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康复科分级护理范文康复科分级护理的原则是个体化和适时性。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护理团队可以判断患者的康复需求以及其对康复措施的适应性,进而确定患者所属的护理级别。
护理级别的确定应该兼顾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并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做出调整。
1.一级护理:对于严重受伤或重症患者,需要提供全天候的监测和护理。
包括床边监护、疾病管理、生命体征监测、药物管理、病情观察等。
2.二级护理:对于需要康复训练和监测的患者,需要提供更为全面和复杂的护理服务。
包括康复训练、功能评估、康复设备使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1.提高康复效果:康复科分级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目标,提供个体化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2.减少并发症:通过全天候的监测和护理,可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复发率。
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科分级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康复,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交需求,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提高护理效率:通过科学的分级护理,可以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效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康复科分级护理的实施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护理队伍。
需要建立康复科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级,并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方案。
同时,需要有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和康复设施,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总之,康复科分级护理是一种适应患者康复需求和护理资源分配的护理模式。
通过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
这是未来康复科护理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护理模式。
康复科护理工作总结与计划8篇篇1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康复科护理岗位上工作了整整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成长,也深刻体会到了康复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现在,我将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结1. 临床护理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
我严格遵守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 护理质量控制:我深刻认识到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始终积极参与科室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通过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关键环节,我协助科室降低了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3.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控:在康复科护理工作中,我始终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
我积极参与科室的安全与风险防控工作,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护理科研与教学: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护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我通过查阅文献、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科研视野。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科室的护理教学工作,为年轻护士传授经验和知识。
二、工作亮点与成果1. 护理质量持续提升:通过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关键环节,我协助科室降低了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科室的护理创新工作,推动科室护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3. 护理团队凝聚力增强:我积极参与科室的团队建设活动,与同事们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支持。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工作不足与反思1. 护理理论知识有待加强:虽然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认为自己的护理理论知识还有待加强。
关于康复科护理知识1. 康复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康复科护理是指在医疗团队的协作下,为患者提供针对康复和康复管理的护理服务。
康复科护理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降低疾病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科护理基于多学科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他们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2. 康复科护理的目标康复科护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从疾病或损伤中恢复,并尽量恢复到最佳的自理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身体功能:通过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肌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提高日常生活技能:通过职业治疗、日常生活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提高自理能力,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改善言语和吞咽功能:通过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和吞咽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困扰,提高心理素质。
3. 康复科护理中的常见护理措施3.1 转床护理转床护理是指将患者从病房转移到康复病房或特殊床位,以接受专门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在转床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能够承受转床过程中的身体负荷。
•安全转移患者,避免意外伤害。
•协助康复治疗师进行特殊护理操作,如康复训练、康复按摩等。
3.2 健康教育康复科护理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康复知识,包括:•康复目标和计划: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康复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康复维持和管理:教授患者和家属如何维持和管理康复成果,预防二次伤害。
•康复资源和支持:介绍康复资源和支持,如社区康复中心、自助康复平台等。
3.3 康复疼痛管理康复科护理中,疼痛是常见的问题。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疼痛管理,包括:•评估疼痛程度和特点,并记录相关信息。
•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康复科护理工作总结与计划5篇篇1一、背景本年度康复科护理工作围绕提高患者康复质量、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等核心目标展开。
全体护理人员紧密协作,严格执行康复科护理规范,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并对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展望。
二、工作内容及成效(一)护理工作总结1. 患者护理工作- 本年度共接收康复患者XXX人次,针对各类康复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 严格执行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治疗。
-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措施,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与生活质量。
- 实施定期健康宣教活动,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复发风险。
2. 护理流程优化- 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 引入电子护理记录系统,规范书写要求,提高了护理记录的质量和效率。
- 加强康复训练器材的管理与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升康复治疗质量。
3. 团队建设与培训- 开展定期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 强化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协作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 重视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发展平台,激发工作积极性。
4. 质量管理与安全- 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控制制度,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定期举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保障患者安全。
- 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护理工作不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护理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护理技术更新速度需加快,护理质量细节需进一步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三、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 加强护理服务水平建设- 深化护理服务理念,倡导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重。
- 提升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 强化护理礼仪培训,提高护理服务形象。
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 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授课和指导,更新护理人员知识体系。
康复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一、康复科常见疾病康复科所涵盖的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脑卒中(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周围神经损伤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等。
对于脑卒中患者,要注意观察有无再次出血或梗死的迹象;对于骨折术后患者,要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二)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为其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应保持良肢位,预防肢体痉挛和关节脱位;骨折患者术后要保持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三)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避免呛咳和误吸;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患者,要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四)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康复训练护理1、协助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2、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跌倒、受伤等意外事件。
3、观察患者的训练反应,如有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告知治疗师调整训练方案。
(六)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预防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对于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可以使用减压垫。
2、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为患者拍背,协助排痰。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患者会阴部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期为患者更换导尿管。
三、健康教育(一)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2024年康复科护理工作总结5篇康复科护理工作总结篇1康复科为医院新成立的科室,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完善,从松散到严谨,仅用一年时间便走上正轨,创造了骄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纵深开展,康复科积极按照活动安排,组织科室学习、制定整改措施,落实管理年活动要求。
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增强医院的社会信任度和病人的就医安全感,为达到这一目的,科室依据自身特点与职责分为医疗、护理、理疗、推拿、流程等质量管理组,由xx主任指导,细化分解“xx 医疗质量管理年医院评价标准”各项条款,并逐一落实。
如依据“标准”健全各项流程,由相关人员把关进行监督考核,每周院周会后集体反馈讨论,确保发现一个问题,就重视这个问题,并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病人反映做治疗等候时间长,科室便多方联系新购二台中频治疗仪,延长推拿师工作时长,采用周六、日预约方式解决推拿病人的不便。
病人多为腰腿痛病人,需卧硬板床,科室便联系厂家为科里增做硬板床,以保证每位住院病人都能有良好的住院条件。
在康复科做治疗的不仅有住院病人还有大量的门诊就医病人,虽然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可是所有的医务人员在面对病人提出的询问时都不会生、冷、硬的推委敷衍病人,“我们多说一句话,病人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这种观念已经深植人心,正是这种团结的、和谐的流程配合,康复科这一年来的病人满意率持续在xx%以上,受到病人的表扬与肯定。
康复科护理工作总结篇2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及护理部主任的各方面的支持和教导下,还算比较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今年是首次担任护士长这个职务,在管理这方面都不懂得如何着手,有时碰到难题就只能去向主任讨教,在主任循循善诱的教导及安排部署下,结合科室的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工作,合理安排时间,即重业务,又不轻管理,并经常审视自己的工作效率。
康复科护理工作计划1. 简介康复科是一个专门为患有各种疾病和伤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科室。
康复科的护理工作涉及到康复评估、康复护理计划制定、康复治疗和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康复科护理工作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2. 护理目标康复科的护理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立能力,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确定合适的目标。
3. 护理流程3.1 康复评估:康复科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评估、心理评估、社会支持评估等。
评估的结果将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2 康复护理计划制定:根据康复评估的结果,护士需要制定一份具体的康复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时间节点。
护理计划要与医生共同商定,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3.3 康复治疗执行:根据康复护理计划,护士需要实施各项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护士需要掌握相应的治疗技巧和方法,并及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效果。
3.4 康复监测:康复过程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与医生和康复师密切合作,定期评估患者的状况,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康复科护士的职责康复科护士在康复护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执行护理计划外,还需要完成以下职责:4.1 提供心理支持:康复阶段的患者通常面临着心理和情绪困扰,护士需要倾听和关怀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2 教育与指导: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和技巧的教育指导,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康复需求。
康复科护理操作项目
康复科护理操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康复评估: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能力、认知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 物理治疗护理:协助物理治疗师进行各种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电疗、光疗等,确保治疗安全和有效。
3. 作业治疗护理:协助作业治疗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4. 言语治疗护理:协助言语治疗师进行失语症、构音障碍等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恢复。
5. 康复辅具应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康复辅具,如轮椅、拐杖、假肢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 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康复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7.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9. 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10. 社区康复护理:参与社区康复工作,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的康复护理服务。
以上是康复科常见的护理操作项目,具体内容可能因医院和患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康复科护理常规讲解康复科是指为了使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而提供的综合康复服务。
康复科护理是指在康复科对患者进行综合性、个体化的护理。
下面将对康复科护理的常规进行讲解。
一、康复科护理概述:二、康复科护理的常规内容:1.康复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2.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协商。
3.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康复科医师的建议,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功能训练、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4.督促患者进行康复活动: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计划,对其进行日常的督促和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康复习惯,提高康复效果。
5.护理安全保障: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和处理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跌倒、感染等。
6.康复教育:护士需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康复的认识和参与度,以促进康复效果的达到。
7.心理支持:由于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挫折感和情绪问题,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
8.护理记录和评估: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康复进展和相关护理措施的效果,并进行评估和调整护理计划。
三、康复科护理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护理: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和康复需求都有所不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注重个体化护理。
2.与多学科合作:康复科护理需要与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多个学科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3.充分沟通和协商:护士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和目标,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增加患者的参与度。
4.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挫折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并及时引导患者寻求心理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好,下床应配戴腰围。
3、指导患者避免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并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
4、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具体方法如下:
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
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
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
5、饮食护理:根据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原理,中医饮食应以“活血化瘀”为原则,进食活血祛湿利水的食物,忌寒腻滞辛辣香燥之品,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为原则。
手术治疗护理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②指导患者掌握轴性翻身的方法。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翻身时以轴性翻身方式。
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
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如钻孔减压、半板切除,可卧
床一周后开始五点式锻炼;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的,如全椎板切除,蝶形减压及多间隙椎间盘摘除术后2-3周开始五点式锻炼。
胶原酶注射治疗护理常规
1、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有无对胶原酶过敏迹象,作好应对准备。
3、体位护理:注射胶原酶后一般患者应保持侧卧位4-6小时使胶原酶液体积累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充分发挥溶解作用,注射后2天可下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
4、疼痛观察:注射药物后1-2天内,患者可感到原有疼痛稍有加重,若持续1周达高峰后疼痛应逐渐消失,向患者作好解释,此属正常现象,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护理常规
1、术前锻炼术中特殊体位,即俯卧位,下腹垫软枕,高度为30cm左右,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
2、术后视病情绝对卧床3-7天。
3、余同椎间盘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出院指导
1、卧硬板床休息;
2、行走时要戴腰围;
3、继续腰背肌锻炼;
4、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5、注意腰部保暖,特别是初冬季节,应早穿保暖衣裤,避免腰部受风、寒、湿、冷的刺激,经常做腰部热敷、热浴等温热的物理治疗。
颈椎病的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1.心理调节颈椎病的护理措施首先要注重心理调节,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
2.避免受凉。
早上出门或者晚上睡觉时避免受凉,不要长期处于寒冷或潮湿的地方。
3.正确睡姿睡觉的时候,不宜用高枕,以中间高两边低的元宝形枕头为宜。
睡眠姿势因以仰卧为最佳,亦可右侧卧位。
4.适当锻炼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头颈部功能的锻炼,恢复期可做一些体育锻炼如游泳、打羽毛球、骑自行车,也可放放风筝。
5. 合理膳食。
6.症状甄别针对四种类型的颈椎病,如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应仔细甄别,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颈椎病可防可治,不会引起瘫痪。
2.枕头不要太高,以 1 拳头为宜,亦不要太宽,保持轻度头部后仰位。
3.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4.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打牌等。
5.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的紧张度。
6.不要作无科学依据的有损你健康的颈椎操,那样只会加重你的病情。
7.在未诊断清楚情况下不能作按摩和推拿,否则会加重病情。
8.戒烟限酒。
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袭击。
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且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闲,不宜睡软床垫,枕头不宜过高.
2.类风湿病人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受侵犯,血管收缩缓慢且不充分,使皮温升降迟缓,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加重关节症状。
3.饮食:营养丰富,纠正贫血。
4.缓解期的病人应加强活动,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二.症状护理
1.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注意保持正确体位。
1〕肩关节不能处于外旋位,肩两侧可顶枕头等物品,双臂间置枕头维持肩关节外展位,维持功能位。
2〕双手掌可握小卷轴,维持指关节伸展。
3〕髋关节两侧放置靠垫,预防髋关节外旋。
4〕平躺者小腿处垫枕头,防止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
5〕防止足下垂。
2.给予肿痛关节按摩并辅以热水疗,蜡疗等。
3.对于急性者可给予短期内(2-3周)使用夹板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4.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注意关节的活动,给予功能锻炼,包括手指的抓捏练习,如织毛衣,跳棋玩球。
5.对于关节活动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做好生活护理,增强舒适感。
6.培养病人自理意识。
7.胸部护理:扩胸运动,拍背咳痰,防止感冒。
8.关节处皮损及溃疡护理:加强换药,预防感染。
平时涂润肤霜保护皮肤。
9. 评估病人疼痛,关节痛明显者遵医嘱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三.药物观察:
注意观察非甾体消炎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四.病情观察:
1.关节肿痛情况;活动情况;自理情况;关节症状。
2.贫血情况。
3.肺部情况:肺间质纤维化。
4.神经压迫症状。
5.关节周围皮损情况:由于血管炎引起。
6.了解关节炎影响程度的测量标准。
五.心理护理: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首先要明白并接受身患顽疾的现实
2、永不放弃,不因治疗问题而自暴自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六.出院指导:注意情绪稳定,应坚持按医嘱服药治疗。
继续进行治疗性锻炼,其目的要保存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早期进行有规律地主动或被动的关节锻炼活动,锻炼前应先进行理疗,理疗方法有热水袋、热浴、红外线等,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驰,有轻度止痛的效果。
对无力起床者,可仰卧床上,自动将股四头肌进行收缩和驰张交替运动,每
日早、中、晚各练一回,每回从5-10次增加至50次,有困难的可给帮助。
注意服药后的副作用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以及是否有出血倾向等。
要正确对待疾病,应坚持按医嘱服药治疗。
定期门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