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相容关系与偏序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9
序关系和偏序关系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序关系和偏序关系。
你说啥是序关系呀?其实就好像排队一样,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
比如说,咱排队买冰淇淋,那肯定是排在前面的人先买到嘛,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序关系。
那偏序关系呢,就有点像班级里选班干部。
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班长,但有些人可能是学习委员,有些人是体育委员,他们之间就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这就是偏序关系啦。
想象一下,在一个神奇的世界里,东西们都有自己的序位。
大苹果可能比小苹果厉害,红苹果可能比青苹果牛气。
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序关系和偏序关系在起作用呢。
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就是有先后顺序的。
你得先学会走路,才能去跑步呀;你得先把作业写完,才能痛痛快快地玩呀。
这都是序关系在默默指挥着呢。
而且呀,偏序关系还挺有趣的。
就像我们和朋友们相处,可能在某些方面你比我厉害,在另一些方面我又比你强,大家各有所长,相互之间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系。
总之呢,序关系和偏序关系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规则、小秩序,虽然有时候我们可能没太注意到它们,但它们一直都在那里,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序关系和偏序关系也没那么神秘啦,就像我们身边普普通通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希望大家以后看到这些关系的时候,能会心一笑,想起我今天跟你们唠的这些嗑哟!哈哈!
好了,关于序关系和偏序关系就聊到这儿啦,下次再和你们唠点别的好玩的事儿!拜拜啦!。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离散数学授课教师:赵欢欢授课对象:11级网络工程专业3、4班授课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2月滁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8月《离散数学》教学大纲(Discrete Mathematic)课程代码:学时:48 学分:3一、课程简介本大纲根据2009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教学对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二)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考核方式:考试(五)参考教材:《离散数学》第2版邓辉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主要参考书目:[1]邵学才,叶秀明. 离散数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邵志清,虞慧群. 离散数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屈婉玲. 离散数学习题解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续课程包含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数字逻辑、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对离散数学的教学,让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处理如集合、代数结构和图等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为学生今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实际工作提供必备的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三、实验内容本课程无实验制订人(签字):审核人(签字):教学进度表系主任签名:院长签名:年月日年月日说明:1.本教学进度表由主讲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送交教师所在系,经领导审定、签字后备查。
2.此表一式三份,其中,任课教师一份,教师所在系一份,教务处一份。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中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聚焦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不断强化,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中要处理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旨在帮助
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
数学中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1. 等价关系
等价关系是指,当两个物体具有某种特性时,它们就可以被认为
是相等的。
在数学中,等价关系通常是由其定义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等价关系可以建立在集合中,其中两个元素是等价的,如果它们满足
相同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可以被分类为等价类。
2. 良序关系
良序关系是指,在依照某种方式进行排序后,任何一对元素都可
以比较大小。
在数学中,良序关系通常定义为一个有序对的集合,其
中每对都可以比较大小。
良序关系通常与数学中的排序概念密切相关。
3. 偏序关系
偏序关系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无法比较大小的关系。
在数学中,偏序关系通常用于比较集合中的元素,定义为两个元素之
间可能存在一种集合关系,但不能将它们视为完全相等或完全不相等。
4. 顺序关系
顺序关系是指,在数学中,任何一对数字都可以进行大小比较的
关系,此关系通常用于比较数字实例,例如大小、数量等。
总之,这些关系都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对其有所了解
和学习。
对于数学教育的优化和改进,考虑到数学中要处理的这些关系,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关系的知识点总结一、概念关系是一个基本的数学概念,它是集合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
在数学中,关系是一个无序对的集合,可以描述元素之间的某种联系或联系。
关系是集合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两个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数学工具,表达方式有多种形式,如对应关系、顺序关系、等价关系等。
二、关系的性质1. 自反性:对于任意元素a,a与自己之间存在关系。
2. 对称性:如果元素a与元素b之间存在关系,则元素b与元素a之间也存在关系。
3. 传递性:如果元素a与元素b之间存在关系,元素b与元素c之间存在关系,则元素a 与元素c之间也存在关系。
三、关系的表示方法1. 关系矩阵:将关系表示为一个矩阵,矩阵的行和列分别对应集合中的元素,矩阵中的元素为1表示有关系,为0表示无关系。
2. 关系图: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关系,将集合中的元素用点表示,有关系的元素之间用线连接。
3. 关系表达式: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描述关系的方式,如R={ (a, b) | a∈A, b∈B, a与b之间存在关系}。
四、关系的分类1. 自反关系:对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a,都存在关系(a, a)。
2. 对称关系:如果(a, b)存在于关系R中,那么(b, a)也存在于关系R中。
3. 传递关系:如果(a, b)和(b, c)存在于关系R中,那么(a, c)也存在于关系R中。
4. 等价关系:自反关系、对称关系和传递关系同时成立的关系。
5. 偏序关系: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的关系。
6. 部分序关系:偏序关系的特例,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的关系。
7. 全序关系:部分序关系中任意两个元素都可相互比较的关系。
8. 相容关系: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之间不存在相互冲突的关系,则称这个关系为相容关系。
9. 偶对关系:由两个元素构成的有序对。
五、关系的运算1. 关系的并:对于关系R和S,其并集R∪S={ (a, b) | (a, b)∈R或(a, b)∈S }。
2. 关系的交:对于关系R和S,其交集R∩S={ (a, b) | (a, b)∈R且(a, b)∈S }。
离散数学偏序关系第9讲定义9.1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 如果R是自反的、反对称的和传递的, 则称R为A上的偏序关系。
简称偏序, 记作≼。
设≼为偏序关系。
如果<x,y > ∈ ≼, 则记作x≼y, 读作“x小于等于y”。
意即:依据这个序,x排在y的前面或x就是y。
定义9.2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定义(1) ∀x,y∈ A, x与y可比⇔x ≼y ∨ y ≼x。
(2)∀x,y∈ A, x ≺y ⇔x ≼y ∧ x≠y。
其中x≺y读作“x小于y”。
由上面定义可知,在具有偏序关系≼的集合A中任取两个元素x和y,可能有下述几种情况发生:x与y不可比;x≺y;y≺x;x=y。
定义9.3集合A和A上的偏序关系≼一起叫做偏序集,记作<A, ≼>。
利用偏序关系的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可以简化一个偏序关系的关系图,得到偏序集的哈斯图。
我们需要下面覆盖的定义。
定义9.4设<A, ≼> 是偏序集, x,y∈ A ,如果x≺y且不存在z ∈ A使得x≺z≺y ,则称y覆盖x。
例子例9.1<A,≼>是偏序集,其中A={1,2,3,4,5}, ≼是整除关系。
解: 对任意x∈A都有1≼x,所以1和1,2,3,4,5都是可比的,但是2不能整除3,3也不能整除2,所以2和3是不可比的。
对于1和2来说,1≺2,并且不存在z∈A使得1整除z并且z整除2,所以,2覆盖1。
同样,4覆盖2,但4不覆盖1,因为有1≺2≺4成立。
如果x与y不可比,则一定不会有x覆盖y或y覆盖x。
哈斯图——关系图的简化哈斯图的画法1在关系图中去掉所有的自环。
2若y覆盖x,则保留从x到y的边,其它的边全去掉。
3若y覆盖x,将x放在下方,y放在上方,去掉边上的方向。
这一点是能做到的,因为偏序关系的关系图中无有向圈。
例子画出<{1,2,…,12},R 整除>和<P({a,b,c}), R >的哈斯图.例9.2179361211510248<{1,2,…,12},R 整除>{a}{b}{c}{b,c}{a,c}{a,b,c}{a,b}∅<P({a,b,c}), R >⊆⊆基本概念定义9.5设<A,≼>为偏序集,B ⊆A .①y∈B, y是B 的最小元: 若∀x(x∈B→y ≼x)成立。
偏序关系的定义偏序关系是集合上的一种二元关系,它是指集合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种偏序关系,即可以进行比较。
在偏序关系中,元素之间的比较是部分有序的,不存在全序或完全有序的情况。
偏序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对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偏序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元素的大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假设有一个集合A,其中的元素a和b,若a小于等于b,则可以表示为a≤b。
偏序关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反自反性:对于任意的元素a,总有a≤a成立。
这意味着每个元素与自身之间存在一种偏序关系。
2. 反对称性:对于任意的元素a和b,若a≤b且b≤a成立,则a和b相等。
这意味着两个元素之间的偏序关系是互相排斥的。
3. 传递性:对于任意的元素a、b和c,若a≤b且b≤c成立,则a≤c 也成立。
这意味着偏序关系是具有传递性的。
在偏序关系中,元素之间可以存在不可比较的情况。
即存在两个元素a和b,既不满足a≤b,也不满足b≤a,这时称a和b是不可比较的。
偏序关系中的不可比较性是其与全序关系的一个重要区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偏序关系的概念。
假设有一个集合A,其中包含了一些人的年龄。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人的年龄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偏序关系。
假设A={1, 2, 3, 4, 5},其中的元素表示不同人的年龄。
在这个集合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的偏序关系:1≤2≤3≤4≤5根据这个偏序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岁的人小于等于2岁的人,2岁的人小于等于3岁的人,以此类推。
但是,我们无法比较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大小关系,比如无法确定3岁的人和5岁的人之间的偏序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偏序关系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排序算法中,可以利用偏序关系对元素进行排序;在图论中,偏序关系可以用来描述有向图中节点的依赖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偏序关系可以用来定义关系的主键和外键等。
偏序关系是集合上的一种二元关系,它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等基本性质。
偏序关系课程思政
偏序关系是指在一组元素中,每个元素都可以与另一个元素进行比较,但并不一定能够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非完全排序的关系。
在课程思政中,偏序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具有不同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差异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偏序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2. 学生之间的偏序关系是相对的,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学生们应该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偏序关系不应该被简单地看作是优胜劣汰、强者胜出的竞争关系,而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4. 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偏序关系,例如职业上的晋升、社会地位的提高等。
然而,这种关系不应该成为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应该采取合理的制度和政策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