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六个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2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2015(第二版)受控状态:Y □ N □受控编号:持有人:2015年1月11日发布 2015年1月20日实施哈尔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录ZHCADC-PGC01-2010 BSL-2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ZHCADC-PGC02-2010 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ZHCADC-PGC03-2010 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ZHCADC-PGC04-2010 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ZHCADC-PGC05-2010 实验室检测样品接收ZHCADC-PGC06-2010 样品检测操作规程ZHCADC-PGC07-2010 电气设备操作规程ZHCADC-PGC08-2010 实验室消毒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09-2010 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10-2010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11-2010 实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ZHCADC-PGC12-2010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1 目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的一个屏障。
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以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及实验室环境不被污染。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个人防护装备(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与防护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实验室组织有关人员采购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严格控制其质量。
4 过程要求实验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在生物因子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4.1防护口罩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P2级的防护口罩,必须满足GB 19083-2003以下条件:(1)长方形口罩展开后中心部分尺寸:长度不小于17cm、宽度不小于17cm;密合型拱形口罩尺寸:横径不小于14cm,纵径不小于14cm。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指导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稻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生长环境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稻种子、玻璃瓶、土壤、水、阳光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瓶洗净并晾干。
2. 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土壤,约填充2/3的容量。
3. 在土壤上均匀撒上一层水稻种子。
4. 再在水稻种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
5. 缓缓倒入适量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多。
6. 将玻璃瓶放置在充足阳光的地方,并定期给水。
7. 观察水稻生长的过程,记录生长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湿,以免影响水稻的生长。
2. 确保玻璃瓶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帮助水稻进行光合作用。
3. 定期给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记录生长的变化,可以拍照或制作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可以看到,水稻种子开始生长后,会发芽并逐渐长成幼苗,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会逐渐长大并形成穗。
同时可以观察到植株的叶片颜色逐渐变绿,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在进行。
拓展实验:可以在实验中改变土壤的配比或提供不同的光照条件,观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初中生可以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
境对其生长的影响,培养对植物的关注和爱护意识。
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具体实验步骤2010-4-3 11:17提问者:下雪的下雪|浏览次数:1760次手头现在没有实验课本,故求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具体实验步骤!详细的,包括稀释倍数及取样量!2010-4-3 14:32最佳答案一、目的要求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现象进行的,也就是说一个菌落即代表一个单细胞。
计数时,先将待测样品作一系列稀释,再取一定量的稀释菌液接种到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这种计数法的优点是能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此法常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菌剂),生物制品检定以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定等。
但平板菌落计数法的手续较繁,而且测定值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三、器材大肠杆菌悬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ml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盛有4.5 ml无菌水的试管,试管架和记号笔等。
四、操作步骤1.编号: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4、10-5、10-6各3套。
另取6支盛有4.5ml无菌水的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依次标明10-1、10-2、10-3、10-4、10-5、10-6。
2.稀释用1ml无菌吸管精确地吸取0.5ml大肠杆菌悬液放入10-1的试管中,注意吸管尖端不要碰到液面,以免吹出时,管内液体外溢。
然后仍用此吸管将管内悬液来回吸吹三次,吸时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水面,使其混合均匀。
另取一支吸管自10-1试管吸0.5ml放入10-2试管中,吸吹三次,……其余依次类推。
整个稀释过程如图Ⅷ-3。
3.取样用3支1ml无菌吸管分别精确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液0.2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
4.倒平板于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培养皿中,倒入溶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约10—15ml,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混匀,待凝固后,倒置于37℃温室中培养。
几个生物实验的简易做法作者:唐红梅来源:《中学生物学》2010年第07期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42—01人教版必修一课本里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属于典型的定性实验。
其实验原理为: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桔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也就是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特异颜色反应。
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存在。
在上这个实验课时发现,按课本介绍的方法,该实验需要苹果、花生和鸡蛋等实验材料,且实验材料处理繁琐、实验内容多,时间长,极易导致学生做实验匆忙或者实验效果不理想。
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实验的目的,更谈不上质疑权威和创新。
具体不足如:(1)实验材料要么需要匀浆,要么需要浸泡切片,且浸泡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2)实验试剂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太多。
学生稍不小心就加错试剂,导致实验效果差。
(3)水浴加热2min。
如果教师不提前准备好热水,则加温过程更长。
(4)脂肪鉴定实验中,显微镜的操作、子叶切片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切出厚薄均匀的切片,而这个实验中,切出符合要求的薄切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其实,这个实验是定性实验,只要有特异的颜色反应,就能确定某种物质存在与否,因此,该实验可以不那么注重实验步骤和操作。
也就是说可以选择操作方便、快捷且实验效果的方法。
毕竟所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都是为实验结果服务的。
下面介绍一些简易方法。
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简易方法1.1还原糖的检测(苹果块法)(1)实验原:Benedict反应。
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也是含有Ca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氧化。
其本身则变成砖红色或黄色的Cu2O,可用来测定还原糖的存在。
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
验操作考查评分表
试题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操作时间: 20min内完成。
考查内容评分标准分
值
1.取样液利用小量筒和滴管,能准确量
取2mL待测组织样液,注入
一洁净试管内
2
2.试剂配制及使用配制斐林试剂混合液:
另取一试管,分别注入等
量的甲、乙液两种液体,振荡
试管(甲液0.1g/mL的NaOH
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
溶液)
2
向盛有2mL待测组织样液的
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
混合液,震荡试管
1
3.水浴加热①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约
2min
②水浴装置、酒精灯盖熄灭的
2
操作方法正确
4.观察解答观察试管中的颜色渐变过程: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选择可溶性还原糖材料原则:
含糖高、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
组织
3
实验常规①实验前,清点桌上实验材料
用具;实验完毕后,将材
料用具清点、整理(清洗
用具、擦净桌面)、复原
②按时完成操作
总分10
说明:
1.教师应事先制备好苹果或梨匀浆稀释液。
配制好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
0.05g/mL的CuSO4两种溶液。
2.考生出现下列各项中任一项者为不合格:(1)未能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现象的;
(2)斐林试剂配置或使用有误,实验结果不明显的;
(3)试管水浴加热方法未按实验要求操作,出现意外事件的;
(4)实验结束后,仪器和材料摆放凌乱的。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2010 年4月26日晚上第9组姓名赵钰专业年级07级生命基地班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题目DNA片段的回收同组者刘安王梓华学号040012007174一:【实验目的】1:学习DNA片段纯化的原理。
2掌握从凝胶中回收PCR产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切胶回收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纯的目的DNA片段,去除影响DNA连接酶活性的物质(蛋白质,有机化合物,无机盐离子)以及其它的DNA片段。
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切取目的片段凝胶并溶解,用盐溶液将DNA片段从凝胶中析出,沉淀后可得到较纯的目的片段。
三:【实验材料】器材: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紫外反射透射分析仪、刀片、镊子、离心机、恒温水浴锅试剂:无水乙醇、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
其中琼脂糖凝胶DNA 回收试剂盒包含:吸附柱CA2、收集管(2ml)、平衡液BL、溶胶液PN、漂洗液PW、洗脱缓冲液EB,由TIANGEN公司提供。
四.【实验步骤】(1)在漂洗液PW中加入无水乙醇60ml。
(2)使用TAE缓冲液制作1%的琼脂糖凝胶,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3)将凝胶放入EB溶液中染色15分钟。
(4)取出凝胶,在紫外光下切取目的条带,装入干净的离心管中,称取重量。
计算胶的体积,以1mg=1ul进行计算。
(5)向胶块中加入3倍体积溶胶液PN(比如0.1g胶块对应300ul溶胶液),50℃水浴放置10min,其间不断温和地上下翻转离心管,以确保胶块充分溶解。
(注意:胶块完全溶解后最好将胶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再上柱,因为吸附柱在较高温度时结合DNA的能力较弱)(6)柱平衡步骤:向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加入500ul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废液,将吸附柱再放回收集管中。
(7)将第5步所得溶液加入一个吸附柱CA2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室温放置3min,12000rpm离心30-60秒,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A2放入收集管中。
甲 乙 9题 2010届考前专题突破之生物实验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色素含量最少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先把甲液(0.1g/mL 的NaOH 溶液)和乙液(0.01g/mL 的CuSO 4溶液)混合均匀C.检测CO 2产生的多少可以使用重铬酸钾,看产生灰绿色的时间长短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2.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32P 、35S 标记同一组T 2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 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下列对“探究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实验分析或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变量是不同条件B.无关变量是大气压强等与实验无关的因素C.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4.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是相同的?A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B .酒精在“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C .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观察叶绿体”中的作用D .CuSO 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5.下面4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B .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精确C .用带有35S 和32P 的培养基培养的T 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D .在研究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放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7.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可采集猪血作为实验材料B .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C .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D .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8.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DNA 能溶于酒精溶液,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溶液,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B .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DNA 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C .在DNA 滤液中加入一定量蛋白酶,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D .在溶有DNA 的2mol /L 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搅拌后取滤液进行以后实验9.甲、乙两图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涉及的两个操作装置图。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高中生物课本实验的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实验一:观察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显微镜•盖片•片玻璃•细胞标本1.将细胞标本放在盖片上,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2.盖上片玻璃,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基本组成份包括:细胞核、质网、线粒体、细胞质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二:测量呼吸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呼吸速率,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如昆虫)•水银压力计•实验容器1.将实验动物放入实验容器中,并与水银压力计连接。
2.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银压力计上的变化,记录压力变化的数据。
3.计算呼吸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测量呼吸速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物体的呼吸速率可能有所不同。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三:观察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水生植物(如水螅或水蕨)•需要光照和温暖环境的实验器材•实验容器1.将水生植物放入实验容器中,在适当的光照和温暖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2.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氧气释放到环境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结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实验一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
的操作方法。
2、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看有无损耗.
2、取镜;打开显微镜箱子,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间偏左距边缘7--10厘米左右的位置。
3、先装目镜,再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遮光器选择最大光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安装)。
4、对光: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调节反光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注意对光完成后绝对不可移动显微镜。
5、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6、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大约0.2CM.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7、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先粗准焦螺旋在细准焦螺旋,如果没找到物像,重
来一次,切忌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转动.)
8、找到各种血细胞后,用低倍镜仔细观察
它们的形状并比较数量.
9、整理器材:取装片,收显微镜。
将实验
器材放回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
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
方法。
2、认识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器材: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胶头
滴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刀片、镊子、干净纱布、吸水纸
实验步骤:(擦→滴→撕→展→盖→滴染→看)
1、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看有无损耗.
1、擦: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盖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划一个#字.用镊子沿刀口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
4、展;将撕取的洋葱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将其展平。
5、盖:盖上盖玻片,首先让盖玻片一端接触载玻片上清水,然后成45度角缓缓盖下.
如果有气泡,用镊子像一个方向挤压装片赶出气泡.
6、滴染: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7、看:用显微镜观察,选择其中一个细胞,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8、整理器材:取装片,收显微镜。
将实验器材放回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三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目的: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
本结构。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消毒
牙签,吸水纸,0.9%的生理盐水,
稀碘液,凉开水,镊子,纱布,
滴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看有无损耗.
2、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3、滴;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5分)
4、刮;用凉开水漱口后,将消毒牙签伸入口腔里,在口腔内的侧壁上轻轻刮几下,使牙签上附着一些碎屑(10分)
5、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入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注意】牙签上的碎屑涂在生理盐水中后,要搅拌均匀,使细胞分散开。
6、盖;盖上盖玻片
7、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
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8、看;用显微镜观察,选择其中一个细胞,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9、整理器材:取装片,收显微镜。
将实验器材放回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四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临时装
片
实验目的:1、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临
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
基本方法。
2、认识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基
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器材:新鲜的黄瓜,镊子,刀片,载
玻片,盖玻片,清水,滴管,纱
布,显微镜。
实验步骤:(擦→滴→撕→展→盖→滴→看)1、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看有无损耗.
1、擦;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把盖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刮;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再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4、涂;将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5、盖;盖上盖玻片。
6、看;用显微镜观察,选择其中一个细胞,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7、整理器材:取装片,收显微镜。
将实验器材放回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五观察叶片结构
实验目的: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器材: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
片单刃刀片),镊子,载玻片,盖
玻片,纱布少量,毛笔,滴管.吸
水纸少量.擦镜纸少量.培养皿
(内盛少量水)小木板。
实验步骤:
(一)制作叶片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看有无损耗.
2、取一片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放在小木板上。
3、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迅速切割小木板上的叶片。
4、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里。
5、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6、用毛笔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入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作成临时装片。
7、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二)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
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盖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蚕豆叶片的背面撕下一小块表皮,平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并盖上盖玻片。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5、整理器材:取装片,收显微镜。
将实验器材放回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六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实验器材: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蚕豆、花
生等)种子、浸软的玉米(或小
麦等)种子、刀片、放大镜、滴
管、碘液、培养皿、镊子、牙签,
小木板。
实验步骤:
一、检查器材,看有无损耗.
二、观察植物种子
(一)观察黄豆种子的结构
①取一粒浸软的黄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轻轻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③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然后用镊
子指明胚根、胚芽、胚轴,各在什么部
位。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
外形
②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放在校木
板上从中央纵向剖开。
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
再用放大镜
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
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用牙签找出胚
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三、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放回指定的位置,摆放整齐,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