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九课植物的根-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3
9. 植物的根-青岛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地下根茎和地上茎的不同。
3.观察和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生长环境。
4.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
2.地下根茎和地上茎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观察根和茎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植物根茎的样子和功能。
同时,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整合
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比较不同植物的根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践
安排学生进行植物根和茎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测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
4.回顾
通过课堂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植物根茎的知识,从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师生互动,通过图片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利用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根茎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
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探究能力,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同时,本课还通过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了知识。
9、植物的根【课题】植物的根【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表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教师准备:①图片资料: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植物扎根土壤的图片;小朋友用力拔草的图片;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图片。
②实物材料: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学生准备:新鲜的带根的凤仙花两棵、上窄下宽的透明玻璃瓶两个、中间有孔并且一分为二(为了便于固定放在瓶子里的凤仙花)的瓶盖两个、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生活问题导入。
1.教师提出生活问题:滕州市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需要从乡村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栽入(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这些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让植物的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这样植物就不会枯死,容易存活。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为了使树从根部获得营养。
)师: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我们来观察,根有什么特点?分组观察:观察野蒿或其他有直根的植物,量一量它的主根有多长?数一数它的侧根有多少?观察记录表观察狗尾草或其他长有须根的植物,数一数它有多少条根?估算一下,所有的根连起来有多长?2. 放大镜观察萝卜根毛,并描述根毛是什么样的?总结:植物的根数量很多、很长,在根的尖端有很多“绒毛”即根毛,根毛的壁很薄,使学生形成一个对根的特点的完整认识。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根和探究跟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学具、教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要求不要妄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孩子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知道小草埋藏在土里的是它身体的哪一部分吗?预设:根。
谈话: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大部分植物的根都是深深的扎进土壤里,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根。
(出示课题)关于植物的根,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植物根的科学知识呢?预设: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所有的根都一样吗?评价: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根是什么样的?即根的形状是什么?可是,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呢?预设:可以观察,用放大镜来看。
评价:观察是我们科学上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大家的桌子上都放有多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植物,请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合作,并且完成观察记录表,在开始之前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认真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以朱自清的《春》引入本节课所学新知,导入自然流畅,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植物的根,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直根、须根、变态根+图片);二、每组一个葱根,一个青蒿根三、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课知识,学习根的作用和分类。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一)观察根的特点1、小组内观察根的样子,并完成《观察记录表》2、汇报交流,教师梳理,引导发现总结。
(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播放课件:直根、须根、变态根)3、小组内把根分类,全班汇报交流。
(二)研究根的作用(固定植物)1、看图片,引发学生猜想:根的作用—固定植物。
(根、树倒、拔草)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谈谈根的“固定植物”的作用。
(三)研究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养分)1、看图片,引发学生猜想:吸收水分、养分。
(给花草浇水、施肥)给花(庄稼)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2、设计实验验证。
(吸收水分)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小组内设计实验。
(带根的植物、集气瓶、橡皮泥、皮筋或彩笔)三、应用拓展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能否从下列成语中看出根的作用?说说看。
1、根深蒂固(蒂:瓜、果与茎、枝相连的部分)2、根深叶茂3、斩草除根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根毛与植物吸收水分有关系吗?《植物的根》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的整体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植物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是不了解。
特别是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学生没有了解。
今天学生学生通过探究根的作业研究根的作用。
《植物的根》效果分析科学课堂教学既要高效,又要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
在科学学习环节中,主要要联系生活来落实。
因此我分小组让小组观察实物,葱根和青蒿根来区别不同根的特点,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根的分类。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根的作用,我在制作课件时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浅渐深,遵循学生认识知识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