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植物的根》
- 格式:ppt
- 大小:6.64 MB
- 文档页数:30
2根与茎的奥秘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根与茎的作用。
难点:落实验方法的设计上。
教师准备: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白菜、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老师知道我们4.2班的孩子们特别聪明能干善于研究和发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粉红女郎),猜猜它是谁?芹菜?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芹菜是绿绿的,而现在是红红的?(吸水)有同学说是因为吸了红墨水,到底是不是呢?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些疑问,让我们从探究根与茎的奥秘开始吧。
(板书:根与茎的奥秘)二、观察植物的根(活动1)1、在你们的实验桌上,老师准备了几种植物(出示带根的大蒜和辣椒、茄子……),仔细观察他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3、师生交流:(1)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白菜的根,中间有一根长长的粗粗的,上面长出一些小根,小根上面还有更小的根…)(2)你们能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点,给长得和它们相似的根取个名吗?像白菜一样的根,我们把它叫直根;像葱一样的根,我们把它叫须根。
9植物的根【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2.技能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常见的带根的植物。
教师准备;带根的大葱、菠菜等,放大镜、镊子、直尺、量筒、烧杯、棉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教师讲述:有一座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需要从乡村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或视频),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吧!板书课题:9.植物的根二、师生互动学新知(一)植物根的分类1、认识直根和须根(1)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种植物,大家看,它们是什么?(菠菜和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
(3)汇报:①数量不同:菠菜的根少,葱的根多②形状不同:菠菜的根中间粗,在粗根上长出细根;葱的根粗细差不多……(4)小结:菠菜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这样的根叫做直根(板书:直根)课件出示直根的特点,指名读: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师:像葱这样的根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板书:须根)。
课件出示须根的特点,指名读:须根的特点是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2、画一画:(1)师:你能根据直根和须根的特点画一画直根和须根吗?边画边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13篇)《植物的根》教学反思(精选1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 1上课之初,让学生自己观察植物的根,并试着给根分类,这时学生可能可能分不准确,需要老师的指导。
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把植物的根分成两类或三类。
就实际情况来看,不是非常顺利,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怎么分类,在观察时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由于没有让学生拿到实物,所以学生不明白实验材料怎么用。
这方面应提前说明,以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失误。
对于根有“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得出植物的根确实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但对于吸收养分的作用却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结合第一单元“溶解现象”来理解。
《植物的根》教学反思 2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各种植物根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找出这些植物根的同与不同点。
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找到了许多的植物的相同点,这个时候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组织学生携带了各个带跟的植物,这样,学生们能够亲手观察植物的根,并且进行发现这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了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植物的根的分为直根系的植物和须根系的植物。
这样学生接触了相应的概念。
下面我想让学生举例说明我们的周围的植物哪些是须根系的,哪些是直根系的。
学生对于自己身前和我举出的很是熟悉,但是对于我们校园的植物,学生们不是熟悉,都没有举出,我只有进行提问。
让学生进行判断这些植物是什么根系。
在进行植物的根作用的探究中,学生们都是非常的理解植物根的固定作用。
学生们用自己拔草的.亲身体验来说明植物根的固定作用。
于是我又问植物根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想还有吸水的作用。
我就让学生回答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根的吸水的作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植物的繁殖方式很多,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但有的植物还能用根、茎或叶繁殖。
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总是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第四、五课种子变成了幼苗茎越长越高
(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二氧化碳、水、土壤、养料、适宜的温度。
(2)、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3)、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我们称为子叶,第二对和以后的叶我们称为真叶。
凤仙花的叶都是成对生长的。
(4)、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6)、植物的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第六、七课开花了,结果了我们的大丰收
(1)、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3)、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4)、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5)、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6)、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2023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问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生命1.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
2.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头生命的。
3.各种种子的外形特点植物的种子名称外形特点番茄的种子水滴形,黄色,外表粗糙。
黄瓜的种子橄榄形,乳白色,外表平坦。
蚕豆的种子类似人脚的扁平状,外表平坦,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苹果的种子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外表平坦。
红松的种子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的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子的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浸泡过的种子与没有浸泡过的种子之间的区分:浸泡后的种子变大、变软,种皮颜色变浅……5.观看种子的外部特征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才能观看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①看:用肉眼观看种子的颜色、外形和大小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显微镜观看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②摸:用手摸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③闻: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④测量:了解种子的重量、体积等。
⑤观看记录:观看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觉察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一样。
将观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6.作为一粒种子,根本上都包括种皮、胚、胚芽、胚根、子叶等几个局部。
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局部,是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局部所组成。
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大小、颜色、光滑程度、软硬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一样。
9.虽然不同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过种子的内部构造又有一样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局部。
10.种子的构造及各局部的作用: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局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局部,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养分物质的作用。
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别两种植物的根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体验根的作用),要求不要晃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
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油菜、狗尾巴草、萝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两种植物:我手里拿得是什么植物?提出问题:植物有哪几部分组成?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2.植物的根二、探究植物的根的分类1、认识直根和须根。
(1)师出示菠菜和葱两种植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记录第------小组 -----年------月------日(3)学生小组汇报。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我的观察记录”,按照记录内容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①直根:菠菜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这样的根叫做直根。
同时板书:1、根的分类:直根。
②课件出示直根的特点: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指名读一读。
③须根:像葱这样各条根的粗细都差不多,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
(板书:须根)④课件出示须根的特点:须根的特点是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
9、植物的根【课题】植物的根【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表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教师准备:①图片资料: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植物扎根土壤的图片;小朋友用力拔草的图片;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图片。
②实物材料: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学生准备:新鲜的带根的凤仙花两棵、上窄下宽的透明玻璃瓶两个、中间有孔并且一分为二(为了便于固定放在瓶子里的凤仙花)的瓶盖两个、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生活问题导入。
1.教师提出生活问题:滕州市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需要从乡村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栽入(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这些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让植物的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这样植物就不会枯死,容易存活。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为了使树从根部获得营养。
)师: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我们来观察,根有什么特点?分组观察:观察野蒿或其他有直根的植物,量一量它的主根有多长?数一数它的侧根有多少?观察记录表观察狗尾草或其他长有须根的植物,数一数它有多少条根?估算一下,所有的根连起来有多长?2. 放大镜观察萝卜根毛,并描述根毛是什么样的?总结:植物的根数量很多、很长,在根的尖端有很多“绒毛”即根毛,根毛的壁很薄,使学生形成一个对根的特点的完整认识。
《植物的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及目的: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根部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植物根部的基本结构、生长方式以及与土壤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梳理: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植物根部的组成结构、生长方式和功能,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不同植物的根部结构,以及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状态。
3. 绘制观察图: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观察所得数据,绘制不同植物根系的结构图,并简要标注其特点和功能。
4.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根部生长实验,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和方法,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并撰写实验报告。
5. 总结与分析:让学生根据上述理论知识、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植物根部的特点和重要作用,发表个人见解和分析。
三、作业要求:1. 作业要求详细、清晰,学生需按时完成并提交,迟交作业将扣分。
2. 学生需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实地观察和实验,完成作业报告。
3. 作业报告内容要求准确、具体,结构清晰,语言通顺,表达正确。
四、作业评价:1. 考核内容:理论知识掌握、实地观察能力、实验设计与实施水平、数据分析与总结能力。
2. 评价标准:文字表达流畅、观察数据准确、实验结果合理、结论总结得当。
3. 评分方式:综合考虑上述内容,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给予合理评价和建议。
五、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分发相关资料,讲解植物根部的基本知识,布置作业任务。
2. 第二周:组织实地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绘制观察图。
3. 第三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完成实验报告。
4. 第四周:总结与分析,撰写作业报告,并进行评分和讨论。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根部的重要性,增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梳理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4.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子叶、胚芽、胚根等部分。
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子叶提供养分;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
种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5.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6.播种方法:(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把小瓦片放在花盆里的出水孔,再放入适量的土;(3)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中,放入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上; (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并放在温暖地方。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圆的,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1.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12.种子萌发的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肥料等。
13.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14.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15.叶片是植物蒸腾水分作用的主要器官。
1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
17.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根和探究跟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学具、教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要求不要妄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孩子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知道小草埋藏在土里的是它身体的哪一部分吗?预设:根。
谈话: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大部分植物的根都是深深的扎进土壤里,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根。
(出示课题)关于植物的根,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植物根的科学知识呢?预设: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所有的根都一样吗?评价: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根是什么样的?即根的形状是什么?可是,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呢?预设:可以观察,用放大镜来看。
评价:观察是我们科学上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大家的桌子上都放有多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植物,请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合作,并且完成观察记录表,在开始之前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认真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以朱自清的《春》引入本节课所学新知,导入自然流畅,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植物的根,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直根、须根、变态根+图片);二、每组一个葱根,一个青蒿根三、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课知识,学习根的作用和分类。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一)观察根的特点1、小组内观察根的样子,并完成《观察记录表》2、汇报交流,教师梳理,引导发现总结。
(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播放课件:直根、须根、变态根)3、小组内把根分类,全班汇报交流。
(二)研究根的作用(固定植物)1、看图片,引发学生猜想:根的作用—固定植物。
(根、树倒、拔草)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谈谈根的“固定植物”的作用。
(三)研究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养分)1、看图片,引发学生猜想:吸收水分、养分。
(给花草浇水、施肥)给花(庄稼)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2、设计实验验证。
(吸收水分)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小组内设计实验。
(带根的植物、集气瓶、橡皮泥、皮筋或彩笔)三、应用拓展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能否从下列成语中看出根的作用?说说看。
1、根深蒂固(蒂:瓜、果与茎、枝相连的部分)2、根深叶茂3、斩草除根四、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根毛与植物吸收水分有关系吗?《植物的根》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的整体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植物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是不了解。
特别是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学生没有了解。
今天学生学生通过探究根的作业研究根的作用。
《植物的根》效果分析科学课堂教学既要高效,又要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
在科学学习环节中,主要要联系生活来落实。
因此我分小组让小组观察实物,葱根和青蒿根来区别不同根的特点,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根的分类。
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根的作用,我在制作课件时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浅渐深,遵循学生认识知识的客观规律。
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9 植物的根》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
2、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与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二、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根的作用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研究根的作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烧杯量筒棉花植物油放大镜直尺镊子橡皮泥等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洋葱藕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景,解决生活问题导入谈话:有一座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需要从乡村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这些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新课讲解:1、观察根的特点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植物的根,下面就比一比、看一看各种根的形状、数一数小根的数量,量一量根的长度,并做好观察记录。
(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根的种类不同,并比较观察直根与须根。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有些植物的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这种根叫做直根系(如芫荽);有些植物的根像老人的胡须,各条根的粗细差不多,这样的根叫做须根系(如葱)。
除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根外,在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很多根毛。
那么我们平时吃的地瓜和萝卜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呢?展示地瓜和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展现根逐渐膨大、变粗的过程。
介绍贮藏根(萝卜和地瓜上也长有许多小根,这些小根比较细小,也是一些侧根,所以它们应该属于直根类,它是一种变态根,因为根部贮藏着丰富的养料,所以也叫贮藏根。
)。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我们主要食用它的根部?(目的是增强对贮藏根的认知)2、研究根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绿色开花的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观察种子的特征可以通过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包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工具测量等。
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2.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3.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4.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茎具有运输的作用,可以将水分和养料从根部输送到叶子和其他部位。
叶具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
删除了一个明显有问题的段落)1.用黑色纸遮住凤仙花的叶子,让它无法接触阳光。
5天后,发现被遮住的叶子变成了黄色。
2.在凤仙花的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
3.凤仙花是一种完全花,由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四部分组成。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则为不完全花。
4.两性花同时拥有雄蕊和雌蕊,雄花只有雄蕊,雌花只有雌蕊。
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5.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
成熟过程中,果实颜色由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色,里面大约有18粒黑褐色的种子,形状似桃形。
6.在凤仙花开花、结果期间,植株的高度变化不明显。
花瓣逐渐枯萎凋零,而子房越来越大。
第3课种子长出了根
(教材P7~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3.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实验方法,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预设:在不断下降。
)每天变化了多少?(预设:每天下降0.3厘米左右。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
5.小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
生长在土壤里的植物,土壤中除了有水分,还有无机盐等养料,因此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以此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设计意图】基于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并且根总是向下生长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推测根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理、提出假设的能力。
再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研讨汇报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6~7第四、五题。
四、给下面种子发芽的过程排序。
五、菲菲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红线标记,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
1.用红笔做好红线标记是为了()。
A.观察比较一段时间后液面的变化
B.给每组的试管做记号,以免认错
C.好看
2.在水面上滴植物油是为了()。
A.保温隔热
B.做标记
C.防止试管里的水蒸发
3.过了几天后,我们可以观察到试管里的液面,这说明植物的根具有的作用。
参考答案
四、2 5 4 1 3
五、1.A 2.C
3.下降吸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