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植物的根》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9. 植物的根-青岛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地下根茎和地上茎的不同。
3.观察和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生长环境。
4.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
2.地下根茎和地上茎的不同。
三、教学难点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观察根和茎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植物根茎的样子和功能。
同时,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整合
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比较不同植物的根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践
安排学生进行植物根和茎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测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
4.回顾
通过课堂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植物根茎的知识,从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师生互动,通过图片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利用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根茎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结构和功能。
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探究能力,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同时,本课还通过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了知识。
小学科学14《植物的根》(教案)植物的根教案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它们以一种神奇的方式从土壤中吸取营养和水分,这是由它们的根完成的。
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以小学科学课程的第14节《植物的根》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植物的根枝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1. 学会描述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植物根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性。
3. 能够观察和绘制不同类型的根。
4. 发展学生观察、推理和记录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2. 根、茎和叶的实物样本。
3. 绘图纸和颜色笔。
4. 水和容器。
5. 学生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不包含链接)。
6. 黑板或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植物的哪些部分对生长和生存非常重要。
探究:1. 向学生介绍植物根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展示植物根的实物样本,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形和结构特征。
3. 导出学生观察到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植物根的主要组成部分。
讲解:1. 使用黑板或白板,绘制一棵植物并标出根、茎和叶。
2. 向学生讲解植物根的结构,包括主根、侧根和毛根。
3. 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例如主根负责固定植物并吸收营养,侧根帮助植物稳定,并帮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毛根增加根表面积以提供更多的吸收区域。
实验:1. 给每个学生提供一颗小型的植物,例如豌豆植物。
2.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条件变量,例如水的供应量、阳光的强度等。
3.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根的生长状况,并绘制根的示意图。
4.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思考为什么根的生长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
巩固:1. 回顾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口头描述每个部分的作用。
植物的根
《植物的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的结构、功能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植物的根的结构、功能。
2. 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2. 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分析不同根系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主根、侧根、毛根等。
3. 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植物的根系,了解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
4. 综合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的根”的小结,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五、教学工具: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移植皿、培养皿等。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
2.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植物的根》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两种植物的根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体验根的作用),要求不要晃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
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油菜、狗尾巴草、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两种植物:我手里拿得是什么植物?提出问题:植物有哪几部分组成?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2.植物的根二、探究植物的根的分类1、认识直根和须根。
(1)师出示菠菜和葱两种植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记录第------小组 -----年------月------日(3)学生小组汇报。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我的观察记录”,按照记录内容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①直根:菠菜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这样的根叫做直根。
同时板书:1、根的分类:直根。
②课件出示直根的特点: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指名读一读。
③须根:像葱这样各条根的粗细都差不多,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
(板书:须根)④课件出示须根的特点:须根的特点是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
植物的根,教案篇一:小学科学《植物的根》教案《植物的根》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两种植物的根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体验根的作用),要求不要晃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
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油菜、狗尾巴草、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两种植物:我手里拿得是什么植物?提出问题:植物有哪几部分组成?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探究植物的根的分类1、认识直根和须根。
(1)师出示菠菜和葱两种植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记录第小组年月日(3)学生小组汇报。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我的观察记录”,按照记录内容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①直根:菠菜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这样的根叫做直根。
同时板书:1、根的分类:直根。
②课件出示直根的特点: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指名读一读。
③须根:像葱这样各条根的粗细都差不多,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
(板书:须根)④课件出示须根的特点:须根的特点是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
1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的根》是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植物的“躯体”》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以观看植物的根为线索,认识别同根系的特点,让学生探索植物根的吸水作用,体验到交流合作的开心及尊重实验中观看到的事实依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观看凤仙花,看它的“躯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再观看其他植物,是别是和凤仙花一样,从而懂了别同的植物它们的“躯体”组成部分并别彻底相同;第二部分观看菠菜、葱的根,引导学生从根的形状、粗细、多少等方面认真观看,明确直根系、须根系的别同特点,并对周围常见植物的根举行分类,拓展学生对其它特别根的简单了解;第三部分经过课下的实践活动和课上的实验探索活动,让学生懂根有固定植物、汲取水分等作用,懂了根对植物的生存有非常大的作用;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学生观看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是怎么样爱护植物根部的,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分析】学生对周围的植物并别陌生,在二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课中也有所了解,但对植物的“躯体”懂的别全面,可能不过看到的部分。
由于大部分植物的根是埋在地里的,它到底是啥模样的,学生知之甚少,课前要让学生预备尽可能多的带根的植物,让他们加以观看,懂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别同特点,并能付诸行动,对周围常见的植物的根能准确分类。
关于植物的根的作用,学生也不过含糊懂根有汲取水分的作用,课下的实践活动(动手拔草、摇晃树干等)和课上的实验探索活动依然很有必要的。
至于其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点拨,最好是学生能经过周围的日子经验来明白,为往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经过观看周围常见的植物,懂植物的“躯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经过实物识不和多媒体展示,仔细观看植物的根,懂植物的根依照形状要紧分成两大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懂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作用。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的根》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观察植物的根为线索,认识不同根系的特点,让学生探究植物根的吸水作用,体验到交流合作的快乐及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根据。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观察植物的根,找出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从根的形状、粗细、多少等方面仔细观察,明确直根系、须根系的不同特点;第二部分通过课下的实践活动和课上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学生观察园林工人移栽植物时是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在二年级科学课上已经对身边的常见植物有了了解,通过前一课《植物的“身体”》知道了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大部分植物的根是埋在地里的,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知之甚少,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准备尽量多的带根的植物,让他们加以观察,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不同特点,并能付诸行动,对身边常见的植物的根能准确分类。
对于植物的根的作用,学生也只是模糊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所以,课下的实践活动(动手拔草、摇晃树干等)和课上的实验探究活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于其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点拨,最好是学生能通过身边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认真观察植物的根,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成两大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2.知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根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的根的两种类型、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植物的根教案
一,教学容
版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时。
一,教学目标1
1.会仔细观察植物根部,会用简单表格进度记录,学习植物根部功能时能自己设计和进行控制变量探究实验。
2.乐于和学生沟通探索植物根功能的途径,体会合作交流能较好地改进实验设计;(2)尊重实验所观测的事实根据。
3.实物识别与多媒体展示了解植物根按其形状分为直根与须根两大类型。
4.了解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水,营养的功能。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要点:辨认两种植物根部,探索“根部吸水〞实验设计”。
教学重难点:“根吸水〞实验设计探究"。
〔教具,学具〕
教师备课:1。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镊子。
学生备课:1。
1.课下练习:拔草,晃一晃树【体会根部的功能】要求不摇晃刚种下的小树,不影响它的成长。
2.原料准备:葱段,麦苗,菠菜,香菜,油菜,狗尾巴草,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对其根部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一,教学时间
两节课
一,教学过程1
第一课
一,创设情景,设问
老师展示了两种植物,一种是我手中的植物;
问:植物的部分构成是什么?
导入新的内容。
板书题目。
二,探索植物根类划分方法
1.了解直根与须根的关系。
【教学目标】1.教师展示菠菜与葱这2种植物,请同学们说说这2种植物的名字,提问:菠菜根与葱有哪些区别?
[2]同学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了观察记录表。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根和探究跟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学具、教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要求不要妄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孩子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知道小草埋藏在土里的是它身体的哪一部分吗?预设:根。
谈话: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大部分植物的根都是深深的扎进土壤里,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根。
(出示课题)关于植物的根,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植物根的科学知识呢?预设: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所有的根都一样吗?评价: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根是什么样的?即根的形状是什么?可是,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呢?预设:可以观察,用放大镜来看。
评价:观察是我们科学上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大家的桌子上都放有多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植物,请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合作,并且完成观察记录表,在开始之前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认真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以朱自清的《春》引入本节课所学新知,导入自然流畅,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植物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才能茁壮成长。
那么植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获得营养物质的?这些营养物质又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根》。
(板书课题)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采集各种植物的根,你们都带到课堂上了。
同学们先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交流的时候可以离开座位,争取到每个组去看看。
(学生交流,然后汇报)生:我们找到了香菜、大葱、胡萝卜、白菜、小麦、......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植物的根。
生:我们找到的有油菜、菠菜、稗草的根,还有从某某那里要来的玉米根。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植物,但是你们看这些植物被你们杂乱地摆放在桌面上,很不雅观,你们能帮老师根据这些植物根的形状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整理吗?
生:当然能。
师: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对这些植物的根进行分类整理后,要给它们取个形象的名字,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看。
经过同学们的分类整理后,桌面上显得有秩序多了。
你们给这些植物的根取了什么样的名字?
生:我们把这些植物的根分成了两大类,像葱这样的根叫多根,其余的叫稀根。
生:我们把狗尾草这类根叫拖布根,把这些植物根叫掸子根。
生:像香菜、菠菜这样的根我们叫硬根,像葱这样的根叫软根,其余的根叫不软不硬根。
师:这些根的名字取得还真够形象的,老师知道你们多是根据根的稀疏、稠密等特点给植物的根进行分类,科学家们也给植物的根取了名字。
像这种植物的根有明显的主根,在主根的周围有一些侧根的我们就叫它直根。
像这类植物的根没有明显的主根,每一条根都像胡须一样粗细,就叫它须根。
植物的根按形态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两大类。
刚才同学们在自己分类整理的时候有人把植物的根分成了三类、四类,下面同学们根据直根和须根的定义重新对植物的根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活动)师:这些植物的根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出示课件上的图片)
学生讨论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应该用直根和须根的定义去判断。
师:对。
出示萝卜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植物?(出示图片或实物)
生:萝卜
师:根据根的形态,萝卜小时候的根是什么根?
生:直根
师:随着萝卜一天天长大,它的根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胖了
生:变了。
师:变胖的这个部位仍然是它的根。
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根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自己的形状,让自己和别的植物不一样了,我们称它们的根为变态根。
像我们熟悉的萝卜、甘薯都是变态根。
二、观察实物,找出相同点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许多植物,这些植物的根形态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称为根呢?
生:我知道这些植物的根都向下生长,根牢牢地扎进土壤里。
生:不管什么形状的根都有很多小毛毛。
师:这些小毛毛叫根毛。
大家认为,之所以称它们为根因为这些根大都向下生长,有长长的根尖和根毛。
三、依据事实,分析根的作用
师: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出示第一个动画或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画或图片,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生:我认为根能抓住土壤,防治水土流失。
师:根在抓住土壤的同时它也把自己怎么样了呢?
生:根能把自己固定住了。
师:对了。
生:根能吸收水分,因为土里有大量的水分,植物的根深深扎在土里。
生:胡萝卜胖胖的是变态根,储藏了营养成分。
生:我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根有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固定植物、储藏营养的作用。
生:我在补充一点,我知道根还可以用来繁殖的,我妈妈就用根繁殖过植物。
师:是吗?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好孩子。
我们把刚才总结的这些归纳在一起就是根的作用。
(板书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储存营养,有些植物的根还可以繁殖)
三、设计实验,探究根吸收水分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根有固定植物、储存营养,有些植物的根还可以繁殖作用,那么根还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小动画。
看完之后请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作用。
现在就请各小组设计实验,制定研究方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对还是错。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透明的杯子、水、一棵带根的植物、油、滴管、塑料膜、橡皮筋)小朋友们想想该怎么用它们。
(课件出示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之后学生汇报)
生:我们想准备一个透明的杯子,一棵带根的植物,先把它的根
剪掉,然后把它放在装水的杯子里,过几天,如果它死了,就说明水是靠根吸收的,如果它没有死,就说明根不会吸收水分。
师:对这个方案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应该注意植物的根要淹没在水里,其余部分不能浸在水中,如果把植物的茎浸在水中也许是植物的茎吸收水分。
师:她考虑得挺周到。
生:我们准备找一个玻璃杯子,里面装水,把植物放进去,过几天水少了,根就吸收水分,水没有少,根就没有吸收水分。
生:这个不行,水可以从瓶口蒸发掉的,水少了不一定是根吸收的。
生:对,水少了也许是水的蒸发作用
师:对呀,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看到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水面上放一层油,这样水就不可能蒸发了。
师:这个主意不错,是不是把油倒进去就行了呢?还有什么问题?
生:要在杯子上做个记号,看看水的位置在哪里。
师:你们想的很周到了。
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了这么多不同的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我们的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再把本小组的方案修改一下。
(学生修改方案)
课下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下实验现象,深入地了解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