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3.52 KB
- 文档页数:4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稀释问题专题练习溶液稀释问题专题练习⼀.选择题(共14⼩题)(注:第7和第10题双选)1.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900g⽔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9.8% B.10.0% C.10.9% D.11.1%2.将10g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为0.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5g⽔B.加⼊氯化钠固体0.1gC.倒出⼀半溶液D.加⼊10g质量分数为0.2的氯化钠溶液3.20℃NaCl的溶解度是36g,把40g的NaCl加⼊到20℃的100g⽔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36% B.40% C.28.6% D.26.5%4.20℃时,将40gNaCl放⼊100g⽔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已知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A .×100%B .×100%C .×100%D .×100%5.将100g质量分数为5%的⾷盐溶液改变成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操作可⾏的是()A.加⼊5g⾷盐B.蒸发掉50g⽔C.加⼊50g⾷盐D.取出50g溶液即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5℃时,KNO3的溶解度是25g,15℃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24%的NaOH溶液取出⼀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2%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定减⼩D.饱和溶液升⾼温度⼀定变成不饱和溶液7.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向⼀定质量的⽔中加⼊硝酸钾晶体B.向⼀定量的氧化铜中通⼊⼀氧化碳⽓体并加热C.⼀定量的镁在空⽓中燃烧D.在盛有空⽓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A.A B.B C.C D.D8.⽤硫酸铜进⾏如图所⽰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样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③溶液颜⾊最深D.温度不同,⽆法⽐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9.分析下列实验图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双氧⽔溶液制氧⽓,a未使⽤催化剂,B.某温度下,向饱和⽯灰⽔中加⼊b使⽤了催化剂⽣⽯灰,则y轴可以表⽰溶质的质量分数C.分别向⾜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铁粉、D.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锌粉,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锌粉的情况⾄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的a、b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B.某温度下,向⼀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不断加⼊硝酸钾晶体溶液中,⼀份加催化剂,⼀份不加催化剂C.通电使⽔分解D.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试管中,分别加⼊过量的镁和铝11.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到50g⽔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到⼤的顺序排列是b>a=c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法提纯a1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增⼤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于B物质的溶解度13.25℃时50克⽔中最多可溶10克A,30℃时50克⽔中最多可溶15克B,则A、B溶解度相⽐较为()A.⽆法⽐较B.A⼤于B C.A⼩于B D.A等于B14.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A.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D.60℃时,将11gKNO3加⼊10g⽔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填空题(共3⼩题)15.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与硝酸钾相⽐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填“较⼤”或“较⼩”).(3)20℃时,在100g⽔中加⼊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到30℃(不考虑⽔分蒸发),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16.溶液是⽣活中的常见现象,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温度(℃)0 20 40 60 80 100KNO313.3 31.6 63.9 110 169 246NaCI 35.7 36.0 36.6 37.3 38.4 39.8(1)如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请⽤相应的数据列式表⽰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要求计算).(2)请写出⼀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法.(3)20℃时,将20g NaCl放⼊50g⽔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4)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法是.17.溶解是⽣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如表是KNO3(硝酸钾)、NaCl(⾷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温度(℃)0 20 40 60 80 100KNO3(硝酸钾)13.3 31.6 63.9 110 169 246NaCl(⾷盐)35.7 36.0 36.6 37.3 38.4 39.8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请⽤相应的数据列式表⽰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要求计算).②请写出⼀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法.③20℃时,将20gNaCl放⼊50g⽔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④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法是.⑤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的⽅法提纯.⑥对⑤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填写编号).A、剩余溶液⼀定是KNO3饱和溶液B、剩余溶液⼀定是NaClC、上述⽅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三.计算题(共13⼩题)18.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计算20℃时,68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9.实验室⼀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瓶使⽤,瓶内溶质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保留到0.1,下同)(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该浓硫酸质量为g.20.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1)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g;(3)若⽤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g.21.现有家⽤⾷⽤碱12g(主要成分为Na2CO3,其它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某未知浓度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1)该⾷⽤碱中Na2CO3的质量(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2.若⽤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理盐⽔,需要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多少克?23.实验室若配制50g质量分数3%的NaCl溶液,则需6%的NaCl溶液g.24.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需加⽔多少克?(解题步骤)25.欲⽤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求需15%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解题步骤)26.要配置50g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g,⽔的质量(2)取上述配好的溶液25g稀释成2.5%的溶液加⽔g(3)50g 5%的氯化钠溶液变为10%氯化钠溶液需要加⼊15%氯化钠溶液g.27.现对80g5%的氯化钠溶液进⾏如下操作,请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加⼊20g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2)加⼊20g20%的氯化钠溶液:.28.60℃时,将36g硝酸钾完全溶于204g⽔中,制成硝酸钾溶液.(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将该溶液平均分成三等份:①取第⼀份,将温度升⾼到90℃,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②取第⼆份,若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原来增加⼀倍,需加⼊硝酸钾固体约多少克?③取第三份,若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半,需加⽔多少克?29.实验室⼀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瓶内溶质的质量为多少g?(计算结果保留⾄0.1)(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该浓硫酸质量为多少g?若量取浓硫酸时采⽤仰视的⽅法,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9.8%(填“⼤于”、“等于”或“⼩于”).30.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70克,加⼊50克硝酸钾,还有20克未溶解,求所得溶质质量分数?。
【化学】中考化学《溶液》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B.t1℃时,将25g丙溶解到50g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C.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答案】C【解析】A.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10010%4%g-100g=150g,故A正确;B.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故B正确;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错误;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C。
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D.用装置丁蒸发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D、蒸发时要变加热边搅拌,故D不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0g100%23.1%30g+100g⨯=,不能得到30%的甲溶液,故A错误;B、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B正确;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属于浊液的是()A.香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牛奶2、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3、小明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水,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食盐 B.硝酸铵C.氢氧化钠 D.硝酸钾4、下列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A.石灰水:生石灰B.碘酒:酒精C.生理盐水:氯化钠D.茶水:茶叶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6、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只有①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8、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入20 g 水B.加入10 g 水C.加入10 g 食盐D.蒸发掉10 g 水9、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是某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11、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 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mL C.456.0 mL D.458.3mL12、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蔗糖C.花生油D.泥土13、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碘酒D.氯化钠溶液14、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C.颜色很深的溶液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15、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选项操作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的溶解度A 升温变大变大不变变大B 降温变小变小不变变小C 加入KNO3固体不变变大变大变大D 恒温蒸发部分水变小变小不变不变A.A B.B C.C D.D16、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二、填空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S 克/100 克水,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C%,则 S 与C 的数值关系为()A.S>C B.S=C C.S<C D.无法判断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可得到纯水B.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会明显升高C.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轻松去除衣物或餐具上的油污D.若配制 200g 49%的硫酸溶液,可向 100g 水中慢慢加入 100g 98%的浓硫酸3.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5.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C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溶液D证明二氧化碳会与水发生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则证明发生化学反应A.A B.B C.C D.D6.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常温下为气体的是()A.稀盐酸B.碘酒C.白酒D.KNO3溶液7.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A.B.C.D.8.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溶剂,其中符合题意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的溶解度B.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C.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t3℃时,5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100g甲的饱和溶液10.下列物质溶于水不会放出大量热的是()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氢氧化钙 D.浓硫酸11.用适当的方法把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其溶液质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变小、不变都有可能12.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
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习题一、选择题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 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 溶液变为无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晶体析出 D 无变化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A X>Y B X<Y C X=Y D 无法比较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A40 g B50 g C60 g D100 g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A、酒精和水B、氯化钠、硝酸钠C、铜粉、铁粉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7 gB、14 gC、35 gD、70 g11、20℃时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n=2mB、m=nC、m=2nD、无法确定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蒸发B、过滤C、结晶D、加热二、填空题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2.现有室温下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10 g氯化钠溶于90 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B.恒温蒸发水可将此溶液转化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加入10 g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溶解氯化钠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3.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乙醇C.蔗糖D.高锰酸钾4.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0克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A.5%B.10%C.20%D.40%7.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 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B.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D.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B.植物油C.面粉D.泥土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B.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C.喝下汽水打嗝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10.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奶粉B.食盐C.花生油D.面粉11.实验室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量3g 氯化钠,量取50mL 蒸馏水B.称量氯化钠时,只需在盛放氯化钠的右盘垫一张纸C.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2.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将15gX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gB.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Y>X>ZC.t2℃时,X、Z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若X中混有少量Y时,最好采用蒸发结晶方法提纯X13.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C.泥土D.食盐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B.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C.温度不变,则某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D.溶质溶解时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中加入10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C.加水后可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D.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的大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乙醇C.蔗糖D.高锰酸钾7.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操作是()A.取用NaCl B.称取2.5gNaClC.量取50mL水D.溶解NaCl8.下图是K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C.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D.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KCl一定小于KNO39.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练习题附答案1. 在多少体积的水中,将30 g NaOH 溶解可以得到1 mol/L 的NaOH 溶液?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所以1摩尔NaOH的质量为40g。
将30g NaOH溶解可得到30/40=0.75摩尔的NaOH。
要得到1摩尔/L的NaOH溶液,需要溶解0.75摩尔/L的NaOH溶液。
所以,需要在0.75升的水中溶解30g的NaOH。
2. 在多少体积的水中,将50 g HCl 溶解可以得到2 mol/L 的HCl 溶液?HCl的摩尔质量为36.5 g/mol,所以1摩尔HCl的质量为36.5g。
将50 g HCl溶解可得到50/36.5=1.37摩尔的HCl。
要得到2摩尔/L的HCl溶液,需要溶解1.37/2=0.685摩尔/L的HCl溶液。
所以,需要在0.685升的水中溶解50g的HCl。
3. 一个NaCl溶液的体积为500 ml,其中含有10 g NaCl,求该溶液的浓度。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 g/mol,所以10g NaCl可以转化为10/58.5=0.171 摩尔NaCl。
该溶液的浓度为0.171/0.5=0.342mol/L。
4. 有一水溶液,其中NaCl浓度为0.2 mol/L,AgNO3浓度为0.1 mol/L,试求这水溶液中能够溶解AgCl的最大浓度。
根据AgNO3和NaCl的化学反应可得:AgNO3 + NaCl → AgCl ↓ + NaNO3因为AgCl的溶解度积Ksp为1.8x10^-10,所以溶解度为1.34x10^-5mol/L。
当Ag+离子浓度为1.34x10^-5mol/L时,AgCl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即向水中加入的AgNO3产生的Ag+离子最多。
而根据AgNO3浓度为0.1mol/L,可以得到Ag+离子浓度为0.1mol/L,在这种情况下,AgCl的最大溶解度为1.34x10^-5mol/L。
所以,在该水溶液中能够达到的最大AgCl浓度为1.34x10^-5mol/L。
初三溶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 泥沙和水的混合物B.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C. 蔗糖和水的混合物D. 植物油和汽油的混合物答案:C2. 溶液具有均一性,是因为()A. 溶质分子均匀分布B. 溶剂分子均匀分布C. 溶质和溶剂分子均匀分布D.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均匀分布答案:D3. 溶液具有稳定性,是因为()A. 溶质分子均匀分布B. 溶剂分子均匀分布C. 溶质和溶剂分子均匀分布D.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均匀分布答案:D4.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密度()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D5.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沸点()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6.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凝固点()A. 越高B. 越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7.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渗透压()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8.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电导率()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9.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粘度()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0.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扩散速度()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例如,盐水溶液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答案:盐(或氯化钠);水12.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是指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摩尔浓度是指溶质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例如,5%的盐水溶液,其质量分数为______,体积分数为______。
答案:5%;5%13.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是溶液的两个重要性质。
沸点升高是指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的沸点高,凝固点降低是指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
初三溶液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这种说法正确吗?A. 正确B. 不正确正确答案:B2. 将一定量的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吗?A. 会B. 不会正确答案:B3. 溶液的均一性指的是什么?A. 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B. 溶液的颜色分布均匀C. 溶液的密度分布均匀正确答案:A4. 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饱和状态时,继续加入溶质会如何?A. 溶质会溶解B. 溶质会沉淀C. 溶质会悬浮正确答案:B5.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来表示,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A.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B.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C.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6.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________的混合物。
答案:稳定的7.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此时溶液为________。
答案:饱和状态8. 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pH值来表示,pH值小于7表示溶液呈________性。
答案:酸性9. 溶液的稀释可以通过增加溶剂的量来实现,但溶质的质量________。
答案:不变10. 溶液的浓度越高,其渗透压________。
答案:越大三、简答题11. 为什么在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量筒来量取溶剂?答案:使用量筒可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保证溶液的浓度准确无误。
12. 什么是溶液的饱和度?请举例说明。
答案:溶液的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对溶质的最大溶解能力。
例如,20°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四、计算题13. 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若要配制100克的溶液,需要多少克的溶质?答案:首先,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的质量 = 溶液质量× 质量分数。
因此,需要的溶质质量 = 100克× 10% = 10克。
14. 如果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0克的溶质,溶液的总质量变为多少?质量分数变为多少?答案: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总质量变为 100克 + 10克 = 110克。
溶液一、填空题1.用化学符号填空:(1)稀盐酸是溶液,溶质是,溶剂是(2)汽水是溶液,溶质是,溶剂是(3)碘酒是溶液,溶质是,溶剂是.2.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二、选择题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4.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 C.冰块 D.硝酸铵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7.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3% B.46% C.55% D.72%8.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5mL B.2mL C.3mL D.4mL9.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10.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了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C.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了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11.许多化学反应都可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C.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D.用料节约,减少成本12.在相同温度时,食盐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比较1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14.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酒精 B.熟石灰C.二氧化碳 D.硝酸钾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16.在t℃时将5克某纯净物完全溶解在95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等于5% B.大于5%C.小于5%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7.已知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 KNO33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 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A.33.3% B.31.4% C.50% D.45.8 g溶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用化学符号填空:(1)稀盐酸是溶液,溶质是HCl ,溶剂是H2O(2)汽水是溶液,溶质是CO2,溶剂是H2O(3)碘酒是溶液,溶质是I2,溶剂是C2H5OH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1)稀盐酸是溶液,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化学式是:HCl;H2O;(2)汽水是溶液,溶质是二氧化碳,溶剂是水,化学式:CO2;H2O(3)碘酒是固态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其化学式分别是I2;C2H5OH.故答案为:(1)HCl;H2O;(2)CO2;H2O;(3)I2;C2H5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可看做是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了3gKNO3溶于12g水形成的溶液,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3gKNO3和12g水完全溶解后,可看做是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了3gKNO3溶于12g水形成的溶液;3gKNO3溶于12g水形成的溶液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则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中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选择题3.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解答】解:A、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的摩擦作用,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C、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D、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4.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味精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芝麻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B.面粉 C.冰块 D.硝酸铵【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C、冰块与水混合形成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D、硝酸铵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液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解答】解:A、溶液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正确;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错误;D、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7.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3% B.46% C.55% D.72%【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因此需要判断溶质乙醇与溶剂水的质量关系;每个乙醇C2H5OH分子中含6个氢原子,每个水H2O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根据“乙醇分子里所含的氢原子总数与水分子里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可推算溶液中乙醇与水的质量关系;可以据此完成解答.【解答】解:根据氢原子数相等,找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质量关系.C2H5OH~6H~3H2O46 54此乙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注意H原子个数是解答的关键,而利用分子的个数来计算其质量是思维转换中的难点.8.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5mL B.2mL C.3mL D.4mL【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的质量为0.5g÷20%=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2.5g﹣0.5g=2g(合2mL).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题目通常考查你是否做过这个实验.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存放.称取氯化钠时应注意左物右码,用量筒取水时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解答】解: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实际取得的水的体积偏多,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相当于左盘中加入了一部分食盐,这样称得的食盐的质量小于要称值,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故答案选B.【点评】溶液的配制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题型多种多样,可以直接考查溶液的配制步骤、配制溶液所需仪器;可以设计安排生产和实验方案,将实验和计算相结合;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同学们对相关实验基本操作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同学们严谨科学的态度.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分析题等.10.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了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C.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了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考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电解水实验.【专题】学科交叉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减少的水的质量分析氢、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质量的变化分析;D、溶液的减少与生成的气体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解:A、电解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了,溶液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也减少了,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分数也减少,故A正确;B、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增加,故B错误;C、在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溶液中离子来自氢氧化钠的解离,溶液中离子数目不变,故C错误;D、溶液减少的质量就是产生气体的质量,溶液减少的体积不等于产生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水时溶液中一些量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清被电解的物质是什么,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氢氧化钠的质量怎么变化.11.许多化学反应都可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C.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D.用料节约,减少成本【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影响两种物质反应的速度的因素考虑,两种物质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物质的接触面积就大.【解答】解:两种物质相互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的速度越快,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最大,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很快,有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时间.故选:B.【点评】因为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最大,所以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反应速度最快.12.在相同温度时,食盐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比较【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量达到了最大溶解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解没有达到氯化钠的最大溶解量,所以前者质量分数大,故选A.【点评】通过本题的解答,要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注意温度限制,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加以理解.13.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高锰酸钾是由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B.【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14.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酒精 B.熟石灰C.二氧化碳 D.硝酸钾【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常见的物质中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应该是可以无限制的溶于水中的物质,属特殊的物质,所给的物质中只有酒精具备该特征.【解答】解: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其特征应该是可以无限制溶解的物质,酒精能够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所以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选A.【点评】该题是一道常见识记知识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一些物质的特殊性质.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标准和浓稀溶液的判断标准进行分析.饱和、不饱和指的是溶解的量是否达到了最大,浓稀指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解答】解:A、溶液饱和与否与浓稀溶液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B、比如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水中溶解的质量达到了最大,是饱和溶液,但是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浓度较小,属于稀溶液,故B正确,C、只要改变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关系就行了,故C正确,D、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温度不同,溶解度也就不同,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饱和与不饱和、浓稀溶液的判断标准,以及概念的严密性.16.在t℃时将5克某纯净物完全溶解在95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等于5% B.大于5%C.小于5%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分析5g某物质投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的过程,可知溶质的质量可能等于5g(溶质与放入的物质相同),也可能大于5g(溶质与水发生化合反应),也有可能小于5g(溶质中含结晶水),利用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解决.【解答】解:当溶质与放入的物质相同,如氯化钠等,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物质放入水中发生化合反应时溶质的量大于5g,例如氧化钠溶于水时会生成氢氧化钠,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大于5%;当放入的物质含有结晶水时,溶质的质量会小于5g,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小于5%.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解题关键点是考虑5g物质放入水中时是否发生了变化,溶质的量是否发生了改变.17.已知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 KNO33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 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A.33.3% B.31.4% C.50% D.45.8 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饱和溶液的形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所以在3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 KNO3,只能溶解45.8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1.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
3.2 溶液3.2.1物质的溶解性一、选择题1、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液溴B、牛奶C、无水酒精D、含硝酸钾的食盐水2、下列各组物质,前一种物质分散到后一种物质中形成乳浊液的是()A.油脂汽油B.泥土水C.碘酒精D.精制油水3、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一定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B、溶液各部分的浓度和密度完全相同C、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无色液体D、溶液各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4、老师要同学按要求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其中所得混合物一定为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B、生石灰放入水中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D、菜油放入水中5 下列物质不属于结晶水合物的是()A、食盐B、石碱C、胆矾D、明矾6、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A、自来水B、冰水C、汽水D、白酒7、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C、一种溶剂只能溶解一种溶质D、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是溶液8、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酱油C、蒸馏水D、葡萄酒9、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二、填空题1、医用酒精中,酒精和水的质量比为3:1,该医用酒精的溶剂是。
2、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叫溶液。
3、溶液是由组成的。
其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质和溶剂是相对的,通常情况下不指明溶剂时,就是溶剂。
4、溶液的特征:,。
5、以下的分散系分别是(填入A、B、C)A.乳浊液 B. 悬浊液 C. 溶液牛奶()泥浆水()澄清石灰水()菜油放入水中()粉笔灰放入水中()面粉放入水中()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生理盐水(2)碘酒(3)75%的消毒酒精(4)硝酸银溶液(5)4 克汽油和2 克酒精混合形成的溶液7.填写下列溶液中各溶质的化学式(1)澄清石灰水(2)硝酸银溶液(3)硫酸钾溶液(4)氯化铝溶液(5)氯化钡溶液(6)氯化锌溶液(7)碘酒(8)生理盐水三、简答题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初三化学溶液专题练习习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 溶液变为无色B 有白色沉淀析出C 有蓝色晶体析出D 无变化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A X>YB X<YC X=YD 无法比较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A 40 gB 50 gC 60 gD 100 g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7 g B.14 g C.35 g D.70 g11.20℃时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加热二、填空题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
中考化学模拟题《溶液》专项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消毒酒精C.液氧D.碘酒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炉具上的油污溶解3.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4.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5.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要将B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冷却结晶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质量分数的关系为C>B >AC.若要将组成在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溶液,只能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2℃时组成在M点的A的溶液降温到t1℃,可得到A的饱和溶液。
6.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A.酒精B.水C.汽油D.植物油7.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8.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A. 10 g硝酸铵跟8 g水组成的溶液B. 10 g水跟8 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C. 1 g水跟9 g酒精组成的溶液D. 100 g酒精跟5 g碘组成的溶液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10.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氧化钙℃硝酸铵℃浓盐酸℃氯化钠A. ℃℃B. ℃℃C. ℃℃D. ℃℃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1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溶液的计算一、选择题1.将12g的铝、铁混合物加入到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11g,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1.1%B.12%C.33.1%D.36.5%2.有一包Zn和ZnO的混合物共16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2.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3g B.6.5g C.1.6g D.14.2g3.现将10g硝酸钾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gB.一个NO-3带3个单位负电荷C.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0%D.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可自由移动的K+、NO-34.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B.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在t1℃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在t2℃时,25g乙溶解在50g水中可形成饱和溶液5.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BB.将t1℃时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CC.P点表示的含义为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C6.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温度下,实验②所得溶液是KCl的饱和溶液B.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40gC.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实验②和实验③所得溶液的浓度相同7.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
已知乙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到图乙,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B.由图乙到图丙,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C.由图丙到图丁,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D.由图甲到图丁,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蓝色溶液?A.食盐B.蔗糖C.硫酸铜(答案)D.碳酸钙2.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什么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溶剂)中?A.固体小颗粒B.分子或离子(答案)C.气体分子D.任何形式3.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温度会如何变化?A.降低B.不变C.升高(答案)D.无法确定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5.20℃时,将36g食盐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则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多少?A.36gB.100gC.136gD.26.5g(答案,因为溶解度是指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质量)6.下列哪一组物质混合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A.氯化铁和氢氧化钠B.碳酸钠和氯化钙C.硝酸银和稀盐酸D.硝酸钾和氯化钠(答案)7.将一定量的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蔗糖溶液。
若将此溶液均分为两份,则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如何变化?A.减小B.增大C.不变(答案)D.无法确定8.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答案)D.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9.下列哪种方法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A.升高温度B.增加溶剂C.减少溶剂(答案)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在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则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A.m:(100-m):100B.m:100:(100+m)(答案)C.100:m:(100-m)D.100:(100-m)。
初三化学溶液专题练习习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 溶液变为无色B 有白色沉淀析出C 有蓝色晶体析出D 无变化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A X>YB X<YC X=YD 无法比较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A 40 gB 50 gC 60 gD 100 g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7 g B.14 g C.35 g D.70 g11.20℃时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加热二、填空题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得到固体。
2.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_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
3.某溶液析出晶体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4.过滤装置中,滤纸应_____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用_____将液体引入过滤器,过滤器里的液面要_____滤纸过缘。
5.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的方法是先入_____,反应完全后进行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从混有少量泥砂的食盐中提取氯化钠的主要操作步骤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
7.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时,析出晶体a g;再恒温蒸发出A g水时,又析出晶体b g(a≠b),回答下列问题:(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填“>”或“<”=)(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g。
8.t℃时,某硝酸钾溶液100 g,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4 g晶体,则在t℃时,原来100 g溶液是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g。
9.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_______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_______,防止_______。
三、实验题实验室里用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化钠和硝酸钾。
(1)实验步骤分为五步:①过滤②第二次过滤③降温使晶体析出④加热蒸发溶剂至有部分晶体析出⑤加热溶解。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编号)_______。
(2)第一次过滤应在什么温度下进行?_______。
所得晶体是_______,第二次过滤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所得晶体是_______。
(3)写出下列实验操作中所需仪器的名称:过滤_______;蒸发溶剂_______;加热溶解_______。
四、计算题1.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把44g30℃时的氯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制得多少g氯酸钾?2.在50℃时,把6g氯化铵放入10g水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3.105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可析出晶体多少克?(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60℃时为110 g)4.9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340 g,试计算:(1)蒸发掉80 g水后,温度降至90℃,析出多少晶体?(2)把蒸发掉80 g水后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又析出多少克晶体?(3)蒸发及降温共析出多少克晶体?5.将42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求可析出多少克晶体?(已知:在30℃时溶解度为50 g,60℃时为110 g)6.将20℃时,250 g饱和溶液加盐至80℃时,需加入多少克才可使溶液重新饱和?(已知20℃的溶解度为11.1 g,80℃为21.4 g)7.将240 g 18℃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0℃时,析出75.3 g晶体,已知在0℃时的溶解度是115 g,求在18℃时的溶解度。
8.把30℃时的饱和溶液442 g,加热到80℃(并保持此温度)再加入100 g,计算此时溶液是否饱和,若不饱和需再加入多少克才能饱和?(已知:30℃时的溶解度为10.5 g,80℃时为38.5 g)五、创新题1.A、B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烧相当于中盛有A、B两种物质80℃的混合液,且烧杯中尚有少量A、B固体,若将混合液冷却到30℃,变化情况是()A.溶液中A减少 B.溶液中B增多 C.溶液中B减少 D.溶液中A、B都减少2.由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晶体,提取较纯的硝酸钾,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和结论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较低温度下制取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得到的晶体即是较纯的硝酸钾;⑥过滤,硝酸钾存在于母液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结论是()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3.t℃时,将100 g和50 g饱和食盐水各蒸发掉10 g水,降温至t℃,分别析出a g和b g食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4.在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 B.蒸发皿 C.漏斗 D.玻璃棒5.有3 g白色粉末,完全溶于10 g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时析出2 g粉末,将这2 g粉末再溶于10 g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析出1.5 g粉末,据此可知原粉末是()A.混合物 B.纯净物 C.某一种盐 D.不能确定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习题【参考答案】一、1.D 2.D 3.A4.D提示:甲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相同的溶剂溶解的溶质的量是相同的。
5.C提示:析出的是蓝色硫酸铜晶体6.D 7.C提示:第二次蒸发才是从饱和溶液中蒸发掉水。
8.答案:D 点拨:首先弄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两者,一种溶于水,而一种不溶于水,可按上述的顺序分离。
9.答案:A10.答案:C 点拨:蒸发去20克水或加入7克A物质均能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此时20克水中恰好溶解7克A物质。
11.答案:A 点拨:此题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甲的溶解度为:;乙的溶解度为则,即。
12.答案:C 点拨: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液体直接流下。
13.答案:C 点拨:这是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14.答案:B 点拨:这种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过滤,一步实验。
15.答案:A 点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一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一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1.饱和食盐晶体蒸发溶剂 2.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3.饱和 4.紧贴稍低紧靠玻璃棒低于5.足量稀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 SO4+H2¬)6.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7.答案:(1)<(2)点拨:在没蒸发前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而第二次蒸发时,溶液已达到饱和,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8.答案:不饱和 40 点拨:蒸发掉相同的溶剂析出的晶体不同,说明原来的为不饱和溶液9.答案:蒸发皿,不断搅拌,液体局部受热而溅出三、(1)⑤④①③②(2)较高温度较纯的氯化钠室温较纯的硝酸钾(3)铁架台、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玻璃棒。
点拨:氯化钠、硝酸钾均为固体,一要加热溶解;氯化钠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硝酸钾变化大,经蒸发溶剂后,氯化钠会结晶析出,过滤降温后,硝酸钾就会结晶析出,再过滤便得到硝酸钾;关于仪器的选择是考察学生对课本的掌握了解的程度。
四、1.可制得4g氯酸钾2.饱和溶液质量为15g3.39.2克4.(1)57克(2)30.2克(3)87.2克5.12克6.需加入2.32克7.18℃时溶解度为213克8.溶液不饱和需再加入12克五、1.答案:C 点拨: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题中指出烧杯中有少量A、B固体(80℃时),则说明是A、B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80℃下降到30℃时,B从溶液中析出,而A还会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