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52
1.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2.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当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4.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4.1.15.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②投影于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桥梁、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6.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其本身的精度。
7.采用GPS测量平面控制网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
4.1.2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1.22.各等级控制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受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
3.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一、思考题1. 什么叫导线、导线点、导线边、转折角?2. 导线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3. 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如何进行?4. 如何计算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5. 如何根据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确定坐标增量的正负号?6. 何谓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何谓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7. 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有何异同点?8. 什么是坐标正算?什么是坐标反算?坐标反算时坐标方位角如何确定?9. 导线与国家三角点联测有哪几种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10.何谓小三角测量?在路桥工程中有哪些应用?11.小三角网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12.小三角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如何进行?13.小三角锁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二、习题1.如表6-1, 已知坐标方位角及边长, 试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X、(Y。
(AB 边坐标增量(X=49.660m、(Y=342.935m;BC 边坐标增量(X=-41.702m、(Y=522.142m;CD 边坐标增量(X=-24.254m、(Y=-526.466m)表6-1边号坐标方位角(︒'")边长(m)AB81 45 37346.512BC94 33 59523.805CD267 21 44527.0242.表6-2, 已知P1至P4各点坐标, 试计算P1P2和P3P4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P1P2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是227-24-16.340.030m、P3P4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分别是66-52-15.313.442m)表6-2点号X (m )Y(m)点号X(m)Y(m )P19 821.071 4 293.387P39 187.419 2 642.792P29 590.933 4 043.074P49 310.541 2 931.0403. 某闭合导线, 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 m, 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 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9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
全站仪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你说全站仪平面控制测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搞得像是只有学霸才能懂的东西?真的没那么复杂。
大家都知道,测量这事儿,往往跟我们生活中天天做的事有点关系。
比如说,你找个地方停车,你得知道车位在哪里,得有个清楚的方向感,不然就算有了车,也没地儿停,不是吗?全站仪平面控制测量就像给整个施工现场打个“GPS”,帮助我们清楚地确定每一个点,避免在大场面里迷了路。
先说说,什么是平面控制测量。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全站仪这种高科技的设备,来测量并确定地面上不同点的精确位置,确保工程从头到尾都按部就班,不走偏。
你看,工程测量就像做饭,材料、时间、火候缺一不可。
全站仪就像你手里的炒菜铲子,有了它,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关键是它能告诉你每一步的准确定义,保证每个菜品都精准到位。
好啦,说了这么多,你肯定会问,实施步骤到底是咋回事儿呢?别着急,我来给你捋捋。
咱得选择好控制点,这可是整个测量的“起点”。
你想象一下,盖房子第一步可不是直接砸砖,而是先把地基做好。
如果地基不稳,楼盖得再高也不行,对吧?同理,测量点也是最关键的,一旦选对了控制点,后面的一切就能顺利进行。
选点的过程有点像“撒网”。
你得找一些能看到远处标志性建筑的地方。
位置要显眼,不能被什么树啊、墙啊挡住,不然以后测量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记得啊,选点时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比如气温、风力、湿度,这些都可能影响测量的精确度。
就像你做饭的时候,一点火候不当,味道就跑偏了。
选好了控制点,接下来就得进行设站了。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费心劳力”,但也特别关键。
设站不仅要稳,还要确保全站仪的位置准确无误。
一旦设备摆放不正,测量出来的结果可能就大相径庭,搞不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进度。
说白了,你就是得给全站仪找到它最舒服的位置,让它“好好休息”,然后你才可以开始正式工作。
这里面有个小窍门:大家在设站时常常会用到水平仪来调整,让全站仪处于水平状态,避免测量误差。
当设备就绪后,开始测量啦。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对二维平面上的点、线、面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确保产品和建筑物的准确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可根据测得的角度和斜距计算出点的坐标。
全站仪通常具有自动测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是一种测量方位角和斜距的仪器,它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角度和斜距来计算目标点的坐标。
电子经纬仪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特点,在测量平面控制点时非常有效。
3.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利用光学、电磁波或声波等原理测量距离的仪器。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测距仪有激光测距仪和电磁波测距仪。
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
4.全息测量法全息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全息干涉原理的测量方法,它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
全息测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平面控制测量领域。
5.相位测量法相位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或电磁波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或坐标的方法。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的相位测量法有干涉测量法和调制成像测量法。
相位测量法具有高精度和快速的特点,适用于高精度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
6.全息成像法全息成像法是一种通过全息技术实现对平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控制的方法。
全息成像法可以记录和还原目标点的光场信息,从而实现对其位置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
全息成像法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的特点,在一些特殊的平面控制测量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测距仪、全息测量法、相位测量法和全息成像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测量平面上的点、线、面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平面角度控制和平面线性控制。
1. 平面角度控制:通过测量和控制平面上的角度来实现平面控制。
常用的平面角度控制方法包括:
- 平面角度测量:通过使用角度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平面上的角度值。
- 平面角度控制点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上的角度
控制点位置,并用地面标志物或测量仪器进行标记。
- 平面角度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在角度控制点之间测量角
度值,以检查平面的角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平面线性控制:通过测量和控制平面上的线性距离来实现平面控制。
常用的平面线性控制方法包括:
- 平面线性测量:通过使用距离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激光测距
仪等,测量平面上的线性距离值。
- 平面线性控制点的设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上的线性
控制点位置,并用地面标志物或测量仪器进行标记。
- 平面线性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在线性控制点之间测量距
离值,以检查平面的线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平面控制测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实现对平面上角度和线性的全面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1. 前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这可是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测量行业摸爬滚打的朋友们来说,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们一起来捋一捋,保准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心里也能有个数。
2.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确定某个区域内的点位,以确保我们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不会偏离轨道。
想象一下,咱们要盖房子,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跟着一大堆问题了,对吧?平面控制测量就是帮助我们找准那个“点”,把一切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2.2 为啥要做平面控制测量?可能你会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其实,不做这一步,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哪里飞哪里。
平面控制测量能让我们在一开始就设定好基准点,确保后面的工作都能顺顺利利。
比如,公路建设、桥梁修建、甚至是小区的绿化,都是离不开这个过程的。
3. 实施步骤3.1 步骤一: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咱们不能盲目上阵。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检查、人员的培训和现场的勘察。
这就像是出门远行之前,先看看天气,带上伞和防晒霜,免得到时候遭遇暴风雨或者晒得跟红烧肉似的。
设备方面,一定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全站仪、GPS设备等,都是咱们的好帮手。
检查完这些,接下来就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勘察,标记出基准点和控制点,确保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 步骤二:测量实施接下来,进入到实际的测量环节。
这时候,可得认真了。
我们会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把选定的控制点进行记录。
这就像是写日记,把每一个重要的点都标记下来,方便后续的查阅。
每测量一个点,心里都得盘算一下,确保没有出错。
毕竟,点错了,就相当于盖房子的时候打歪了地基,后果可不堪设想!此外,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校核。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现场可以和同事们互相确认一下,确保大家的测量结果一致。
这就像是一群朋友一起去旅行,谁都不想在景点前面迷路,对吧?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整理测量完毕后,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汇总起来,进行整理。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指在工程测量中,用于测量和控制平面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位置控制、平面形状控制和平面尺寸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平面位置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位置,在测量中通常采用坐标系来描述平面的位置。
常用的平面位置控制方法有:全站仪法、建模法和GPS测量法。
全站仪法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平面上的有限点,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平面的位置信息。
全站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平面位置比较密集或者较大范围的测量。
建模法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将平面上的特征点进行建模和拟合,从而确定平面的位置和形状。
建模法具有高精度和较大范围的测量能力,适用于平面位置复杂或者变化较大的场景。
GPS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平面上的参考点,通过卫星信号的测距和定位技术,确定平面的位置。
GPS测量法适用于大范围平面位置的控制,但其精度受到天线位置、卫星覆盖、地形遮挡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平面形状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形状,在测量中通常采用平面轮廓的形状描述。
常用的平面形状控制方法有:投影仪法、图像处理法和三维扫描法。
投影仪法是利用光学投影仪在平面上投射一系列网格或者线条,通过观察和测量投影结果,得到平面的形状信息。
投影仪法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适用于平面形状较简单的测量。
图像处理法是利用相机或者摄像机拍摄平面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形状分析,从而确定平面的形状。
图像处理法适用于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或者变化较大的测量,但其精度受到图像采集设备和算法的限制。
三维扫描法是利用三维扫描仪在平面上进行点云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重建算法,得到平面的形状信息。
三维扫描法具有高精度和全面性的特点,适用于平面形状复杂或者要求较高精度的测量。
最后,平面尺寸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尺寸,在测量中通常采用长度、角度、面积等尺寸参数描述平面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