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生活培养情感论作文教学中情感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引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作文教学逐渐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
在写作过程中,除了对语言、思维逻辑等方面的掌握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情感决定着学生的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
因此,本文将从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这一主题出发,对其进行一些浅谈。
传达情感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传达情感,帮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传递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词句,分析情感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进而学会表达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融入合适的情感,使得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培养情感情感的培养不仅仅是表达,更是内心感受和体验。
教师需要让学生真实、深刻地感受生活和人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情感,使情感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情,或者带领学生看纪录片,听音乐,开展情感体验活动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引导思考情感的表达和培养需要有思考的支撑,因为情感的流露和体验是需要逻辑思维来支撑的。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学生写作时,也应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思考的水平,从而结合自身经验,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情感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表达,更是涉及到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领悟,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有感染力且有思想深度。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的简单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让我们一起期待,作为教师,如何为孩子们的成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作文写作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内容的生动和质量高低和学生的情感因素密不可分。
学生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这些情感因素可以成为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的动力和支持。
因此,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是教师们在教授作文写作时需要注重的一个方面。
本篇文章旨在浅谈如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一、教师要注重开展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关键因素是个人的人格特征以及情感特征,教师在教授作文时,一方面要理解学生的情感特征,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展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更能培养学生锐意进取、自信开放、勇于探索的情感特质,使学生不断提高其作文水平。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场景生活中的每个场景都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库,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情和情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源泉,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情感因素。
如人物造型和人物性格特征的运用,动物形象的描写,自然环境、人的光影及天气等还可以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感官体验作文不仅仅是语文学科,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学科。
要想让学生能够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就必须让学生从感官体验中获得启发。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外界的检验和修验,来感知和探究感官的相关性,比如践行生活技巧,互相分享情感等方法。
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和积累知识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情感因素,提高自己的作文表达水平。
五、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教授作文时,应该按学生不同的年龄和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创造出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写出优秀的作品。
在传授语文知识等基础教学要点时,加强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提高文章质量。
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重视情感体验和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达融合,让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并与个人情感结合。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帮助他们发现内心真实的情感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初中作文教学应当注重情感培养,因为情感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帮助学生发现内心情感并教导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的作文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还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写作、情感、培养、重视、体验、表达能力、文字、融合、社会热点、个人情感、关注、真实、结合、重要性、水平提升、内心、发现、文章1. 引言1.1 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写作中的情感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也是体现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达进行融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文章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
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与个人情感结合,可以让他们在写作中更加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点。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可以让他们更加真实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初中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情感表达能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帮助学生发现内心深处的情感,并能用文字巧妙地表达出来,这将使他们在写作中更加有灵魂、更具个性。
2. 正文2.1 重视情感体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巧和结构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如何将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导读:作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情感因素,提升作文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如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一、情感因素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字形式,而情感因素则是决定作文表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通过向作文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应。
因此,运用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能够提升作文的质量和效果。
二、如何从生活中获取情感因素1. 观察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事、物,了解社会热点、身边的故事,从中获取情感因素。
例如,观察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他们的喜怒哀乐、成长经历、感情故事等都是宝贵的情感资源。
2. 经历情感事件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各种活动,亲身经历情感事件。
比如,参观纪念馆、去社区参与志愿者活动、参加比赛等,在这些经历中体验到的情感经历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3. 读书、电影和音乐阅读、观看电影和听音乐是获取情感因素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观看经典电影和音乐会,感受作者或演员通过文字、镜头和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从中吸取思想和情感因素。
三、如何将情感因素融入作文写作中1. 确定写作主题选择一个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主题和角度,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容易投入情感。
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知到的社会现象或身边人物的故事中,找到与主题相关的情感因素。
2. 运用修辞手法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等手法,将情感因素融入作文中。
比如,通过生动的描写、形象的对比等手法,能够更好地展现情感。
3. 注重语言表达选择恰当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将情感因素传递给读者。
例如,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夸张的修辞手法、激动人心的句子结构等,可以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等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儿童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的。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社会生活。
要有意识地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2.张扬个性,挖掘情感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自己具有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情感。
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开发学生的个性情感思维,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在的力量,敢于展现自己脑中储藏的丰厚的情感,动起笔来就会如春蚕吐丝,源源不断。
3.评中磋商,深化情感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
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使学生从写作中体会到乐趣,自然乐于动笔。
(穆棱实验小学杨秀峰)学生在“一点一滴”中成长1.每天一次领读在每天的早自习课上,每名学生都要带领全班同学读外语单词或句子。
让学生专心做一件事,使学生在早上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形成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2.每天一次演讲在我每天上课之前,都会有一名学生进行课前演讲。
演讲的内容和顺序不限,由学生自己决定,但必须脱稿。
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并说出听后的感受。
在这过程中提高了演讲者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学会了倾听。
3.每天讲一道题每天,由一名学生在后面黑板上出一道题(围绕书中的知识,形式不限)。
每天放学后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由出题人进行讲解。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学生感受教师的辛苦。
4.每周一节读书课学生现在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
谈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
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
因而,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略,应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的作文情感的培养。
那么,我们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呢?一、要在阅读中调动情感体验一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感受人物的生动形象和特点,感受事情的动人情景,感受景物环境的特色,达到用优秀作品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目标;二是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情感,通过细读,品味作品的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人心,最能陶冶感情;三是引导学生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情趣、生活感受相融合,让学生再阅读中走进作品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发生共鸣。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读书必须体验作品情感。
要通过读书情感向习作情感迁移,让学生在读书中生成习作情感。
从读书到作文应该是学生情感的迁移过程,在阅读中体验,在习作中抒发。
读书中的情感体验是习作情感的一条重要来源。
如阅读小语第十二册《匆匆》一课,可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作者对时间匆匆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师把这种情感引进习作项目,结合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阅读,让学生思考,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时间,这是调动学生习作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在习作指导中激发情感要让学生有情感,首先需要教师的情感,要用教师指导作文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习作情感。
当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找不到相应材料时,教师应以情感启示。
例如写有关家乡的作文,教师应该感情充沛地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变化,进行新旧对比,把作文课作为赞美家乡的欣赏课。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己是家乡大地上长大的孩子,是家乡的山水田园,家乡的人民养育了自己,要寻找自己所了解的事情和环境,要寻找自己热爱的人物和事物,写出自己的家乡情。
指导写事情的作文,应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事情的感受是什么,感受事情就是情感体验。
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写作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情感是写作的根本,是写作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中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产生文学情怀,成为了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文写作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重读书教育,培养阅读兴趣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情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
可以给学生分发有关优秀文学作品的读书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还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2.定期开展文艺活动文艺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和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等文化活动,让学生欣赏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
还可以邀请文学大师、艺术家来校,给学生讲述自己的艺术经历,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关注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是当今社会中最具有情感的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社会新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痛苦、希望和压力,从而激发出学生自己的情感。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需要,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同情。
二、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后,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就成为了下一步的重要任务。
如何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呢?1. 建立情感表达的平台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创造出情感表达的平台。
例如,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场文艺晚会,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诵、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写作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留出表达情感的空间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表达情感的空间。
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写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情感培养的方法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浅谈。
情感培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发展,写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堆砌文字,而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内心的情感,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情感的培养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使他们在写作中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提高作文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写作情感的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作文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主题作文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进行写作,这种写作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以“爱”、“友情”、“成长”等主题进行作文创作,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文中去。
可以通过文学名篇赏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文学名篇是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学艺术性,通过对文学名篇的赏析,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写作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老师可以在批阅学生作文的针对学生的表达情感进行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的情感表达能力。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写作情感培养中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引领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感受生活,多思考问题,多倾听他人,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榜样。
教师在写作中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多动情地讲解课文,多用心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真情款款的指导时,产生对写作情感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积累生活,培养情感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要素
【摘要】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写作是一种受情感控制的文学表达活动,无论使用哪种教材,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不能单纯的进行写作基本训练,应该充分利用和诱发学生的情感。
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焕发巨大的热情,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情实感情感要素生活体验
【正文】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作者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
“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真情的贯穿,用情感的“经线”将珠玑之文连缀。
纵观中外文学史,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成文。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
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亲身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因此,学生在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
这样,就不可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没有感情参与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
情感是可以培养的。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于作文教学活动的情感交流;二是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特别是写作的情感体验;三是写作素材的情感潜藏因素。
在作文教学中,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并构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气氛。
我在作文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
一、发挥教师良好的情感作用
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地与学生沟通情感。
其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沟通尤为重要。
利用作文评语与学生交心,评语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评语与学生交心能收到其他的交流方式不能替代的育人效果。
一个好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沟通师生的情感,中学生的心理有“闭锁性”的特点,自尊心很强,平日并不愿意将心中的烦恼或欢乐轻易地告诉家长或老师,但他们会在作文中自
然地流露内心的真实感情。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评语的形式与学生交心、或鼓励、或鞭策、或提示,这样会起到其他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有位学习不错的男生因几次考试成绩下降,作文中变流露出妄自菲薄的情绪,我鼓励他:“即使是千里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跌脚的千里马,如失去了信心,便会成为庸马,永远保持自信心,才能越过前进中的坎坷,奔向理想境界。
”一位女生因相貌平常对未来感到迷茫。
我告诉她:“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的相貌,知识、人品、能力才是影响前途最重要的因素,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品、超常的能力远比相貌更重要。
”有位成绩很好的学生,平日比较骄傲,同学关系相处的不太好,在作文中写到:“我认为,我的成绩不是老师的功劳,也不是父母给的,99 %来自我个人的努力。
”我用评语这样提醒他:“试想一想,你前进的路上有没有爸妈的关爱和期盼?有没有老师的鞭策和鼓励?有没有同
学的帮助和关怀?只是你忽略了,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真理:参天大树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如果你未来能成为栋梁之材,那么家长、老师和同学便是共同支撑起你的信念和追求的土壤。
”后来,这个学生在周记中写到:“我竟然忽略了老师、父母的巨大作用,我终于明白了如果失去了这些关爱,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由于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现在不少学生都将作文当成与老师谈心的一种方式,主动在我布置的作文外写“放胆文”、“谈心文”,我面对着这些作文,象面临一片思想的大海,这里有奔腾的潮水、欢乐的浪花、有平时不易察觉的潜流,也有碧波闲适的荡漾。
同学们在文中思考生活、畅谈追求、倾诉苦恼、真诚地向我袒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在写作训练中既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思想水平,更拉近了我的情感距离,我从学生真诚的情感回报中,品到了以文育人的乐趣。
二、吸取课文中的情感养料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其中无不倾注着作者深刻的情感。
作文教学应充分运用课文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吸取营养。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班好几个学生提出父亲这样执着的举动实属太倔,万一有余震,救不到儿子自己反而困住了怎么办,我利用深情的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当我一次又一次的读到:“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念及父亲急着救出阿曼达,一连挖了36个小时的那种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时,我不由地眼眶润湿,声音哽咽了。
我的这一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学生低下头,很深情地朗读着课文,好几个孩子读完后眼睛也是红红的。
我抓住这一契机,马上请他们写下《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孩子们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急、有敬佩、有感动,单纯的、复杂的,很真实。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挖掘课本,把握写作契机,进行情感渗透,摒弃程式化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写作,大胆的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三、积累生活中的情感素材
农村学生生活的范围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容易造成学生感觉上的迟钝与麻木。
这样,他们写起文章来东拼西凑,模仿套用,情感因素也就免为其
谈。
教师要诱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从日出到日落,在那些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变无注意生活为有注意生活,从更多的身边小事中引起诸多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记得有一个冬天的早晨,经过一夜的飘雪,整个村庄已是银装素裹。
学生上早自修课是,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还有的小声说着,看那神情,他们是多喜欢呀!于是,我抓住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天气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去室外观察,并且要求把自己观察到、感受到的说说、写写。
学生欢呼雀跃,跑向操场,有的用手接,有的用伞接。
有的用帽子接,有的用围巾接,有的在追着雪花,滚着雪球,打着雪仗,操场上一片欢笑声。
学生口述自己观察所得后,再写下来。
这次的作文充满了童趣,写的特别成功。
一位学生写道:“那雪花就像在跟我捉迷藏,我去追它,它又轻悠悠地往上飘,我只好静静的等着。
我仰着脸,它亲吻我,有时很淘气,还钻进我的脖子呢~不好!只见远处飞来一个白色状物……”
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雪花的感情。
由于有了观察,有了体验,学生在作文中很自然的流露出自己当时的各种不同感受,表达了真情实感。
写作应是学生陶冶情操、燃烧心灵的过程。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辞畅。
”教师立足于情感的渗透和鼓励,让学生全身心的领悟和激发,这样定能写出文、理、情并茂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教师10个怎么办》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6月
《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文学教育》2010年第12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