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流水地貌
- 格式:docx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4
附3典型地貌及其景观特点学习目标:1.学习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流水地貌1.流水地貌是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地貌。
2.河流地貌(1)上游:大多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差大,水流急,对河道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往往形成峡谷和瀑布。
(2)中下游:水流减缓,河谷变宽,往往形成冲积平原。
(3)入海口:沉积作用显著,往往形成三角洲平原。
(4)出山口: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3.喀斯特地貌(1)在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常因流水溶蚀和淀积作用而形成特殊地形,称为喀斯特地貌。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3)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溶洞中发育的石钟乳、石笋、石柱。
二、风成地貌1.风成地貌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沉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风蚀地貌主要有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沙丘、黄土高原都属于风力沉积地貌。
三、海岸地貌海蚀地貌主要有高耸的海蚀崖、深邃的海蚀洞、造型奇特的海蚀柱;海积地貌主要有沙滩、沙洲、贝壳堤。
四、山岳地貌1.褶皱山(1)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弯曲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
(2)由褶皱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2.断块山(1)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断块山。
3.火山(1)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有的火山口中部是低凹的封闭洼地,积水形成湖泊。
(3)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沉积而成的锥形体,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地球表面变化万千,其形成的地貌也千姿百态。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地貌类型等。
其中,流水地貌是由水体流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流水地貌的知识点,包括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常表现为垂直侵蚀和侧向侵蚀,同时还包括河流的水力碰撞和溶蚀作用。
河流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首先,我们来谈谈峡谷地貌。
当河流侵蚀通常比较集中,并在地表形成一条深且窄的河道时,形成了峡谷。
著名的峡谷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
其次,洪积平原是指河流在平原上形成的被沉积物覆盖的平坦地带。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洪积平原,提供了肥沃的土地资源。
其次,我们来探讨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造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作用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两个方面。
冰川侵蚀通常表现为冰川的切削和磨擦作用,冰川沉积则形成了冰川堆积物。
冰川通过长时间的侵蚀和运动,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貌景观。
例如,冰川谷地是指经过冰川侵蚀所形成的U型谷地。
这些谷地呈U字形,表明过去曾有巨大的冰川通过。
此外,还有很多冰川湖和冰碛湖,它们是在冰川退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湖泊。
最后,我们来讨论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是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沙丘是风蚀地貌的典型代表。
风吹沙土,将沙粒推动到堆积形成沙丘,沙丘的形状和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异。
此外,风蚀还能形成其他地貌特征,如风蚀岩柱、风蚀洼地等。
风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岩石的不同形态,例如风化岩、腐蚀沟等。
在沙漠中,还会形成沙漠奇观,如鹅卵石拱门、风蚀石林等。
总而言之,流水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
通过了解和掌握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的形成和变化,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和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
地理知识广泛,其中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流水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相关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流水地貌的概念与形成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河流地貌和水体侵蚀埋藏区地貌。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运动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水体侵蚀埋藏区地貌是指水体在地下溶蚀和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貌。
流水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上的径流和地下水对地表岩石和沉积物的侵蚀和运动作用。
水流通过冲刷、切割和搬运,改变了地表地貌的形态和构造。
二、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在地势高差较大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山地地貌有峡谷、峰林和深山地区。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平原地貌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3. 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在较高地势上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台地地貌有河流下切台地和岸边台地等。
4.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河流侵蚀、运动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河流地貌有河谷、河滨地带和河口三角洲等。
5.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岩溶地貌有溶洞、喀斯特地貌和石灰岩山地等。
三、流水地貌的特征1. 记忆性流水地貌具有相对稳定、长期存在的特点。
虽然地表地貌可能发生变化,但整体形态和结构相对持久。
2. 侵蚀性流水地貌对地表岩石和沉积物有着明显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地貌的形态和构造。
3. 源头侵蚀流水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源头侵蚀的作用,河流源头的侵蚀能够使流水地貌不断发展和形成。
4. 沉积性流水地貌具有沉积作用,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会改变地表地貌的形态和结构。
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是地表水流和重力作用的产物,包括河流、洪水、冲沟、瀑布、峡谷等地貌形态。
了解和掌握流水地貌的知识对于学习地理学和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一、水流的侵蚀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水流对地表物质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侵蚀:1.冲刷侵蚀:水流冲刷河底和河岸的松散物质,形成沟槽和深谷。
2.溶蚀侵蚀:水流中溶解的酸性物质可以侵蚀岩石,形成溶洞和地下溶蚀地貌。
3.磨蚀侵蚀:水流中的砂石颗粒可以通过相互摩擦产生磨蚀作用,使地表物质逐渐磨平。
二、水流的运输作用水流的运输作用是指水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远处。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运输:1.载运:水流将较大颗粒的岩石碎片沿着底部滚动、跳跃或推动的方式进行运输。
2.悬浮:水流将较小颗粒的岩石碎片悬浮在水中运输。
3.溶解:水流中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水的流动进行运输。
三、水流的沉积作用水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水流停止流动后携带的沉积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地貌现象。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沉积:1.泥沙沉积:水流因减速而使悬浮物质下沉,形成泥沙沉积。
2.河流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湖泊或海洋时,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形成三角洲。
3.冲积扇:水流在河床、层面变宽或纵断面变宽的地方,由于流速减小而形成的一种扇形的沉积地形。
四、典型流水地貌形态1.河流流域:河流主要由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等组成,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坡度变化。
2.瀑布:河流经过急剧降落的地方,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形成的地貌。
3.冲流地形:由暴雨冲刷侵蚀而成的小尺度地貌,如山崖、冲沟等。
4.峡谷:由河流长期冲积、侵蚀而形成的陡峭峡谷地形。
五、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的应用高一流水地貌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工程:了解流水地貌的特点和过程,有助于设计和建设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
流水地貌的知识点高一流水地貌的知识点地球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地貌形态的行星。
而流水地貌是其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
它是由水流的力量和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经过数百万年的河流冲刷、海浪侵蚀和雨水冲击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地表的土壤和岩石慢慢流失,形成了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地形,如溪谷、峡谷、河流、洼地、瀑布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流水地貌的力量和影响。
一、河流地貌河流是流水地貌的最典型代表。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起源于雨水、融雪和泉水,河流沿着最容易下降的路线向低洼的地方流淌。
在流动过程中,河水带起了岩石、砂砾和泥沙,形成了河流底部的冲刷和河岸两旁的堆积,分别叫做冲淤作用。
这种作用形成了河床、河滩、堤岸和很多独特的地形。
例如,我们熟悉的长江就是一个自然奇观,它蜿蜒而行,把河水从高山冲刷出来的泥沙带到了广阔的平原。
沿着长江流域,有许多平原、湖泊和湿地,这些地形都是河流经过数百年积累而成。
众多的岛屿、沙洲和河道都是长江的作品。
另外,河流还可以形成瀑布、峡谷等引人注目的景观。
黄河的壶口瀑布、长江的三峡等都是著名的河流地貌。
二、海岸地貌海岸地貌也是流水地貌中一种重要的类型。
由于海洋中的风浪、潮汐和海流的作用,海岸线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
例如,有些地方的海岸线是波浪长时间冲刷形成的平坦海滩,有些地方的海岸线是由悬崖峭壁组成的崎岖地貌。
海蚀是海岸地貌中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
强大的海浪冲击着岩石海岸,经过长时间的冲蚀和侵蚀,形成了奇特的海蚀地貌。
例如,我国浙江舟山的石碑、福建厦门的鼓浪屿等地都有著名的海蚀景点。
三、洼地地貌洼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洼地是低洼地势或凹陷区域,多见于山地和平原。
这些地区通常是由于地表下陷或地质构造引起的。
洼地地貌中最为常见的是盆地。
盆地是一种近乎圆形的凹陷地形,被山脉或高地环绕。
中国的四川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川盆地是由地质断裂和地壳运动造成的,被大山环绕,有丰富的水源和河流,适宜农耕和居住。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研究领域。
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是指地表的水体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类地貌景观。
在地理学中,流水侵蚀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也常常会学习到流水侵蚀地貌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流水侵蚀地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流水侵蚀地貌的特征流水侵蚀地貌是在地表水体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特征。
首先,流水侵蚀地貌通常形成于山地、丘陵地带,具有较陡的坡度。
其次,流水侵蚀地貌常常表现为河道、沟壑、瀑布等地貌景观。
另外,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经历了长时间的侵蚀作用过程才能形成。
二、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河谷地貌、河流地貌、溪流地貌等。
河谷地貌是指在河流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常见于陡峭山区。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地貌,具有较平缓的地势和较宽阔的河床。
溪流地貌则是指溪流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常见于山地丘陵地区。
三、流水侵蚀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类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缓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速度,保护土壤资源。
其次,人类的水利工程、水电站等建设往往会改变地表水体的流动方式,从而影响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再者,无序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城市化发展也会加剧水体侵蚀,加速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
四、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趋势随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水侵蚀地貌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降水量可能增加,导致水体侵蚀力度增强,进而加剧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另外,人类的活动会导致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速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流水侵蚀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通过学习与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
《流水地貌》导学案
【课标要求】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几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观察,识别不同区域的各种流水地貌。
2.地理实践力:参与模拟实验,探究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各种流水地貌的成因,归纳其地貌特点。
4.人地协调观: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和生活。
【学习过程】
一、观看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
①②③
④⑤⑥
二、实验探究: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实验器材:塑料盆,沙土、塑料瓶、水、黏土砖
实验目的:演示流水地貌
观察思考:
1.沙土坡、平坦的盆底、瓶中的水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什么?
2.实验中你观察到流水的哪几种外力作用?
3.观察在哪里侵蚀?现实当中会形成那些地貌?黏土砖充当了什么?
4.观察堆积物的位置、形状、颗粒的大小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现实当中流水沉积会形成那些地貌?
5.大多聚落选择在流水沉积地貌分布,为什么?
6.推论:流水作用为主的地貌出现在
地区(干湿地区)。
为什么?
活动:说出下列四个地貌名称,并说明其各自特点(学法指导:景观特点可以
从形态、地势、质地、坡度等方面进行描述)
甲:地貌名称,特点。
乙:地貌名称,特点。
丙:地貌名称,特点。
丁:地貌名称,特点。
三、观看微课,探究喀斯特地貌:
甲乙
丁丙
1.描述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景观特点?
2.举例说明喀斯特地貌区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归纳影响此地貌的主要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四、课堂总结
五、学以致用
下列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
A B
C D E
F G H
1.把字母标在中国地形图的八个位置
2.判定这些景观分别是由什么外力作用所形成?
【课下作业】
1.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改进实验设计,模拟河流各河段流水地貌的形成。
2.探究开元溶洞的形成过程,长此以往,溶洞景观是否会继续存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
3.游览潭溪山,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有关流水地貌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