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2001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20
我国《防污底系统(AFS)公约》的实施对策研究范凯(大连长兴岛海事处筹备组)摘要:本文对含TBT防污底漆的危害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国际控制有害船舶防污底系统公约》的内容,根据《公约》内容和施行情况分析了对我国管理机构、相关行业和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
通过参考其他发达国家履约后的做法,为我国应对《公约》施行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TBT;公约;对策;建议引言防污底漆,是在船壳上施涂的特殊的油漆,利用其特性防止水生物附着于船底形成污底,污底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生附加阻力,降低航速并增加运营成本,一艘船舶六个月产生的污底如果不加处理,可以导致船舶油耗增加40~50%;二是从一个港口附着的海洋生物被携带到另一个港口产生外来物种入侵,新西兰最新的调查发现其148种入侵海洋生物中有70%与污底脱不了干系。
含有三丁基锡(TBT)的防污底漆对防止海洋生物在船壳上附着有着很好的效果,所以被广泛的应用。
但是TBT 的毒性在杀死污着生物的同时也会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可干扰软体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诱发性畸变, 致使其种群退化、数量锐减。
英国、法国的牡蛎养殖业曾由于有机锡污染而大幅度锐减,而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台湾和日本的某些港口已经出现牡蛎100%雌化。
澳大利亚的Victor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uthority 研究表明TBT会抑制珊瑚礁的自我修复功能。
TBT不仅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伤害,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传到向可供人类食用的海产品,食用之后会让人体产生不适。
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船厂劳工仅仅暴露在含TBT防污底漆的环境下几分钟,就会产生诸如呼吸困难、皮肤疼痛瘙痒和感冒样症状。
表1. TBT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1 《国际控制有害船舶防污底系统公约》简介为了控制防污底漆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第21世纪议程》第17章就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由于防污底中使用有机锡化合物所造成的污染。
2001 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发展介绍[摘要]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鉴于航运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 )和各个海运国家相继有针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公约和法规制定出台、生效和实施,而今年2008 年9 月17 日即将生效的《2001 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以下简称AFS 公约)更是继MARPOL73/78 公约之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又一部重典,本文将对该公约的发展情况作一些比较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2001 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AFS 公约)污底污底阻力锡基防污底系统(TBT :三丁基锡)一、前言海洋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洋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海洋不仅是天然宝库,也是天然的交通大道,为大量运输物资提供最为廉价的方式,海上运输是世界各国人民经济、物资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交流也日渐频繁,相应的各国之间的贸易和货物等物资的流通规模也日益扩大,世界贸易货运量增长迅速,作为承担国际间货物运输量90%以上的海运业,海上运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
在海上货运业的旺盛需求下,货运行业中作为货物海上运输工具的船舶,其新船的建造规模和速度增长迅猛,且船舶的营运和周转速度加快,海运业规模日益发壮大,世界船舶总吨位迅速增加、运输船队的运力增长迅速,船舶数量迅猛增长。
在航运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把一些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一系列诸如损害生物资源、妨碍包括渔业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破坏海水水质等环境问题。
船舶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对海洋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有:石油及船舶油污水、非石油的有毒液体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垃圾、船舶使用的防污底系统的油漆涂料等有害材料等。
在当今对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和各个国际组织也不再单单将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目标,鉴于如上所述航运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不断针对这些环境问题制定出相关的公约、规则并不断的进行发展更新、修订等,如业已生效的MARPOL73/7公约及其六个附则及其各个修正案等;世界各国也相应的加强了本国各项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以期限制和减少航运业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力求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效果。
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的港口国监督(PSC)检查(一)PSC检查的依据:1、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第10、11、12、13条和附则1、附则4。
2、(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105(49)––《船舶防污底系统检查指南》。
3.MEPC.104.(49)––《船舶防污底系统简单取样指南》。
(二)PSC检查的开展1、证书的检查:公约要求400 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不包括固定或浮式平台、FSUs、FPSOs)在投入营运之前或第一次签发《国际防污底系统证书》之前要进行初次检验;以及在改变或替换船舶防污底系统时进行检验。
对于船长大于24m 但小于400 总吨的船舶,将要求携带一份由船东或船东的代理签署的《防污底系统声明》,声明要附有适当的证明凭据,例如油漆收据或合同单。
PSCO在具体实施检查船舶《国际防污底系统证书》或《防污底系统声明》证书时首先须判断其有效性,证书须按附则4中所规定的格式,至少用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写成(如果证书中还使用了发证国的官方语言,在出现争议或不一致的情况时,以发证国的官方语言为准)。
其次确认证书已由主管机关或认可组织签名或签署并表明所要求的检验已经正确执行,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验证在签发证书前的初次检验应符合船舶日志中所列的干坞期。
检查过程中证书失效通常情况是:(1)改变或替换了防污底系统而证书未根据本公约加以签证;(2)在船舶改挂另一国国旗时,只有在签发新证书的缔约国确认该船业已满足本公约时才能签发新证书;如果变更船旗系在两个缔约国之间进行,并在变更船旗后的三个月内收到请求,前一个船旗国政府应尽速将变更船旗前该船所携的证书副本一份送交该船的新主管机关。
如果有相关检验报告,也应将其副本一份送交新的主管机关。
否则,签发的新证书无效。
2、进行AFS的简单取样检查:具体的取样方式和要点可查阅《船舶防污底系统简单取样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但须注意的是:取样过程不可影响船舶AFS的完整性、结构或功能,处理取样结果所需的时间不得构成对船舶不当的营运延误。
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AFS)生效在即
危敬添
【期刊名称】《中国远洋航务》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长期以来,航运界一直使用含有机锡化合物(TBT)的防污漆来杀死附
着在船底的藻类、贝壳类,但后来人们发现,含有TBT的防污漆是一种有害物质,会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并通过生物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和海洋环境。
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第21世纪议程》第17章就呼吁各国
采取措施减少由于防污底中使用有机锡化合物所造成的污染。
经过几年的酝酿,【总页数】1页(P80)
【作者】危敬添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4.9
【相关文献】
1.《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生效后的对策 [J], 潘晓峰
2.禁止使用含有害物质的《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生效 [J], 张善杰(编译)
3.《2001年国际控制有害的船舶防污底系统公约》履约探讨 [J], 宋斗新
4.关于尽早实施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AFS公约)检验发证有关要求的通知 [J],
5.国际海事组织《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2011年6月7日对我国生效 [J], 朱明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中文本)文章属性•【缔约国】国际海事组织•【条约领域】海事•【公布日期】2001.10.05•【条约类别】公约•【签订地点】伦敦正文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中文本)本公约各当事国,注意到各国政府和主管国际组织进行的科学研究和调查业已表明,船舶使用的某些防污底系统对生态上和经济上重要的海洋生物造成重大毒性危害和其它长期影响,并且人体健康亦可能会因消费受影响的海产食品而受到损害,特别注意到对使用有机锡混合物作为生物杀灭物的防污底系统的严重关注,并且确信必须逐步杜绝将此类有机锡引入环境中,忆及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7章呼吁各国采取措施,以减少防污底系统中使用的有机锡混合物造成的污染,还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大会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的第A.895(21)号决议敦促本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作为紧急事项促成加速制定一项全球性法律约束文件,以处理防污底系统的有害影响,留意到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宣言》第15条原则中所述的预防办法,并参考了MEPC于1995年9月15日通过的第MEPC.67(37)号决议,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不受防污底系统不利影响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使用防污底系统防止船舶表面生物积聚对有效的贸易、航运和阻止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扩散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继续研制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防污底系统以及促进以较少有害系统或最好是无害系统代替有害系统的必要性,兹协议如下:第一条一般义务一、本公约每一当事国承诺充分和全面实施其规定,以便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附件为本公约的组成部分。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凡提及本公约,同时即构成提及其附件。
三、本公约的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某一国家单独地或联合地采取与国际法一致的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更严格措施。
四、当事国应尽力为旨在有效实施、遵守和执行本公约进行合作。
附则4 2011年船舶防污系统检查指南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38(a)条关于国际防止和控制海上污染公约赋予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的职能,忆及于2001年10月召开的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会议通过的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AFS公约),以及四个大会决议,进一步忆及AFS公约第II条规定的本公约适用的船舶可以在缔约方的任何港口,船厂,近海装卸码头接收该缔约方授权的官员检查,以便确定船舶是否符合本公约的规定,注意到AFS公约第3(3)条规定,本公约各缔约方在必要时应运用本公约的要求,以保证对非本公约缔约国船舶不给予最为优厚的待遇。
还注意到大会于2003年7月18日通过的船舶防污底系统检查指南的MEPC.105(49)决议;进一步注意到经MEPC.105(49)决议,会议决定根据实践经验对2003导则保持审订。
已考虑到,在其62次会议期间,船旗国履约分委会在其19次会议上,准备了2011船舶防污底系统检查指南草案。
1.通过了2011船舶防污底系统检查指南,其内容见本决议附件;2.提请各政府从事港口国检查时采用2011导则3.建议2011导则作为A787(19)及其修正的决议关于港口国控制程序的修正案予以通过。
4.同意根据实践经验对2011导则进行修订和评审。
5.取消了MEPC.105(49)决议通过的船舶防污底系统检查导则附件2011船舶防污底系统检查导则1 介绍1.1 AFS公约第11条规定了港口国履行对船舶防污染系统执行检查的权利。
执行检查的导则如下:1.2 400总吨及以上的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不包括固定或浮动的平台,FSUs 和 FPSOs )在投入营运之前或首次签发国际防污底系统证书之前应进行初始检验,当防污底系统发生改变或更换时,应进行一次检验。
FSUs:浮式存储装臵;FPSOs:浮式生产储存和卸货装臵;1.3 除固定的或浮动的平台、FSUs 和 FPSOs外,24米及以上的且小于400总吨的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必须持有一份由船东或授权代理商签发的防污底系统声明,此声明应与相关文件相符合,如:一份油漆接受单或合同票据。
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文章属性•【缔约国】国际海事组织•【条约领域】海事•【公布日期】2001.10.05•【条约类别】公约•【签订地点】伦敦正文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2001年10月5日,订于伦敦,2008年1月1日生效)本公约各当事国,注意到各国政府和有权威的国际组织的科学研究和调查表明,某些用于船舶上的防污底系统,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构成严重的毒性危险和其他慢性影响,并且由于消费海产食品而导致人类健康可能受到危害,特别注意到人们对采用有机锡作为杀虫剂的船舶防污底系统的深切关注,相信必须逐步禁止此类有机锡进入环境,忆及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第21世纪议程》第17章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由于防污底系统中使用有机锡化合物所造成的污染,还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大会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的第A.895(21)号大会决议敦促本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环保会),作为一个紧急事项,尽快制订针对防污底系统有害影响的一个全球强制性法律文件,注意到《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第15条所确立的,并在环保会于1995年9月15日通过的MEPC.67(37)号决议中提及的风险预防原则,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防污底系统不利影响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使用防污底系统防止有机物附着在船底表面对于商业效率、航运和阻止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到继续开发有效且对环境安全的船底防污系统的必要性和倡导用毒害性较小的系统或最好是无害系统来代替有害系统的必要性。
兹协议如下:第1条一般义务1 为了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于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本公约各当事国承诺全面充分地实施本公约的规定。
2 附则与本公约构成一个整体。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提及本公约同时意味着提及其附则。
3 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被解释为妨碍一当事国在符合国际法的前提下独自或与其他当事国联合就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 (2001年10月5日通过)本公约各当事国,注意到各国政府和有权威的国际组织的科学研究和调查表明,某些用于船舶上的防污底系统对于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构成严重的毒性危险和其它慢性影响,并且由于消费海产食品而导致人类健康可能受到危害,特别注意到人们对采用有机锡作为杀虫剂的防污底系统的深切关注,相信必须逐步禁止此类有机锡进入环境,忆及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第21世纪议程》第17章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少由于防污底系统中使用有机锡化合物所造成的污染,还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大会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的第A.895(21)号大会决议敦促本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环保会),作为一个紧急事项,尽快制订针对防污底系统有害影响的一个全球强制性法律文件,注意到《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第15条所确立的,并在环保会于1995年9月15日通过的MEPC.67(37)号决议中提及的风险预防原则,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防污底系统不利影响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使用防污底系统防止有机物附着在船舶表面对于商业效率、航运和阻止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传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到继续开发有效且对环境安全的防污底系统的必要性和倡导用毒害性较小的系统或最好是无害系统来代替有害系统的必要性,兹协议如下:第1条一般义务1 为了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于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本公约各当事国承诺全面充分地实施本公约的规定。
2 附则与本公约构成一个整体。
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提及本公约同时意味着提及其附则。
3 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被解释为妨碍一当事国在符合国际法的前提下独自或与其它当事国联合就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4 当事国须为有效实施、符合和执行本公约进行通力合作。
5 当事国承诺鼓励继续开发有效且对环境安全的防污底系统。
第2条定义除非另有明文规定,就本公约而言:1 “主管机关”系指船舶在其权力下运营的国家政府。
对于有权悬挂某国船旗的船舶而言,主管机关系指该国政府。
对于在沿岸国行使自然资源勘探和开发主权的海岸附近水域从事海床和底土勘探和开发的固定式或浮动式平台,主管机关系指有关沿岸国的政府。
2 “防污底系统”系指用于船舶以控制和防止不利生物附着的涂层、油漆、表面处理、表面或装置。
3 “委员会”系指本组织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4 “总吨位”系指根据《1969年国际吨位丈量公约》附则1或任何后继公约中的吨位丈量规定而计算出的总吨位。
5 “国际航行”系指悬挂一国船旗的船舶到另一国管辖下的港口、船厂或近海装卸站的往来航行。
6 “长度”系指经1988年议定书修订的《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或任何后继公约所定义的船舶长度。
7 “本组织”系指国际海事组织。
8 “秘书长”系指本组织的秘书长。
9 “船舶”系指航行于海洋环境的任何类型船舶,包括水翼船、气垫船、潜水艇、浮动艇筏、固定或浮动式平台、浮动式储存装置(FSU)以及浮动式生产、储存和卸货装置(FPSO)。
10 “技术组”系指由当事国、本组织成员、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与本组织有协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的一个机构,其中最好包括从事防污底系统分析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室的代表。
这些代表应具有环境宿命和效应、毒性效应、海洋生态、人类健康、经济分析、风险管理、国际航运、防污底系统涂层技术方面的专业背景,或客观审议提议的技术价值所需的其它专业背景。
第3条适用范围1 除非在本公约中另行指明,本公约须适用于:(a) 有权悬挂当事国船旗的船舶;(b) 无权悬挂当事国船旗,但在该当事国的权力下营运的船舶;以及(c) 进入当事国的港口、船厂、或近海装卸站但不属于第(a)或(b)项的船舶。
2 本公约不适用于任何军舰、军用辅助船舶或当事国所拥有或营运的到目前为止只用于政府非商业服务目的的其它船舶。
然而,各当事国须通过采取不妨碍其所拥有或营运此类船舶的操作或操作性能的适当措施,保证此类船舶在合理和可行时符合本公约。
3 对于本公约非当事国的船舶,各当事国可在必要时适用本公约的要求,保证不给此种船舶以更优惠的待遇。
第4条防污底系统的控制1 根据附件1中规定的要求,各当事国须禁止和/或限制:a) 在第3条第1款(a)或(b)所述的船舶上施涂、重涂、安装或使用有害防污底系统;以及b) 在当事国的港口、船厂或近海装卸站内,在第3条第(1)款(c)所述的船舶上施涂、重涂、或使用此类系统,并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此类船舶符合附件1的要求。
2 除非委员会决定由于情况的特殊性构成了提早实施的理由,涂有受到本公约生效后对附件1的修正案所控制的防污底系统的船舶可保留该系统直至下一次计划换新,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出施涂后60个月。
第5条对附件1废弃材料的控制考虑到国际规则、标准和要求,当事国须在其领土内采取适当措施要求以安全和对环境无害的方式收集、操作、处理和处置在施涂或清除附件1所控制的防污底系统时产生的废弃物,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第6条提出修正防污底系统控制的程序1 任一当事国均可根据本条对附件1提出修正。
2 初始提议须含有附件2所要求的信息,并须提交给本组织。
本组织收到提议后,须将该提议通知各当事国、本组织成员、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与本组织有协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并向它们提供该提议。
3 委员会须根据初始提议就是否有必要对有关防污底系统作更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
如果委员会决定有必要进一步审议,须要求提出该提议的当事国向委员会提出一份全面提议,提议中要包括附件3中要求的信息,除非初始提议也包含了附件3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如果委员会认为存在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缺乏全面的科学确定性不得作为阻止做出对提议继续评估决定的理由。
委员会须根据第7条成立一个技术组。
4 技术组须对该全面提议连同任何感兴趣的机构提交的任何额外的数据进行审议,并对该提议是否证明了对非目标生物或人类健康有过度潜在不利影响的风险因而构成修改附件1的理由进行评估并向委员会报告,在此方面:(a) 技术组的审议须包括:(i) 对有关防污系统与所发现的对环境或人类健康(包括但不限于消费受影响的海产品)的相关有害影响间联系的评估,或通过基于附件3中所述的数据和已知的其它相关数据的控制研究进行评估;(ii) 对提议中建议的控制措施和技术组可能考虑的其它控制措施使风险降低的可能性进行评估;(iii) 对关于控制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提议的成本效果比的已有信息进行审议;(iv) 对关于引入此种控制措施在以下方面的其它影响的已有信息的审议:—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不采取行动的代价以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船厂内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对船厂工人的影响);—给国际航运和其它相关行业造成的费用;以及(v) 对有无恰当的替代产品的审议,包括对替代产品潜在风险的审议。
(b) 技术组的报告须为书面报告,并须考虑到(a)项中所提及的每一种评估和审议,但如果技术组在完成(a)(i)项的评估后认为没有理由进一步审议该提议时,可决定不再继续进行(a)(ii)至(a)(v)项的评估。
(c) 技术组的报告须特别包括关于是否有正当理由对有关防污底系统依照本公约进行国际性限制、全面提议中建议的具体控制措施的恰当性、或其所认为更恰当的其它控制措施的建议。
5 技术组的报告须在委员会审议前散发给当事国、本组织成员、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与本组织有协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在本组织享有咨询地位的非政府组织。
委员会在考虑到技术组报告的基础上须对是否批准修正附件1的任何提议及对其加以适当修改做出决定。
如果报告发现严重或不可逆转的损害,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本身不得作为阻止做出将某一防污底系统列入附件1的决定的理由。
如果委员会批准了对附件1的建议修正案,须按第16条第2(a)款予以散发。
对提议不予批准的决定不得妨碍将来在获得了新的信息后就某一特定防污底系统提出新的提议。
6 只有当事国才可参与本条第3段和第5段中所述委员会的决策。
第7条技术组1 在收到全面提议后,委员会须根据第6条成立一个技术组。
在同时或陆续收到几份提议的情况下,委员会可视需要成立一个或几个技术组。
2 任何当事国均可参加技术组的工作,并应选派其所拥有的相关技术专家。
3 委员会须决定技术组的工作内容、组织和工作方式。
这些安排须能够使可能提交的任何保密信息得到保护。
技术组可能按要求召开会议,但须尽力通过书面或电子通信方式或其它适当媒体开展工作。
4 只有当事国的代表才可参加起草根据第6条向委员会提交的任何建议。
技术组应努力在当事国的代表之间达成一致。
如果不可能达成一致,技术组应将那些少数代表意见告知委员会。
第8条科学和技术研究及监测1 当事国须采取适当措施倡导和便利对防污底系统影响的科学和技术研究以及对这些影响的监测。
这些研究特别应包括对防污底系统影响的观察、量测、取样、评估和分析。
2 为了进一步达到本公约的目标,各缔约方须提倡向提出要求的当事国提供以下方面的有关信息:(a) 根据本公约所开展的科学和技术活动;(b) 海洋科学和技术项目及其目标;(c) 通过任何与防污底系统有关的监测和评估项目所发现的影响。
第9条信息交流和交换1 各当事国承诺向本组织提交:(a) 一份经授权根据本公约规定在管理防污底系统控制有关事宜方面代表其行事的指定验船师或认可机构的清单,以便散发给各当事国供其官员知悉。
因此,主管机关须将授权给指定验船师和认可机构的具体职责和权利条件通知本组织,以及(b) 关于任何根据其国内法所认可、限制或禁止的防污底系统的信息,按年度提交。
2 本组织须通过任何适当方式提供根据本条第1款所提交的信息。
3 对于一当事国认可、登记或给予许可的防污底系统,如果其它当事国提出请求,该当事国须向其它当事国提供,或要求防污系统的制造商提供,其做出此决定所依据的相关信息,包括附件3中规定的信息或适合于对防污底系统做出适当评估的其它信息。
受法律保护的信息不得提供。
第10条检验和发证1 当事国须保证根据附件4中的规定对有权悬挂其船旗的船舶或在其权力下运营的船舶进行检验和发证。
第11条船舶检查和违章调查1 凡适用本公约的船舶,在当事国的任何港口、船厂或近海装卸站,均可受到该当事国授权官员的检查,以确定该船是否符合本公约。
除非有明确理由相信某船舶违反了本公约,任何此类检查须限于:(a) 核实船上携带所要求的有效《国际防污底系统证书》或《防污底系统声明》;以及/或(b) 根据本组织制订的导则*对船舶防污底系统进行不影响防污底系统的完整性、结构或功能的简单取样。
但是,处理取样结果所需的时间不得构成阻止船舶的运作和离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