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7
量本利分析基本原理量本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简称CVP)是一种管理会计技术,旨在解释产品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CVP分析提供了一种了解企业盈亏状况及其变化原因的方法,并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确定最优产品组合、评估合理利润目标等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CVP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CVP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分析成本行为:CVP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产品成本行为,即确定成本是如何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根据成本的变化方式,可以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等;固定成本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
通过确定成本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并为后续的CVP分析提供基础。
2. 确定贡献边际:贡献边际是指每个单位销售额减去可变成本后剩余的金额,也被称为每个单位销售额对利润的贡献。
贡献边际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盈亏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贡献边际比率(贡献边际与销售额的比率),可以确定多少销售额能够覆盖固定成本以及实现利润。
3. 利用贡献边际与利润相关方程进行分析:CVP分析的核心是建立利润相关方程,通过该方程将销售量、销售价格、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利润联系起来。
利润相关方程可表示为:利润= 销售量×(销售价格- 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
利用利润相关方程,可以进行不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如确定销售量达到特定利润目标的销售额,或者确定特定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下企业的利润水平。
CVP分析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应用有很多方面:1. 定价策略:通过CVP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最低销售价格,以保证覆盖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并获得所需利润。
同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水平。
2. 产品组合决策:CVP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评估不同产品的利润贡献和销售额需求,从而确定最优产品组合。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本量利分析(CVP分析)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企业成本、销售价格和销售量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本量利分析是指将企业的成本、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作为变量,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的经营方式,从而达到最大化利润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成本-收入-利润的关系来分析企业经营的情况,通过变动量与总量的关系来探讨企业经营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
二、本量利分析的应用1. 定价策略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确定最佳的销售价格,通过分析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最适合企业的定价策略,从而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 提高经营效率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找出最佳的经营方式,从而提高经营效率,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
2. 降低经营风险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评估风险并找出控制风险的方法,从而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决策准确性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做出决策,找出最佳的经营方式和策略,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找出最适合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从而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效益。
四、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虽然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1. 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本量利分析的结果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而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偏差,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
2. 忽视市场变化本量利分析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全面和准确。
3. 忽视非经济因素本量利分析忽视了一些非经济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全面和准确。
本量利分析法在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和成本控制。
对于公立医院这样的大型医疗机构来说,采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全成本核算,能够帮助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益。
本文将从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以及实施中的挑战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本量利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进行分析,来帮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成本、销售量和利润。
在本量利分析法中,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而总成本则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医院的固定资产折旧、固定工资等;变动成本则是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医院的药品、耗材等。
在本量利分析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能带来的额外利润,它可以通过单位销售价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来计算。
通过对边际贡献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决定是否增加产量、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等。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全成本核算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全面了解医院的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而本量利分析法作为全成本核算的重要工具,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帮助公立医院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医院的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
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医院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以及各项收入的来源和构成。
这有利于管理层合理评估医院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帮助公立医院管理层进行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
通过对边际贡献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找出哪些项目或产品对医院的利润贡献较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益。
可以根据各项服务的边际贡献情况来合理调整医院各科室的开支、提高医疗收入等。
本量利分析法还可以帮助公立医院管理层进行业务决策。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原理?本量利分析原理是一种管理会计工具,用于帮助企业评估销售数量和售价变动对利润和销售额的影响。
它基于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2.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重要概念在理解本量利分析原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以下重要概念:2.1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无论销售数量的变动如何,都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固定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不变的,并不受销售数量的影响。
2.2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销售数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变动成本与销售数量成正比,因此销售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变动成本的增加。
2.3 销售额销售额是指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总额。
销售额可以通过销售数量乘以产品或服务的售价来计算。
3.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本量利分析原理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以下是本量利分析原理的一些应用场景:3.1 定价决策本量利分析原理可以帮助企业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最佳售价。
通过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企业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销售利润最大化。
3.2 产品组合决策在有多个产品或服务可供选择时,本量利分析原理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产品组合。
通过分析每个产品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销售额,企业可以确定哪个产品组合可以带来最大的利润。
3.3 增加生产能力的决策当企业考虑增加生产能力时,本量利分析原理可以帮助企业决策。
通过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变化,以及销售额的增加,企业可以确定是否值得增加生产能力。
3.4 增加销售数量的决策本量利分析原理还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是否值得增加销售数量。
通过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变化,以及销售额的增加,企业可以确定增加销售数量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4.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局限性虽然本量利分析原理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4.1 假设的稳定性本量利分析原理基于一些假设,例如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稳定性。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案例1. 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原理本量利分析原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做出经济决策。
它通过对企业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生产量和销售量等。
本量利分析原理以盈亏平衡点为基础,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经营决策。
2. 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案例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本量利分析原理的应用。
2.1 公司介绍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A想要推出一款新产品,并且正在考虑不同的定价策略和销售量。
2.2 问题分析公司A希望通过本量利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和销售量。
他们知道微利销售量(即销售量大约等于成本量)和利润最大销售量(即销售量使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差异,并希望利用本量利分析来决策。
2.3 数据收集公司A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收集到了以下数据:•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00元;•市场需求曲线显示,当售价为200元时,销售量为100个;售价为150元时,销售量为200个;售价为100元时,销售量为300个;•公司A的固定成本为50000元。
2.4 收益计算根据数据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可以计算不同售价和销售量下的收益。
平均利润率公式为:平均利润率 = (售价-成本)/售价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售价和销售量下的平均利润率:售价(元)销售量(个)成本(元)平均利润率200 100 10000 50%150 200 10000 33.33%100 300 10000 0%2.5 盈亏平衡点计算根据收益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是指销售量使得利润为零的点。
根据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盈亏平衡点为200个。
2.6 利润最大化计算利润最大化是指销售量使得利润最大的点。
根据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300个,此时售价为100元。
2.7 结果分析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公司A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销售量为200个时,即盈亏平衡点,公司A的利润为零。
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的内容本量利分析是指在制定经营决策时,通过对成本、销售量和售价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优经营策略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成本-销量-利润关系、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和市场需求弹性原理等。
首先,成本-销量-利润关系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之一。
成本是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支出,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销售的产品数量。
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部分。
本量利分析的目标是通过改变销量、售价或成本等相关因素,以实现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
基于成本-销量-利润关系,企业可以通过考虑不同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情况下的利润变化,制定最合理的经营决策,优化利润效益。
其次,边际效益递减原理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之二。
边际效益是指每单位产量或销售量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利润。
这一原理认为,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效益逐渐减少。
比如,当企业提高产量时,由于各种限制条件(如设备能力、原材料供应等)的存在,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逐渐增加,而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逐渐减少。
因此,企业在决策时需要权衡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并在边际效益递减至零时停止增加产量或销量。
第三,市场需求弹性原理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之三。
市场需求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变动时,需求的变化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价格不弹性两种情况。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很高,即价格弹性大于1,则需求被认为是弹性的。
相反,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很低,即价格弹性小于1,则需求被认为是不弹性的。
本量利分析中,对市场需求弹性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的潜在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的情况来制定最适合的定价策略。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销售费用及税收等。
固定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无关的成本,如房屋租金、能源费用等。
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规模正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
销售费用包括营销、广告、销售人员工资等。
税收则是企业经营活动所需向国家交纳的税款。
一、实训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成本控制、盈利预测和经营决策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量利分析法(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简称CVP)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能够帮助企业理解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训,深入了解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实训内容1.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本量利分析法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基础,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通过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预测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基本原理如下:(1)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折旧等。
(2)变动成本: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等。
(3)利润:销售收入减去总成本,即(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2.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成本习性: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2)计算单位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3)计算保本点:保本点=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4)分析利润变动:分析业务量、单价、固定成本等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3. 实训案例分析以某电子产品公司为例,分析其本量利状况。
(1)成本习性分析:该公司固定成本为每月5万元,变动成本为每件产品100元。
(2)单位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200元-100元=100元。
(3)保本点:保本点=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5万元/100元=500件。
(4)利润分析:若该公司销售量为1000件,则利润为(200元-100元)×1000件-5万元=5万元;若销售量为800件,则利润为(200元-100元)×800件-5万元=3万元。
三、实训心得1. 本量利分析法有助于企业理解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量利分析原理管理会计1. 管理会计概述管理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监控、评估和决策的一种会计方法。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的一种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并评估不同决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2. 本量利分析的概念本量利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产量、销量、成本和利润等指标的分析,确定最佳产量和销量,以达到最大利润的管理决策方法。
该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关键概念:•成本-体系:即企业的成本构成,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和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用等;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和销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边际收入:指企业每售出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成本:指企业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3. 本量利分析的方法本量利分析通常基于以下三个重要指标:销量、利润和成本。
以下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与产量、销量、成本和利润相关的数据,加以整理与分类。
2.计算边际收入:通过将销售收入除以销量,计算每售出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平均收入。
3.计算边际成本:通过将总成本与总产量相除,计算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平均成本。
4.判断产量与销量:通过计算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变化情况,判断产量和销量的最佳组合。
5.计算利润:通过将边际收入减去边际成本,计算每单位产量和销量所获得的利润。
6.进行决策:基于以上计算结果,进行管理决策,确定最佳的产量和销量。
4.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本量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制定营销策略、生产决策和定价策略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产量决策: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情况,确定最佳的产量水平。
通过本量利分析,企业能够找到产量与销量的最佳平衡点,以实现最大化利润。
2.定价策略:本量利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确定最佳的定价策略。
通过比较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变化情况,企业可以确定最佳售价,从而实现最大利润。
3.新产品开发:在开发新产品时,本量利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经济效益和潜在利润。
第04章本量利分析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 称为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也是本量利分析出发点的是()。
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B.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C.产销平衡假设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2. 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3. 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
A.税金成本B.材料成本C.人工成本D.变动成本4. 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
A.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产销量5. 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
A.单位售价B.总成本C.销售收入D.变动成本6. 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
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7. 当单价单独变动时,安全边际( )。
A.不会随之变动B.不一定随之变动C.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动D.将随之发生反方向变动8. 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
A.2000件B.1333件C.800件D.1280件9. 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
A.200件B.300件C.120件D.400件10.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400件B.222件C.143件D.500件11. 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A.提高单价B.增加产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降低固定成本12.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40%,其固定成本为()。
A .50万元B.100万元C.8万元D.16万元13. 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30%,固定成本总额为600万元,则企业的保利量为( )。
A.61 905 B.14 286C.50 000 D.54 00014. 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 )。
A.成本B.单价C.销售量D.目标利润15. 已知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 000元,目标销售量为3 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目标利润为600 000元,则企业应将单位变动成本的水平控制在( )。
A.1500元/件B.1667元/件C.1000元/件D.1800元/件16. 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 )。
A.越多B.越少C.不变D.越不确定17.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贡献边际率+作业率=1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变动成本率+安全边际率=118. 下列选项不受销售量变动影响的是()。
A.营业利润B.安全边际量C.安全边际额D.单位贡献边际19. 在相关范围内,导致保本点升高的重要原因是()。
A.产品单位销售价格提高B.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升高C.产品产销数量增多D.产品安全边际增大20. 保本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的计算是以()。
A.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B.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边际C.固定成本/安全边际率D.固定成本/安全边际21. 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额D.保本作业率22.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贡献边际率是65%,本期销售额是200 000元,营业利润是100 000元,则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A .100 000元 B. 130 000元C. 30 000元D. 70 000元23. 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比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点销售量()。
A.不变B.上升C.下降D.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属于本量利分析内容的有()。
A.单一产品下的保本分析B.盈利条件下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C.单一品种下的本量利关系图D.多品种下的本量利分析E.目标利润的预测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
A.相关范围假设B.线性假设C.产销平衡假设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E.目标利润假设3. 下列项目中,属于本量利分析研究内容的有()。
A.销售量与利润的关系B.销售量、成本与利润的关系C.成本与利润的关系D.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E.产品数量与成本的关系4. 保本点的表现形式包括( )。
A.保本额B.保本量C.保本作业率D.变动成本率E.贡献边际率5. 下列各项中,可据以判定企业是否处于保本状态的标志有( )。
A.安全边际率为零B.贡献边际等于固定成本C.收支相等D.保本作业率为零E.贡献边际率等于变动成本率6. 下列与安全边际率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安全边际与当年实际定货量的比值B.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的和为1C.安全边际与销售量的比率D.安全边际率越小,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E.安全边际率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7. 关于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安全边际是正常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部分B.安全边际率是安全边际量与正常销售量之比C.安全边际率和保本作业率之和为1D.安全边际率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大E.安全边际表明销售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于亏损8. 下列各式计算结果等于贡献边际率的有()。
A.单位贡献边际/单价B.1-变动成本率C.贡献边际/销售收入D.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E.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额9. 贡献边际除了以总额的形式表现外,还包括以下表现形式()。
A.单位贡献边际B.税前利润C.营业收入D.贡献边际率E.净利润10. 安全边际指标的表现形式包括()。
A.安全边际量B.安全边际率C.安全边际额D.保本作业率E.贡献边际率11. 下列因素中,其水平提高会导致保利点升高的有( )。
A.单位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总额C.目标利润D.销售量E.单价12. 下列指标中,会随单价同方向变动的有( )。
A.保本点B.保利点C.变动成本率D.单位贡献边际E.贡献边际率13. 在单一品种条件下,影响保利点的因素包括( )。
A.现金净流量B.单价C.固定成本总额D.单位变动成本E.目标利润14. 下列项目中,其变动可以改变保本点位置的因素包括( )。
A.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C.销售量D.固定成本E.目标利润15. 影响保净利量指标的因素有()。
A.固定成本B.目标利润C.单价D.单位变动成本E.所得税率16. 下列指标中,会随着单价变动反方向变动的有()。
A.保本点B.保利点C.变动成本率D.单位贡献边际E.安全边际率17. 下列各项中,能同时影响保本点、保利点及保净利点的因素有()。
A.所得税率B.目标利润C.单位贡献边际D.贡献边际率E.固定成本总额18. 下列各式计算结果等于贡献边际率的有()。
A.单位贡献边际/单价B. 1-变动成本率C.贡献边际/销售收入D.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E.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额19. 贡献边际除了以总额的形式表现外,还包括以下表现形式()。
A.单位贡献边际B.税前利润C.营业收入D.贡献边际率E.净利润20. 安全边际指标的表现形式包括()。
A.安全边际量B.安全边际率C.安全边际额D.保本作业率E.贡献边际率21. 下列各项中,有可能成立的关系有()。
A.贡献边际率大于变动成本率B.贡献边际率小于变动成本率C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D贡献边际率和变动成本率都大于零E.贡献边际率和变动成本率同时小于零22. 某产品单价为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计划产销量600件,要实现400元的利润,可分别采用的措施有()。
A.减少固定成本600元B.提高单价1元C.提高产销量200件D.降低单位变动成本1元E.提高单价0.5元23. 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会引起营业净利润增加的有()。
A.单价降低B.单位变动成本降低C.固定成本降低D.预计销售量降低E.所得税税率增加三、判断题1.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不需要任何假设条件。
()2. 贡献边际首先用于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若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
()3. 本量利分析应用的前提条件与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是相同的。
()4. 企业的贡献边际应当等于企业的营业毛利。
()5. 因为本量利分析的各种模型是建立在各种假定的前提条件下,因而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 所谓保本是指企业的贡献边际等于固定成本。
()7. 通常,贡献边际是指产品贡献边际,即销售收入减去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变动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变动部分之后的差额。
()8. 本量利分析的各种模型既然是建立在多种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因而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忽视它们的局限性。
()9. 若单位产品售价与单位变动成本发生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则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不()10. 保本作业率能够反映保本状态下,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11. 安全边际率和保本作业率是互补的,安全边际率高则保本作业率低,其和为1。
()12. 超过保本点以上的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贡献边际就是利润。
()13. 安全边际和销售利润指标均可在保本点的基础上直接套公式计算出来。
()14. 若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同方向同比例变动,则保本点业务量不变。
()15. 在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中,研究任何一个因素时,其他因素必为已知或固定不变。
()16.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总额变动均会引起保本点、保利点同方向变动。
()17.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同时变化,则利润也必定发生变化。
()18. 因为安全边际是正常销售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额的差额,并表明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于亏损,所以安全边际部分的销售额也就是企业的利润。
()19. 在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中,研究任何一个因素时,其他因素未必已知或固定不变()20. 安全边际率和保本作业率是互补的,即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21.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保本作业率为0,则可以判断该企业处于保本状态。
()四、计算题1. 某企业保本点的月销售额为50 000元,在其他指标不变而固定成本增加5 000元时,为了实现保本需要增加销售额8 000元。
要求计算:(1)原固定成本总额;(2)贡献边际率;(3)变动成本率。
2. 某公司20×3年的简明损益表如下(单位:元),销售收入160 000减:销售成本120 000(其中变动成本占60%)销售毛利40 000减:营业费用50 000(其中固定成本占50%)净利润-10 000经过分析,公司亏损的原因是对产品的广告宣传不够,20×4如果能增加广告费4 000元,可使销量大幅度增加,就能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