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_国际货运代理的责任与责任风险防范 (1)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68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的风险与防范培训教材一、引言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代理人需要处理各种物流和运输事务,面临多种潜在风险,如货物损坏、丢失、延误、文件错误等。
为了正确应对这些风险,提高代理人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本教材旨在介绍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二、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的常见风险1. 货物损坏或丢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损坏或丢失,可能是由于意外事故、叉车操作不当、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
代理人需要了解保险条款,合理选择对货物进行保险,以减少损失。
2. 运输延误: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货物的运输延误,如天气恶劣、交通堵塞、罢工等。
代理人需要及时跟踪货物的运输状态,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以减少延误的影响。
3. 文件错误:错误的文件可能导致货物的滞留、扣押或退运。
代理人需要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法规和文件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准确性和注意力。
4. 费用争议:运输费用、关税、保险费等可能引发争议,代理人需要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和争议解决机制,并与客户和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以避免费用争议的发生。
5. 货物安全:货物可能遭受盗窃或破坏,代理人需要与承运人合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护货物的安全。
三、防范措施1. 了解国际贸易法规和文件要求:代理人需要熟悉国际贸易法规和文件要求,遵守相关的规定,减少因文件错误而造成的问题。
2. 选择合适的保险:代理人应根据货物的价值和运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以减少损失。
3. 与承运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代理人需要与承运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货物的运输状态,并与其沟通解决问题。
4. 追踪货物运输状态:代理人需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及时追踪货物的运输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延误或其他问题。
5. 保护货物安全:代理人需要与承运人合作,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货物的安全,如使用封口标签、安装监控设备等。
四、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的实际案例,培训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风险和防范措施,并学会应对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法。
国际货代企业风险及防范对策首先,市场风险是国际货代企业最为直接和常见的风险之一、这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产品价格、竞争等风险。
在面临这些风险时,国际货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取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的产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市场风险。
其次,操作风险是国际货代企业的核心风险之一、这主要包括货物损失、物流延误、意外事件等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国际货代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健全的货物跟踪系统,及时掌握货物运输情况;与信誉良好的物流公司合作,提供可靠的物流服务;购买货物运输保险,降低货物损失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再次,法律风险是国际货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重要风险。
这主要包括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海关法规违规等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国际货代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与客户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在国际贸易中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及时了解和遵守目标市场的海关法规和要求,避免违规操作。
最后,金融风险是国际货代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这主要包括汇率变动、支付风险、信用风险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国际货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控制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与信誉良好的客户合作,降低支付风险和信用风险;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
综上所述,国际货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金融风险等。
为了降低和防范这些风险,国际货代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加强市场调研、建立健全的货物跟踪系统、与信誉良好的物流公司合作、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与客户签订明确的合同、建立外汇风险管理制度等。
只有全面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国际货代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国际货运代理的责任与责任风险防范第一节国际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一、我国国际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根据199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实施细则(试行)》第2条规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既可以作为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作为独立经营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规定的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作为代理人的法律地位,第二类是指作为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货代所处的法律地位不同,其所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就有着巨大的差异。
二、货代法律地位的识别标准实践中,判断货运代理是代理人还是当事人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一)货代开展业务时使用的名义根据我国《合同法》与《民法》中关于代理的有关规定,货代在办理国际货运业务时使用的名义不同,会对其法律地位的认定造成影响。
(1)货代以委托人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
各方之间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如下图所示:委托以代理人身份托运人————→国际货代——————→第三人(被代理人)(代理人)当货代以委托人(客户)的名义开展业务时,处于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其只能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实施法律行为,其后果直接归属于委托人。
货代作为代理人,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严格依照委托人的指示从事交易活动。
不可出现越权代理的现象;也不能在未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安排与货运代理业务有关的服务。
2、当委托人的指示与货运代理实践不一致时,一定要得到委托人的明确的、书面的指示。
3、不能进行双方代理。
只能代理一个当事人。
案例:某货主委托某货运代理公司进行上海到香港的出口运输,货运代理公司未经授权签发了某提单抬头人的提单。
同时又以提单抬头人的名义委托某船公司实际承运。
该船公司向该货运代理签发了自上海到南美某港口的提单。
这样该货主虽手持提单却已经丧失了货物的控制权,后上诉至法院,问:法院会做何裁决?(2)货代以名义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
3.2.2国际货运代理从事第三方物流责任风险的防范货运代理在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中,除应采取适用于传统货代业务的防范措施外,还应增加以下措施。
1) 制定特别法律尽早制定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特别法律,将有利于加强该行业的监督管理,利于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使解决纠纷有法可依。
2) 建立行业管理尽快成立一个物流行业协会来协调和统一物流商的活动,营造一个正常而有秩序的物流市场,使之规范经营,合理竞争,降低物流商的经营风险。
3) 建立评估机构开拓第三方物流业务应该建立评估机构,并做出客观求实的“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
4) 制定管理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风险管理程序,并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操作。
同时,不断地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增强大家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各级领导的风险管理观念与知识,以克服风险管理的短期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此外,风险管理尚需发挥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5)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1) 防范措施从源头抓起:一定要选择资信好,业务操作规范的客户进行合作,这是物流业风险防范的起点,选择这样的客户即使出现问题,也能较快较好的协商解决。
(2) 签订合同须注意的问题①不误导客户:物流商不要为了争取客户而使其产生误解,认为物流商就是“灵丹妙药”,因为没有一个物流方案能够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
②避免操之过急:许多企业在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去寻求物流商的帮助,并对物流商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匆忙签约,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忙中出错。
③所签合同要合理:所签合同要考虑双方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标。
④所签合同要完善:签订合同要考虑周全,尤其是签约时,一定要确定合同的执行标准和衡量标准。
⑤合同具有可行性:签约前应分析企业生产、管理中的特殊性、特殊要求及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经过努力仍无法做到的方面,不要轻易承诺。
⑥条款具有可塑性:物流商应将合同定为中间性的、可改进的方案,而非最终方案,以便今后调整改进。
投保责任险,将风险事先进⾏转移,是防⽌或减少国际货运代理的责任风险的办法之⼀。
除此之外,货运代理尚须采取其他的必要措施,以尽量避免损失的发⽣、降低其责任风险。
⼀、预防性措施 采取⼀些预防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如加强对⼈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有关国际货运代理的标准交易条件、接单条款及相关⾏业术语等,并能处理索赔和进⾏迅速有效的追偿;在使⽤单证时,确保使⽤正确、规范,字迹清楚:保证在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标准交易条件下,其经营能够被客户及其分包⼈所理解和接受;雇佣的分包⼈、船舶所有⼈、仓库保管⼈、公路运输经营⼈等应为胜任职务和可靠的,国际货运代理应通知他们投保⾜够的和全部的责任保险;如果经营仓储业、汽车运输业,还应做好防⽌偷窃、失⽕等安全⼯作。
⼆、挽救性措施 挽救性措施分为: 拒绝索赔并通知客户向货物保险⼈索赔。
在协定期限内通知分包⼈或对他们采取⾏动。
在征得保险⼈同意后,只要可能,与货主谈判,友好地进⾏和解。
及时向保险⼈通知对国际货运代理的索赔或可能产⽣索赔的任何事故。
如有可能造成损失时,应及时将每⼀事故/事件以书⾯形式通知保险公司,即使当时尚未发⽣索赔。
如国际货运代理发现做了不该做之事,或该做⽽未做之事时,必须告诉保险公司或向其提供下述资料:事故/事件发⽣的时间与地点;有关被保险⼈的姓名;发⽣或未发⽣的事情,今后可能提出何种索赔;事故/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额;⽇后可能会成为索赔⼈的姓名与地址:有关交易的⽂件副本,包括:事故/事件发⽣前所收到的指⽰内容,服务条款与条件,及/或此笔交易中所使⽤的提单。
及时、适当地通知有关的空运、海运、驳运、陆运承运⼈,包括其他的货运代理、货物拼装⼈、报关⼈及与事故/事件有关的保险公司,并及时提供法律上所要求的事故通知书。
⽴即将双⽅有关要求与答复的书⾯材料的副本抄送保险公司,尚须将索赔⼈提出的⼝头要求的记录,或双⽅⼝头联系(包括⼝头要求与答复,或与此有关的交谈内容)的记录,提供给保险公司,并将在下述情况下发⽣的全部内部通讯记录(或内部⼝头联系记录)提供给保险公司:从事导致发⽣此项索赔的交易时;收到索赔进⾏处理时,或知道该事故/事件已发⽣进⾏处理时。
国际货运代理的风险及其防范科目:国际货运代理实务(1).内容摘要………………………………………………………(2).货运代理人的概念……………………………………………(3).货运代理人的身份定位………………………………………1. 传统意义上的货运代理人………………………………………………………2. 国际货运代理人作为独立经营人………………………………………………3. 作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4. 作为现代物流业务的开拓者和经营人…………………………………………(4).身份风险的分析……………………………………………1. 商业实践环节的风险……………………………………………………………2. 民事诉讼的风险…………………………………………………………………(5).身份风险的防范……………………………………………1.严格界定代理身份,防止越俎代庖………………………………………………2. 充分完善并重视合同……………………………………………………………3. 谨慎签发货代提单………………………………………………………………国际货运代理的风险及其防范内容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货运代理人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当事人。
探究货运代理在国际货物运输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对于明确国际货运业务中不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从货运代理的相关基本知识出发,分析货运代理在相关业务中的不同法律地位,然后针对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识别货运代理的身份风险提出看法。
一、货运代理人的概念。
货运代理人这一概念,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定义为: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
我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又将货运代理人的定义扩展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可以作为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作为独立经营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