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地貌及特点——流水地貌
- 格式:pptx
- 大小:38.65 MB
- 文档页数:25
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
地理知识广泛,其中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流水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相关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流水地貌的概念与形成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河流地貌和水体侵蚀埋藏区地貌。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运动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水体侵蚀埋藏区地貌是指水体在地下溶蚀和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貌。
流水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上的径流和地下水对地表岩石和沉积物的侵蚀和运动作用。
水流通过冲刷、切割和搬运,改变了地表地貌的形态和构造。
二、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在地势高差较大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山地地貌有峡谷、峰林和深山地区。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平原地貌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3. 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在较高地势上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台地地貌有河流下切台地和岸边台地等。
4.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河流侵蚀、运动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河流地貌有河谷、河滨地带和河口三角洲等。
5.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岩溶地貌有溶洞、喀斯特地貌和石灰岩山地等。
三、流水地貌的特征1. 记忆性流水地貌具有相对稳定、长期存在的特点。
虽然地表地貌可能发生变化,但整体形态和结构相对持久。
2. 侵蚀性流水地貌对地表岩石和沉积物有着明显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地貌的形态和构造。
3. 源头侵蚀流水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源头侵蚀的作用,河流源头的侵蚀能够使流水地貌不断发展和形成。
4. 沉积性流水地貌具有沉积作用,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会改变地表地貌的形态和结构。
第一节流水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不同流水地貌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流水侵蚀地貌1.V字形河谷(1)形成: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特点: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
2.河床(1)含义: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淹没的部分。
(2)特点: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水位涨落而变化。
3.河流阶地(1)含义:一般洪水不能淹没、在河谷两侧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
(2)形成: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
(3)特点:阶地面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1.冲积扇(1)分布:河流的支流汇入主流,或由山区进入平原的开阔地带。
(2)成因:地形变得平缓开阔,流速降低,流水中挟带的物质堆积。
2.洪积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洪水挟带的物质堆积在山谷出口处形成洪积扇。
3.河漫滩(1)分布:河床和谷坡之间。
(2)成因:河床的移动,以及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
(3)特点:平坦的低地,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
4.沙洲和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形成。
5.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形成。
1.滑坡(1)含义: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淹没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含义: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4)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 (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提示:(1)×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形谷。
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是地表水流和重力作用的产物,包括河流、洪水、冲沟、瀑布、峡谷等地貌形态。
了解和掌握流水地貌的知识对于学习地理学和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一、水流的侵蚀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水流对地表物质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侵蚀:1.冲刷侵蚀:水流冲刷河底和河岸的松散物质,形成沟槽和深谷。
2.溶蚀侵蚀:水流中溶解的酸性物质可以侵蚀岩石,形成溶洞和地下溶蚀地貌。
3.磨蚀侵蚀:水流中的砂石颗粒可以通过相互摩擦产生磨蚀作用,使地表物质逐渐磨平。
二、水流的运输作用水流的运输作用是指水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远处。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运输:1.载运:水流将较大颗粒的岩石碎片沿着底部滚动、跳跃或推动的方式进行运输。
2.悬浮:水流将较小颗粒的岩石碎片悬浮在水中运输。
3.溶解:水流中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水的流动进行运输。
三、水流的沉积作用水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水流停止流动后携带的沉积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地貌现象。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沉积:1.泥沙沉积:水流因减速而使悬浮物质下沉,形成泥沙沉积。
2.河流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湖泊或海洋时,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形成三角洲。
3.冲积扇:水流在河床、层面变宽或纵断面变宽的地方,由于流速减小而形成的一种扇形的沉积地形。
四、典型流水地貌形态1.河流流域:河流主要由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等组成,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坡度变化。
2.瀑布:河流经过急剧降落的地方,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形成的地貌。
3.冲流地形:由暴雨冲刷侵蚀而成的小尺度地貌,如山崖、冲沟等。
4.峡谷:由河流长期冲积、侵蚀而形成的陡峭峡谷地形。
五、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的应用高一流水地貌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工程:了解流水地貌的特点和过程,有助于设计和建设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
第一节 流水地貌一、概述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一般来说,流水地貌可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二、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V 字形河谷)⎩⎨⎧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多分布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定义: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成因: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
(3)特点: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三、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5.江心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较慢的宽谷段。
四、滑坡和泥石流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在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滑坡(1)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等基础设施;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定义: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冲毁城镇、乡村、工厂等;破坏农作物、森林及耕地;淤塞河道,引发水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防御措施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
②不要躲在大树上,大树可能被冲倒。
③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切记不要顺沟向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1.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