爱好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爱好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警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知道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大胆、轻巧。
2.小学二年级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内容:《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显露了期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期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挑选自己爱好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知道,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知道、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朗诵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期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在朗诵中知道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设计:一、情形导入、激发爱好。
(出示下雨情形)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
妈妈,不要送伞来①偏偏下起……哦,是我梦求许久的小雨,我欢快地跳进雨中,任那细细的雨丝把我浸润,忽地,心中掠过一丝不安,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②我喜欢在雨中独行,缓慢的节奏合着雨点的飘落,任那油润的千张绿叶,把我染得翠绿,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③我喜欢路边青湿的小草,尽情地吸吮大自然的甘露,即使没有蟋蟀的低吟,我仍可以舒畅地放松四肢,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④我喜欢在伞花中奔跑,和小雨丝们说句悄悄话,此时此刻,我真正地属于我自己,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⑤我在雨中自在地漫步,我也会在雨中得到收获,但我不愿意您的花雨伞,挡住了属于我的小雨点,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1]①节中“梦求许久”一词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_______[2]诗中写到“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联系上下文揣摩一下“我”为何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节诗勾画了一幅诗意浓郁的画面,下面对这幅画命名最恰当的一项是()A.春雨图B.绿叶图C.雨中漫步图D.染翠图[4]第③节诗中暗示雨滋润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第④节分析,为何“我喜欢在伞花中奔跑,和小雨丝们说句悄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⑤节中哪两句诗揭示了诗歌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全诗反复呼告“哦,妈妈,不要送伞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雪___________飞绝,______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_______ 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这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写的诗。
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提升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
妈妈,不要送伞来①偏偏下起……哦,是我梦求许久的小雨,我欢快地跳进雨中,任那细细的雨丝把我浸润,忽地,心中掠过一丝不安,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②我喜欢在雨中独行,缓慢的节奏合着雨点的飘落,任那油润的千张绿叶,把我染得翠绿,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③我喜欢路边青湿的小草,尽情地吸吮大自然的甘露,即使没有蟋蟀的低吟,我仍可以舒畅地放松四肢,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④我喜欢在伞花中奔跑,和小雨丝们说句悄悄话,此时此刻,我真正地属于我自己,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⑤我在雨中自在地漫步,我也会在雨中得到收获,但我不愿意您的花雨伞,挡住了属于我的小雨点,哦,妈妈,不要送伞来。
[1]①节中“梦求许久”一词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_______[2]诗中写到“心中掠过一丝不安”,联系上下文揣摩一下“我”为何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节诗勾画了一幅诗意浓郁的画面,下面对这幅画命名最恰当的一项是()A.春雨图B.绿叶图C.雨中漫步图D.染翠图[4]第③节诗中暗示雨滋润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第④节分析,为何“我喜欢在伞花中奔跑,和小雨丝们说句悄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⑤节中哪两句诗揭示了诗歌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全诗反复呼告“哦,妈妈,不要送伞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阅读。
绝句_____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_____。
窗含西岭_____,门泊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一等奖1、《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设计: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3识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a)游戏:打气球b)游戏:击鼓传花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
拓展思维、发挥想象。
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1、《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齐读课题,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三.自主识字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妈妈,不要送伞来
(第三次备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首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10个,写字5个,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
4.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并能仿编一小节。
5.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6.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7.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8.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重点:
1.识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难点:
1.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培养自立能力。
2.培养想象能力并能仿编一小节。
五、教学准备
资源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雨天里,放学后,你们是怎么回家的?
(不管是家长穿雨衣来接你,还是给你送伞来,都会使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可是,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对妈妈说的,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学生一起来读。
(二)、识字学词
(1)自主识字学词
自学要求:
1.标出小节
2.自己读诗歌,读准字音,不会的字划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它。
3.同桌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如果字音准确、流利,就说一句话夸夸你的同桌。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慢悠悠雨丝裹住机灵小鹿糖人淋坏勇敢(用红色标出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词语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3)指导规范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重点对难点字进行书写指导:伞、奔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给字组词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小节读文,检测朗读情况。
3、教师范读,认真听并思考:“我”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慢悠悠雨丝裹住机灵小鹿糖人淋坏勇敢
随机抽都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个小朋友在小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回家的吗?用朗读的形式来告诉大家。
板书:小雨中——慢悠悠走回家
2、解释慢悠悠的意思,是指缓慢轻松。
先让学生表演,教师给出评价
并解释。
3、想象放学后下起了小雨,小雨打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可能回答‘凉快的’‘清爽的’)再引导,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轻松和高兴,所以我们朗读的时候要用轻轻的语气读出小作者在雨中轻松地,慢悠悠走路的心情。
4、指名读第二小节,为什么小朋友从慢悠悠变成奔跑?因为这时下起了大雨,所以小朋友急切地想跑回家。
板书:大雨中——奔跑
解释‘奔跑’:很快地跑。
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再让学生表演,最后教师解释。
5.学习完第一、二小节后,我们再一起去看看第三小节小作者又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呢?(全班朗读第三段)
小糖人:糖是很甜,很粘人的,就像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总是要赖在妈妈身边;街边的小树:是指坚强勇敢的孩子。
那我们的小作者是要做‘小糖人’还是‘街边’的小树呢?(全班一起回答)
所以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孩子?(一个懂事、自立、勇敢的好孩子。
)
(三)、照例仿写
你认为怎样做才是一个自立、懂事、勇敢的好孩子?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完成第12页“仿照例子编一编”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发言:3人),也可互相说。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像街边的小树一样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喜欢我喜欢
小雨搏击风雨
不是小糖人
(自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