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与需求量之间--供给和供给量之间的区别:

需求与需求量之间--供给和供给量之间的区别:

需求与需求量之间--供给和供给量之间的区别:
需求与需求量之间--供给和供给量之间的区别:

西经材料题复习资料

需求与需求量之间供给和供给量之间的区别: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仅仅由价格引起的是需求量的变化,也即是同一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移。

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化是整个需求表的变化,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这是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变动。

供给同理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需求变动将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变动将使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1)厂商调整产量的时间

(2)成本随产量变化崦变化的情况

(3)生产周期的长短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一下四个特征;

第一,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

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越高。

换句话说,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

效用。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

生产论中短期和长期的区别

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

素投入数量作为标准。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分为不变要素投入(例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和可变要素投入(例如劳动、原材料等)。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

的时间周期。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是可变要素投入。

注意:短期和长期的划分并非按照具体的时间长短。对于不同的产品生产,短期和长期的具体时间的规定是不同的。例如,变动一个大型炼油厂的规模可能需要五年,则其短期和长期的划分以五年为界,而变动一个小食店的规模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则其短期和长期的划分仅为一个月。

TP、AP、MP的关系:

西经中,这种情况是分析短期的,也就是资本不变,劳动增加。

举个例子,假设现在有10台机器,刚开始,机器多而劳动少,很多机器都闲置。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机器被利用起来,产量当然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很快,这时,MP、AP、TP都上升,当劳动增加到一定程度,机器逐渐被充分利用,虽然TP仍在增加,但已不如之前那么明显了,所以这时,TP上升,而MP和AP开始下降了(MP和AP 下降,不是说总产量下降,而是说明总产量的增速放缓了,当然二者下降的点不一样,MP先于AP

下降)。当机器已经被完全利用了,两种要素已经达到最佳组合了,你还增加工人,这时增加的劳动就会带来负产量,即MP为负,TP开始下降。(如,其他的工人在干活,新增加的工人无所事事,找其他工人斗地主,是不是影响了生产,增加了的劳动反而使产量下降了)

TP、AP、MP三者的关系:MP>AP,AP上升;MP

MP>0,TP上升;MP<0,TP下降,MP=0,TP达到最大。

举个极端的反例,如果增加生产要素就能使产量上升,那用一亩地就能养活全世界的人。不断往这一亩地增加要素—种子、化肥、水、人工,产量就不断增加。

可是你想,任何一种要素,如不适量,比如化肥多了,可能就有一部分小麦被烧死了,反而产量下降了。

利润最大化的两种情况: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短期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都与产量有关,从而可以得到这些成本与产量关系的曲线,即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1)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递增速度先减后增;不变成本曲线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总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距离为不变成本,其形状及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

(2)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即呈现U型。

(3)边际成本曲线随着产量增加先递减后增加,也呈现U型。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都相交于二者的最低点。

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关键取决于边际成本

的性质,而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性质被称之为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在生产中,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在开始时是递减的,然而,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边际成本最终会不断上升。

短期成本曲线共7 条,分别是总成本TC 曲线、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总固定成本TFC 曲线以及相应的平均成本AC 曲线、平均可变成本AVC 曲线、平均固定成本AF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

(1)TC 曲线、TVC 曲线和MC 曲线之间的关系:每一产量点上的MC 值就是相应的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 曲线逐渐的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的,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

图5-3

也由递减变为递增。当MC曲线达到最低点时,TC 曲线和TVC 曲线相应的各自存在一个拐点。

(2)AC 曲线、AVC 曲线和MC 曲线之间的关系:U 型的AC 曲线与U 型的M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在AC 曲线的下降阶段,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下方,在AC 曲线的上升阶段,MC 曲线在AC 曲线的上方。U 型的AVC 曲线与U 型的MC 曲线相交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在AVC 曲线的下降阶段,MC 曲线在AVC 曲线的下方,在AC 曲线的上升阶段,MC 曲线在AVC曲线的上方。对于产量变化的反应,边际成本MC 要比平均成本AC 和平均可变成本AVC 敏感得多。反映在图5-3

中,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MC 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 曲线和AVC 曲线。

(3)比较图中A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D 与AVC 曲线和MC 曲线的交点F,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也就是说,AVC 曲线降到最低点F 时,AC 曲线的最小值大于AVC 曲线的最小值。这是因为: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不变成本。正是由于平均不变成本的作用,才使得AC 曲线的最低点D 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

短期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

短期成本曲线一般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后增。这是由于边际收益(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致。在边际产量递增阶段,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增的,因而,每增加一单位产

量所需要增加劳动就是递减的,从而厂商为了购买劳动而增加的成本就会是递减。在边际产量递减阶段,情况正好相反。因此,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了边际产量先增后减,在成本方面可以表示为边际成本曲线先减后增。即边际成本曲线呈U型形式。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成相反方向变动也可以用公式加以说明。假定在短期内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可以变动,而劳动的价格为rL。于是,根据定义:

MC=△VC/△Y = △(rlL)/△y = △ rl /△y/ △ L=rL/ MPL

由此可见,厂商的边际成本与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然后再逐渐增加,即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月艮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

果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平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是递增的,那么反过来说,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劳动就是递减的,从而花费的劳动上的可变成本就会越少。如果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平均产量是递减的,那么情况正好相反。因此,平均可变成本就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先减后增。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先减后增的原因可以由

下面的关系式更直接地观察到。根据定义:

AVc=VC /y = rlL / y =rl /y /L = rl/APl

平均不变成本最为简单。由于不变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随着产量的增加,

单位产量分摊到的不变成本逐渐减少,即平均不变成本是一条逐渐递减的曲线。平均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不变成本之和。注意到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递减因而在平均可变成本

曲线下降阶段,平均成本曲线是递减的。另一方面,由于平均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因而在平均可

变成本出现递增趋势之后,尽管平均成本还继续,但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最终平均成本曲线也会逐渐增加。这就是说,平均成本曲呈U型形式。

3)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总成本曲线。由于边际成本恰好是可变成本和总成本的变化目而

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的可变成本和总成本,在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增加速度逐渐放而在边际成本递增阶段增加速度相应地增加。可变成本与总成本曲线之间的距离恰好为不量变动而变动的不

变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划分市场的标准和市场类型:

西方经济学的划分为: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

标准:1.市场中参与竞争厂商的数目,2.这些厂商生产的产品的差异性,3.是否具有操作市场价

格的能力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是理想化的市场。

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存在差别。

生产者进出市场容易。

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

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

各种资源都能够充分地流动。

当MC=MR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达到短期均衡。

当AC=MR=AR时,即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处于获得正常利润点,当AR>MC时,企业获得利润,当AR

当AVC=MR=AR时,企业处于可生产,可不生产点。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各个厂商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和生产,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这样,整个行业供给的变动就会影响市场

价格,从而影响各个厂商的均衡。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厂商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厂商会减少生产,有些厂商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厂商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厂商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自2015年初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元,但投资依然萎靡,需求刺激效果不佳,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严重状况依然存在。 需求侧:需求侧短期刺激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供给侧与需求侧同等重要,“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累积问题的集中性综合矫正。二者的目的都是生产要素潜能的充分释放,在新条件下达到均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比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政策

更侧重于制度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主体作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在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 相对应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体两面,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须以供给侧为主导,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常把需求侧比喻成“三驾马车”,对应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这决定着短期内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是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前提下经济社会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率。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要素端、生产端改革入手,通过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政策总和。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从产业、企业等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需求侧改革则偏重于短期,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入手,主要采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采取短期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措施,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从政策效果看,需求政策短期效果显着,对经济回暖、就业稳定、社会民生等作用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时候甚至会延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供给侧改革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激进式改革短期见效,但隐患较大,渐进式改革如中医疗法,其结果是可以“治本”。 供给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测算

附件: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三、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国外之间的对比

文献综述报告 老师:文武 :梦瑶 学号:2015333503191 班级:15国贸三班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国外之间的对比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15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 2015333503191 梦瑶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供给侧改革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供给侧改革有其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涵,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然而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供给侧改革的认知与执行实施可能出现偏差的风险,且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策应可能不足的风险。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需要比较中外供给侧改革的异同处,并从中汲取经验,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介绍 1、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关于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的研究 (一)供给侧改革的涵

佐军(2015)认为: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马特(2016)认为:改革必须集中在供给端,才是正确的方向。这需要政府优化基础建设,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的输送效率。其次,放弃国企行政垄断,开放垄断部门,让资本自由竞争。保护私人资本和知识产权,刺激企业家精神。 (二)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淑娴(2016)提出,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如下: 1、生产成本上升

流动资金估算方法

流动资金估算方法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估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个别情况或者小型项目可采用扩大指标法。 ㈠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金的显著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周转,其周转额的大小与生产规模及周转速度直接相关。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根据周转额与周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中,为简化计算,仅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四项内容进行估算,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估算的具体步骤,首先计算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年周转次数,然后再分项估算占用资金额。 1.周转次数计算 周转次数是指流动资金的各个构成项目在一年内完成多少个生产过程。 周转次数=360天/最低需要周转天数

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可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又因为: 周转次数=周转额/各项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如果周转次数已知,则: 各项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周转额/周转次数 2.应收账款估算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赊销商品、劳务而占用的资金。应收账款的周转额应为全年赊销销售收入。在可行性研究中,用销售收入代替赊销收入。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3.存货估算 存货是企业为销售或者生产耗用而储备的各种物资,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维修备件、包装物、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仅考虑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计算公式: 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占用资金=年外购原材料总成本/原材料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流动资金需求测算公式

流动资金需求测算公式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附件: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三、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就是财富之父土地就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既就是需求基础也就是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与完善人口政策就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就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与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与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功能。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与后土地财政的压力与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就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90年代上半期与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与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

发展新时期。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从国内来瞧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但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 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与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就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就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上找原因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供给侧的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

如何正确又恰当地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如何正确又恰当地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信贷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测算流动资产贷款需求的问题。银监会提供的测算公式如下: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上述公式并不复杂,但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奇葩的测算案例: 案例一:负负得正 借款人报表中存货和应收账款的金额较低,而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金额较高,前后之差为负值,这样,计算出的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为负,营运资金量为-2000万元。但业务部门表示借款人需投入约4亿元支持子公司的项目建设,所以公式中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为-40000万元,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为-2000万元-(-40000万元)=38000万元。 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是指借款人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如发行债券、股东借款、融资租赁等)获得的用于日常经营周转的资金,属扣除项,最低值为0。如果取负值,则意味着其他方面

的支出将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借款人其他方面(如对外投资、项目建设)存在资金缺口,不能用流动资金贷款弥补,否则属贷款挪用,违反贷款用途的要求。 还有一种“负负得正”的情形:借款人短贷长用,流动资产远低于流动负债,按照“自有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公式计算出自有资金为负,然后“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负负得正,就得出一个较大的数字,再套入“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而从测算流贷需求的本质上讲,如果借款人没有能够投入流动资金的自有资金,则此处的自有资金取值应该为0,不应取负值,否则同样属于利用流动资金贷款弥补其他用途的资金缺口。 案例二: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小于1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为: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有的项目在测算中,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畸高,应收账款接近甚至超过全年销售收入,存货远高于全年成本,得出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小于1,再套入“营运资金量=预计销售收入×(1-销售利润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由此得出营运资金量是全年销售收入的数倍,再得出需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的结论。 这种测算反映出该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应收帐款和存货占用,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ocx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供给侧与需求侧异同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 供给侧:供给侧结构调整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从鼓励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取向: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去库存、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和资本资源配置等。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表象体现:需求不足。自2015 年初以来,央行 5 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 万亿元,但投资依然萎靡,需求刺激效果不佳,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严重状况依然存在。 需求侧:需求侧短期刺激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供给侧与需求侧同等重要,“供给侧”改革是对“需求侧”管理累积问题的集中性综合矫正。二者的目的都是生产要素潜能的充分释放,在新条件下达到均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比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生产力和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的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制度和结构等问题;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经济短周期中的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重点关注短期有效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最优配置资源要素,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增长。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必须在于结构改革,政策更侧重于制度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发挥市场与企业的主体作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在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 相对应的供给侧与需求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体两面,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更要考虑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须以供给侧为主导,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常把需求侧比喻成“三驾马车”,对应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这决定着短期内经济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是这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前提下经济社会所实现的经济增长率。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要素端、生产端改革入手,通过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政策总和。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从产业、企业等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方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方法的简化 运用 银监会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银行业机构应合理测算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以此确定流动金贷款的额度和期限,防止超额受信和贷款挪用。其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以下简称《测算参考》)明确了具体的测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够系统和完整,难以满足现有测算方法对数据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寻求更简单方便的方法完善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以符合中小企业的财务实际和流动资金贷款测算的要求。 一、借款人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 (一)测算公式 《测算参考》中提出了营运资金量的测算公式为: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①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②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③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④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⑤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⑥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⑦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⑧ (二)测算公式的会计含义 公式①总的指导原则:上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总量(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为平均每个生产周期须占用的营运资金量,即“上年销售成本/上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上年销售成本(包括税金及附加等)”。 预测本年因销售收入增长所需增加的营运资金量,在均衡增长的情况下,该增长率就是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即“销售成本增长率=上年销售成本×(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因此,公式①可以表示为: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成本×(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上年度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上年营运资金量×预计本年营运资金增长率(三)测算公式的转化 公式②-⑧中,均以上年报表数据为标准。将公式“上年度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成本/(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代入④和⑤中,同时将公式②-⑧代入公式①中注1,经算术运算,最后得出的公式为: 营运资金量=[(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平均预收账款余额)+平均存货余额+(预付账款平均余额-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 ×应收账款净额平均余额+平均存货余额-应付账款净额平均余额)] ×(1+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8639569.html, 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 作者:陈伟桥 来源:《财讯》2018年第04期 我国要想在“十三五”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当前的经济结构,但要注意,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在注重供给方面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方面的改革。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裁析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失衡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丰义经济理论中的观点,社会再生产过程可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象征着供给,而消费象征着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体现在: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消费表现为终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体体现在:消费是生产的日的。由此可知,供给在一定程度卜-影响着需求,而需求也在一定程度卜-影响着供给,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光有供给没有需求,也就意味着生产失去了日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不能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变,资本循环受阻,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光有需求没有供给,也就意味着人们想消费的对象一开始就不存在,其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绝不能把供给与需求这两个方面割裂开来。仅仅强调供给侧的改革是不伞面的,缺少了需求侧的改革,供给侧的改革将事倍功半,难以成功。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在供给侧,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带来的产能过剩。我国目前比较突出的行业如钢筋、水泥等,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经营困难,而这种产能过剩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第二种情况足有效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收入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人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海外购买或代购奢侈品已成为其消费常态。同时,由于品质安伞等原因,我国消费者还在国外购买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一般消费品,比如新西兰的牛奶、日本的智能马桶盖、韩国的化妆品等等。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中低水平的产品,难以满足收入水平提高后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购买力流向国外。 在需求侧,问题丰要足有效需求不足。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网站发布的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数仍有4335万人,而贫发生率也还有4.5%。依据《关于建市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指示,当贫困村、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时该村、县才算脱贫成功,而我国总体的贫困发生率还处于4.5%,这距离2%还有一定的差距。其

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估算计算

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的基础:营业收入、经营成本 (了解)扩大指标估算法 1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年营业收入额×营业收入资金率 流动资金=年经营成本×经营成本资金率 流动资金=年产量×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熟悉)分项详细估算法 1 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存货+ 现金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 本年流动资金- 上年流动资金 2 估算步骤:确定各分项最低周转天数,计算各分项年周转次数,估算占用资金额 1)确定周转天数 2)年周转次数计算:年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 3)流动资产估算 ①存货估算: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②应收账款估算 ③现金估算 页脚内容1

④预付账款估算 4)流动负债估算 ①应付账款估算 ②预收账款估算 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计算方法及公式 要了解借款人公司的短期融资需要,贷款人员必须了解公司的营运周期与现金周期,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现金周期=营运周期-应付帐款周转天数 现金周期是借款人公司付出购货的现金与收到销货的现金之间的天数。公司在这段时期内可能需要短期融资,银行信贷人员从营运周期和现金周期确定公司的资金需求,监控贷款的用款及还款的执行。现金周期结束时,借款人公司应该收回现金,偿还银行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额核定可参考以下方法: (1)、存量分析方法 ①、估算未来一年的销售收入总量:根据企业前几年的销售收入及其增长情况,未来一年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扩大情况,市场容量及其变动情况,营销策略及销售计划,市场份额及其变动情况等,综合预测未来一年的销售收入,及达到该销售数量、金额的可行性、合理性。 ②、估算达到该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根据企业前几年的毛利率水平及其变动情况,合理估算未来一年的毛利率水平,再根据销售收入预测值倒推出销售成本。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历史)=[销售利润(即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100% 页脚内容2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银监)

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三、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四)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可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如何做好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

浅议如何做好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 2009年,银监会颁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据此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超额放贷。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信用社应如何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科学合理测算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额,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不同时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需求额,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既有效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同时又有效防止因超过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而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进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实际操作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主要财务指标 测算表中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主要财务指标:流动资产科目下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四项指标。流动负债类指标:应付费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四项指标。这些指标均与企业产销密切相关。而其它的流动资产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薪酬、应付税金等在报表中占比极少,而在现实的报表中往往是这些不予考虑的科目对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影响较大,因此完全按照银监会推荐的公式测算出的需求量与实际需求量差距较大。所以测算时如果考虑非公式中科目,还要通盘考虑。 二、调查企业发展规模,合理确定营运资金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农信社估算借款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的公式是: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所需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上年度销售收入/平均有效营运资产额 平均有效营运资产=(年初有效营运资产+年末有效营运资产)/2 应正确理解计算公式中各项目定义: “流动资金贷款”:包括借款人在各家金融机构的全部流动资金贷款。 “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是指除流动资金贷款以外其他用于营运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如何预测流动资金需求量

如何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三、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四)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可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公司流动资金测算表

流动资金测算表 流动资金测算表根据企业提供的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按以下公式计算流动资金需求量: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064.89/((61.74+22.41)/2)=25.31, 应收周转天数=360/25.31=14.22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711.85/((55.39+20.8)/2)=18.69, 存货周转天数=360/18.69=19.26 预付帐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帐款余额=711.85/((57.02+34.4)/2)=15.57, 预付账款周转天数=360/15.57=23.12 应付帐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帐款余额=711.85/((64.7+6.1)/2)=20.11, 应付帐款周转天数=360/20.11=17.9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应付帐款周转天数+预付帐款周转天数-预收帐款周转天数)=360/(19.26+14.22-17.9+23.12)=9.3 营运资金=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1014.89*[1-(128.62/1014.89)]*(1+10%)/9.3=104.83万元。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104.83-(1162-1662)-330=604.83万元以上各项平均余额均采用年初数与年末数平均,按照企业经营目标预算,综合预计年销售增长率10%,计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为604.83万元。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应为604.83万元。因此根据该企业申请的借款用途和经营现状,调查人认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是合理的。

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

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 银监会发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银行业机构应合理测算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以此 确定流动金贷款的额度和期限,防止超额受信和贷款挪用。其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以下 简称《测算参考》)明确了具体的测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够系统和完整,难以满 足现有测算方法对数据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寻求更简单方便的方法完善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以符 合中小企业的财务实际和流动资金贷款测算的要求。 一、借款人营运资金量测算方法 (一)测算公式 《测算参考》中提出了营运资金量的测算公式为: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①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 -预收账款周转天数)②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③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④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⑤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⑥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⑦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⑧ (二)测算公式的会计含义 公式①总的指导原则:上年的营运资金周转总量(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为平均每个生产周期须 占用的营运资金量,即“上年销售成本/上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其中“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上年销售成本(包括税金及附加等)”。 预测本年因销售收入增长所需增加的营运资金量,在均衡增长的情况下,该增长率就是销售成本的增长率,即“销售成本增长率=上年销售成本×(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因此,公式①可以表示为: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成本×(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上年度销售成本/营运资金周转次数)×(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上年营运资金量×预计本年营运资金增长率 (三)测算公式的转化

流动资金需求量测算共10页文档

流动资金需求量测算 2010年10月31日 流动资金合理占用额与贷款需求额的测定 如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测定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额,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不同时期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需求额,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对应,金融机构此时需要根据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核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要求是否合理,判断贷款风险大小,从而为流动资金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简便实用的企业流动资金合理占用额与流动资金贷款合理需求额的测定方法流动资金的含义与测定公式 本文所述流动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的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其在数量上等于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金测定公式如下: 1.计划年度流动资金合理占用额 =计划年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计划年销售收入÷(基期年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2.计划年度流动资金贷款合理需求额 =计划年度流动资金合理占用额×基期流动资产短期贷款比率 =计划年度流动资金合理占用额×(基期短期借款平均占用额÷基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计划年销售收入×(基期短期借款平均占用额÷基期年销售收入) =计划年销售收入×基期销售贷款比率 3.计划年度短期借款增减变动额 =计划年度流动资金贷款合理需求额--上年末短期借款余额 若该数>0,表示需要增加相应数额的贷款; 若该数=0,表示不需要增加贷款; 若该数<0,表示需要归还相应数额的贷款。 上述公式中: 1)计划年销售收入可从企业预算中取得; 2)基期年销售收入可从企业基期年度的损益表中取得; 3)基期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基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基期初流动资产合计+基期末流动资产合计)÷2 有关数据可从企业基期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取得; 4)基期短期借款平均占用额 =(基期初短期借款余额+基期末短期借款余额)÷2 有关数据可从企业基期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取得; 5)基期销售贷款比率 =基期短期借款平均占用额÷基期年销售收入 应用中需注意的有关问题 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促进企业降低不合理资金占用,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公式1”中“基期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1?8%的比例进行压缩,这样测算出来的结果更能考核企业的管理水平。 2.企业在测算时,不仅要将“基期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基期销售贷款比率”等主要指标多测算几年,以真实反映本企业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历史先进水平,还要了解国内、

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及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公式的理解

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及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公式的理解 银监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对银行客户经理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测算带来一定影响,有的很多企业测算出负数,与实际不符。如何如测算呢? 《办法》中给了参考方法: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测算不准(出现负数)的原因分析: 1、银监会出台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公式,完全是建立在理想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上的,也就是除了公式中所考虑到的存货、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科目,其他的流动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其他应收、应付票据、其他应付、应付薪酬、应付税金等在报表中占比极少,而在现实的报表中往往是这些不考虑的科目占比较大,因此完全按照银监会公司测算出的需求量与实际差距较大。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很多不健全,按照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测算出的营运资金量、自有资金量大多不准确,造成最终测算得出的银行可授信额度无实际参考价值。财务核算不规范,部分中小企业存量流动资金贷款被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用,造成测算的银行可授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与企业实际所需存在较大偏差。如,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往往通过隐藏销售收入和利润来减少交税,同时企业利润多被老板抽资用于私人支出或对外投资,再以个人投资的方式反映至“其他应付款”内,造成企业财务“公私不分”,进而造成测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自有资金用作固定资产,“短贷长用”的情况很普遍。 3.有些企业为征地等方面需要虚增实收资本,造成测算时企业自有资金较多的假象,而实际自有资金不足。 测算中应考虑的因素: 1、《办法》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四)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可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2、自有资金指的是自有流动资金,即所有者权益扣除固定资产等其它资金占用后的,用于营运周转的自有流动资金。扣除全部自有资金显然存在问题,企业的自有资金中有大部分是用于固定资金投资的,并不是用于流动资金,应该是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中用于流动资金的部分较为合理。否则现在算的借款企业都不需要资金,其实并非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