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主要作品及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周作人有什么作品周作人( 1885 年—1967 年)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浙江绍兴人。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6 年东渡日本留学。
1911 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
1927年以后,倡导“闲适小品”,提倡“闭门读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督办、北大校长等伪职。
1945年以汉奸罪被判刑入狱。
1949 年出狱后,居家从事翻译与写作。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苦茶随笔》、《风雨谈》、《知堂文集》等,还有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
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 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天。
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
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 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
周作人《乌篷船《乌篷船》一、周作人及其散文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
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
沦陷时期著作结集有《药堂语录》、《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
1949年1月保释出狱。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
这里“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活动上的某些共性。
虽然他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周作人的散文中令人感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感不到有不可遏抑的憎爱激流。
作者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好象总是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蓄于中的激情舒缓的、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一种熨贴、宁静、幽远、质朴的美感。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周作人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淡,娓娓到来,无所拘束。
乍读,似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又觉其实作者是有1着精巧用心的:虽飘逸而自有定格,虽洒脱而不得枝蔓。
因而,读他的散文,有和与老朋友无拘无束闲谈的感觉。
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周作人的散文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无论记叙性的文字、议论性的篇章、还是讽刺性的杂文,写得不板滞,有趣味。
文中有时庄中有谐,有时谐中有庄,有时又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1、散文《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2、情诗《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春以前》后记3、文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4、美文《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二、作者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
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
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
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乌篷船周作人【作者简介】周作人(1885~1967年)原名寿,又名遐寿,自号起孟、启明、知堂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
他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语丝社的主要成员。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
周作人的散文功绩斐然。
它取材广泛,体式多样,文字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素朴清涩,形成了平和恬淡,空疏幽然为主的风格,达到了知识哲理与趣味统一。
周作人一生著述涉及文学各门类与民俗学、文化学诸方面,尤以散文创作成就为主。
20年代初,胡适即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予以评价:“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意味。
”当斯诺夫人访问鲁迅,询问中国最优秀的杂文家是谁时,鲁迅所列名单中第一位就是周作人。
可惜这件事周作人生前并不知道。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追求知识性、哲理性与幽默闲适情趣的统一,并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借鉴英国随笔,明末公安派小品与日本俳句等,形成了独特的“平和冲淡”的散文艺术风格。
其行文平易从容,如老友促膝,如名士清淡,评说时政、纵论文史、描摹风物、探究人事,虽无锐利的锋芒和绚烂的色彩,却自有蕴藉通达的风致,透露出淡泊雅致而略带清涩的韵味。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局限:他常于描绘自然胜景,赞叹奇妙人事时,追寻一种崇尚原始、返朴归真的理想,则与现实社会相悖,显得空泛无边。
1940年底,周作人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一步步走向落水附逆的深渊,堕落为汉奸,这是周作人的人生悲剧。
【写作背景】《乌篷船》写于1926年1月18日,收入散文集《泽泻集》。
是一篇书信体散文,是一位名叫“子荣”的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去,请作者给予指点,这是他写这篇散文的缘起和目的。
【层次结构】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待写这篇书信体散文的缘起和目的。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乌篷船的特点。
周作⼈简介及作品 周作⼈,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话⽂,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化素养,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周作⼈简介及作品,⼀起来看看吧。
周作⼈的简介 周作⼈(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
清光绪⼆⼗七年(1901)取名作⼈,以名⾏世,⼀⽣⽤过90多个笔名,常⽤笔名有独应、周逴、周遐寿、仲密等,绍兴⼈。
鲁迅(周树⼈)之弟,周建⼈之兄。
早年经历 9岁以前在家中私塾开蒙,11岁⼊三味书屋,后去杭州陪侍狱中祖⽗并授读⼀年半,遍读史书与笔记⼩说。
光绪⼆⼗七年秋,进南京江南⽔师学堂管轮科,开始翻译英⽂⼩说。
▪留学回国 三⼗⼆年夏,随鲁迅东渡,先后进东京法政⼤学、⽴教⼤学⽂科学习,曾与鲁迅创办《新⽣》杂志,未果;合译出版《域外⼩说集》,并开始创作⼩说和⾃学多种外⽂。
宣统元年六⽉,在东京与⽻太信⼦结婚。
抗战时期 ⾟亥⾰命前⼣归国,先后任绍兴省⽴第五中学英⽂教员、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教育司视学,兼任《绍兴教育会⽉刊》及《叒社》杂志编辑,还常在《越铎⽇报》发表反封建的政论和翻译外电通讯。
在任绍兴教育会长期间,着⼿进⾏教材改⾰并开始研究⼉童⽂学。
在五四时期,与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参加《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作。
同年10⽉,⼜任《新潮》⽉刊编辑主任,发表了《⼈的⽂学》、《平民⽂学》、《思想⾰命》等著名⽂学论⽂,以及新诗《⼩河》、《微明》、《画家》、《爱与憎》等优秀作品,在新⽂化运动中起过积极⽽重要的作⽤。
建国前后 五四运动后,先后在燕京⼤学、孔德学校、中⽇学院、⼥⼦学院等校任教。
1922年11⽉,发起成⽴⽂学研究会。
1924年冬,与林语堂等创办《语丝》周刊。
1930年8⽉,主编《骆驼草》。
抗⽇战争开始后,滞留北平。
1939年元旦,遇刺未亡,随即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国民政府委员和北京⼤学图书馆馆长、⽂学院院长、东亚⽂化协会会长等职,⼜以汪伪政府要员⾝份访问⽇本和“满洲国”。
周作人作品孤儿记(文言小说) 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 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 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 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 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 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 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 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 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 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 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 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 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散文集) 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风雨谈(散文集) 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 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 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 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 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 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 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 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 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 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 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 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 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 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散文集) 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周作人散文全集索引周作人(1898年-1973年),原名周立波,字作人,号石屏,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真实、自然、朴实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涉及了生活、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以下是周作人散文全集的索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便利。
一、生活类散文1.《故乡的秋天》: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秋天的怀念和对家乡人民的思念之情。
2.《城市的夜》:以夜晚的城市为背景,描绘了城市的繁华和孤寂。
3.《乡村的春天》:描写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4.《市井小人物》:以市井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内心世界。
5.《旅行的意义》:探讨了旅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类散文1.《古文观止》: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析。
2.《书法与绘画》:探讨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魅力。
3.《音乐与人生》:通过对音乐的赏析,探讨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4.《戏曲艺术》: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三、历史类散文1.《历史的回顾》: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现了历史的魅力。
2.《古代文化遗产》: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历史与现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探讨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四、艺术类散文1.《文学与人生》:探讨了文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2.《电影与艺术》:对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评析。
3.《摄影与美学》:通过对摄影的赏析,探讨了摄影与美学的关系。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以其真实、自然、朴实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希望通过这个索引,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周作人的散文作品,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周作人(1885.1.16—1967.5.6)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
浙江绍兴人。
鲁迅之二弟。
1901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共同翻译《域外小说集》一、二集。
1911年返回绍兴,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第五中学英语教员。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文科教瘦兼国史编译处?辑员。
新文学运动发韧时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新文学运动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并负责主持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并起草宣言。
五西前后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大量白话诗文?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
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
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并成为《语丝》的实际主编。
后来的创作逐渐转为恰谈、闲寄韵味的随笔小品,曾提出“复兴千年的旧文明”的口号。
这时期作品结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
孤儿记(文言小说)1906,小说林社异域文谈(评论集)1915,墨润堂书坊欧洲文学史(理论)1918,商务自己的园地(散文集)1923,北京尘报社雨天的书(散文集)1925,北新泽泻集(散文集)1927,北新谈龙集(散文集)1927,开明谈虎集(散文集)1928,北新永日集(散文集)1929,北新过去的生命(诗集)1929,北新艺术与生活(译论集)1931,群益儿童文学小论(评论集)1932,上海儿童书局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理论)1932,北京人文书店看云集(散文集)1932,开明知堂文集(自选散文集)1933,天马周作人书信(书信集)1933,上海青光书局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1934,天马夜读抄(散文集)1934,北新哭茶随笔(散文集)1935,北新苦竹杂记(散文集)1936,良龙风雨谈(撒文集)1936,北新瓜斗集(散文集)1937,上海宇宙风社秉烛谈(散文集)1940,北新药堂语录(散文集)1941,天津庸报社日本之在认识1941,国际文化振兴会药味集(散文集)1942,北京新民印书馆药堂杂文(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书房一角(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秉烛后谈(散文集(散文集)1944,北京新民印书馆苦口甘口(散文集)1944,上海太平书局立春以前(散文集)1945,上海太平书局鲁迅的故家(研究资料)1953,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研究资料)1954,上海出版公司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1957,中青过去的工作(散文集)1959,澳门大地出版社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1961,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书信集)1972,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周曹通信集(共2辑)1973,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儿童杂事诗1973,香港崇文书店知堂回想录(回忆录)1973,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知堂杂诗抄(诗集)1987,岳?苦茶庵笑话选编,1937,北新明清笑话四种校订,1959,人文[翻译书目]侠女奴(民间故事)阿拉伯,1905,女子世界社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翔鸾社红星佚史(小说)英国哈葛德·安特路郎著,与鲁迅合译,1907,商务匈奴七十录(小说)匈牙利育河摩耳著,1908,商务域外小说集(1、2集)与鲁迅?译,1909,东经神田印刷所炭画(小说)波兰显克微支筑,1914,北京文明书局点滴(短篇小说集,此书后改名《空·打鼓》)俄国、波兰等,1920,北京大学出版部现代小说译丛与鲁迅、周建人合译,1922,商务陀螺(诗歌小品集)希腊等国,1925,新潮社狂言十番日本,1926,北新冥土旅行(散文集)希腊、法国等,1927,北新黄蔷薇(小说)匈牙利育珂摩耳著,1927,商务两条血痕(短篇小说集)日本石川啄木著,1927,开明玛加尔的梦(小说)俄国科罗连科著,1929,北新儿童剧(剧本集)日本、美国,便宜,1932,上海儿童书局希腊拟曲希腊海罗达斯·谛阿克列多思著,1934,商务希腊的神与英雄(神话集)英国劳斯著,1950,文生希腊女诗人萨波(传记)英国丰格尔著,1951,上海出版公司俄罗斯民间故事英国培因编译,1952,香港大公书局乌克兰民间故事英国培因编译,1953,香港大公书局阿里斯托芬喜剧集希腊,与罗念合译,1954,人文伊索语言希腊,1955,人文日本狂言选1955,人文欧里敝德斯悲剧集(1—3集)希腊,与罗念生同译,1957—1958,人文浮世澡堂(小说)日本式亭三马著,1958,人文希腊神话故事英国劳斯著,1958,天津人民石川啄木诗歌集日本,与卞立强合译,1962,人文古事记(历史小说)日本安万侣著,1963,人文平家物语(历史演义小说)日本,与申非合译,1984,人文[研究资料书目]周作人(陶明志编,1934,北新周作人先生纪事(方纪生编)1944,日本光风馆周作人(美国恩斯特·沃尔夫)1971,纽约Twayne书局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本山英雄)1978,日本筑摩书房周作人年谱(张菊香、张铁荣编)1985,南开大学出版社周作人研究资料(上下册,张菊香、张铁荣编)1986,天津人民周作人概观(舒芜)1986,湖南人民鲁迅周作人比较论(李影彬)1987,南开大学出版社。
【周作人其人及其作概述】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
浙江绍兴人。
鲁迅之二弟。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
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浙江第五中学教员。
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
新中国诞生后,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有《苦茶随笔》、《苦竹杂记》和《风雨谈》等专集。
自选的文集有《知堂文集》。
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周作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最新版】目录一、周作人的背景介绍二、周作人的新诗创作背景三、《蝴蝶》的内容概述四、《蝴蝶》的艺术特点五、《蝴蝶》的地位和影响正文一、周作人的背景介绍周作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
后来,他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并开始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名热衷于改革的革命家。
二、周作人的新诗创作背景在 20 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的时期,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这个背景下,周作人开始尝试新诗创作。
他认为新诗应该摆脱传统的束缚,发挥现代人的思维和情感,为此,他开始了对新诗的探索和实践。
三、《蝴蝶》的内容概述《蝴蝶》是周作人的第一首新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蝴蝶为主题,通过描绘蝴蝶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两只蝴蝶的欢乐和悲伤,以及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的美景。
四、《蝴蝶》的艺术特点《蝴蝶》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使得诗歌更加自由、灵活;其次,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悠远;最后,它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感人肺腑。
五、《蝴蝶》的地位和影响《蝴蝶》作为周作人的第一首新诗,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蝴蝶》也是周作人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周作人(1898-1973),原名周景涛,号迳庵。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故都的秋》、《散纸癖》等闻名,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散文大家”。
一、婉约清丽、温润典雅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清丽温润,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婉约的笔调,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细腻之美。
他的散文笔触轻柔温润,充满着文人的风雅情怀,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二、隽永含蓄、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隽永含蓄,情感真挚。
在作品中,他常常通过对生活中细微、平凡之事的刻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散文作品常常富有深情之笔,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宁静深沉的品格。
三、用典传神,富有比兴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兴手法。
他擅长通过典故和比兴来传神,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通过对古人的才情风采的赞颂和传承,周作人不但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也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四、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
他擅长用简洁清新的句式,清丽澄澈的文字,流畅优美的篇章,展现出大家风范。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作品往往富有真挚、深情的情感,读来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共鸣和触动。
五、独特的叙述手法,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他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
他善于通过纯熟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使散文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深度观察和细致描绘,周作人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塑造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的人物形象。
六、文学批评眼光独到除了自己的散文作品外,周作人还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
他曾撰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瑰宝,对于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摘要:
1.周作人的背景介绍
2.周作人新诗创作的起源
3.周作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小河》
4.《小河》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5.结论:周作人新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文:
周作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因此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深度。
周作人在文学创作上,涉猎广泛,诗歌、散文、小说均有建树,特别是他的新诗创作,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新诗创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期,那时我国正处于民主革命的高潮,民众觉醒,民族解放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作人开始尝试用新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新诗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周作人的新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他的杰作,那就是《小河》。
这首诗以一条小河为线索,通过描绘小河的流淌,展现了我国民众在历史潮流中的坚韧和不屈。
同时,诗中对小河的赞美,也表达了周作人对我国民众的深深热爱和敬仰。
《小河》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我国民
众在民主革命中的伟大精神。
这种精神,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因此,《小河》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周作人的新诗创作,特别是他的第一首杰作《小河》,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周作人的资料简介周作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
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周作人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作人的资料简介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现代散文家、诗人。
文学翻译家。
原名栅寿。
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绍兴人。
鲁迅(周树人)二弟。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
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周作人的生平简介早年经历周作人幼年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后来在国内新学的风潮中,于1901年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海军军官学校),在管轮班(轮机专业;轮机科)读了6年,当时专业科目都用英文书,他因此有了相当的英文基础,后来考取官费生,和哥哥鲁迅、好友许寿裳(季茀)等人留学日本。
1903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06年到达日本后先补习日语,后攻读海军技术,最后攻学外国语。
他以学“造房子”(土木工程)的名目出国,抵日后先读法政大学预科,后入东京立教大学修希腊文,研读《远征记》(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的著作)等文学经典,课后也到神学院学福音书的希腊原文,课余和哥哥翻译出版了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一、二部分,这两部译作以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为主,也包括王尔德等名家名作,但初版只卖出20多本。
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周作人散文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当代中国的变迁,为当代中国文学奠定了一座石墨的台基。
周作人的散文是他的主要流派,他的散文创作紧密联系着他的诗歌创作,他的散文是一种受传统文学影响的表达形式,受传统文学思维的影响,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深刻的现代性和社会责任感。
周作人以其独特的诗歌及散文文体,超越了当代文学的传统流派,创作出鲜明的中国现代主义特色的文学作品,使得他的散文风格受到广大文学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周作人的散文以回忆性文章和经验性文章为突出特征,他以充满故事情节的文字描述了自己充满经历、关注社会问题的生活,勾勒出一幅惆怅又充满希望的社会背景。
他最著名的散文《时空》是他的代表作,以凝重的叙事语言,以充满经历的眼睛,以深刻的诗意文字描绘了20世纪中国人海洋般的社会背景,勾勒出天津的灰色沉重的社会氛围。
此外,周作人的代表作《星光的记忆》也在其中体现了一种朦胧的美丽,他以其静谧的文字让读者隐约地感受到对头脑逐渐淡化的生活历程所营造的内心世界。
从《时空》到《星光的记忆》,周作人以其凝练而犀利的文字把握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他的散文书系,让我们有机会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大潮中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咀嚼深刻的生活思考。
拥有周作人的散文书系,就如拥有一个珍贵的宝库,他的散文不仅仅充满了史诗般的壮丽气概,也充满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现实世界。
他的散文鼓舞人心,激发着人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平衡,给人以宽广的思想天地。
周作人的散文书系,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及观照,使我们在对人生审视与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宽容与自由,以及充满抒情与情怀的美好。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周作人的代表作品1、散文《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2、情诗《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春以前》后记3、文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4、美文《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二、作者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
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
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
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周作人(1885~1967)
光绪甲申年十二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
鲁迅二弟。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
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
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
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
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
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
在他的影响下,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曾保护李大钊之子李葆华避居自家一个月之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945年在中国特有的颠三倒四不分黑白的氛围下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
主要著作:
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曾被红卫兵无耻粗暴对待,于1967年5月6日去世。
【周作人主要著作书目】
[创作书目]
孤儿记(文言小说)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天地(散文集)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泽泻集(散文集)1925年月12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集)(杂文集)1928年月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店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散文集)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风雨谈(散文集)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
知堂回想录(散文集)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公司
[翻译书目]
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红星佚史(小说)英国哈葛德.安特路朗著,与鲁迅合译,1907年,商务印书馆
域外小说集(一、二集)与鲁迅合纂译,1909年,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
炭画(小说)波兰显克微支著,1914年,北京,文明书局
黄蔷薇(诗歌小品集)希腊等到国作品,1925年,北京,新潮社
希腊拟曲希腊海罗达斯.谛阿克多斯著,1934年,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民间故事片英国培恩编译,1952年,香港,大公书局
阿里斯托芬喜剧集与罗念生合译,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希腊的神与英雄英国H.D.劳斯著,1950年,文化生活出版社
希腊女诗人萨波斯湾摘译英Arther Weigail著《萨福传》,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乌克兰民间故事片1953年,香港,大公书局
浮世澡堂皇日本式亭三马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本狂言选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欧里庇德斯悲剧集(1-3集)希腊古典文学,与他人合译,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石川啄木诗歌日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事记日本安万侣著,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平社物语(历史演义小说),与申非合译,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本古代隋笔枕亭子,日本清少纳言著,198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浮世理发馆日本式亭三马著,1989年11月与浮世澡堂合为一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卢奇安对话集希腊古典文学,1965年脱稿,1991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尔德的《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
收集在《域外小说集》。
现代日本小说选2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
希腊神话50年代脱稿,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